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基于全域旅游视角下,通过构建粤港澳大湾区旅游业投入产出指标体系,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法对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旅游业全要素生产率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2015—2019年期间粤港澳大湾区旅游产业效率总体呈现递增趋势,全要素生产率平均增长率为3.8%,增长动力主要来源是技术进步,技术效率的下降在一定程度上阻滞了旅游业效率提升.各地区旅游业发展存在不平衡,江门、惠州、佛山旅游产业效率水平处于领先优势,全要素生产增长率高于5%;广州、中山、深圳、东莞处于第二梯队,增长率位于0~5%之间;肇庆和珠海处于下降趋势.从时间维度来看,各地区旅游业全要素生产率增加具有较为明显的波动性,大部分城市以2017年为发展转型年,2015—2017年全要素生产增长呈现下降趋势,2017—2019年呈现增长趋势.最后从粤港澳大湾区旅游一体化发展、创新驱动产业升级、优化内外部发展环境等方面为粤港澳大湾区全域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改善路径.  相似文献   

2.
摘 要:利用 2008—2019 年全国 269 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分别构建服务业发展和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指标体 系,测度出各地级市的服务业发展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综合水平,运用耦合协调模型计算出二者的耦合协调度, 探究其时空特征。研究结论:2008—2019 年中国城镇化高质量发展与服务业发展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2008 —2016 年两种指数发展趋势齐头幵进,2016—2019 年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水平滞后于服务业发展水平。城镇化 高质量发展指数高值区主要位于京津冀、长三角、成渝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服务业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主 要分布在内蒙古东北部、中部及沿海城市。城镇化高质量发展与服务业发展耦合协调度整体水平呈平稳上升趋 势,失调衰退类逐渐进阶为过渡发展类,过渡发展类逐渐上升为协调发展类。京津冀、长三角、成渝、珠三角 和山东半岛地区及各省会城市的二者耦合协调发展始终保持较高水平,二者耦合协调度呈现出东部地区大于中 部、西部、东北部地区的态势。  相似文献   

3.
基于2010—2015年面板数据,以二氧化碳排放量作为物流业能源消耗形成的外在成本变量,运用超效率DEA视窗分析模型实证分析了低碳约束下我国30个省份和八大区域物流业发展绩效的时空分布及动态演化特征,进而研判各省份和区域物流业低碳发展的优劣势。研究表明:中国各省份物流业效率普遍不高,且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低碳约束下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主要依靠管理水平提升来驱动,技术效率变化所起的作用较小。通过构建静态-动态绩效的分析矩阵发现,低碳约束下改进物流业绩效的主要着力点在于提升物流业发展效率,即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相似文献   

4.
在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下,提升城市物流业发展效率势在必行。运用非参数HMB指数法对2008—2016年河南省18个城市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分解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08—2016年间河南省城市物流全要素生产率呈现低速增长态势,其动力主要来自技术效率、混合效率和规模效率,城市物流全要素生产率改进的重点在于提升技术进步指数;河南省城市物流全要素生产率呈现"西北高、东南低"的空间分布格局;非集约度分析结果显示,2016年河南省城市物流业投入要素的集约度比较高。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分析表明,产业结构、城镇化和物流区位熵对城市物流业技术效率起阻碍作用,信息化和开放度则表现为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天津市2011—2019年大健康上市企业的面板数据为样本,采用DEA-Malmquist指数方法测算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效率,通过构建面板数据模型分析大健康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大健康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呈增长趋势,且主要依赖技术进步的拉动,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变动呈负向相背离趋势;研发投入、企业年龄、盈利能力有利于促进大健康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而企业规模、资产负债率、资本密度对大健康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则具有抑制作用.因此,应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削减小规模生产的落后产能,强化科技人才支撑,形成良好的大健康产业创新发展高地.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西部地区煤炭采选业的生态效率及变化趋势,以2011—2019年西部地区煤炭采选业为研究对象,运用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和Malmquist指数模型从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对西部地区煤炭开采生态效率进行了测算。研究结果表明:2011—2019年期间,我国西部地区煤炭开采业生态效率水平总体偏低,不同省份之间的生态效率值差异较大,结合自然断点法,将效率值对应地区分为较低效率地区、中效率地区、较高效率地区3个等级;研究期间全要素生产率呈逐步上升趋势,TFP指数均值为1.05,说明西部地区煤炭开采生态效率年均增长率为5%;其中,2018—2019年达最大增幅,为24.7%。  相似文献   

7.
以安徽省16市为研究对象,分别基于静态和动态视角,采用超效率SBM模型和Malmquist指数对其2011—2019年的建筑业生产效率进行了测算和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安徽省16市建筑业生产效率城市之间存在分异;研究期内建筑业生产效率均值由大到小依次为皖北、皖中、皖南;16个目标城市中,蚌埠市最高,其绿色创新效率均值为1.189;铜陵最低,其绿色创新效率均值为0.634;统计年间全要素生产率大于1的城市有2个,其余14个城市均小于1;技术进步是安徽省16市建筑业生产效率均值小于1的主要因素,其降速最快的是安庆市,达9.9%;安徽省16市建筑业生产全要素生产率在2011—2014和2017—2019年间均小于1,而在2014—2017年间均大于1。总体上的全要素生产率为0.966,下降幅度约为3.4%。  相似文献   

8.
基于DEA模型的我国农业生产效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寻求提高我国农业生产效率的途径,对于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运用DEA模型对我国31个省市的农业生产效率进行评价,发现我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更多的依赖于技术进步,以及欠发达省市或中部及西部地区农业生产效率普遍偏低。因此要提高我国农业生产效率,就要从加大农业的财政投入、提高农业技术投入水平、提高资源利用水平、提高我国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和产业化程度四方面着手解决。  相似文献   

9.
基于2013-2019年纺织行业上市公司面板数据,以2015年上调部分纺织品服装出口退税率作为政策冲击构建DID模型,从全要素生产率的视角对纺织品出口退税率调整的政策绩效进行实证研究。主回归结果表明,上调出口退税率在短期内能够显著提升纺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异质性检验表明,政策效应在技术型企业、东部地区和民营企业中表现显著,而非技术型企业、中西部地区和国有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则对税率变动不敏感。同时通过中介效应对出口退税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机制进行检验,结果表明上调出口退税率可以促进企业研发,进而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  相似文献   

10.
旅游效率是衡量旅游业发达程度的重要指标。研究以广东省21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利用Deap2. 1和Arcgis软件对各市2006—2016年的旅游效率进行测算和分析。研究发现:(1)总体而言,广东省城市旅游效率虽然不断波动,但基本保持在较高水平;(2)从空间维度来看,各城市旅游效率存在明显差异,珠三角地区效率最高,粤北、粤东和粤西效率较低,但珠三角地区与其他地区之间的差距呈缩小趋势;(3)从时间维度来看,可以将城市旅游效率演化类型归纳为持续高效型、持续低效型、先高后低型和大起大落型4种;(4)旅游效率大小与经济水平高低并不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究城市群网络结构特征,基于2010年、2020年城市群空间网络的客运数据,运用社会网络分析研究沿海三大城市群空间网络的拓扑结构,并对其内在经济效应进行评估,同时运用自然断裂法对城市群的层级结构进行考查。结果表明:珠三角城市群空间关联的网络密度最大,城市之间的联系更强,京津冀城市群次之,长三角城市群较弱,因长三角城市群跨越地域广,各个省份之间的联系强弱不匀;京津冀城市群空间网络呈现典型的主次结构,长三角城市群空间网络呈现典型的多中心结构,珠三角城市群空间网络呈现穗深双核结构;城市间的距离、要素扩散与集聚、产业结构、经济全球化等4类因素对凝聚子群划分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基于修正引力模型,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QAP相关性分析和GIS可视化技术,探讨长三角城市群旅游经济联系网络的时空演化特征和影响因素. 结果表明,旅游经济联系度持续增强,网络范围不断扩大,结构由单增长极(上海)演化为多增长极. 在沪宁杭的带动下,处于网络中心地位的城市逐渐增加. 沪宁的资源控制地位下降,具有网络桥梁作用的城市逐渐成片发展. 可进入性较好、对外联系紧密的城市逐渐凸显,并形成以沪宁杭为顶点的片状三角核心区. 长三角的抱团发展模式逐渐稳定成熟,各子群内部及之间的联系愈发紧密,上海逐渐与浙北联合发展,南京逐渐与皖东联合发展. 长三角旅游经济联系网络会受到城市发展水平、旅游发展水平和交通便捷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城市间频密的经济联系是城市群的重要特征,并随城市群发育程度的提升而增强。本文以我国发育程度最高的城市群之一?珠三角城市群为实证案例,基于改进的引力模型法、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和二次指派程序(Quadratic Assignment Procedure,QAP)分析法,结合社会经济数据,对2000~2019年城市间经济联系的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珠三角城市群经济联系强度不断提升,其中广州与其余各城市间的经济联系增量最多,深圳市的增幅最大;珠三角城市群经济联系方向呈现稳中有变的趋势,且各个城市的相对地位因此不断发生变化。经济距离差异、经济发展与城镇人口增长、产业分工与产业联系、政策推动是影响经济联系变化的主要原因。其中,经济距离差异是基本原因,与经济联系总量高度负相关;经济发展快慢与城镇人口增速是直接原因,与经济联系的增强保持同步性;产业发展与产业分工则是间接因素,与经济联系的变化具有正相关性;政策因素则是重要推手,在影响经济联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研究有助于厘清近20年珠三角城市群经济联系的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对制定促进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规划与政策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长三角为研究案例,利用因子分析、区位熵、全局空间自相关、局部空间自相关方法对长三角区域的整体旅游业集聚水平、各城市的旅游业集聚水平及各城市与临近区域城市的集聚态势进行层层研究,结果表明:(1)长三角区域整体旅游业呈现一定的集聚,但区域内部集聚程度不均衡。(2)长三角城市可以划分为四个集聚态势区,上海、苏州、宁波成为长三角旅游经济集聚增长区,南京、杭州、无锡成为长三角旅游经济集聚极化区,绍兴、常州等城市成为长三角旅游经济集聚过渡区,嘉兴、舟山等城市成为长三角旅游经济集聚低速区。  相似文献   

15.
基于SSM的长江经济带省域森林公园 旅游产业现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偏离份额分析法(SSM),以2010—2015年长江经济带9省2市的森林公园旅游产业收入数据为依据,对长江经济带省域森林公园旅游产业现状进行实证研究,综合分析长江经济带省域森林公园的发展现状。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9省2市森林公园旅游产业发展总体上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其中浙江省的增长量最大;长江经济带11个省域中一半以上区域的相对增长率、结构效果指数和竞争力效果指数均在1以上,表明长江经济带森林旅游产业发展较快,产业结构分配比较合理,具有较强的竞争力;湖北省和贵州省的增长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产业结构分布较为合理,综合竞争力较强。  相似文献   

16.
从城市群公路交通系统的输入和输出角度出发, 给出城市群公路交通效率的输入输出指标体系, 建立数据包络分析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DEA) 模型及带偏好DEA (A-prefer-DEA, PDEA) 模型, 进而对长株潭、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公路交通效率进行有效计算和综合评价.传统DEA模型的评价结果表明:长株潭城市群公路交通效率为DEA弱有效, 长三角和珠三角公路交通效率为DEA有效;PDEA模型评价结果更直观, 长三角、珠三角和长株潭公路交通效率值分别为1.678 2、1.577 9和0.866 2, 长株潭公路交通效率与长三角和珠三角的差距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17.
考虑长三角城市群的地区差异性,基于可持续发展压力-状态-响应(Pressure-StateResponse, PSR)模型,综合运用最大相关最小冗余(mRMR)算法、集对分析、熵权法等,构建长三角城市群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差异化指标体系,并对生态环境脆弱性水平进行综合测度与分析.实证结果表明:1)该指标体系包含体现生态环境脆弱性的关键基础性指标和地域差异性特色指标,能反映长三角城市群脆弱性现状;2)整体上长三角城市群生态环境脆弱性指数水平分布比较均衡;3)区域内各省市空气污染、人口压力、环境保护层指数水平差异明显,其中,上海、合肥人口压力大;安徽空气污染严重;江苏环境保护比较薄弱.  相似文献   

18.
湘江流域是湖南省经济发展条件最好、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生产要素最密集的地区,是连接珠江三角洲开放区和长江沿岸开放带的纽带,其空间结构不仅直接影响湖南省的产业空间布局,而且对整个南中国地区的区域经济空间格局的形成和演化有重要影响.湘江流域分布有6个地级市、9个县级市和534个建制镇,其城镇体系空间结构处于极化阶段,点轴走廊式空间结构特征明显.城镇密度较大,但分布不均匀,存在着明显的轴线特征和核心边缘结构.为了实现湘江流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的整体优化,应采取点轴式空间开发模式,使水系成为区域联系开放性通道,并加强不同等级的城镇建设,构建“一区三圈四轴”的开放性城镇体系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19.
区域经济与区域交通一体化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阐述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内涵和重要表现形式、区域交通一体化的概念和意义;论述了区域经济一体化和交通一体化的关系:分析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京津环渤海地区等我国主要城市圈交通一体化的发展现状;提出了从观念一体化、规划建设一体化、政策一体化、市场一体化、管理一体化、信息一体化等6个方面促进我国区域交通一体化发展的模式。  相似文献   

20.
为弥补传统碳效率评价偏向绝对量指标或者少数几个指标的单点式评价的不足,选取相对量指标,从经济、人口、福利多个维度并兼顾地区发展实际与公平原则,构建区域碳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将TOPSIS法与灰色关联投影分析相结合,并利用时间序列平均算子二次加权以实现对泛珠三角9省(自治区)2011—2020年碳效率的动态综合评价。静态与动态评价研究结果显示:该区域碳效率发展水平存在差异,其中海南省碳效率总体水平较高,为0.530;贵州省碳效率相对较低,为0.162;海南省比贵州省高出227%。福建省碳效率呈上升趋势,由2011年的0.327上升至2020年的0.498,增长了52.3%。研究认为,应该制定差异化减排策略、加大技术经费投入、增强社会福利、引进人才以实现低碳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