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为了使多塔密索斜拉桥成桥后达到合理的内力和线形状态,以菏泽长城路斜拉桥为对象,基于无应力状态法,以成桥线形为目标,采取有限元模型计算、现场实测监控,施工精确控制等手段,确保成桥后索力、主梁线形和结构内力状态良好,实践证明了该类桥梁施工控制方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2.
斜拉桥重要的特征之一是所采用的施工方法和安装程序与成桥后的主梁线形及结构内力息息相关,文章基于某斜拉桥施工监控,通过对施工过程中主梁线形、全桥结构各部应力、索力监测,通过实测结果分析与理论计算结果对比,分析施工误差状态并及时进行安全度评估及有效调整,保证结构的受力和变形始终处于安全的范围内,成桥后的主梁线形与结构内力接近设计的理想状态。  相似文献   

3.
《门窗》2017,(11)
为了评定某独塔双索面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结构的受力性能与工作状态,以成桥静、动载试验结果为依据,通过对静载试验相关工况下控制截面的斜拉索索力增量、桥塔塔顶偏位、主梁挠度、截面应力和主梁振动频率等重要试验数据的详细分析,结合理论计算结果来研究不同试验工况下该斜拉桥的索力变化规律、塔顶偏位、结构强度和刚度等特性。分析结果表明:静、动力荷载作用下该桥索力、塔顶偏位、应力和挠度均能满足规范要求,该桥承载能力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4.
林远义 《四川建筑》2007,27(5):187-189
斜拉桥主梁线型和索力控制的目的是使主梁的恒载弯矩很小,截面主要承受压力,索塔承受轴向压力,从而使整个桥梁结构应力分布合理。斜拉桥主梁线型控制与索力控制关系为既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又相辅相成的关系。文中就斜拉桥施工主梁线型和索力控制的基础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5.
根据斜拉桥结构特性和施工控制的需要,提出确定合理成桥状态的分步张拉法,即首先模拟斜拉桥实际施工过程,计算出初始张拉索力,然后建立索力与主梁内力的数学模型,以成桥时主梁弯矩为控制目标,以最小二乘法优化出全桥最终索力,保证了结构的受力合理和安全。  相似文献   

6.
以大蒸港曲线、宽幅、单索面矮塔斜拉桥工程为背景,阐述了自适应施工控制方法的运用.采用空间模型按实际施工顺序分析了斜拉索索力、整体结构内力和位移,对钢主塔应力、主梁应力和变形以及斜拉索索力进行了实时监控,并依据计算和实测结果对施工参数进行实时调整.实测钢主塔和主梁各测试断面的应力和变形满足监控要求,斜拉索索力监控值也与计算值吻合较好.该方法的运用为桥梁施工质量提供了可靠保证.  相似文献   

7.
由于斜拉桥结构较为复杂,为了使桥梁实际施工状态接近于理想状态,桥梁在施工建设过程中必须进行严格的监测与控制。本文以浙江省金华市金婺大桥为研究背景,该桥为非对称独塔斜拉桥,桥塔两侧主梁跨径及材料不同,在斜拉索张拉过程中,主梁空间效应显著且易产生不平衡力矩。对斜拉索张拉方案开展研究。研究结果显示,相比于斜拉索一次张拉方案,采用二次张拉方案时,桥梁的应力状态、索力等指标较好,满足施工监控要求。  相似文献   

8.
吴晓伟  全治宇  田俊 《山西建筑》2010,36(25):314-316
以杭州湾跨海大桥南通航孔道斜拉桥为工程背景,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定量分析了结构自重、临时荷载、结构刚度等因素对斜拉桥成桥状态的影响,结果表明主梁自重、施工临时荷载对桥的索力、主梁挠度,影响较大,其中临时荷载的影响尤为明显,而结构刚度的影响较小,斜拉索张拉力误差对主梁竖向累计位移和前端索力的影响较明显。  相似文献   

9.
陈政  黄江  马乾 《安徽建筑》2011,18(5):155-156
针对部分斜拉桥的结构特点,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部分斜拉桥施工控制的目标、方法以及监控计算的要点;监控时应以主梁的线形控制为主,同时兼顾拉索的索力及梁体的合理应力,确保桥梁施工中的安全和达到设计要求的状态。  相似文献   

10.
闽江大桥由于采用单向纵坡,在桥梁施工过程中需要对桥梁的纵桥向位移进行监测。同时,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的施工监控,对于保证施工过程中结构的内力和变形始终处于规定范围内,以及成桥后的内力和线形符合设计要求,非常必要。通过对闽江大桥的施工过程进行理论分析、实桥测试,实现对桥梁施工过程的精细化控制。施工过程中两个最不利施工阶段的静力计算结果表明,施工过程中混凝土应力值满足要求。体系转换前后,主梁的纵桥向位移监测结果表明,阻尼器的设置可有效控制体系转换时主梁的纵桥向位移。施工监控结果表明,二期恒载完成后,桥面标高的实测值与设计院提出的计算值较为吻合;主塔偏位控制结果满足要求;全桥索力实测值与设计值一致,斜拉索索力控制结果满足要求;主梁和主塔的各应力控制截面应力没有出现拉应力,且最大压应力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11.
合生大桥为独塔,采用塔梁同步施工方法,将理论计算得到的数据以施工控制指令的形式下发用以指导施工,再从施工过程反馈调整计算参数。斜拉桥施工监控过程中需要监测的项目包括主梁的线形(标高和轴线)、斜拉索拉力、索塔的偏位、索塔控制截面的应力、主梁控制截面的应力、墩柱的沉降等,本文介绍了施工过程的监控原理、方法和取得的成果。  相似文献   

12.
仲时进  梅明星 《山西建筑》2014,(21):162-163
以预应力混凝土矮塔斜拉桥为对象,基于影响矩阵方法进行了成桥状态优化分析,讨论了索力对于成桥结构内力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索力对于小跨度的矮塔斜拉桥主梁弯矩等内力分布影响较大,在大桥建设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以保证大桥运营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相似文献   

13.
周莹 《重庆建筑》2014,(10):37-39
该文在阐述斜拉桥施工控制理论及方法的基础上,依托南屏矮塔斜拉桥的施工过程,制定了施工监控方案并实施了施工监控,同时建立了有限元模型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分析,最终实现了应力和线形双控目标。针对南屏大桥的高程、应力、索力以及线形进行了监测,确保施工过程中结构处于最优状态,保证施工安全,确保成桥阶段的内力状态和线形状态达到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4.
为快速确定钢箱梁斜拉桥的合理成桥索力,现以某航道桥为工程背景,采用最小弯曲能量法求解成桥索力,成桥控制目标设置为主梁弯矩和主塔偏移量,通过控制主梁截面应力和桥塔位移,来对成桥索力进行优化.最后通过空间有限元软件Midas/civil进行建模分析,验证了主梁为钢箱梁时采用该方法优化索力的可行性,可快速得到较为合理的成桥状...  相似文献   

15.
如皋长江大桥主桥为主跨218m的双塔单索面PC斜拉桥。介绍了该斜拉桥施工控制的计算及索力监测的方法;提出了改善主梁跨中内力的方法;运用有约束的影响矩阵法进行合龙后索力调整量的计算并对监控成果进行了分析。实践证明,该桥的控制方法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16.
田波  周霆  文凯 《预应力技术》2023,1(1):81-88
宜宾南溪(仙源)长江大桥采用主跨572m双塔双索面组合梁斜拉桥,上部结构采用装配化的架设方法。为保证组合梁的钢主梁与桥面板安装控制内力、安装精度并兼顾组合梁施工效率,通过建立全桥及分段有限元计算模型,结合现场监控数据对比研究,提出了基于节段全过程内力状态和几何状态优化的上部结构安装架设控制方法。在合理控制了组合梁安装应力和安装精度基础上,通过对钢主梁与混凝土桥面板湿接缝浇筑工序和斜拉索张拉工序的优化,提高了施工效率。并将等值张拉法运用于斜拉索张拉工序,从而保证了钢绞线索力的均匀性。相关结论适用于同类型组合梁斜拉桥架设施工。  相似文献   

17.
斜拉索是斜拉桥结构中重要的受力构件,索力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结构的安全和经济性。本文以西太湖4号桥为背景,就索力、主梁线性、悬浇过程控制及索塔和主梁分段施工过程中的施工监控进行研究。根据西太湖4号桥主梁的实际施工过程建立了空间分析模型,采用正算法对主梁施工过程中结构的应力状态进行了分析计算和比较。比较分析表明:通过扣除初读数的方法,可大大减小应力测试值中非应力成份,能取得良好的应力测试效果。  相似文献   

18.
以沂河矮塔斜拉桥工程为研究对象,阐述了自适应施工控制方法的运用.利用MIDAS/Civil软件建立沂河大桥的有限元分析模型;根据该桥的施工特点对施工过程进行仿真分析;对该桥进行了结构参数敏感性分析并得出主要参数;对主梁应力和变形、主塔应力和位移以及斜拉索索力进行了实时监控,并依据计算和实测结果对结构参数进行实时调整.实测主塔和主梁各测试断面的应力和变形满足监控要求,斜拉索索力监控值与计算值吻合较好.该施工控制方法的运用达到了施工监控的预期目标,为桥梁施工质量提供了可靠保证.  相似文献   

19.
卡尔曼滤波法在斜拉桥施工中的应用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本文首次应用卡尔曼滤波法处理在斜拉桥结构施工中挠度和索力与设计不一致的困难问题。此法特点是逐步通过实际测量数据算出索拉力的调整值,以满足刚性支承连续梁的设计要求,并在最后阶段达到所要求的挠度及内力状态。泖港大桥应用此法进行控制,其最终挠度与设计值仅差2厘米。  相似文献   

20.
田杰  齐钺 《施工技术》2012,41(11):22-27
潮白河大桥主桥为矮塔斜拉桥,矮塔斜拉桥具有结构性能优良、经济指标优异的特点。监控通过设计图纸建立有限元分析模型,得到各控制点的理论数值,并对施工过程中关键截面应力、索力、竖向预应力等进行现场数据采集,进行设计参数敏感性分析,确保施工过程按照设计要求安全施工,同时采集的数据可为后期健康监测系统提供原始指纹信息,对大桥全寿命运营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