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内电解提高印染废水生物处理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以SBR反应器作为生化处理装置,考察了用SBR法和内电解-SBR法处理含活性染料、直接染料及还原染料的印染废水的有机物降解效果。研究表明,铁碳内电解可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和改善活性污泥的沉降性能,使有机物的去除率比单独的SBR法提高约20%。  相似文献   

2.
利用生物强化技术处理造纸废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优势混合菌(Superior mixed flora)和SBR(Sequencing batch reactor.SBR)对造纸废水进行处理。结果发现,优势混合菌的加入,不但使好氧活性污泥提前4d成熟,而且提高了废水处理效果。强化反应器中进水COD为2864mg/L时,COD去除率为97.47%,出水COD为72.5mg/L,生物强化作用明显。同时,本文还研究了强化反应器的最佳操作工艺。  相似文献   

3.
先用混凝+水解酸化法预处理抗生素废水,再用序批式活性污泥反应器(SBR)+一体化膜生物反应器(MBR)进行生化处理。结果表明:废水经混凝处理后,CODCr平均去除率达33.72%,水解酸化预处理后,CODCr平均去除率达到17.25%,可生化性提高;经SBR+MBR组合好氧工艺处理后,CODCr由平均进水1 200 mg/L降至出水195mg/L左右(≤300 mg/L),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二级指标。  相似文献   

4.
SBR法处理酚氰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焦化厂酚氰废水毒性大、有机物含量高,较难处理。引入SBR工艺处理酚氰废水,研究了曝气时间及污泥负荷对污染物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对普通活性污泥的培养与驯化,利用SBR工艺处理焦化厂酚氰废水是可行的;当污泥质量浓度为4g/L,污泥负荷(CODCr)为0.15kg/(kg·d),曝气时间为4h时,COD、酚、氰的去除率分别可达86.6%、99.7%,95.9%;改变SBR的运行程序,对氨氮也有较好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5.
孙威  杨春维  汤茜  迟赫  孙玉伟 《当代化工》2012,(12):1302-1304,1351
采用竖式SBR反应器培养出好氧颗粒污泥,实验结果表明,在非限量曝气模式下好氧颗粒污泥降解模拟污水的效果较好,其COD去除率可达98%以上。曝气量对颗粒活性污泥的形成和稳定具有重要影响,当气量为0.3 m3/h时,颗粒活性污泥的性状和处理有机废水效果最佳。但是未经驯化的颗粒污泥对铅离子较敏感。当其浓度为30 mg/L时,其去除率仅为35.8%。  相似文献   

6.
采用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絮凝-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反应器(SBR)组合工艺处理高含量头孢类抗生素废水,考察了3个废水处理阶段中的COD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当进水COD为14.3 g/L、容积负荷在14.3 kg/(m.3d)时,UASB反应器的COD去除率稳定在85%左右,出水VFA的浓度在3 mmol/L左右,产气体积流量为17 L/d左右;对UASB出水进行絮凝处理以去除废水中难降解大分子物质,按每1L厌氧出水投加25 mL的PFC和5 mL的PAM后,废水COD由2.279g/L降至1.133g/L,去除率为50.3%;使用SBR处理絮凝后上清液,当反应器负荷为1.2kg/(m.3d)时,出水COD在200 mg/L以下,去除率稳定在80%左右,达到GB 21903-2008中的抗生素类废水排放要求。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利用曝气反应器驯化培养活性污泥并将其制成菌粉对食品废水的去除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成功制备出的菌粉存在的细菌主要为纤毛虫、轮虫和肾形虫等,活菌数数量可达4.25×105 cfu/mL。实验结果表明,菌粉经曝气活化后处理食品废水的最佳投加比例为菌液∶废水(V/V)=1/2000,24h曝气处理后氨氮去除率为89.11%,总磷去除率为35.29%,CODCr去除率为43.68%。  相似文献   

8.
混凝沉淀-ABR-SBR法对造纸废水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森  张安龙  罗清 《水处理技术》2007,33(11):57-59,63
对草浆造纸混合废水,分别进行了混凝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序批式反应器(SBR)过程的运行及组合工艺处理的研究,结果表明:当混凝沉淀加药量PAM为4mg/L、PAC为30mg/L、ABR的HRT为9h时,废水可生化性由0.25增加到0.43,SBR最佳HRT为8h,分别运行时,COD去除率60%左右;而组合工艺中SBR处理效果明显提高,系统COD去除率达90%以上,出水完全满足国家二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9.
ABR-SBR组合工艺系统处理餐饮废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ABR-SBR组合工艺系统在冬季低温条件(10-15℃)下处理某餐饮废水的效果并探究其最佳运行参数.该系统是由厌氧处理单元,即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和好氧处理单元,即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反应器(SBR)组合而成.活性污泥取自城市污水处理厂,在ABR中用餐饮废水驯化50d,在SBR中驯化时间较短(7d).在这2个处理单元中分别设置不同的水力停留时间(HRT).结果表明,在ABR中HRT为14h,SBR中好氧曝气7h、缺氧搅拌2h和沉淀50min,系统处理效果最好,COD.氨氮(NH3-N)、总磷(TP)和总氮(TN)去除率分别达到86%,92%,85%和75%,出水水质均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0.
为进一步提升对含盐染料废水的处理效率,在3组SBR反应器(R1、R2、R3)中分别投加NaCl、还原蓝4(VB4)、NaCl+VB4,并逐步提高其投加浓度,探究在不同盐度和染料浓度的驯化条件下,活性污泥对模拟废水的处理效果以及微生物群落的组成结构。结果表明:盐度增加至3%时,R1和R3的COD去除率开始大幅降低;在仅投加染料的反应器R2中,COD的平均去除率为95.5%;各反应器的氨氮平均去除率在90%以上。随着盐度和染料浓度的提升,系统稳定性下降。盐度和染料质量浓度分别达到1%、40 mg/L时,污泥对染料的脱色性能开始下降。高通量测序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盐度和染料的增加,活性污泥的微生物群落多样性降低,降解COD及染料的功能菌群主要受系统含盐量的影响,氨氮降解菌群受环境变化的影响不大。在各反应器运行过程中,norank-f-norank-osaccharimonadales、Propioniciclava、Micropruina3个菌属的丰度最高,对盐和染料表现出较好的耐受性,为含盐印染废水处理系统的优势菌群。  相似文献   

11.
SBR工艺去除城市生活污水中COD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SBR法对废水进行COD的降解研究,主要考察温度、时间及有机负荷的变化对COD去除率的影响,进而确定了SBR法处理生活污水的最佳条件。在整个过程中,去除率最大能达到90%左右。  相似文献   

12.
采用A/O工艺和接触氧化法,投加生物促生剂强化处理印染废水。研究了投加促生剂前后COD、氨氮、微生物数量、污水中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投加0.10%促生剂,COD基本维持在100~200 mg/L,去除率提高到85%左右,氨氮稳定在10~15 mg/L,去除率提高到75%~80%,微生物数量维持在4.5×108~4.8×108 CFU/m L。当促生剂的投加量增加到0.15%时,出水COD基本保持在100 mg/L以下,去除率在90%左右,载体上微生物数量维持在5.2×108CFU/m L。出水中主要物质有2种,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仍然是主要残留物质,但浓度比投加前降低了很多。  相似文献   

13.
尹军  刘亮  王旭  解艳萃  赵可 《辽宁化工》2010,39(1):19-22
介绍了腐殖活性污泥处理技术在国内外的发展情况,对在SBR工艺及投加腐殖土填料形成腐殖活性污泥的SBR工艺降解污染物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投加腐殖土填料对SBR工艺去除COD的效果没有明显影响,但可缩短COD的降解时间;投加腐殖土填料的SBR反应器对N和P去除效果明显优于普通SBR工艺。  相似文献   

14.
采用微砂强化结团絮凝工艺处理模拟废水,研究了水力停留时间、处理量、投药量、加砂量对除浊性能的影响,并分析了载体增效絮体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凝聚池、加注池+熟化池、沉淀池以及总体装置的水力停留时间之比为1∶3∶7.3∶11.3,浊度去除率与进水流量具有负相关性,PAC最佳投药量为1 g/L;最优投药量、加砂条件下的连续运行浊度去除率保持在98.5%~99.5%、处理出水浊度保持在1.7 NTU以下,明显优于上述最优投药量、不加砂条件时的连续运行处理效果,较好地展示了所加微砂的增效絮凝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以草甘磷废水为研究对象,采用基于羟基自由基的改进型催化氧化—SBR工艺进行处理,取得良好效果.当催化氧化实验条件为:催化剂填充率为80%,氧化剂投加量为500 mg/L,pH为3,气水比为3,反应时间为90 min时,TP去除率达到90.7%;草甘磷废水经催化氧化处理后进入SBR反应器,停留时间为24h时TP去除率达到77.3%;该组合工艺对TP去除率可达97.9%.  相似文献   

16.
研究进水与曝气方式对SBR法去除效果和能耗的影响。采用传统SBR法和两次进水两次曝气运行方式的SBR法处理生活污水,分析去除有机物、硝化和反硝化过程中DO、ORP和p H的变化规律,以及相对应的出水水质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传统SBR法的COD去除率为91.82%,NH_3-N去除率为97.34%,采用两次进水两次曝气的SBR法,总曝气时间减少了210 min,COD和NH_3-N的去除率仍分别达到92.15%和96.46%。两种运行方式处理效果都较好,但采用两次曝气运行周期曝气时间减少了210 min,具有很好的节能效果。  相似文献   

17.
SBR序列间歇式活性污泥法是一种按间歇曝气方式来运行的活性污泥污水处理技术。通过分析某天然气净化厂含硫检修污水中各种有毒有害物质对SBR反应池污泥性能影响因素的分析,为有效控制有毒有害物质的影响提供依据。针对不同的影响因素,首先在缓冲罐中采用曝气、调整pH、氧化除硫、絮凝沉降等方法对进入SBR污水系统的原水进行预处理,去除有毒有害物质,减少其对系统影响。结果表明,预处理及工艺调整技术,减少了含硫污水对SBR池活性污泥的冲击,污泥活性稳定,污水处理后外排指标达标率100%,保证了运行的正常进行,减小对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18.
以某焦化厂好氧池进水为研究对象,向好氧生化池中投加自行研制的菌剂,考察菌剂强化系统相比对照生化系统对COD、氰化物、总氮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菌剂强化系统相比对照生化系统出水COD、氰化物、总氮的平均去除率分别提高了16.1%、12.3%、12.2%;菌剂强化系统中污泥的脱氢酶活性及比耗氧速率均高于对照生化系统,菌剂强化系统微生物种类为18种,相比对照生化系统中微生物的丰富度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温度对固定化微生物系统中微生物特性的影响,将微生物固定化技术与SRB工艺相结合,开发出IMO-SBR(Immoblization Organism简称IMO)生物强化工艺处理含氮废水,并通过对IMO-SBR和普通活性污泥SBR废水处理对比试验,研究了温度对固定化微生物系统及游离微生物系统中微生物活性、脱氮效果的...  相似文献   

20.
Melamine quaternary ammonium salt (MQAS), a novel flame-retardant intercalation modifier, was used to prepare the flame-retardant organic montmorillonite (FOSM), and which was added to SBR by a two-roll mixing and molding process to prepared the SBR/FOSM composites. The synergistic flame-retardant effects of sodium-based montmorillonite (MMT) and MQAS were investigated by the various methods. The LOI value of SBR was only 19.1%, and FOSM-4 increased the LOI value of SBR to 24.3%. The cone calorimetry test showed that compared with SBR, the total heat release and the peak heat release rate of SBR/FOSM were reduced by 81.39% and 86.08%, respectively. The analysis of MMT after modification showed that the grafting rate of MQAS was about 10% and the interlayer spacing of MMT was enlarged by about 20%. The synergy of MQAS and MMT not only effectively solves the violent droplet of pure SBR combustion, but also avoids the curling problem of only adding MMT. The char morphology and TG-FTIR showed that FOSM had dual flame-retardancy in the condensed phase and the gas phase. The synergistic flame-retardant effect of phosphorus-free flame-retardant modifier and MMT will open up new possibilities for flame-retardant elastomer composit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