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3 毫秒
1.
聂微  马玉洁 《山西建筑》2010,36(33):59-60
从分析中国传统园林发展的困境入手,提出了“庭园立体化”的概念,并从空间、环境、城市交通的角度阐述了构建庭园立体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期通过将高层居住区底部空间与建筑空间,城市空间有效互动,创造出舒适、宜人的庭园环境。  相似文献   

2.
枯山水庭园以大自然作为主体,象征着一种返璞归真的意境,庭园以不等边三角形布局,与严肃的对称型建筑相区别,体现了一种自然和闲适。每一座枯山水庭园都有一个创作的主题,它把人们内心世界通过庭园式的三维空间抒发和表现出来。枯山水并没有实际的功能,其作用是让人们可以在屋内观赏,庭园的设计理念追逐人们理想中的世外桃源,所创造和体现的也是人们理想中的世界,身临其中可以享受难得的闲适和恬静。此外,枯山水庭园以大自然为主体,又与大自然相区别,让其不至于在茫茫大自然中消弭,体现出了其与大自然的对立统一。文章主要研究禅宗理念与审美意境在日本枯山水庭园中的表达。  相似文献   

3.
衙署园林是中国古代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现存的宋代园林却尚无完整实例。洛阳东城发掘的宋代衙署庭园遗址,无疑为北宋衙署园林的研究提供了典型实例。以考古发掘报告及现存遗址作为复原基础,结合同期衙署园林营建背景、建筑规范等资料为复原依据,相关绘画为佐证,对该遗址的平面布局和建筑单体进行初步探讨;并从建筑艺术、植物配置、理水、空间意境等方面对其庭园造园意匠进行分析,总结该衙署园林的园景与园境特点。为后续洛阳东城衙署庭园整体复原研究及北宋衙署园林的研究提供可借鉴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古之庭是岭南居住文化的孵化器,但也是现代居住小区规划设计传承的主题所在。从庭院空间意境,庭园营造手法,庭除中介美学的全新演绎中,可以创造出许多优秀的岭南居住小区园林精品。  相似文献   

5.
园林景观发展的历史在中国已经有3000年,在世界园林艺术史上,中国园林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艺术魅力。中国园林追求自然天成之美,也强调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和谐统一。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建立在“意境”的基础上,重视“写意”手法的运用.创造出一种含蓄幽深的美,成为著称于世界的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6.
楚芳芳 《山西建筑》2012,38(2):213-214
通过对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了解和认识,结合现代园林的特点,就如何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园林的优势,借鉴中国古典园林意境创作的艺术手法,创造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中式园林景观进行了探索和分析,为园林艺术特有的意境创造提供了手段。  相似文献   

7.
施静  周玉明 《建筑知识》2013,(10):138-138,142
禅宗对中国和日本的园林营造产生的深刻的影响,本文由探索禅宗思想入手,到禅宗如何影响日本枯山水庭园,枯山水庭园又如何营造禅宗意境。浅析了禅宗思想与枯山水庭园造景艺术的内在和精神内涵的联系。  相似文献   

8.
林木叁姿     
《建筑师》2015,(4)
从中、日、法三国庭园对植物修剪的三种不同姿态,归纳出植物三种差异的气质——宜居、如画与抽象,并试图证明这也是——中国园林、日本庭园以及法国古典园林的三种气质差异。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中国古代文人写意园中绘画与园林两种艺术形式的密切联系之叙述,揭示出古典文人写意园所具有的“以画入园“这一美学规律,进而说明古典文人山水园与绘画是相互补充、相互借鉴的共生关系,中国古代的山水园强调与绘画的互渗与交融,将绘画原则转借到园林的建造上,使园林艺术与山水画艺术有机地统一起来,二者互为依存,携手并进,形成一种有机互动之结构,从而创造出独特的中国园林意境。  相似文献   

10.
肖磊  彭蓉  梁丽 《四川建筑》2005,25(3):105-106
园林意境是园林景象与游赏者之间的一种交流,它曾是中国传统园林独具魅力之所在。园林意境能否被游赏者所接受和认同,要取决于意境的传递途径。电声设备作为一种新型意境表达途径被运用于新时期园林之中,它非常有效、快捷和适用,它不仅可以弥补以往园林意境传递的不足,而且对园林的发展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韩璐 《山西建筑》2010,36(24):353-354,366
详细介绍了大唐芙蓉园的规模、布局、风格、特点,深入分析了中国园林的兴起及发展历程,归纳了中国古代园林的特点,探讨了日本园林与中国园林的内在联系及自身特色,以期对现代园林设计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2.
中日园林美学比较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刘庭风 《中国园林》2003,19(7):57-60
从美学角度.对中日两国的园林进行了比较。认为:在审美主体上,中国偏于文人,日本偏于武人和僧人;审美中介上,中国偏于艺术地把握.日本偏于宗教地把握;审美客体上,中国偏于人工.日本偏于自然。  相似文献   

13.
中日古典园林哲学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庭风 《中国园林》2003,19(5):70-75
中日两国古典园林的哲学基础都是儒、道、佛三家,但三家在中日两国园林中表现强弱有差异。中国突出儒家思想,以至于园林显出入世治世和诗情画意的文人气质;日本突出佛家思想,显出弃世厌世和枯禅清淡的僧徒气质。但是,两国园林都崇尚道家的自然山水观。  相似文献   

14.
中日园林的历史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毛巧丽 《中国园林》2000,16(5):90-92
从社会角度考察中日两国园林的关系,得出中国园林与日本园林是同一枝干上的两朵花,中国是本木,日本是接木。  相似文献   

15.
质朴自然的石景是日式庭园的一个显著特征,其变迁贯穿了整个庭园历史的发展过程.在和中国源远流长的文化交流中,日式庭园不断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根植其中,对其石景的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在搜集中日文化交流及日式庭园和庭园用石相关资料的基础上,选择了27个具有代表性的庭园案例进行了用石状况调查,结合调查结果总结了庭园用石形态的发展变化状况,并对中国传统文化对其影响过程与模式进行了探讨,以更好地研究中日传统园林文化之精髓.  相似文献   

16.
张剑文 《园林》2020,(4):44-51
以中国园林与日本园林为代表的东方园林,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进入美国,发展至今,展现出不同的姿态。文章对中日园林在美国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回顾,以位于波特兰的两座东方园林——波特兰日本花园与兰苏园为研究对象,从布局特点及造园手法对比其各自特点,并结合其他美国东方园林指出中日设计趋向的不同主要表现为:展示方式上的融合趋向与写仿趋向,造园目的上的游憩化趋向与宣教化趋向,造园文化上的感知化趋向与叙意化趋向。研究旨在为中国园林在美国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与思考。  相似文献   

17.
孙楠  张墨研 《中国园林》2020,36(11):111
“一带一路”倡议的开展与“走出去”战略紧密相关,而“走出去”战略本身又与不同层面、不同领域的“出发”相关,其中既有经济上的投资与合作,又有文化上的交流与互通。而园林本身作为“文化综合体”天然地具有综合性的优势,因此,中国园林“走出去”已经引起新时期中国园林人的重视。实际上,日本园林的海外修建与传播史远较我国久远,且已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赢得了世界性的口碑。这些实绩与其将园林输出有机寓于国家文化战略之中的认识,与其具体实践过程中所不断形成的历史性经验等有关。通过文献与实地踏勘相结合,将这些方面的“他山之石”内容加以研究、提炼,指出日本园林“走出去”的成功除特定历史因素之外,从战略到战术层面均有值得我国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8.
中日园林人物及著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庭风 《中国园林》2003,19(9):76-78
对中日两国的园林人物及著作进行了比较。中国造园以画论、文论替代园论,故理论系统化晚于日本:而且中国造园家多为文人,日本的造园家则多武人和僧人。另外,中国造园家造园著作少,造园留名亦少。  相似文献   

19.
《景观设计》2014,(4):107-111
“户田芳树的视界”专栏连载不知不觉中已接近了尾声。在最后一期里,我希望通过日本庭园的演变历程,为中国的景观设计找出一些新的发展方向。我在大学时代边旅游边参观了日本国内的古典庭园。出发点很简单,我觉得如果对过去的庭园作品一无所知,即使在大学里学习再多具有新式风格和造型的景观设计,也无法判断出自己的想法到底是不是新。也就是在那个时候,通过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见到了现代庭园巨匠重森三玲(1896~1975年)的作品。  相似文献   

20.
中日园林活动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庭风 《中国园林》2004,20(2):52-55
中日园林活动异同反映于茶道、花道和歌道上.日本有茶庭而中国没有,中国盆景不影响园中修剪,而日本盆栽与园中修剪观一致,中日歌道同成于曲水流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