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9 毫秒
1.
环糊精作为超分子结构的构筑单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环糊精的来源和分子结构特点作了简单介绍 ,论述了环糊精及其衍生物在超分子化学领域中的地位。理论研究上 ,环糊精是研究弱相互作用的模型分子化合物 ,化学工业中环糊精及其衍生物具有广泛用途 ,显示出环糊精化学研究和应用的无限潜力  相似文献   

2.
刘雪  曹克玺等 《化学世界》2001,42(6):321-323,329
对环糊精的来源和分子结构特点作了简要介绍,论述了环糊精及其衍生物在超分子化学领域中的地位。理论研究上,环糊精是研究弱相互作用的模型分子化合物,化学工业中环糊精及其衍生物具有广泛用途,显示出环糊精化学研究和应用的无限潜力。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以环糊精、碳纳米管、石墨烯、介孔材料为超分子主体的主-客体含能复合物以及共结晶含能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指出了用环糊精制备超分子含能复合物的缺陷,分析了碳纳米管、石墨烯、介孔材料用于制备高能钝感超分子含能复合物及共结晶含能材料的可行性和研究方法,展望了超分子化学方法在含能材料领域的应用前景。附参考文献54篇。  相似文献   

4.
Mitsunobu反应合成单取代β-环糊精胺基衍生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超分子化学领域,胺基修饰环糊精是一类合成化学修饰环糊精的重要中间体。传统方法需要多步反应才能实现环糊精胺基衍生物的合成。以β-环糊精为起始原料,经两步Mitsunobu反应合成了标题化合物。和传统方法相比,该方法步骤短且收率较高,为环糊精衍生物的合成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简要介绍了环糊精化学的产生、发展及应用,重点介绍了:(1)环糊精衍生物的自组装、包合及应用;(2)新型环糊精超分子聚集体的形成及应用;(3)环糊精的包合作用在医药学研究中的应用。并对环糊精化学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超分子化学的基本概念;总结了冠醚、环糊精和杯芳烃三代超分子化合物的结构特征及其结构差别;并简述了三代超分子化合物在色谱分离中应用的原理、研究现状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分子识别是超分子化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是分子传递和酶催化的基础.以分子识别为基础,设计和合成了有光谱响应的荧光化学敏感器和离子显色试剂,在生物化学、临床医学、环境科学等与人类生命科学密切相关的领域中有着很强的应用背景.本论文系统总结了环糊精对有机分子的包结特征和包结作用对客体分子光物理性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β-环糊精是超分子领域重要的主体化合物之一,广泛应用于分子识别和手性分离。系统介绍了各种β-环糊精衍生化产物,包括商品化的β-环糊精类试剂和新型衍生化β-环糊精产物,讨论了β-环糊精类试剂商品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超分子环糊精的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环糊精衍生物不断被合成、环糊精的性质不断被发现,超分子环糊精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综述了超分子环糊精在分子识别、分子自组装和模拟生物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展望了超分子环糊精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β-环糊精是由7个D-吡喃葡萄糖单元通过α-1,4-糖苷键键连成环的超分子主体分子,“内疏水、外亲水”的独特结构赋予了其优异的分子识别能力;氧化石墨烯类材料凭借其优良特性成为近几年的研究热点。由β-环糊精和氧化石墨烯构筑的超分子杂化体在兼具二者特有性能的基础上又有新功能的引入。本文综述了β-环糊精-氧化石墨烯超分子杂化体的构筑方式,按二者间的连接方式,分别为共价键和非共价键两种连接方式,其中通过共价键连接是目前最主要的构筑方式;此外对β-环糊精-氧化石墨烯超分子杂化体的特征和表征进行了简述。同时对β-环糊精-氧化石墨烯超分子杂化体在水污染处理、电化学检测、药物控释和催化等领域的应用进展进行了综述。最后对该超分子杂化体在构筑和应用上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环糊精包合客体分子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环糊精具有独特的疏水空腔结构,与一些物质包合后.能显著改变这些物质的理化性能。本文在环糊精包合染料的基础上,探讨了环糊精包合客体分子的机理。认为包合物形成主要取决于环糊精和客体分子结构及两者作用力的大小。客体分子或其中某些基团的大小与环糊精空腔大小相近的易于包合,两者之间的作用力大小影响包合物的稳定性,疏水力是包合过程主要推动力。  相似文献   

12.
简要介绍了环糊精化学的产生、发展、性能、应用及结构特征。详细介绍了:新型环糊精衍生物的制备及在医药学中的应用;环糊精超分子作用力的自愈合杂化功能材料的制备及应用;环糊精自组装及主客体识别在分析分离科学中的应用。并对环糊精化学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环糊精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及其仿酶化学研究与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向建南  胡波年 《化学试剂》1997,19(4):213-217
对环糊精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及其仿酶化学研究与应用进行了系统总结和评述,并阐述了其进展与趋势。  相似文献   

14.
Cyclodextrins are cyclic oligosaccharides. Cyclodextrin molecules can form inclusion complexes with a large number of organic molecules. The properties of cyclodextrins enable them to be used in a variety of different textile applications. Cyclodextrins can act as auxiliaries in washing and dyeing processes, and they can also be fixed onto different fiber surfaces. Because of the complexing abilities of cyclodextrins, textiles with new functional properties can be prepared. Poly(carboxylic acid)s such as 1,2,3,4‐butane tetracarboxylic acid (BTCA) are well‐known non‐formaldehyde crosslinking reagents. BTCA has four carboxylic acid groups, which can react with hydroxyl groups of cellulose and form stable ester bonds. We crosslinked β‐cyclodextrin molecules on hydroxyl groups of cellulose via BTCA. © 2005 Wiley Periodicals, Inc. J Appl Polym Sci 96: 1323–1328, 2005  相似文献   

15.
刘畅  王霆 《广东化工》2014,(13):120-121
环糊精特有的结构可以对疏水客体分子进行主-客体包合,它介入到TiO2光催化过程中,可以增加TiO2光催化材料对疏水客体的吸附,加快被包合客体底物分子的传质效率,增大化学反应动力学常数,提高TiO2的光催化降解活性。其对有机疏水底物分子的选择性识别包合作用,有望解决TiO2对高毒性不可生物降解污染物催化选择性低及催化活性不高的难题。根据近年来公开发表的国内外相关文献,对环糊精介入的TiO2光催化应用研究进行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16.
胡樱 《浙江化工》2011,42(12):6-8
环糊精具有疏水的空腔,可以选择性结合各种客体分子,形成稳定的包结物,在实验和理论研究中受到广泛的关注。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分子模拟技术在环糊精包结过程中的应用,重点介绍半经验PM3方法、双层ONIOM方法及自然键轨道(NBO)分析方法。最后展望了分子模拟技术在环糊精领域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马娟 《广州化工》2014,(10):229-230
物理化学是化学及相关专业的必修课。随着社会的发展,物理化学在化学、生命、材料、能源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针对物理化学的课程特点和现代科技发展的需要,本文从教师素养、教学方法、教学理念和实验教学等方面总结了把握研究前沿,提高物理化学教学质量的几点实践和体会。  相似文献   

18.
张树芹  盛锋  高吉刚  苗延虹 《广州化工》2012,40(16):215-216,221
物理化学在数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等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系统阐述化学理论,是农业院校中生命科学、食品科学、环境科学等专业本科生的必修专业基础课程。由于该课程理论性强、概念抽象难懂,公式定律相对较多,学生普遍感到比较难学。本文针对该课程的特点和要求,对物理化学的课堂教学方法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  相似文献   

19.
Cyclodextrins (CD) are produced from starch by the action of cyclodextrin glycosyltransferase (CGTase) enzyme. Structurally, cyclodextrins consist of 6, 7, or 8 (α, β, and γ cyclodextrins, respectively) D‐glucopyranosyl units connected by α‐(1,4) glycosidic linkages. Having polar and hydrophilic outer sides and hydrophobic cavitation gives cyclodextrins a chance to form inclusion complexes with dyes in hydrophilic mediums. In this research, the equalizing effect of β‐cyclodextrins in dyeing of polyamide 6,6 woven fabrics with 6 different acid dyes were investigated. From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it was determined that the β‐cyclodextrin shows a retarding and equalizing effect in dyeings carried out with the dyes that show interaction with β‐CD. © 2006 Wiley Periodicals, Inc. J Appl Polym Sci 103: 2660–2668, 200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