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断裂活动频繁,地层分割严重,层序地层分析难度很大。为了解决构造破碎小区块之间的砂体对比问题,通过涠西南低凸起前缘三口井流沙港组、涠洲组钻井层序地层对比分析,揭示了不同时期断陷结构内层序地层格架及体系域发育特点,确认了流沙港组、渐新世涠洲组各为一个三级层序,层序四分,但由于断层切割存在部分地层缺失,而涠洲组顶面强烈剥蚀遭致部分地层缺失。而基准面变动机制下的岩相成因、层序特征及演化则取决于构造活动、湖平面变动以及碎屑供给,气候变化系基准面旋回的主控因素,碎屑供给能力决定了垂向层序的变化特征。文章认为:涠洲组高碎屑含量来自于渐新世涠西南低凸起构造抬升再遭剥蚀所提供物源。  相似文献   

2.
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古近系层序结构与非构造圈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Vail层序地层学理论,综合利用地震、测井、录井等资料,对涠西南凹陷古近系流沙港组和涠洲组进行层序地层划分,建立层序地层格架,分析层序结构特征及非构造圈闭的发育规律。在该地区共识别出1个一级层序界面、2个二级层序界面和8个三级层序界面,划分出10个三级层序。依据层序界面结构特征,将层序界面分为T1型、T2型和T3型3种类型;依据层序地层结构特征,将10个三级层序分为一分层序、二分层序、三分层序和四分层序4种类型。T1型和T3型层序界面之上有利于发育地层超覆不整合圈闭,T2型和T3型层序界面之下有利于发育不整合遮挡圈闭,三分和四分层序早期及二分和四分层序晚期有利于发育岩性圈闭。  相似文献   

3.
在层序地层理论指导下,借助高分辨率三维地震资料,利用地震沉积学研究手段,分析研究了北部湾盆地西部地区主要目的层段涠洲组层序及沉积体系展布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具有多(双)断控型层序构型,涠西南低凸起的存在对于沉积体系分配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结合古地形分析,认为涠洲组沉积时期物源来自三个方向,形成典型的多向三角洲朵体,其中三角洲前缘坝和远端砂是潜在的有利对象,由此提出了有利砂体发育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4.
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在流沙港组一段湖底扇中发现了储量较大的油气资源,为了查找出不同油田湖底扇开发效果差别较大的原因,依据岩心、分析化验资料、测井和地震资料,将研究区湖底扇划分为富砾型和富砂型2种湖底扇,并从岩石学特征、粒度、沉积构造和砂体厚度等沉积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认为,古地貌和物源供给类型是造成其沉积特征差异的主要原因。同时总结出了2种湖底扇的沉积模式,重力滑塌是富砂型湖底扇主要的触发机制,构造运动是富砾型湖底扇主要的触发机制。2种湖底扇都具有良好的生储盖组合,但富砾型湖底扇由于物性较差,勘探有利方向是寻找次生孔隙发育带;富砂型湖底扇由于储层物性较好,勘探有利方向是寻找有效圈闭。  相似文献   

5.
乌石凹陷古近系层序地层及沉积体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乌石凹陷位于北部湾盆地南部坳陷的东北部。为指导该凹陷的油气勘探工作,以层序地层学、沉积学理论为指导,以地震剖面为基础,结合钻井、测井、古生物、岩心等资料,研究了该凹陷古近系的地层沉积特征。结果认为:乌石凹陷古近系从下至上可以划分为7个三级地震(测井)层序,整体上为一个水进到水退的序列,分别对应不同的构造演化阶段;不同构造演化阶段发育的层序具有不同的充填序列和沉积体系分布;构造演化的多期性使得该凹陷多个部位都有烃源岩和储、盖层发育;其中以强烈裂陷阶段沉积的层序2-层序4中发育的烃源岩和盖层条件为最好且发育多种有利储集体,是该凹陷寻找油气藏的最有利层段。  相似文献   

6.
涠西南凹陷与海中凹陷相邻,油气勘探成果及石油地质条件认识程度不同。通过对地层原始产状的恢复,讨论了涠西南低凸起对两凹陷古近纪沉积环境的阻隔作用,并对古新世和始新世沉积可容空间原型进行了恢复,认为古新世两凹陷局部连通,始新世和渐新世两凹陷全部连通;3号断层作为两凹陷区划边界的一部分,其活动强度控制了沉积可容空间的分布和容积的大小,始新世3号断层活动强度最大,其形成的沉积可容空间也最大,由于两凹陷沉积连通,因此两凹陷始新统生烃能力可以进行类比分析。  相似文献   

7.
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和分析方法,综合研究钻井、测井和三维地震资料,在饶阳凹陷大王庄地区古近系沙二段上亚段至东营组中识别出6个层序界面,将其划分为1个超长期基准面旋回(二级层序)Ssq1和5个长期基准面旋回(三级层序)Sq1、Sq2至Sq5。综合分析认为大王庄地区古近系沙一段至东营组沉积发育在饶阳凹陷断陷演化阶段的断陷萎缩期,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湖泊和河流3类沉积体系,在等时地层格架约束下,阐述了各类沉积体系在工区的亚相、微相类型,系统分析了沙一段至东营组的沉积相类型、平面分布特征及沉积体系演化特征,指出Sq2基准面下降半旋回所形成的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分流水道砂和席状砂为有利的储集砂体。  相似文献   

8.
北部湾涠西南凹陷物源方向及古地理景观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南海北部湾涠西南凹陷是以下第三系沉积为主体的中、新生代幕式张裂半地堑盆地.由于该区受太平洋、欧亚及印度三大板块的共同作用,构造十分复杂,成为独特的“南中国海型”被动大陆边缘,沉积物源方向具有其特殊性.以重矿物资料为基础,根据不同稳定性重矿物被风化的难易程度及搬运过程中其含量的变化规律,详细研究该区的重矿物组合序列,认为涠西南凹陷下第三系各组段沉积物源主要来自西部,同时伴有西北向的点物源.在此基础上,结合岩石学及盆地构造演化特征,分析其古地理景观,阐明在三期张裂幕的控制下,其沉积体系具有西厚东薄不对称展布的规律.图3表3参4(赵军摘)  相似文献   

9.
随着涠西南凹陷勘探程度的不断提升,物性好、产能高的目标区越来越少,勘探成效显著下降。在对区内成藏条件及勘探潜力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涠西南凹陷的勘探策略。研究认为:宏观勘探策略上,应继续将涠西南‘凹陷作为滚动勘探重点区域,实现增储上产。平面上,应深入研究1号断裂复式油气聚集带并适时钻探,在2号断裂复武油气聚集带进行勘探开发一体化钻探,在东南斜坡复式油气聚集带开展滚动勘探;纵向上,对涠洲组、下洋组为目的层的圈闭应践行勘探开发一体化策略,对流沙港组为目的层的圈闭应以开发促进勘探。  相似文献   

10.
辽河坳陷西部凹陷曙北地区古近系层序地层格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曙北地区位于辽河坳陷西部凹陷西斜坡北段。根据对地震、测井资料的综合研究,应用时频分析技术,在该地区古近纪同裂谷沉降超层序中识别出4个由扇三角洲—湖泊体系组成的层序,包括11个体系域。该地区Ⅰ型和Ⅱ型层序的水进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之间常发育大段暗色泥岩和油页岩,可视为凝缩层,是主要的油源层和盖层;各体系域的边缘相均可发育良好的储集层。高升油层为层序Ⅰ水进体系域沉积,杜家台油层为层序Ⅰ高位体系域沉积,莲花油层为层序Ⅱ水进体系域沉积。高升油层是曙北地区最好的油层,说明最大规模水进期发育的砂岩是最有利的储集层。图4参13  相似文献   

11.
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东南斜坡是重要的油气聚集区。为研究其原油成因类型及成藏特征,开展了原油生物标志物分析和同位素等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①涠西南凹陷东南斜坡原油可划分为2类,Ⅰ类为具有较低的4-甲基甾烷丰度和较轻的碳同位素特征的原油,主要分布在流一段;Ⅱ类原油具有较高的4-甲基甾烷丰度和较重的碳同位素特征,主要见于流二段、流三段和涠洲组。②东南斜坡钻遇流沙港组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揭示其存在上、下2个供烃组合,即包括流一段泥岩-流二段中部泥岩的上组合和流二段底部油页岩-流三段上部泥岩的下组合。③应用生物标志物和同位素组成等参数进行油源精细对比可以得出,第Ⅰ类原油来源于上组合,第Ⅱ类原油来源于下组合。烃源岩岩相控制了不同类型原油的分布,东南斜坡的流二段、流三段、角尾组、下洋组及基底风化壳均是寻找第Ⅱ类原油的有利区,东南斜坡流一段岩性圈闭是寻找第Ⅰ类原油的有利区。该研究成果对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首先对济阳坳陷古近系层序地层学研究概况进行了系统的综述,并从层序地层界面的划分和层序地层发育控制因素及填充模式及高精度层序地层等方面叙述了济阳坳陷层序地层研究取得的主要进展。对济阳坳陷一、二、三级层序界面特征及体系域划分进行了引述,并记述了以气候变化、构造运动为控制因素的层序发育模式及干旱盐湖型、深水断陷湖盆型和浅水断陷湖盆型等三种层序填充模式。同时,对具有特色的陆相断裂坡折带和低位扇理论进行了阐述。在此基础上,针对济阳坳陷层序地层学的研究现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以层序地层学原理为基础,采用地震线描法,建立了焉耆盆地博湖坳陷八道湾组的层序地层格架。将其自下而上划分为SQ1,SQ2和SQ3等3 个三级层序,并分析了各个层序的地层格架特征,同时建立了层序地层模式,指出了在该模式下的油气勘探方向。研究结果表明,八道湾组在层序结构上低位体系域普遍不太发育,水进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发育;沉积体系以辫状河三角洲、扇三角洲及湖泊沉积体系为主,沉积分布主要受盆地形态的控制。  相似文献   

14.
四川盆地须家河组层序地层格架及沉积体系分布规律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不同学者针对四川盆地上三叠统地层特征及沉积演化规律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诸多研究,但各自获得的地质认识却存在一定的差异。为此,在地表露头和钻测井资料分析、地震层序分析的基础上,将四川盆地须家河组划分为2个超长期基准面旋回层序,为须上盆、须下盆2大成盆期的沉积响应;盆地周缘造山旋回变化是控制2大成盆期砂体分布的主导因素,纵向上总体具阶梯状分布特征,由坳陷中心向周边逐层超覆并阶梯状退积。须家河组主要为陆相河湖三角洲沉积体系,主要发育冲积扇-冲积平原-曲流河或辫状河三角洲-湖泊和冲积扇-扇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模式。须下盆沉积体系受西低东高大型缓坡古地貌特征控制,总体具有不对称分布特点,湖盆中心位于川西坳陷中南段;前陆造山对须上盆沉积体系分布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沉积体系呈近于对称的环带状分布,前陆隆起及湖盆东移,湖盆走向明显的受古龙门山控制。  相似文献   

15.
蔡佳  王华 《海洋石油》2011,31(1):16-21
利用层序地层学、沉积学原理和方法,对琼东南盆地古近系陵水组进行了层序划分和沉积体系时空配置关系的研究.建立了陵水组的层序地层格架,将其划分为Els3、Els2和Els1三个三级层序,其层序和体系域变化主要受控于凹陷内沉降中心的分布位置,沉积主要受控于盆地边缘的断坡带.每个三级层序低位体系域发育局限,海侵与高位体系域发育...  相似文献   

16.
利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建立松辽盆地古龙南凹陷葡萄花油层储层层序地层格架,结合岩心、测井、录井等资料对其进行沉积微相研究。结果表明,该储层可以划分为1个中期基准面旋回的基准面下降旋回,3个短期基准面旋回以及5~8个超短周期基准面旋回。该储层主要发育湖泊-三角洲沉积体系,并进一步细分出水下分流河道、分流河道间、河口坝、前缘席状砂、前三角洲泥、浅湖等沉积微相,水下分流河道及前缘席状砂沉积微相可形成优质储层。其物源主要为北部和西部方向:西部地形较陡,其物源较近,形成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北部地形平缓,其物源较远,形成曲流河三角洲沉积体系。早期沉积以北部物源为主,晚期以西部物源为主。古龙南凹陷主要有构造、构造-岩性、岩性、断层-岩性及上倾尖灭5种类型油气藏,其中上倾尖灭油气藏分布于古龙南凹陷的西部斜坡区,岩性及断层岩性油气藏主要分布于凹陷的中心部位,构造-岩性油气藏发育于凹陷东部的斜坡区,构造油气藏则发育于凹陷东部的鼻状构造。  相似文献   

17.
东营凹陷古近系岩性地层油气藏层序地层学特征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运用层序地层学理论分析了东营凹陷古近系岩性地层油气藏的形成诸要素及分布规律。研究认为,层序对岩性地层油气藏生、储、盖、运移和聚集等成藏诸要素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岩性地层油气藏主要分布于坡折带之下、不整合面和湖泛面附近;体系域和沉积基准面旋回对油藏类型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湖侵体系域发育以地层为主的油气藏,低水位体系域、高水位体系域发育以岩性为主的油气藏;不同级别层序界面附近砂体成藏率不同。  相似文献   

18.
塔南凹陷白垩纪古地貌对沉积体系分布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蒙启安  纪友亮 《石油学报》2009,30(6):843-848
塔南凹陷是在海拉尔-塔木查格盆地新发现的主要油气勘探和开发区。对早白垩世沉积充填特征的综合研究表明,长期活动的同沉积断裂形成的、古地貌上突变的各种断裂坡折带对盆内沉积体系的发育及分布起到重要的控制作用。根据塔南凹陷边缘和盆内的古地貌结构特征,将其划分为断崖型陡坡坡折带、断阶型陡坡坡折带、断阶型缓坡坡折带和盆内坡折带4种类型,它们各自控制了不同类型沉积体系的形成和分布。断崖型陡坡坡折带控制着近岸水下扇沉积体系的形成和分布;断阶型陡坡坡折带控制着扇三角洲或近岸水下扇及前方的湖底扇体系的形成和分布;断阶型缓坡坡折带控制着扇三角洲沉积体系的形成和分布;在基准面下降阶段,盆内坡折控制着远岸湖底扇的形成和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