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曝气池中气液两相流的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程文  宋策  周孝德 《水利学报》2001,32(12):0032-0036
曝气在活性污泥处理方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曝气池中气液两相流流动规律对曝气作用的影响又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实验研究了曝气池中气液两相流的流动问题。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气液两相紊流的流动模型,并采用单位体积方法进行求解计算,经比较表明实测值与计算值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2.
从固液两相流的基本方程出发,对蜗壳中的固液两相流动进行了研究,推导出了水轮机蜗壳中泥砂运动的速度解析式,论证了这对水轮机引水部件的抗磨设计及其汽蚀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管道旋流中油芯的形成条件与形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石油工业为背景的油水流动是典型的液液两相流。管道中的两相流动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充分发展之后的流型和压降等。此文通过实验研究了一种非稳态阶段的两相流动—经过导流片之后一段距离之内的两相旋涡流动。实验划分了不同相含率与表观流速下的流动形态,研究了导流片前后的压降规律。  相似文献   

4.
张利  徐方军 《小水电》1997,(1):24-26
本文运用两相流基本理论研究了低浓度、细颗粒悬浮固液两相流的流动特性,运用体平均方法,即用体平均模型中的双流体模型,在宏观上研究含沙水流的流动特性,得到了描述这种两相流动的基本守恒方程。  相似文献   

5.
高浓度恒定固液两相流运动机理探析:Ⅰ.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浓度固液两相流与低浓度固液两相流在运动机理上有本质的不同.传统的依靠对低浓度固液两相流中获得的结果进行修正以适应高浓度固液两相流的做法缺乏理论基础.因此,本文基于动理论(kinetic theory)对高浓度固液两相流运动机理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简化应用模式,该理论可以更好地同时适应于低浓度和高浓度情形.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宾汉流体控制方程的特点,首先对单相的宾汉流体与密相液固两相流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吻合较好。其次对离心叶轮内的含颗粒的宾汉流体的两相流动进行了计算,从进口到出口,宾汉流体的速度是减小的,压力随半径增大逐渐升高,而且压力面上的压力大于吸力面上的压力。吸力面上的颗粒拟温度小于压力面上的颗粒拟温度,而且靠近壁面处的大于叶道中的。从减轻叶片磨损角度来讲,双圆弧型线比单圆弧的好,叶片出口角小的比出口角大的好。最后比较了液固两相流与含颗粒的宾汉流体的两相流的流动,颗粒拟温度有较大差别。  相似文献   

7.
本文概述目前国内外水涡轮机械固液两相流及泥沙磨损问题的理论研究现状,讨论水涡轮机械中适用的固液两相流动基本研究方法,结合泥沙磨损的诸多影响因素,就进一步开展泥沙磨损问题的研究提出了自己的设想。  相似文献   

8.
本文根据深井曝气的气液两相流动工艺,讨论了深井流体中气体含量的变化规律,导出深井圆管及环形管中气液两相流的摩阻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9.
高浓度恒定固液两相流运动机理探析:Ⅱ.应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低浓度和高浓度固液两相流运动可以通过微观动理论加以描述[1].本文在文献[1]的基础上,探讨固液两相流在低浓度和高浓度情形下的应用方法,以颗粒浓度垂线分布为例进行分析,获得了满意的结果,也揭示了高浓度固液两相流的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10.
高深度恒定固液两相流动机理探析:Ⅰ.理论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高浓度固两相流与低浓度固液两相流在运动机理上有本质朱同,传统依靠对低浓度固固液两相流中获得的结果进行修正以适应高深度因液两相流的做法缺乏理论基础。因此,本文基于动理论(jinetic theory)对高浓度3固两相流动动机理进行探讨,提出简化应用模式,该理论可以更好地同时适应于低深度和高浓度情形。  相似文献   

11.
用两相流模型模拟混流式水轮机内空化流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徐宇  吴玉林  刘文俊  陈乃祥 《水利学报》2002,33(8):0057-0063
本文采用两相流中两流体模型模拟混流式水轮机转轮内三维湍流空化流场, 基于两相流中两流体模型的理论和方程, 推导了水轮机转轮中空化两相流的两流体基本方程, 并利用k-ε-kp两相湍流模型计算水轮机转轮中三维空化两相湍流. 计算结果包括了液相和空泡相的主要流动特征, 模拟结果可初步预测流体机械空化性能, 缩短模型试验周期.  相似文献   

12.
曝气池中气液两相流粒子图像测速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粒子图像测速原理的基础上研究了基于快速傅立叶变换的粒子图像测速算法,并编制算法程序进行验证。通过试验研究了气液两相流在曝气池试验装置中的流动情况,应用粒子图像测速技术对装置中3种状态下气液两相流的运动参量进行测量,获得了各种流体运动参数,并应用粒子图像测速程序进行计算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当气液两相流处于状态3时,气泡在装置中具有最长的停留时间和较大的速度紊动强度,氧转移速率和效率大大提高,这为曝气池选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气液两相流压力波动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压力波动是两相流动的固有特性,研究波动规律对实现两相流动的智能监测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统计学原理和确定性混沌学中的分形理论,对垂直上升空气水两相流的壁面静压力波动过程进行了研究,分析了表观液速对统计特征和分形特征的影响规律,首次发现环状流内高气速时压力波动的分维数大于1.5。  相似文献   

14.
水轮机转轮内部的三维固液两相紊流计算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吴玉林  何燕雨  曹树良 《水利学报》1998,29(3):0017-0022
利用K-ε-AP两相紊流模型和SIMPLEC法计算水轮机转轮内部的三维固液两相紊流.计算结果给出了水轮机转轮内部的三维固液两相流动的主要流动参数,例如,连续相(液相)和离散相(固相)速度,两相速度滑差,固液两相流动下的压力分布等。  相似文献   

15.
密相液固两相流动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本文推导了适用于考虑浓度变化影响的密相液固两相流动数值计算的DIPSAR算法,对竖直上升管中密相液固两相流动进行了数值计算,计算值与实测值较为符合。  相似文献   

16.
三维k-ε-Ap模型在固液两相流时均运动特性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固液两相流运动特性是水动力学中的一个研究热点。本文建立的三维k--εAp两相湍流模型首先研究了模型中颗粒相的两个控制参数对数值结果的影响,然后讨论了不同的颗粒平均粒径、水流流速与颗粒材料密度等三种情况下固液两相流的时均运动特性。数值计算结果和试验实测结果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17.
杜向润  孙楠  王蒙 《水利学报》2015,46(11):1371-1377
粒子图像测速技术(PIV)作为一种无扰的全流场速度测量手段,在多相流研究领域具有较高的学术意义和实用价值。本研究针对曝气过程中的复杂气液两相流动,使用高速摄影机获取气液两相流流场的高帧图像,再通过图像预处理手段及PIV测速算法得到气液两相流速度场信息,并对不同工况下气液两相流的流态流速规律进行了研究分析。本文提出的图像预处理方案,通过采用图像的运动目标分割、降噪与反相等手段进行图像预处理,可以有效地减少后续速度场计算中的信息量及误差。研究结果为工业生产过程中有效提高曝气效率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固液两相流运动特性是水动力学中的一个研究热点。本文建立的三维k-ε-Ap两相湍流模型首先研究了模型中颗粒相的两个控制参数对数值结果的影响,然后讨论了不同的颗粒平均粒径、水流流速与颗粒材料密度等三种情况下固液两相流的时均运动特性。数值计算结果和试验实测结果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19.
用当量直径为12mm的碎冰,管径为49.7mm的水平管路在低流速范围进行了冰—水两相流的输送实验,主要对伴有悬浮床的冰—水两相流动特性进行了实验和理论研究。对比实验采用比重与冰相近的聚苯乙烯颗粒—水两相流。研究结果表明,冰颗粒之间的粘性作用是引起冰—水两相流压降变化和非牛顿流体特性显示的重要因素,而且针对伴有悬浮床的冰—水两相流的非牛顿流体特性,提出了计算其输送压降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20.
含颗粒宾汉流体密相两相湍流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阐述了宾汉流体控制方程的特点,研究了宾汉流体屈服应力和塑性粘度的变化对两相流动的影响。随着屈服应力的增加,宾汉流体与颗粒相速度的主流速度减小。随着塑性粘度的增加,宾汉流体和颗粒相的主流速度分布出现了与屈服应力带来的影响的相反趋势。对带颗粒的宾汉流体的两相流流动与液固两相流流动做了比较,宾汉流体的两相流流动的两相速度比液固两相流流动的两相速度的分布平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