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信阳毛尖半成品(鲜叶→摊放→杀青→揉捻→排把)为原料,对其分别进行直接冷冻干燥、80℃电烘笼烘至含水量31%冷冻干燥、80℃电烘笼烘至含水量22%冷冻干燥,以80℃电烘笼直接烘干为对照,对样品进行感官审评和化学成分分析,探讨不同含水量初烘叶冷冻干燥对信阳毛尖干茶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1)适当初烘后冷冻干燥干茶品质优于直接冷冻干燥和直接电烘笼烘干,其中,电烘笼初烘至含水量31%时再进行冷冻干燥的茶样感官品质最佳;(2)排把叶经初烘后再冷冻干燥,随着初烘时间延长含水量降低,其中水浸出物、氨基酸、可溶性糖含量先增高后降低,当含水量烘至31%时再冷冻干燥含量最高,与感官品质变化一致;而咖啡碱、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总量、简单儿茶素、酯型儿茶素、儿茶素总量随初烘叶含水量的降低其含量一直在降低,当初烘叶含水量22%时再冷冻干燥含量最低。  相似文献   

2.
为探求无损、快速和准确判别转基因大豆产地的方法,该研究选取阿根廷转基因大豆、巴西转基因大豆、美国转基因大豆和加拿大转基因大豆样品共260份,将近红外光谱结合化学计量学对4种转基因大豆进行判别分析。利用近红外光谱仪采集260份样品的原始光谱,采用平滑+标准正态变量变换(standard normal variate transformation, SNV)方法对近红外光谱预处理。选取阿根廷转基因大豆、巴西转基因大豆、美国转基因大豆和加拿大转基因大豆样品共240份参与建模,Kennard-Stone(KS)算法划分训练集和预测集,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te analysis, PLS-DA)和误差反向传播人工神经网络(back-propagation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BP-ANN)对预处理后的光谱数据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平滑+SNV的预处理方法能有效减少近红外光谱的噪音;PCA方法能判别出4种转基因大豆中的...  相似文献   

3.
对春季5个不同等级信阳毛尖茶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叶绿素、总灰分、水溶性灰分及水浸出物等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随等级降低,茶多酚、叶绿素、水溶性灰分含量逐渐增高,而氨基酸、咖啡碱、总灰分含量逐渐降低。1号茶样与2号茶样茶多酚、水浸出物、咖啡碱变幅最小;3号样与4号样氨基酸和咖啡碱变幅最大,4号茶样与5号茶样茶多酚和氨基酸的变幅次之。3号样与4号样品质差异4号与5号茶样2号与3号茶样1号与2号茶样。信阳毛尖茶原料采摘时期对品质的影响要大于鲜叶原料芽叶组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信阳毛尖     
叶梓  郑莉 《中国烹饪》2014,(12):124-124
一提到茶,人们总会先入为主地想到西湖龙井、福建的铁观音,或者云南的普洱茶。似乎茶与西北乃至中原丝毫没有关系似的。其实,这是惯性使然,并不准确。据我所知,甘肃陇南文县一带的龙井和河南的信阳毛尖,亦都好喝。尤其是河南信阳,早在古代,这里即是名满天下的产茶区,而且,信阳毛尖也和西湖龙井一样,早早就八了《茶史》。  相似文献   

5.
基于电子鼻技术的信阳毛尖茶品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对感官评价实验进行验证和补充,采用电子鼻检测方法对不同等级的信阳毛尖茶作品质检测.建立了两个品牌信阳毛尖茶各五个质量等级的电子鼻主成分分析法(PCA)图谱和偏最小二乘法(PLS)模型.PCA图谱表明,各样品之间得到了良好区分,同时通过盲样的验证发现实验结果与感官评审结果一致,说明所建立的PLS模型能够有效地预测茶样的品质等级.  相似文献   

6.
《食品工业科技》2013,(02):54-57
为了对感官评价实验进行验证和补充,采用电子鼻检测方法对不同等级的信阳毛尖茶作品质检测。建立了两个品牌信阳毛尖茶各五个质量等级的电子鼻主成分分析法(PCA)图谱和偏最小二乘法(PLS)模型。PCA图谱表明,各样品之间得到了良好区分,同时通过盲样的验证发现实验结果与感官评审结果一致,说明所建立的PLS模型能够有效地预测茶样的品质等级。   相似文献   

7.
郭桂义  胡孔锋  袁丁 《食品科技》2006,31(9):298-301
信阳毛尖茶是中国传统名茶之一,品质优异。对信阳毛尖茶的主要化学成分进行了综述和分析。结果表明,信阳毛尖茶的茶多酚含量、儿茶素含量及非酯型儿茶素比例较高,氨基酸含量、咖啡碱含量、可溶性糖含量也比较高,形成了信阳毛尖茶鲜浓、爽口、耐泡的滋味特征;叶绿素含量高于多数嫩度相近的名绿茶,使其具有干茶色泽翠绿的品质特征;信阳毛尖茶还含有丰富的无机元素。  相似文献   

8.
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构建红曲米中红曲橙色素、红曲红色素、红曲黄色素的预测模型。分别采用多元线性回归(SMLR)、偏最小二乘回归(PLS)、主成分回归(PCR)构建所有色素组分的数学模型,以相关系数(R)、校正均方根误差(RMSEC)、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预测相对分析偏差(RPD)值来评价模型的综合性能。结果显示,MSC、SNV方法能够消除红曲米粉颗粒不均对光谱的散射影响;导数处理消除了基线漂移;对于红曲橙色素、红曲黄色素、红曲红色素三种模型均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利用三种模型对未知红曲样品预测时,预测结果具有较高的线性,预测性能较好(RPD=2.86~5.39),可用于准确定量预测。结果表明近红外光谱技术可用于红曲色素的快速无损测定,为红曲米质量的智能化控制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信阳毛尖茶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信阳毛尖茶是中国传统名茶之一,品质优异。对信阳毛尖茶的主要化学成分进行了综述和分析,结果表明,信阳毛尖茶的茶多酚含量、儿茶素含量及非酯型儿茶素比例较高,氨基酸含量、咖啡碱含量、可溶性糖含量也比较高,形成了信阳毛尖茶鲜浓、爽口、耐泡的滋味特征;叶绿素含量高于多数嫩度相近的名绿茶,使其具有干茶色泽翠绿的品质特征;信阳毛尖茶还含有丰富的无机元素。   相似文献   

10.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是一种高效、无损的快速分析方法,作为实时成分分析和过程控制的先导技术,正逐渐成为制浆过程分析测量领域的研究热点。文中介绍了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测量原理、技术特点、建模方法等,并对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制浆过程中的原料分类筛选、材性分析、纸浆性能评估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1.
蒸青绿茶和炒青信阳毛尖绿茶香气品质的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慕芳  郭桂义  张洁 《食品科学》2014,35(12):151-155
为了解蒸青绿茶与炒青绿茶香气成分差别,以有性系信阳群体种1芽1、2叶为原料,按蒸青和炒青制法制成玉露蒸青绿茶和信阳毛尖茶,采用连续蒸馏萃取茶叶香气,用气相色谱-质谱测定两种茶叶香气成分。共检测出香气成分32 种,其中信阳毛尖茶19 种,玉露蒸青茶25 种,而共有香气成分12 种,说明两种绿茶香型存在差别。信阳毛尖茶香气成分相对总量是4.041%,明显高于蒸青绿茶的2.312%。两种绿茶都以占芳香物质含量一半以上的醇类为主,但香气组成与比例有一定差异,信阳毛尖茶以香叶醇、顺-己酸-3-己烯酯、橙花叔醇、芳樟醇、正己醛、苯甲醇、反式氧化芳樟醇、苯乙醇、顺-3-己烯-1-醇、水杨酸甲酯、顺式氧化芳樟醇为主;玉露蒸青绿茶以橙花叔醇、β-紫罗酮、α-荜澄茄油烯、古巴烯、反-3-己烯-1-醇、乙酸乙酯、苯甲醇、苯乙醇、D-柠檬烯、顺-己酸-3-己烯酯、α-法尼烯为主。蒸青绿茶中低沸点芳香物质占总芳香油含量25.43%,高于信阳毛尖茶的20.66%;信阳毛尖中具有花香、果香的萜烯族醇类相对含量1.852%,占芳香物质总量的45.83%,蒸青绿茶中萜烯醇类相对含量0.644%,占芳香物质的27.85%;蒸青绿茶芳香物质中含有类似树脂、松油气味的α-法尼烯、α-荜澄茄油、古巴烯、D-柠檬烯的萜烯物质,相对含量0.491%,占芳香油总量21.24%,而信阳毛尖茶中未检测出。  相似文献   

12.
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分析信阳毛尖香气成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孔维婷  刘建军  司辉清 《食品科学》2012,33(12):185-189
采用单因素对比试验方法确定固相微萃取信阳毛尖茶挥发性物质的优化条件,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方法鉴定信阳毛尖香气组分。结果表明: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信阳毛尖香气成分的最佳条件为萃取时间50min、萃取温度70℃,共鉴定出99种香气成分,其中醇类32种(相对含量47.83%)、碳氢化合物20种(相对含量10.97%)、酮类15种(相对含量20.43%)、酯类11种(相对含量7.24%)、酚类8种(相对含量3.4%)、醛类7种(相对含量7.73%)、杂氧化合物3种(相对含量1.01%)、含氮化合物3种(相对含量1.39%);信阳毛尖茶特征香气成分主要有芳樟醇、橙花醇、6-甲基-5-庚烯-2-酮、戊醇、β-紫罗酮、甲苯、5,6-环氧基紫罗酮、苯乙醇、Z-茉莉酮、庚醛、2,2,6-三甲基环己酮、苯甲醇、2-乙基己醇、橙花叔醇等。  相似文献   

13.
张龙  潘家荣  朱诚 《食品科学》2012,33(20):149-152
应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对不同发酵程度茶叶进行判别分析。原始近红外光谱数据经不同光谱数据预处理方法以消除噪音,降噪后的光谱进行主成分特征提取,再将主成分得分进行判别分析。结果表明;标准正态变换结合去趋势转化对不同发酵程度的茶叶分类效果最好,其原始分类正确率为100.0%,交叉验证正确分类率为94.4%。此外,茶叶各组分基团的近红外吸收在判别分析中的贡献率分析表明,茶叶组分中C=O伸缩振动的合频,甲基C—H键的合频和C—H键的伸缩振动以及氨基酸肽键羰基C=O键伸缩振动的二级倍频在判别分析中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信阳毛尖素以独特的风味享誉中外,但冲泡过程中茶汤容易产生浑浊,影响信阳毛尖茶的品质。本文总结了引起茶汤浑浊的物质主要是外来污染物,茶叶碎末及附带物,茶汤"冷后浑"产生的沉淀物,并从清洁化加工条件、加工工艺特点、茶叶品性特征、茶叶冲泡四个角度,分析概况了引起茶汤浑浊的12个因素,就如何进一步提高信阳毛尖品质提出相关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5.
目的:优化信阳毛尖茶色素的超声提取工艺及研究其抗氧化活性。方法: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实验法,考察了料液比、超声温度、超声时间和提取次数对得率的影响;通过二苯基苦基苯肼(DPPH)自由基、超氧自由基以及羟自由基的清除实验评价信阳毛尖茶色素的抗氧化活性。结果:所考察因素中,对信阳毛尖茶色素得率的影响程度是料液比>提取次数>超声温度>超声时间。超声提取的最佳条件是料液比1∶30、超声温度80℃、超声时间120 min、提取次数3次,该条件下茶色素得率达到了33.1%。信阳毛尖茶色素具有清除体外自由基的活性,其活性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随着浓度的增大而增强,对羟基自由基清除活性尤为明显。结论:采用正交实验优化提取条件,明显提高了信阳毛尖茶色素的得率;信阳毛尖茶色素具有良好的抗氧化作用,可作为天然抗氧化剂进一步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16.
为了实现晒青毛茶儿茶素含量的快速检测,该研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测定了50份晒青毛茶样品中的表没食子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表没食子儿茶素(Epigallocatechin,EGC)、没食子酸(Gallic Acid,GA)三种儿茶素单体含量,结合样品的近红外光谱,分别建立了晒青毛茶三种儿茶素单体含量的偏最小二乘法(Partial Least Squares,PLS)模型,并对模型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基于EGCG、EGC、GA含量所建立近红外模型的决定系数(Coefficient of Determination,R2)分别为99.99%、99.99%、99.92%;校正标准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 of Calibration,RMSEC)分别为0.17、0.15、0.10;相对标准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RSD)分别为0.19%、0.27%、0.56%;外...  相似文献   

17.
杨丹  刘新  张颖彬  尹鹏 《食品科学》2014,35(8):147-151
建立准确性高、稳定性好的绿茶全氮量的偏最小二乘定量分析模型。在4 691~3 959、5 126~4 848 cm-1 波段区间内,光谱经过一阶导数与平滑处理后,模型的预测性能最好,外部验证集样品的预测值与实测值的预测均 方差(RMSEP)为0.092 5%,相关系数为0.993 9。根据嫩度等级,建立了绿茶全氮量子模型,提高了模型的预测 性能。嫩度为3 级的子模型预测结果最好,验证集样品的全氮量的预测值与实测值的RMSEP值最小,为0.037 9%, 相关系数为0.996 1。绿茶全氮量近红外光谱检测技术是一种绿色、快速、高效的新型分析技术,能够实现快速测定 绿茶全氮量,评价绿茶品质。  相似文献   

18.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分别建立信阳毛尖7 个等级茶汤滋味特征指纹图谱。基于15 种特征成分,采用判别分析技术对2 个系列41 个信阳毛尖茶样进行了良好的等级判别,判别正确率近100%;通过建立7 种指纹图谱相似度计算方法发现,各相似度计算方法均能反映茶叶等级间的差异大小,其中以新改良程度相似度法最佳。采用相似度计算方法对茶叶分等定级的结果与其实际等级相一致,并可实现对等级差异的量化分析。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基于香气成分进行信阳毛尖香型分类的效果与可行性。方法对81个信阳毛尖进行感官审评,依据基础香型、特征香型、缺陷香型及其组合进行分类筛选出基础香型特征明显的样品共52个,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 HS-SPME-GC-MS)分析其香气成分。基于单因素方差分析筛选4种基础香型中含量差异显著的21种香气化合物分别进行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结果主成分分析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针对基础香型、基础香型与特征/缺陷香型结合的分析中主成分的累积贡献均大于90%。对基础香型进行判别分析正确率较低,但对不同基础香型中的特征/缺陷香型进行判别分析效果较好。结论主成分分析、判别分析显示基础香型(清香、清高、高鲜、高爽)与特征/缺陷香型组合的效果均优于仅以基础香型进行的统计分析。因此在研究信阳毛尖香型分类和香气成分之间的关系时,要充分考虑复合香型对分类结果的影响,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均为开展其香型分类研究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