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羟丙基纤维素为模板材料,分别采用不同的聚合方法制备了2种不同形态和结构的聚合物空心微球--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co-聚丙烯酸(PNIPAm-co-PAA)微凝胶和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聚丙烯酸(PNIPAm-PAA)水凝胶微囊。以盐酸阿霉素(Dox)作为模型药物,考察了聚合物空心微球作为药物载体的载药能力和体外释放性能。研究表明,PNIPAm-co-PAA微凝胶、PNIPAm-PAA水凝胶微囊和Dox分子能够通过正负电荷的相互吸引实现有效结合;载药微球具有良好的缓释性能,并对Dox的释放表现出明显的pH值敏感性和温度敏感性。体外细胞毒性实验表明,载药PNIPAm-co-PAA微凝胶、PNIPAm-PAA水凝胶微囊具有很高的抗肿瘤活性,细胞相对存活率均可达20%左右。PNIPAm-co-PAA微凝胶、PNIPAm-PAA水凝胶微囊在作为水溶性药物或蛋白类药物载体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同时有望应用于木材胶黏剂防腐等。  相似文献   

2.
通过伪三元相图绘制,油/水界面张力及微乳理化性质考察,油的组成及结构规律分析,探讨助表面活性剂(CoS)即醇对微乳形成的影响规律,并将无醇橄榄油(OL)微乳凝胶用于润唇啫喱研究。结果表明,CoS在不同油的微乳中均起到提高界面流动性,避免凝胶、液晶状态产生的作用。对不含-OH油,适当比例的CoS能够提高微乳面积;对含-OH油,可能油/水界面分子间易形成氢键,降低界面张力,提高界面稳定性,CoS的加入会竞争油/水氢键作用,不利于微乳形成。利用无醇微乳易成凝胶的特性,以m(油相)∶m(表面活性剂)=4∶6、含水量为50%的橄榄油/维生素E琥珀酸酯双连续型微乳为载体,所得润唇啫喱平均粒径为(28.31±0.45) nm、黏度为(27.4±0.632) Pa·s、pH=5.70±0.036,外观呈粉色透明凝胶状,稳定安全;且轻薄水润、易吸收。  相似文献   

3.
《农药》2016,(8)
[目的]研究碱敏感性鱼藤酮水凝胶的制备及其释放性能。[方法]以O-羧甲基壳聚糖(O-CMCS)和聚乙烯醇(PVA)为原料制备水凝胶并包埋鱼藤酮,缓冲液模拟不同pH值环境测定其控释性能。[结果]在15~37℃范围,水凝胶平衡溶胀度随着温度提高而呈现显著的增大趋势,但仍具有碱性敏感性。此外,温度对水凝胶中的鱼藤酮释放速率影响显著,对最终释放量影响不显著。在pH值为2、4、7.5、8.5、10的缓冲液中,鱼藤酮最适释放pH值为8.5,与昆虫中肠pH值相近,大于高等动物胃液及多数农牧业生态系统水体pH值。[结论]表明该碱敏感性鱼藤酮水凝胶在生产应用上具有实际价值,在降低鱼藤酮对高等动物及鱼类的风险上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通过沉淀聚合法制备了具有pH/温度双重敏感且形态较规则的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co-丙烯酸)(P(NIPAAm-co-AAc)微凝胶,考察了交联剂的用量对微凝胶形态的影响。相关测试发现:P(NIPAAm-co-AAc)微凝胶的临界相转变温度(LCST)的大小与丙烯酸(AAc)的用量有关。AAc含量的增大使微凝胶的LCST增大。不含AAc的PNIPAAm,微凝胶溶液的pH敏感性很微弱。在碱性条件下,AAc含量过多的微凝胶溶液已基本丧失温敏性。遴选出合适配方并在模拟人体体温(37℃)和胃肠液pH值(pH值7)的条件下进行了药物(阿司匹林)缓释实验,发现以该微凝胶为药物载体,能更好地达到药物长期有效释放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以羧甲基壳聚糖(CMCHS)为主要原料,采用静电脉冲液滴发生器制备羧甲基壳聚糖离子配位微球。光学显微镜观察微球具备规整形貌,扫描电镜分析显示干球粒径约为100μm且表面呈多孔结构;红外光谱证明其内部具有由CMCHS上的羧酸根与Ca^2 配位形成的羧酸盐结构。溶胀实验表明,CMCHS溶液浓度、金属离子种类及其浓度等制备条件均影响微球的溶胀性能.且其溶胀行为对pH值较敏感。药物体外释放初步研究表明,CaCl2浓度和释放介质pH值均对微球的释放性能产生影响。研究对其进一步应用于药物释放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向远清  陈大俊 《化学世界》2011,52(9):534-537
以凹凸棒土/Poly(HEMA-PEGMA-MAA)纳米复合水凝胶体系为药物载体,初步研究了其对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的体外释放性能.结果表明,纳米复合水凝胶体系对5-FU 的释放性能受体系中的凹凸棒土含量和环境pH值影响.在温度为37℃,pH=1的缓冲溶液中,5-FU的释放速度和累计释...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不同交联方法制备的人表皮生长因子(Humanepid ermal growth factor,hEGF)凝胶微球的体外性能。方法采用化学交联、光交联和热交联方法,制备复合hEGF凝胶微球,观察其形态,测定其粒径、质量残留率、载药率和包裹率,并采用ELISA法检测hEGF的体外释放效果。结果 3种方法制备的凝胶微球的形态、粒径、载药率和包裹率均无显著差异;但化学交联法制备的微球释药时间明显较光交联和热交联法制备的微球长,降解速度较光交联和热交联法制备的微球慢。结论化学交联法制备的hEGF凝胶微球性能好,具有作为缓释生长因子载体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应用化工》2022,(9):2156-2161
用阳离子纤维素(CC)和阴离子海藻酸钠(SA)制备出具有双膜结构的生物相容性水凝胶,探究了水凝胶在不同pH值环境下的药物控制释放行为。结果表明,在pH为7.4,进行单膜水凝胶释放牛血清白蛋白时,纯海藻酸钠水凝胶SA、SA/CC-1水凝胶、SA/CC-2水凝胶的药物释放时间分别为3,6,8 d,累积释放量分别为86%,84%,83%,即纤维素阳离子化程度更高的水凝胶释放药物更缓慢;在pH为2.0的条件下,单膜水凝胶释放牛血清白蛋白的累积释放量的最大值仅为6%,水凝胶的药物释放行为表现出pH敏感性。此外,在pH为7.4条件下,复合药物从双膜水凝胶中有序释放出来,外膜中的茶碱在药物释放的第3 d达到释放平衡,累积释放量为87%;内膜中的牛血清白蛋白在第4 d开始释放,在第11 d达到平衡,累积释放量为84%。该水凝胶有明显的药物控释作用,在生物医学领域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用阳离子纤维素(CC)和阴离子海藻酸钠(SA)制备出具有双膜结构的生物相容性水凝胶,探究了水凝胶在不同pH值环境下的药物控制释放行为。结果表明,在pH为7.4,进行单膜水凝胶释放牛血清白蛋白时,纯海藻酸钠水凝胶SA、SA/CC-1水凝胶、SA/CC-2水凝胶的药物释放时间分别为3,6,8 d,累积释放量分别为86%,84%,83%,即纤维素阳离子化程度更高的水凝胶释放药物更缓慢;在pH为2.0的条件下,单膜水凝胶释放牛血清白蛋白的累积释放量的最大值仅为6%,水凝胶的药物释放行为表现出pH敏感性。此外,在pH为7.4条件下,复合药物从双膜水凝胶中有序释放出来,外膜中的茶碱在药物释放的第3 d达到释放平衡,累积释放量为87%;内膜中的牛血清白蛋白在第4 d开始释放,在第11 d达到平衡,累积释放量为84%。该水凝胶有明显的药物控释作用,在生物医学领域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采用双乳化-凝胶法制备了单分散的海藻酸钙凝胶微球,并通过正交试验系统考察了海藻酸钠浓度、氯化钙浓度、表面活性剂浓度、搅拌速度和油水比对海藻酸钙凝胶微球粒径及形貌的影响。在优化的条件下,制备出了平均粒径为4μm、单分散和球形度好的海藻酸钙凝胶微球。包埋模型药物牛血清白蛋白(BSA)的过程中,以去离子水作为洗涤液洗涤海藻酸钙微球时,BSA的包封率仅为13%左右;当水洗液的pH值为3.2时,BSA的包封率提高到66%左右,载药率可达16%,这是海藻酸钙pH值响应溶胀和BSA与海藻酸盐之间静电作用的结果。微球中BSA的体外释放曲线表明,该系统具有在模拟胃液中释药速率慢、释药量低、模拟肠液中释药迅速的特性。因此,双乳化-凝胶法制备海藻酸钙微球有望成为制备蛋白类药物控释制剂的一种新方法,以达到靶向快速给药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研究根皮素抗氧化剂自微乳及微乳凝胶剂,并对其理化性能、稳定性能进行评价。筛选油相、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并采用水滴定法绘制伪三元相图,筛选最佳Km值,考察自微乳及其凝胶剂的平均粒径和稳定性。结果显示,Km=3时,得到纳米乳区域最大,初步获得最佳质量比处方为PPG-4-鲸蜡醇聚醚-20︰丙三醇︰棕榈酸异丙酯︰根皮素=53︰27︰15︰4,自微乳平均粒径30.10 nm,在低温和常温下很稳定,其微乳凝胶剂的粒径为43.16 nm,耐寒、耐热、常温试验结果都较理想。研究结果表明,根皮素抗氧化剂自微乳及其微乳凝胶剂制备工艺简便,粒径小,稳定性好,根皮素自微乳是一种稳定的纳米制剂中间体,而其微乳凝胶剂有望成为体外皮肤给药制剂。  相似文献   

12.
微乳凝胶(MBGs)是一种基于微乳的分子凝胶剂,其具有着微乳与凝胶的双重优点,为提高中药难溶性有效成分或部位的溶解度,改善制剂的粘附性,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提供了新方法。本文通过查阅文献对微乳凝胶的制备工艺、经皮释放机理、质量控制、在中药中的应用实例进行综述,并对MBGs研究过程中存在问题进行分析,以期为MBGs在中药经皮给药系统中应用研究提供思考。  相似文献   

13.
《应用化工》2022,(Z2):185-188
以衣康酸(IA)、丙烯酰胺(Am)和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为单体,N,N’-亚甲双丙烯酰胺(BIS)为交联剂,采用两步沉淀聚合法成功制备了pH敏感性两性聚电解质微凝胶P(IA-co-Am-co-DMC)。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高分辨透射电镜(TEM)对产物的结构与形貌进行了表征。研究了P(IA-co-Am-co-DMC)的pH敏感性。考察了P(IA-co-Am-co-DMC)对水杨酸钠药物的装载性能。结果表明:制备的两性聚电解质微凝胶P(IA-co-Am-co-DMC)具有非常明显的pH敏感性和良好的药物装载性能。与阳离子型聚电解质微凝胶P(Am-co-DMC)相比,当体系pH值逐渐增加时,P(IA-co-Am-co-DMC)溶液的吸光度值先增加然后降低,而P(Am-co-DMC)溶液的吸光度基本维持不变;当体系pH值等于等电点时,P(IA-co-Am-co-DMC)溶液的吸光度达到最大值17.7%。并且当体系pH值低于或高于等电点时,10 h后,P(IA-co-Am-co-DMC)溶液对水杨酸钠药物的装载效率能达到98%;当体系pH值等于等电点时,10 h后,P(IA-co-Am-co-DMC)溶液对水杨酸钠药物的装载效率只能达到78%,并且达到载药平衡所需要的时间更长。当体系pH值等于1或9时,10 h后,P(Am-co-DMC)溶液的药物装载率只能达到95%。  相似文献   

14.
将海藻酸钠(SA)和β-环糊精(β-CD)共混制备了复合水凝胶,并讨论了交联剂浓度、原料配比对水凝胶溶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两者的共混比例为1∶2、w(交联剂)为6%、交联时间为1h时,水凝胶的溶胀性能较好。水凝胶在pH=1.2时的溶胀率仅为1.2,而在pH=7.4时的溶胀率达到14.2,具有良好的pH敏感性。以牛血清蛋白(BSA)为模型药物,研究了β-CD/SA水凝胶作为药物载体对BSA的负载及释放性能,结果表明:在模拟胃液中的累计释放量较小(21.5%),且释放速率较慢;在模拟肠液中的累计释放量为70.2%,具有良好的pH敏感控制释放性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双醋瑞因治疗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采用方法,选用美洛昔康作为对照。2组共治疗60例,其中美洛昔康28例,双醋瑞因32例,疗程均为3个月。结果经治疗3个月后,双醋瑞因治疗组和美洛昔康对照组均能改善20米步行痛、关节触痛症状、健康状况、关节肿胀指数。其中双醋瑞因治疗组较美洛昔康对照组更为明显(均P<0.05)。结论双醋瑞因能更有效的缓解骨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症状,控制病情的急性发展,安全性较高,是治疗骨性关节炎的一种有效且安全的药物。  相似文献   

16.
《化学工程》2021,49(7)
利用Ca~(2+),Ba~(2+),Zn~(2+)与海藻酸钠通过不同配位交联机制形成(Na-Alg)凝胶的特性,两两配伍构建双金属离子交联剂,协同调控Ba-Zn-Alg, Ca-Ba-Alg, Ca-Zn-Alg凝胶微球的结构与性能。采用倒置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质构仪等表征微球形貌、结构和力学强度,以牛血清白蛋白(BSA)、罗丹明B(RB)为模式分子评价双金属交联剂对微球负载药物和传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Ba~(2+),Zn~(2+)在Alg凝胶中的结合量显著高于Ca~(2+),使Ba-Zn-Alg微球具有致密凝胶结构和较高机械强度;3种微球对BSA的吸附行为属于扩散控制为主的物理吸附,而负载RB微球具有pH值响应释放和扩散传质特征。因此,此研究提供了一种构建微尺度水凝胶药物载体的有效方案。  相似文献   

17.
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采用溶液聚合和连续的互穿网络技术,制备了一系列聚丙烯酸(PAA)/聚乙烯醇(PVA)互穿网络水凝胶。测量了水凝胶在不同pH缓冲溶液中的溶胀性能。以结晶紫为模板药物,考察了在不同的pH缓冲溶液中的PAA/PVA互穿网络水凝胶控释作用。结果表明,药物的释放量可以通过改变体系的pH值加以调控。  相似文献   

18.
《化学工程》2021,49(9)
以3-氨基苯硼酸(AAPBA)为葡萄糖敏感基元,N,N′-二甲基丙烯酰胺(DMAA)、丙烯酰胺(AAm)为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为交联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为表面活性剂,过硫酸钾(KPS)为引发剂,70℃下乳液聚合制备微凝胶。以微凝胶为反应基质作为交联点,添加相应单体,制备复合水凝胶P(AAPBA-DMAA-co-AAm)/P(AAPBA-DMAA-co-AAm)。通过FTIR、SEM和TGA分别对复合水凝胶的化学结构、表面结构和热稳定性能进行表征。通过称量法测试复合水凝胶对葡萄糖的响应性,得出添加微凝胶提高了水凝胶的响应速率,平衡时间在50 min左右。多次的重复实验说明微凝胶的添加提高了水凝胶的机械强度,复合水凝胶的重现性良好。复合水凝胶对葡萄糖响应性能优异,为凝胶用于药物释放体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以甲基丙烯酸(MAA)为单体,过硫酸钾(KPS)为引发剂,无机纳米粒子Laponite或者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BIS)为交联剂,通过原位自由基聚合的方法分别合成了纳米复合聚甲基丙烯酸凝胶和传统型聚甲基丙烯酸凝胶,并利用红外、流变、溶胀性能测试、剥离强度测试等手段对凝胶的性能进行了表征。比较了在不同单体(MAA)含量、体系pH值下,Laponite含量和BIS含量对物理交联法和化学交联法制备的凝胶的交联密度的影响,以及两种凝胶溶胀度随溶液pH值以及温度的变化关系。研究表明:增加单体MAA的含量、增加交联剂Laponite或BIS的含量,以及降低体系的pH值有利于凝胶网状结构的形成。化学交联的传统型聚甲基丙烯酸凝胶具有明显的pH敏感性和温度敏感性,而物理交联的纳米复合聚甲基丙烯酸凝胶具有良好的粘结性能。  相似文献   

20.
利用乳液聚合法制备分散性良好的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PNIPAM)微凝胶,再以微凝胶为交联点制备PNIPAM水凝胶。分析微凝胶粒径、双键质量摩尔浓度对PNIPAM水凝胶溶胀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凝胶在25~50℃的溶胀度最大能达到4 054. 35%。分别采用原位包裹和后包裹法制备了载药水凝胶,体外释放结果表明,水凝胶的结构和载药方式对释药行为有影响,其中含原位包裹微凝胶的载药水凝胶缓释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