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阐述高位收水冷却塔设计及运行特点,提出高位收水冷却塔与常规湿冷塔的优缺点,通过对某660 MW机组的冷却塔布置方案对比分析,总结了高位冷却塔对火电厂节能方面技术经济贡献,为火电厂节能提供技术选择依据。  相似文献   

2.
电厂高位收水冷却塔塔芯材料的选型和布置与常规冷却塔存在较明显差别,根据高位塔塔芯材料的构成,重点对配水系统、淋水填料、集水装置等方面进行选型分析与布置优化,并分析对高位塔热力阻力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高位收水冷却塔塔芯支撑体系的组成。详细介绍了各个构件的设计特点、荷载、计算模型。比较了高位收水冷却塔与常规冷却塔塔芯支撑构件的异同。比较了不同柱距下塔芯梁柱的工程量的异同。  相似文献   

4.
随着百万千瓦级电站机组容量提升,配套冷却塔面积增大,所需循环水泵扬程也增大。九江电厂所采用的高位收水冷却塔,不同于常规冷却塔底部集水方式,而是直接将冷却后的循环水在填料层下方的收水设备截留收集。该塔可使循环水泵的静扬程减少40%,节省厂用电量;同时,运行中水、气交换热效率大幅提高,水滴噪声亦显著降低,是一种节能环保型冷却塔。  相似文献   

5.
以安全可靠、高效环保、节能降耗、配置优化、经济合理为基础,对某项目机械通风冷却塔型式进行研究,选取常规机械通风冷却塔和机械通风高位收水冷却塔两种选型方案,并在高位收水塔的方案上进行创新,将循环水泵站、综合水池、综合水泵站与高位收水冷却塔进行一体化布置,得到了年费用更低、节能环保的冷却塔布置方案。  相似文献   

6.
为进一步提高我国高位收水冷却塔自主化设计计算水平,降低国内高位塔工程造价,依托国内某投运的燃煤发电机组高位收水冷却塔,利用自主化设计计算方法与公式,将计算结果与国外高位塔工程公司设计参数进行对比分析.同时也与该高位塔的实测运行数据进行对比研究.综合判断自主化设计计算方法及结果可靠、可信,可用于对工业高位收水冷却塔的对比...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蒲城电厂高位收水塔的设计、运行情况,对蒲城电厂高位收水塔在设计、运行方面的优缺点进行了总结,提出了寒冷地区高位收水冷却塔的设计特点,并根据这些经验和特点在寿光电厂高位收水塔的设计上提出新的改进措施,为今后设在寒冷地区高位收水塔的设计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8.
自然通风冷却塔的节能改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三季  陈玉玲 《热力发电》2004,33(12):44-47
系统地阐述了冷却塔塑料塔芯材料的结构及特点 ,介绍了 6座自然通风冷却塔节能改造工程的应用实例 ,并对其进行了经济性比较及节能分析。改造后的冷却塔冷却能力明显提高 ,可降低机组煤耗( 2~ 4 ) g/ (kW·h)  相似文献   

9.
高位收水是降低湿式冷却塔能耗的有效途径,但其目前主要应用于自然通风冷却塔。鉴于此,构建机械通风高位收水冷却塔三维数值计算模型,探究无风和侧风工况下,高位收水对机械通风冷却塔热力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机械通风高位收水冷却塔配风区气流存在横向旋涡,且其受环境侧风的影响;在横向旋涡和塔体结构的共同作用下,不同位置的通风量和散热量存在明显差异,且填料区循环水温降占比和气流压降占比分别达到90.5%和51.0%;环境侧风会引起整塔通风量和循环水温降的差异性变化,当环境风速从0m/s增加到10m/s时,0°和90°风向的侧风分别会使出塔水温降低1.47℃和升高2.38℃,而其他风向对出塔水温的影响不超过0.66℃。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国内已建设投运的1000 MW机组高位收水冷却塔的设计计算数据和测试值进行对比分析和总结,对搁置式布置的淋水填料的阻风面积取值进行研究,对设计计算方法进行优化和改进,为高位收水冷却塔的自主化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与常规冷却塔相比,高位收水冷却塔无雨区,但在填料下方增加了收水装置。收水装置是高位塔的核心部件,其结构型式直接影响冷却塔的阻力特性及填料断面风速分布,研究收水装置的阻力特性对于冷却塔设计计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流体计算软件,研究了收水装置气流特性。通过数值模拟计算,给出了不同深度的收水装置阻力系数值;并对数值计算模型进行了验证。研究成果可供高位收水冷却塔的研究和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2.
何剑峰 《电工技术》2020,(16):123-124
某电厂1050 MW 超超临界燃煤机组在国内首次采用高位收水冷却塔技术,该技术可有效减小循环水泵净扬程,同时也可减少噪音,因此是超大型冷却塔技术的发展方向。文章从冷却塔特点、循环水系统运行、经济对比分析做详细介绍,为将来采用同类型冷却塔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田小兵 《中国电力》2016,49(7):113-117
在国家大力倡导节能减排的背景下,超大型高位收水冷却塔作为一种节能、降噪效果显著的新型自然通风冷却塔,该装置在国外核电站率先使用以及在国内某1 000 MW火力发电厂成功投产,未来必将受到更广泛的关注和应用。超大型高位收水冷却塔作为一种有别于常规自然冷却塔的新技术,其仪表设置、仪表选型以及控制逻辑都有独特之处。为发挥该技术的优势,从火力发电厂工程设计的角度出发,在超大型高位收水冷却塔仪表与控制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探讨,并给出了工程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4.
高位收水冷却塔集水槽结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位收水冷却塔具有明显节能优势,目前在我国百万机组火力发电市场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集水槽是高位收水冷却塔回收冷却水的集水池,其结构设计的安全可靠对火力发电厂安全运行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文中应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集水槽进行有限元仿真计算,并用于结构设计,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和经济优势,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5.
高位收水冷却塔底部采用斜板与U型槽组合的方式集水,由于在节能、环保和经济方面的优势使其在大型核电站等工程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基于Popper理论,建立高位收水冷却塔三维计算模型,通过自定义函数在Fluent中加载质量、动量和能量计算程序,与实测对比,模拟结果准确。分析了淋水密度、入塔水温、填料高度和环境风速等运行条件对高位收水冷却塔冷却性能的影响规律。环境风速从1m/s增加到9m/s,出口水温提升了2.61K,并发现当环境风速大于6m/s时,流场内出现涡漩和穿膛风,使流场的均匀性遭到破坏。淋水密度增加2.53kg/m~2s,出口水温升高4.72K,表明淋水密度增加,液滴数量增多,降低了空气与液滴间传热传质。此外,填料高度从1.25m增加到2m,虽然空气阻力有所升高,但与换热面积提高引起蒸发潜热增加相比,总的冷却性能提高。入塔水温升高使得高位塔内外区密度差增大,抽力增加,传热传质能力增大。  相似文献   

16.
在现有的规范规定条件下,本文以某1000MW火电机组为研究目标,开展湿式排烟冷却塔塔型优化工作。以塔高与塔底直径之比RAUZ、喉部直径与塔底直径之比RAUC、进风口高度塔底直径之比RAUL和填料高度RAUE作为塔型的主要变化参数,采用供水系统优化程序对湿式冷却塔进行选型分析。结果表明采用供水系统优化计算结合冷却塔塔型本体优化的选型方式,得到的冷却塔选型方案比较合理,满足工程实际需要,节约工程投资。  相似文献   

17.
自然通风横流式冷却塔是一种适用于大容量机组的冷却塔形式。本文按火力发电厂1000 MW机组循环水系统的冷却负荷,对自然通风横流式冷却塔的塔型进行技术经济研究和分析,给出了1000 MW机组自然通风横流式冷却塔塔型趋势和填料优化布置推荐方案,可供1000 MW机组火电厂自然通风横流塔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8.
冷却塔在我国火电厂的应用广泛。冷却塔技术在我国的应用起步较晚,但发展极为迅速,尤其是在逆流式通风冷却塔方面,先后建成投产的多座淋水面积超10000m2的超大型自然通风逆流塔(包括海水冷却塔、排烟冷却塔)和超大型间接空冷塔;在内陆核电站冷却塔应用方面,也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和方案设计;此外,高位收水塔和横流塔方面也有小规模小范围的应用案例。随着冷却塔直径、高度的不断增加,冷却塔已变成火力发电厂内单体体量最大的构筑物,如何设计结构安全、运行安全、冷却效率高的大型冷却塔是我国工程师面临的技术挑战,也给广泛的国际合作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9.
2013-01-22,国电宝二发电公司混合式凝汽器间接空冷排烟冷却塔(内置脱硫塔)技术研究及应用项目,经中国电力科学技术奖励评审委员会评审并公示,荣获2012年度中国电力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混合式凝汽器间接空冷排烟冷却塔(内置脱硫塔)技术具有低背压、低凝汽器端差、低环境风敏感度、热空气抬升力高、无噪声无水耗、节约投资等优点,在国内外首次实现了660 MW机组间接空冷塔冷却、内置脱硫、排烟3种功效的集成。自2011年底投运以来,设备运转良好,混合式凝汽器间接空冷排烟塔(内置脱硫塔)系统性  相似文献   

20.
华电内蒙古能源有限公司包头发电分公司600 MW湿冷机组采用溴化锂吸收式热泵回收余热技术供热。在运行过程中,机组负荷波动大,相关参数变化也大,尤其是余热水温度不易控制,另外供热季供热量不均匀,在供热初末期热泵无法满负荷运行,造成热泵节能效果下降。通过采取降低余热水温度、合理配置上塔水量与热泵余热水量、适当增减水塔挡风板数量等措施,大幅提升了热泵节能效果。建议对湿冷机组进行热泵供热改造时,要充分考虑循环水系统和热网抽汽系统的灵活调配,优化控制结构,实现系统最优节能配置方式,充分发挥热泵节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