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荧光光谱和2种计算方法测定生理条件下(pH=7.40)双醋瑞因(DA)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DA对BSA有形成基态复合物的静态荧光猝灭,ΔrHm0,ΔrGm0,ΔrSm0,是一个放热、自发的疏水作用和静电作用过程。DA与BSA间发生F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作用距离r=3.14nm,能量转移效率E=0.232 8。  相似文献   

2.
《广州化工》2021,49(13)
通过对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富马酸酮替芬片含量均匀度的方法进行不确定度分析,建立数学模型,量化不确定度分量,计算出扩展不确定度[U_(HPLC)=0.64%(k=2)]。分析结果表明,电子天平的使用和稀释步骤是产生不确定的主要来源。从该模型中能找到更好控制实验误差的方法。根据扩展不确定度的大小也可以为富马酸酮替芬片含量均匀度测定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采用荧光光谱、吸收光谱和同步荧光光谱探讨了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与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GSH能够使BSA的荧光产生猝灭,这一作用过程是静态作用机制;GSH和BSA在基态时形成了复合物,导致荧光猝灭,并且随着温度的升高,结合常数增大,整个作用过程是一个疏水力主导的过程;同步荧光光谱显示GSH会改变BSA色氨酸残基的微环境。为GSH药理药效的发挥及作用机制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在模拟生理条件下,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BSA分子中色氨酸和酪氨酸残基具有荧光发射性质,以280nm激发BSA,在341nm处有很强的荧光发射。在加入CTAB后,发现CTAB—BSA强荧光峰的位置蓝移,且荧光强度随着CTAB浓度的增大而明显减弱,说明CTAB对BSA有荧光猝灭现象,猝灭以静态猝灭为主,由Stern—Volmer方程求得CTAB表观猝灭常数Kq=1.469×10^13L·mol^-1·s^-1。得到了CTAB与牛血清白蛋白分子间的结合常数和热力学参数。利用已有的计算方法,建立了相应的计算机程序,使计算结果更合理。通过与常见公式计算的结果进行比较,所建立的方法得到了比较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应用荧光法研究了Gemini表面活性剂(G14-3-14)与牛血清白蛋(BSA)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荧光猝灭现象,利用荧光猝灭双倒数图计算了G14-3-14与BSA之间的结合常数,并根据热力学参数确定了二者之间的作用力类型.用内源荧光法求得它们在30℃和35℃温度下的结合常数分别为K1=1.01×105 L·mol-1和...  相似文献   

6.
该文培养得到6-甲基-4-(4-氨基苯基)-5-乙氧基羰基-3,4-二氢嘧啶酮(AEMD)的单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结构进行了确认。该晶体属于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晶胞参数a=1.123 7(4)nm,b=0.579 9(2)nm,c=2.239 4(7)nm,α=90°,β=91.048(5)°,γ=90°,Z=4。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AEMD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AEMD对BSA有荧光猝灭作用;热力学参数(ΔH0,ΔS0)表明:AEMD与BSA间的主要作用力为氢键和范德华力;根据F9rster's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AEMD与BSA的结合距离为2.19 nm;同步荧光结果表明:AEMD使BSA分子构象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7.
应用荧光光谱及紫外可见光谱的方法研究了2-异丙氧基-3-苯基-3H-喹唑啉-4-酮(PHQ)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PHQ能强烈猝灭牛血清白蛋白的荧光强度,其荧光猝灭机理为动态猝灭。在此基础上计算了二者相互作用的结合常数、结合位点数及ΔHθ,ΔGθ,ΔSθ等热力学参数等。结果表明PHQ与BSA以1∶1结合,其反应主要是熵驱动的,相互作用力主要为疏水作用力。根据Frster无辐射能量转移理论计算了给体(BSA)与受体(PHQ)之间的结合距离。  相似文献   

8.
通过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聚合法(RAFT)合成了两亲性三嵌段聚合物聚苯乙烯-聚丙烯酸-聚苯乙烯(PS-PAA-PS),通过非均相合成法合成了叶酸修饰的聚苯乙烯-聚丙烯酸-聚苯乙烯聚合物FA/PS-PAA-PS,并用红外光谱证明其结构。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FA/PS-PAA-PS与牛血清白蛋白(BSA)之间的相互作用。FA/PS-PAA-PS通过静态猝灭过程使得BSA荧光强度减弱,在22℃和30℃下,FA/PS-PAA-PS与BSA结合常数分别为1.2252×1014mol.L-1和1.0645×1014mol.L-1,结合位点数分别为1.4124和1.2573,通过计算反应热力学参数值,可推断FA/PS-PAA-PS与BSA之间的作用力主要为疏水作用。根据F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计算得到FA/PS-PAA-PS与BSA的结合距离为r=3.75 nm,表明FA/PS-PAA-PS与BSA之间发生了能量转移,BSA在FA/PS-PAA-PS的作用下发生的荧光猝灭属于非辐射能量转移的静态猝灭过程。  相似文献   

9.
通过荧光光谱法和紫外吸收光谱法研究了中药雀儿舌头(Leptopus Chinensis,LC)的光谱性质以及LC与牛血清白蛋白(BSA)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了溶剂、提取时间、浓度、pH对雀儿舌头提取物荧光特性的影响。乙醇作为提取溶剂,提取时间设定为10 min,在中性条件下测定。在激发波长为280 nm和狭缝宽度为5 nm条件下,观察到BSA的荧光猝灭以及LC的荧光敏化。LC对BSA中酪氨酸和色氨酸残基的影响结果表明,LC与BSA中色氨酸残基之间发生了能量转移。  相似文献   

10.
用荧光光谱法和紫外吸收光谱法研究了1-甲基-2,6-二苯基-哌啶酮-4(MPP)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并计算了结合位点数(n)、结合常数(KA)和热力学参数如ΔHθ、ΔGθ、ΔSθ等.结果表明,荧光猝灭机理为动态猝灭,MPP与BSA以1:1结合,主要作用力是疏水力.根据F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原理计算了MPP与BSA的结合距离.  相似文献   

11.
通过荧光光谱和紫外吸收光谱法 ,测定了胶束聚集数和芘的疏水因子随大分子浓度的变化 ,从而探讨了疏水链相似而亲水基不同的 3种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甜菜碱 (C12 BE)、十二烷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 (LS -5 4)和月桂酸钠 (C11COONa)与两种大分子———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及黄原胶 (XC)相互作用的差异。结果表明 ,在疏水链长基本相同的情况下 ,表面活性剂与大分子的相互作用取决于表面活性剂极性的性质  相似文献   

12.
荧光光谱法研究茶碱与血红蛋白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茶碱与牛血红蛋白(BHb)的相互作用,茶碱对牛血红蛋白的荧光猝灭过程主要为静态猝灭。测定了不同温度下该反应的结合常数、结合位点数及结合热力学参数,热力学参数的变化,表明上述作用过程是一个熵增加、自由能降低的自发分子间作用过程,而且是以疏水作用为主。用同步荧光技术考察了茶碱对BHb构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利用荧光光谱法和同步荧光光谱法探究了亮蓝与溶菌酶之间的相互作用;讨论了亮蓝对于溶菌酶荧光的猝灭机制。荧光光谱的结果表示亮蓝使溶菌酶的荧光猝灭方式是静态猝灭。而根据热力学参数焓变(ΔH0)和熵变(ΔS0)判断出亮蓝和溶菌酶的相互作用力就是范德华力和氢键。在290、304、323 K温度下,两者之间的结合常数分别为3.17×10~5,1.39×10~4,3.53×10~3,结合位点数分别为1.14,0.89,0.78。同时利用同步荧光法考察了亮蓝对溶菌酶构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分别在291K,306K和323K温度下利用荧光光谱法对柠檬黄和溶菌酶的相互作用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柠檬黄能使溶菌酶发生荧光猝灭,此过程为静态猝灭。测定了柠檬黄与溶菌酶反应体系的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利用该体系反应过程的热力学参数,确定了柠檬黄与溶菌酶体系的作用力类型。由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计算得到体系的结合距离。并采用同步荧光法和三维荧光法考察了柠檬黄对溶菌酶构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在模拟人体生理条件下,采用分子光谱法研究了甲草胺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结果发现,甲草胺对牛血清白蛋白的内源荧光有一定的猝灭作用,由Stern-Volmet方程和Van't Hoff等压方程分析和处理实验数据,得到了结合作用的平衡常数、结合反应的热力学参数,确定甲草胺与牛血清白蛋白主要依靠疏水作用力进行结合,该结合反...  相似文献   

16.
光谱法研究小分子药物与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芳芳 《化学工程师》2009,23(7):74-75,78
本文采用荧光光谱法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研究了盐酸多西环素(Doxycycline Hyclate)与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相互作用的机理,探讨了温度对其反应的影响,并得到了不同温度下的结合常数KA,根据热力学常数确定了它们之间的主要作用力类型.  相似文献   

17.
在pH=7.40的Tris-HCl缓冲溶液体系中,通过荧光光谱法研究了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运用Stern-Volmer方程和Lineweaver-Burk方程计算了其相互间的猝灭常数、结合常数及结合位点数,在298,308和318K时的表观结合常数分别为0.4108,0.3605和0.048 98 L.μmol-1,其相应的结合位点数分别为1.044,1.041和0.9026,利用热力学参数确定了分子间的作用过程是自发的,作用力主要是静电作用力。同步荧光光谱表明相互作用对蛋白质构象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8.
赵刚  胡雪健  何茜  黄曦瑶 《化学试剂》2020,42(6):677-680
呋喃妥因(NFT)属于硝基呋喃类抗生素,由于其具有遗传毒性和致癌性,已被许多国家列为禁药。采用荧光光谱法、紫外-可见光谱法、同步荧光光谱法、时间分辨荧光光谱法等研究了NFT和牛血清白蛋白(BSA)之间相互作用机制。实验结果表明:NFT对BSA的荧光猝灭主要为静态猝灭;25℃时二者的结合常数与结合位点数分别为6.02×10~4 L/mol和1.28;热力学参数焓变(ΔH)与熵变(ΔS)分别为-101.3 kJ/mol和-0.28 J/(mol·K),说明NFT与BSA之间的作用力主要为范德华力和氢键;位点竞争实验结果表明NFT结合在BSA亚结构域ⅡA的位点Ⅰ。紫外光谱法和同步荧光光谱法实验结果表明,NFT诱导BSA的构象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9.
光谱法研究蛋白质与胆红素及铜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荧光光谱研究了胆红素(BR)及铜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机制.结果表明,BSA-BR的光谱图在有Cu2 存在时,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表明能够形成BSA-Cu2 -BR三元络合物.胆红素主要以静态猝灭的方式使得牛血清白蛋白荧光强度显著降低,胆红素和牛血清白蛋白主要凭借范德华力和氢键作用结合.测定了BSA-BR、BSA-Cu2 以及BSA-Cu2 -BR体系的组成和结合常数.探讨了铜离子及胆红素与牛血清白蛋白间的结合反应,阐明了铜离子浓度对胆红素和蛋白质结合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光谱法研究硫堇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用荧光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圆二色谱等光谱方法研究了生理条件下硫堇(TH)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的作用机理.测得不同温度下,硫堇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确定硫堇对人血清白蛋白荧光的猝灭是静态猝灭过程,并依据Forster无辐射能量转移理论获得了TH与HSA的结合距离4.604 nm,热力学参数Δ H =-9.024 kJ/mol,Δ S =40.63 J·mol-1·K-1,表明TH与HSA主要为静电力相互作用,同步荧光光谱和圆二色谱显示了TH对HSA的二级结构构象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