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邱宝渭  陈东华 《应用化工》2014,(10):1938-1940
以佳某牌不锈钢圆盘为测试对象,研究了其在日常生活使用接触到的介质(自来水、食盐、醋酸、醋酸和食盐的混合物)中主体元素铁、铬和镍的溶出量的情况。结果表明,此不锈钢产品在自来水中主体元素不溶出,在食盐、醋酸以及醋酸与食盐的混合物溶液中3种主体元素都会溶出,并且溶出量随温度的升高、时间的增长而增加,在醋酸和食盐混合物溶液中更大。  相似文献   

2.
3.
为了准确测定食品常用包装材料聚丙烯(PP)、聚乙烯(PE)中重金属迁移量,本文建立了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同时检测Pb、Cd、Ba、As、Sb、Ni、Cr等7种元素的方法。选用4%乙酸体系对试样进行前处理,采用有证标准物质完成标准曲线的绘制并进行质量控制。结果表明,各元素标准曲线均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方法检出限在0.008~0.033μg·dm-2范围内,加标回收率为90.2%~106.2%,精密度(RSD%)在2.88%~4.58%之间。该方法快捷可靠、灵敏度高,可广泛用于聚丙烯(PP)、聚乙烯(PE)等食品包装材料中重金属迁移量的快速准确检测。  相似文献   

4.
将乙酸溶液加入到清洗后的不锈钢食具容器中,加热至沸腾30min后冷却,及时补充乙酸溶液至原来的体积,在室温下浸泡约24h,之后应用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溶液中12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将干扰小、强度高的光谱线作为元素测定的分析线,同时对设备的工作参数进行科学的调整,结果发现,将发生器的射频功率设置为1250w,载气流量设置为0.6L/min,观测高度设置为16mm时,12种重金属元素的质量浓度均在0.08~1.5mg/L范围内浮动,浓度与光谱线的强弱表现为线性关系,检出限在0.001~0.013mg/L范围内,重金属元素的回收率在98.2%~104%范围内,对浸出液平行测定10次后发现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在3.0%以下。  相似文献   

5.
《广东化工》2021,48(7)
建立了ICP-MS法测定不锈钢食品容器中23种元素迁移量的分析方法。样品经过预处理、浸泡等前处理,采用ICP-MS测定试液中23种元素迁移的含量。在优化试验条件下,标准曲线的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0,检出限在0.004~2.664μg/L之间,样品加标回收率在86.5%~100.5%之间,精密度在2.1%~7.4%之间,能够满足快速准确测定不锈钢食品容器中23种元素迁移量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奥氏体不锈钢在Cl~-介质中应力腐蚀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郦建立  王宽福 《化工机械》1998,25(2):106-111
评述了奥氏体不锈钢在氯化物介质中应力腐蚀开裂。从环境、冶金和力学等方面论述了SCC的主要因素,综合论述了控制奥氏体不锈钢SCC的工程参量和安全评定的方法。提出了预防奥氏体不锈钢应力腐蚀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7.
《广东化工》2021,48(8)
为了探讨重复使用食品接触不锈钢制品重金属的迁移规律,本文选用炒锅、奶锅、两种规格汤锅为研究对象,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测定其食品模拟物中铅,砷,镉,镍,锰,铜,锡重金属迁移量,并对样品进行三次重复迁移试验。结果表明三种不锈钢制品中重金属迁移量的线性相关系数均达到0.9993以上,回收率达到85%~100%,且重金属迁移量随着迁移试验次数的增加而减少。同时也表明不锈钢制品中除了GB4806.9-2016要求的重金属铅、砷、铬、镉、镍会迁移到食物中外,还存在铜、锡、锰等GB 4806.9-2016标准要求外的重金属迁移的隐患。  相似文献   

8.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聚氯乙烯(PVC)制品中传统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辛脂(DOP)、对苯二甲酸二辛脂(DOTP)和环保增塑剂柠檬酸三丁酯(TBC)、乙酰柠檬酸三丁酯(ATBC),在42 °、46 °、55 °白酒中的迁移规律,并用Gaussian 03程序对其结构进行模拟计算,探讨了分子结构影响增塑剂迁移行为的机理。结果表明,随着与介质接触时间的延长、白酒度数的增大,增塑剂的迁移率逐渐增大;不同种类分子结构的增塑剂的迁移能力有较大的差异性,增塑剂分子的偶极矩越大,其分子极性越强,增塑剂与PVC相容性就越好,其迁移率越小;几种增塑剂中,迁移率大小为:TBC>ATBC>DOP>DOTP。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不同介质对硝酸盐污染物的吸附情况,通过静态试验,探究了细砂、黄土、粉质粘土三种介质对硝酸盐的吸附效果,以期为硝酸盐污染的治理提供参考。根据试验测定的结果绘制Langmuir等温吸附曲线,结果表明不同介质对硝酸盐污染物的最大吸附量不同,且以粉质粘土的吸附量最大,qm=35.72 mg/kg。其原因主要来自于溶液介质粒径大小及比表面积对吸附过程产生不同的影响,粉质粘土粒径最小且比表面积最大故对硝酸盐污染物产生的吸附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10.
本文用XPS研究了双相不锈钢SAF2205在尿素合成塔液相介质中形成的钝化膜。结果表明,钝化膜主要由Cr_2O_3、Fe_2O_3、镍的氧化物和钼的氧化物组成。Cr_2O_3(或CrOOH)在外层占多数,在氧化物上吸附了一些尿素分子。最后,对双相不锈钢和奥氏体不锈钢的钝化膜的性质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11.
不锈钢在尿素合成塔液相介质中形成的钝化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2.
<正> 我国从日本进口了SUS316TPTI不锈钢管,作为海水冷却的碳化塔小管,在大连、天津,青岛等碱厂试用。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转,发现有穿孔腐蚀等问题,目前大连制碱工业研究所正对此问题进行研究。为便于有关单位了解不锈钢在海水中的耐蚀性能,将国外316不锈钢等材质在海水中的使用情况作如下简述。  相似文献   

13.
渣场污染物中重金属迁移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研究黔西南金矿用堆浸法提金工艺流程和污染途径基础上,进行相应地采样分析,发现与金共生的重金属元素Pb、Zn、Hg、As、Ti在提金过程中被活化出来,迁移至废渣和废水中;研究了渣场下伏粘土中重金属再次迁移污染的预测模式。  相似文献   

14.
彭爱夏  占敬敬  吴明火 《化工学报》2021,72(10):5114-5122
当前,纳米粒子在土壤等多孔介质中的传输多采用单集去除率(η)进行定量描述。然而,单集去除率仅考虑单个介质颗粒对纳米粒子的作用,并未考虑介质颗粒之间的孔隙对纳米粒子的拦截效应,如T-E模型。鉴于此,采用持水度(fr)来定量反映多孔介质的孔隙特征,并对现有的T-E模型进行了修正。实验表明,纳米粒子通过具有相同孔隙度(f)砂柱的穿透率并不相同,且与持水度(fr)呈反比关系。在此基础上,将截留机制产生的碰撞效率(ηI)调整为与孔隙度(f)和持水度(fr)同时相关的表达式来实现对原有模型的优化。此外,通过砂柱对纳米二氧化硅(nSiO2)的传输实验和纳米二氧化钛(nTiO2)在不同粒径石英砂中的传输实验证明,优化模型适用于不同粒径的多孔介质并可以更准确地预测纳米粒子在多孔介质中的迁移。  相似文献   

15.
张瑜  樊鑫  赵艳兵 《山西化工》2014,34(5):29-31,67
食具容器用不锈钢材料443、444样品用乙酸浸取24h后,采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食具容器用不锈钢材料砷迁移量。探讨了仪器工作条件、酸度、硼氢化钾质量浓度、预还原剂量和预还原时间等因素对测定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实验条件。方法的最低检出限为0.16μg/L。本方法用于实际样品分析,加标回收率在92.0%~108.0%,相对标准偏差(RSD,n=11)不高于7.0%。  相似文献   

16.
采用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法(LC/QQQ)测定食品包装制品中壬基酚的迁移量,同时研究了壬基酚在4%乙酸、10%乙醇、20%乙醇、50%乙醇、异辛烷五种食品模拟液中的迁移规律。结果表明:采用LC/QQQ法测定迁移液中的壬基酚,样品加标回收率可达92.7%,相对标准偏差为3.3%。壬基酚迁移量主要受迁移温度和食品模拟液种类的影响。壬基酚迁移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加,在油脂类食品模拟液中迁移量最高,迁移基本规律为油脂类模拟液醇类模拟液酸性模拟液水。  相似文献   

17.
通过GF-AAS分析技术,采用标准加入法,对基体效应、基体改进剂、共存元素干扰、仪器分析参数等因素的研究,确定分析的最佳条件,建立了与食品接触不锈钢制品中痕量铅迁移量测定的方法。结果表明,该分析方法准确、可靠、操作性强;检出限为0.2μg/L;相对标准偏差在1.9%~3.1%之间;回收率在95%~107%之间。  相似文献   

18.
随着塑料制品在食品行业的广泛应用,食品接触塑料的安全性问题引起人们越来越广泛的关注。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频发,各国对各种食品接触塑料中有害物质的迁移限量规定越发严格。全面细致地了解各国对于食品接触塑料中有害物质迁移的相关规定,对于食品接触塑料的生产加工以及进出口贸易具有重要意义。结合各国标准以及已有文献,对食品接触塑料中重金属迁移限量、食品模拟物的选择、迁移条件的确定、检测方法以及迁移量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对以后迁移实验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9.
重金属建筑废物中污染物随酸雨的迁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田  高小峰  黄晟  孙艳秋  赵由才 《山东化工》2015,(6):157-160,164
通过模拟受复合重金属污染建筑废物的填埋,研究不同强度酸雨条件下重金属建筑废物中污染物的迁移。结果表明,建筑废物渗滤液的p H值保持在11~12,随时间推移Ca浓度可从7000mg/L左右降低至250mg/L左右,溶解性总固体含量和电导率及其二者比值也保持较高水平。此外,在强酸性降雨、弱酸性降雨、中性降雨条件下,重金属Cu、Cr和Cd的累计释放量依次降低,而Pb在中性降雨释放得最多,Zn在弱酸性降雨下释放得最多。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