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磷酸锂是环氧丙烷异构化反应的一种高效的催化剂,经实验发现在吸附水之后磷酸锂催化性能有所提高。为了进一步了解水吸附的影响,我们运用广义梯度近似方法(GGA-PBE)研究了水分子在Li_3PO_4(100)表面不同吸附位点的吸附行为。通过比较不同吸附位的吸附能和几何构型参数发现:水分子倾向于吸附在Li-Li桥位上以氧端与表面邻近的两个Li原子相互作用,而H原子与磷酸根中的O原子结合。电荷布居分析结果为水分子的电荷数减少,而Li_3PO_4表面的Li原子和O原子电荷数增加,表明水分子从Li_3PO_4表面得到电子。  相似文献   

2.
马卫华  陆路德  杨绪杰  汪信 《工业催化》2005,12(Z1):314-316
环氧丙烷可在负载磷酸锂催化剂表面发生异构化生成烯丙醇等产物,通过红外、核磁及气相色谱等手段对产物进行表征.通过红外和核磁验证产物中主要存在烯丙醇和环氧丙烷.气相色谱表明产物中存在多种副产物并通过标样法得到主产物为磷酸锂,副产丙酮、丙醛和丙醇等.提出了环氧丙烷在碱性磷酸锂表面生成烯丙醇的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3.
制备了负载磷酸锂催化剂 ,用于使环氧丙烷异构化制烯丙醇。通过红外、X射线衍射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表征 ,表明催化剂是负载在二氧化硅载体上的正磷酸锂。对催化效果进行了评估 ,烯丙醇转化率达到 5 7% ,选择性达到 92 %。并研究了不同 pH值、不同载体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当pH =12时 ,催化效果较理想 ,pH低则选择性、转化率都不高 ,pH高则选择性偏低。载体选用SiO2 效果比用Y -分子筛、HZSM - 5、及Al2 O3 等载体好。同时通过热失重 (TGA)等手段对失活原因进行了初步探讨 ,认为反应中生成焦油等物质覆盖在催化剂表面导致催化剂失活  相似文献   

4.
《陶瓷》2019,(11)
笔者以正硅酸乙酯(TEOS)为硅源,氨水溶液为催化剂,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功能化的聚苯乙烯为模板,在乙醇介质中利用一步法制得纳米空心二氧化硅,并用TEM、XRD、BET、TG、FTIR等表征手段对SiO_2粉体进行分析。首先,以苯乙烯(St)为单体,过硫酸铵为引发剂,聚乙烯吡咯烷酮为分散剂,水为分散介质,单分散聚合法制备功能化的聚苯乙烯,可得到平均粒径为90 nm的聚苯乙烯微球。以这种微球为模板,在乙醇/氨水介质中,正硅酸乙酯发生水解和缩合,在聚苯乙烯微球包覆形成SiO_2,同时PS核被溶解,得到纳米空心二氧化硅微球。研究氨水用量、TEOS用量及反应时间等因素对二氧化硅微球形貌和产率的影响。以空心纳米二氧化硅为Li_3PO_4催化剂载体,催化环氧丙烷的异构化,与以硅胶作为载体的Li_3PO_4催化剂的催化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使用空心球形二氧化硅代替硅胶作为催化剂载体可提高环氧丙烷转化率和烯丙醇的选择性,降低反应温度和副产物选择性。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环氧丙烷在碱性磷酸锂催化作用下异构化生成烯丙醇反应过程,考察催化剂的制备条件,异构化温度对催化性能的影响,以及催化反应机理和动力学特性。结果表明,催化剂的适宜pH值为12,适宜的载体为二氧化硅及硅胶,最佳异构化温度为3lo~320℃;当催化剂粒度小于0.8mm时可以忽略内扩散对反应的影响,接触时间不变而流量达8mL/min以上时,外扩散影响可忽略,测得反应的活化能为33.76kJ/mol,异构化反应为1级反应。  相似文献   

6.
磷酸锂催化剂上环氧丙烷异构化制烯丙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采用混合法和浸渍法制备了用于环氧丙烷异构化制烯丙醇反应的负载磷酸锂催化剂。两种制备方法所得催化剂的比表面积与孔结构不同,对催化剂的催化性能有较大影响,浸渍法得到的催化剂比表面积大,催化性能好。探讨了反应温度及压力对反应的影响,适宜的反应温度为310~320 ℃。催化剂使用40 h后转化率由起始的65.5%降为40%左右。研究发现,引起催化剂失活的原因为表面积炭,可以采用洗液洗涤方式使催化剂再生。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蒙脱石(001)面与水合稀土离子La(H2O)3+10的相互作用对La(H2O)3+10在蒙脱石表面吸附的影响,分别计算了蒙脱石Na-(001)面(存在钠离子的面)和None-(001)面(不存在钠离子的面)与La(H2O)3+10相互作用的吸附能,距离最近的各原子的分态密度、电子转移以及作用强度。结果表明,存在Na离子的Na-(001)面吸附能更大,La(H2O)3+10在Na-(001)表面能更稳定的吸附。La(H2O)3+10的Ow(水合水分子中的氧原子)和Na-(001)表面的Na、None-(001)表面Of(表层暴露出来的氧原子)和La(H2O)3+10的Hw(水合水分子中的氢原子) 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La 原子转移到Na-(001)表面的电荷(0.44 e)大于None-(001)表面(0.16 e)。Na—Ow作用强度大于Of—Hw,La(H2O)3+10在蒙脱石Na-(001)面的吸附强度比在None-(001)面更强,可推断层间Na离子增强了La(H2O)3+10在蒙脱石(001)表面的吸附强度。  相似文献   

8.
文雯  胡家栋  高冬梅 《化学与粘合》2020,42(1):67-69,73
在天然产物全合成中,铼(Ⅶ)催化的烯丙醇异构化反应是一种温和的构建较难形成的烯丙醇的有效手段。综述了铼(Ⅶ)催化的烯丙醇异构化反应的发展历程,并总结了近几年铼(Ⅶ)催化烯丙醇异构化参与的串联反应及其在天然产物全合成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采用水热法制备出玫瑰花状锂掺杂的磷酸镍催化剂,利用XRD、SEM、TEM、IR、UV-Vis等表征手段对所制备催化剂进行了物相和形貌的表征,并将其用于催化环氧丙烷异构化。结果表明,催化剂组成主要为NiNH_4PO_4·H_2O,未掺杂Li样品呈毛线球状,Li元素掺杂后的三个样品呈玫瑰花状,异构化反应中环氧丙烷的转化率较低。  相似文献   

10.
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Li_4Ti_5O_(12)/Li_(1.3)Al_(0.3)Ti_(1.7)(PO_4)_3复合负极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恒电流充放电、循环伏安和电化学阻抗研究复合材料的结构、形貌及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溶胶-凝胶法能合成纯相Li_4Ti_5O_(12)/Li_(1.3)Al_(0.3)Ti_(1.7)(PO_4)_3复合负极材料颗粒均匀。与纯相Li_4Ti_5O_(12)相比,引入Li_(1.3)Al_(0.3)Ti_(1.7)(PO_4)_3的Li_4Ti_5O_(12)复合负极材料具有更低的锂离子嵌入/脱出阻抗,Li_(1.3)Al_(0.3)Ti_(1.7)(PO_4)_3质量分数为1%、2%、3%、4%、5%的Li4Ti5O12复合负极材料首次放电容量比纯相Li_4Ti_5O_(12)分别提高了6.2%、11.8%、15.5%、8.0%和2.0%。充放电循环20次后,Li_(1.3)Al_(0.3)Ti_(1.7)(PO_4)_3质量分数为3%的Li_4Ti_5O_(12)复合负极材料循环性能最好,平均每次循环容量衰减率为0.022%。  相似文献   

11.
丙烯氨氧化法制丙烯腈时,常有副产物乙腈产生,而乙腈的用途有限而显得过剩,通常作燃料烧掉。现在苏联研究了一种乙腈甲醛制丙烯腈的方法(美国专利3634487)据报导丙烯腈的得率很高。乙腈和35%甲醛(克分子比14:1)在39℃气相通过磷酸锂/硅胶催化剂可制得丙烯腈。 CH_3CN+HCHO 2500时~(-1)/(Li_3PO_4/SiO_2)390℃  相似文献   

12.
以V_2O_5、LiOH、NH_4H_2PO_4、Al(OH)_3和柠檬酸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V位掺杂Al3+的Li_3V_(2-x)Al_x(PO_4)_3/C复合材料,仔细研究Al3+掺杂对磷酸钒锂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确定最佳的Al掺杂量。同时借助各种分析手段(如XRD、SEM、TG-DTA)对掺杂后Li_3V_(2-x)Al_x(PO_4)3/C材料结构变化进行探究,深入理解V位掺杂对电化学性能产生作用的内在机理。Li_3V_2-xAlx(PO_4)_3/C(x=0,0.02,0.05,0.1,0.15,0.2)首次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03.7 m Ah/g,105.7 m Ah/g,108.4 m Ah/g,141.1 m Ah/g,130.1 Ah/g,124.8 m Ah/g。在一定范围内,随着Al3+量的提高,相应的Li3V2-xAlx(PO4)3/C的首次放电比容量也不断的增加。  相似文献   

13.
醇胺类键合剂在丁羟推进剂中的应用进展.化学推进剂与高分子材料,2005,3(6):10-13.端羟基聚环氧氯丙烷的合成与表征.化学推进剂与高分子材料,2005,3(6):33-38.微波辐射水相法还原硝基苯制苯胺的研究.精细石油化工进展,2005,6(11):24-25.1,4-丁二醇的生产现状和发展.精细石油化工进展,2005,6(12):35-41.纳米粉体商品化技术的进展.中国粉体技术,2005,11(1):1-3.全氟环氧丙烷的提纯方法.化工生产与技术,2005,12(1):7-8.2种C1化工路线制乙二醇技术经济分析.化工生产与技术,2005,12(6):24-26.磷酸锂催化剂上环氧丙烷异构化制烯丙醇的研究.工业催…  相似文献   

14.
分别以NH_4H_2PO_4和H_3PO_2作为磷源,采用等体积浸渍-程序升温还原法制备了Ni_2P/Si O_2催化剂,采用H_2-TPR、XRD、CO化学吸附、NH_3-TPD和H_2-TPD等表征手段并结合月桂酸甲酯加氢脱氧反应评价,研究了还原温度对H_3PO_2作为磷源制备Ni_2P/Si O_2催化剂的结构及催化月桂酸甲酯脱氧性能的影响,并与以NH_4H_2PO_4作为磷源制备的催化剂进行了比较。研究表明,随还原温度提高,以H_3PO_2为磷源制备的Ni_2P/Si O_2催化剂中Ni_2P晶粒尺寸及CO吸附量增加,但催化剂表面磷含量及酸量减少;其催化月桂酸甲酯脱氧反应的性能呈提高趋势,这与其表面Ni位增多及表面P含量逐渐减少密切有关。与以NH_4H_2PO_4为磷源所制备的Ni_2P/Si O_2催化剂相比,以H_3PO_2为磷源所制备的Ni_2P/Si O_2更有利于催化月桂酸甲酯的加氢脱氧路径,可能与其表面具有较强的酸性有关。  相似文献   

15.
基于第一性原理对铂载锐钛矿Pt/TiO_2(001)表面体系不同原子位的吸附环丙烷C_3H_6模型进行优化,通过吸附能的计算,比较了Pt/TiO_2(001)表面的最佳吸附位置和吸附结构。计算吸附后的能带结构和原子态密度,对Pt/TiO_2(001)体系进行了对其吸附环丙烷C_3H_6催化氧化活性分析,发现提高了Pt/TiO_2(001)表面体系对C_3H_6催化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6.
采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制备了一系列Li~+掺杂的(ScLu)VO_4:Eu~(3+)荧光粉。表征了样品的结构、形貌、红外光谱及荧光性能。结果表明:Li~+掺杂没有改变样品原有的四方晶系体心结构,Li~+以替代掺杂和间隙掺杂的方式进入主晶格,适当的Li~+掺杂可以改善样品的团聚现象,减少高声子能量的杂质基团(OH~-,CO_3~(2-))和荧光淬灭中心,从而增强样品发光。样品具有200~500 nm的宽带激发,在330 nm激发下,发射620 nm波长的窄带红光,归因于Eu~(3+)的~5D_0→~7F_2跃迁。与Sc_(0.88)Lu_(0.05)VO_4:Eu_(0.07)~(3+)样品相比,掺杂Li~+样品的发光强度明显增强,随着Li~+掺杂量的增加,5D0能级的荧光寿命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当温度升高至200℃时,Sc_(0.82)Lu_(0.05)VO_4:Eu_(0.07)~(3+),Li_(0.06)~+样品的发射强度仍保持在25℃时的73%。  相似文献   

17.
采用微反-色谱联合装置对环氧丙烷开环异构化反应中催化剂的初活性进行了评选。其中有如Al2(SO4)3/K2SO4(质量比15∶85)混合型催化剂在275℃时,环氧丙烷转化率达到97.60%,丙醛选择性达到94.57%;Al2(SO4)3/γ-Al2O3(质量比60∶40)混合型催化剂在275℃时,转化率达83.37%,选择性达到100%;硅钨酸催化剂也有比较好的催化效果,且解决了成型问题;另外还研究了反应温度以及催化剂活化方法对催化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用均匀设计法优化了Co~(3+)、Li~+、F~-共掺杂的LiNi_(0.5)Mn_(1.5)O_4的组成和性能,并用XRD、SEM和恒电流充放电技术研究掺杂对材料结构、形貌和充放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共掺杂和未掺杂LiNi_(0.5)Mn_(1.5)O_4均具有Fd3m尖晶石结构,掺杂离子以固溶体形式存在,Co~(3+)、Li~+和F~-共掺杂能同时提高材料的放电比容量和循环性能,其中Li_(1.02)Co_(0.07)Ni_(0.41)Mn_(1.5)O_(3.955)F_(0.045)的放电容量为145.4 m A·h/g,50个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为97.1%。  相似文献   

19.
具有NASICON结构的锂离子快离子导体Li_1.3Al_0.3Ti_1.7(PO_4)_3可以通过压片烧结制备成快离子导体隔膜。以NH_4H_2PO_4、Li_2CO_3、TiO_2和Al_2O_3为原料,用固相法在900℃烧5h合成Li_1.3Al_0.3Ti_1.7(PO_4)_3粉末,将其制备成锂离子快离子导体隔膜。研究了压力、烧结温度和厚度对Li_1.3Al_0.3Ti_1.7(PO_4)_3快离子导体隔膜离子电导率的影响,并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交流阻抗技术对材料粉末以及烧结片相组成、结构和离子导电性进行表征和测试分析。隔膜的最优制备条件为压力10.0MPa,烧结温度900℃,厚度0.500mm。将快离子导体隔膜用于Cu-Zn电池模型中,将正负电解液分开,使Li~+能够自由地穿过,而其他离子不能通过,从而组装了可进行反复充放电的铜锌模型电池。通过循环伏安测试证实Cu-Zn电池的可逆性,所得可充电Cu-Zn模型电池的电压范围为0.800~1.50V,进行100次循环后充电容量保持初始充电容量99%以上,具有长期循环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Al(P0_3)_3系统氟磷玻璃的生成和结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工作研究了Al(PO_3)_3系统的氟磷玻璃,以Al(PO_3)_3-AlF_3-RF(RF_2)系统为主要对象。测定了Al(PO_3)_3-RF(RF_2)及Al(PO_3)_3-AlF_3-RF-RF_2系统的玻璃生成范围,采用差热分析、X射线衍射及红外光谱等方法,确定了玻璃中失透产物的结构基因,并对这些玻璃的结构进行了讨论。 在偏磷酸盐玻璃中引入氟化物,会使[PO_4]结构长链断裂,链的长度随氟化物引入量的增加而变短,玻璃逐渐转变为焦磷酸结构。同时,Al~(3+)、Mg~(2+)、Li~+在碱金属氟化物存在的情况下分别形成[AlF_4 ]、[MgF_4]、[LiF_4],使断裂的链连接起来。另一方面,Na~+、K~+、Ca~(2+)、Sr~(2+)、Ba~(2+)都是玻璃网络外离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