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三元复合驱污水成垢影响因素进行研究。通过对不同的过滤方式、成垢时间、碱度、成垢温度及污水体系进行测试,发现使用滤膜过滤后污水的成垢量明显降低;当成垢时间为100min时,污水成垢量最大,510min时成垢量趋于稳定;污水的碱度对成垢量的影响较大,随着碱度的增加污水的成垢量增大;当成垢温度为35℃时,污水的成垢量最大;在SY-4防垢剂体系中,污水的成垢量不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三元复合驱采出系统中的垢样分析和对采出液、配注液的水质分析。判断三元复合驱的成垢过程及成垢物质。  相似文献   

3.
随着弱碱三元复合驱油技术的推广应用,油井结垢卡泵问题日益突出。本文研究弱碱三元体系机采井的结垢规律,研究抽油机结垢及卡泵发生的时机,对抽油机频繁卡泵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对卡泵井垢样分析,研制出适合的清垢剂和清垢方法,通过现场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保证了弱碱三元复合驱试验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4.
弱碱三元复合驱技术是油田高含水后期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重要手段,但目前三元复合驱机采井存在结垢严重、检泵周期短的问题,影响了采出井正常生产,从而影响开发效果,同时也增加了生产维护成本。目前油田主要应用强酸性清垢药剂处理机采井结垢问题,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同时强酸性清防垢剂也会对套管和生产管柱产生一定的腐蚀,影响油井服役寿命和生产管柱运行周期。为了兼顾清防垢效果和设备及井筒保护,开展弱碱三元复合驱中性清防剂现场试验。  相似文献   

5.
通过室内实验分析手段,分别研究了三元复合体系的剪切稀释性和黏弹性。研究结果表明三元复合体系属于幂律流体,并回归出了三元复合体系流变数学模型。在黏弹性研究中,当聚合物浓度变化时,当耗能模量大于储能模量时,体系呈现黏性为主。随着聚合物浓度增加,震动频率的增加,三元复合体系逐渐从黏性向弹性转变。当表面活性剂含量相同,聚合物浓度不同,碱含量不同时,随着碱含量的增加,三元体系逐渐表现出只有黏性。但是,当聚合物浓度增加到一定程度后,随着碱含量或表活剂增加,三元复合体系从黏弹性逐渐表现出偏黏性。  相似文献   

6.
为更有效的防治弱碱三元复合驱存在的注入端结垢现象,研究了弱碱三元复合驱注入端的结垢特点,分析了注入端不同部位的垢样成分,检测了注入水质中各重要元素的组分,分析了碳酸盐垢样与配注工艺垢样,通过确定低压三元与高压二元配注工艺所产生的垢样主要化学组分,并进一步结合相关工艺流程,深入了解结垢特点,寻找结垢规律,可为科学合理地制定相关清垢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前随着开采程度的提高,油田的结垢现象日益严重,导致采收率降低,诸多现状都表明结垢会给油田带来不利影响。在三元复合驱(ASP)过程中,碱会与地层中的硅酸盐岩产生碱溶反应,形成硅垢,堵塞地层孔隙、严重损害储层。针对所形成硅垢设计实验,研究了影响结垢的因素,着重研究温度、pH和Ca~(2+)、Mg~(2+)对硅垢形成的影响。研究表明:在三元复合驱体系下,pH在10到11之间硅沉积百分数急剧下降,说明pH对硅离子稳定性的影响非常大,温度对硅垢形成的影响比pH较小,钙镁离子的存在对硅沉积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的研究主要是针对某油田在弱碱三元复合驱区块开发过程中展现出的问题,结合具体工作特征,力求能够对具体开发过程和最终工作效果进行优化。具体分为前缘水区、聚合物前置段塞开发以及三元主段塞开发三方面内容,具体方式就是总结相应工作规律,最终对工作特点以及优化方向等进行研究,希望能够为相关工作的效果提供合理参考。  相似文献   

9.
笔者通过对大庆采油五厂返排液水质分析,配置实验模拟液,对弱碱三元复合驱钙镁硅混合垢生长的微观过程进行了研究,并总结钙镁硅混合垢微观成垢机理.实验表明,碳酸盐与硅酸自聚成垢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单独钙镁体系或者硅酸成垢率低,成垢速率缓慢;低浓度比体系中硅酸对钙离子成垢有加速作用,1h混合体系钙离子成垢率为87%,高浓度比体系中硅酸对钙离子成垢有一定的减速作用,10 h时钙离子成垢率为50%,但二者均未影响钙离子的最终成垢率,24h后钙成垢率均为98%;混合体系中镁离子成垢显著增加,低浓度比体系中影响尤为明显,1h后低浓度比体系中镁离子成垢率已达94%;钙镁离子对硅酸聚合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低浓度比体系72 h后硅酸成垢率为95%,而但纯硅酸体系72 h的成垢率仅为5%,高浓度比体系,钙镁离子对硅酸最终成垢率无太大影响,但对其聚合速率影响颇大.偏光显微镜观察,纯碳酸盐溶液中,混合垢以立方体型碳酸钙和棒状三水合碳酸镁组成,碳酸钙吸附在棒状三水合碳酸镁晶须两端;加入硅酸后,生成球状三水合碳酸镁,絮状硅酸吸附在碳酸盐晶体上.利用电子扫描显微镜观察得到,钙镁硅混合垢微观形态为“核壳包被”结构,即以碳酸盐为晶核,多聚硅酸为壳的球形混合垢.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弱碱三元复合驱油井水结垢的主要影响因素和基本规律,并通过挂片试验考察了不同钢材的结垢差异。结果表明:碳酸盐垢是主要结垢类型,其成垢率受温度、CO_2浓度、矿化度等因素的影响较大。当反应6 h时,在25,45,65℃的成垢率分别为40.07%,57.12%,87%;密闭系统、敞口系统、鼓泡系统6 h结垢率分别为27%,57.12%,85%。矿化度试验结果表明:在5 g/L时成垢率达到最高值82.12%。同时,油管材质会影响模拟结垢水中碳酸钙的结垢,在6~24 h内,各材质加速模拟结垢水中钙结垢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铸铁、321不锈钢、P110钢、N80钢、45#碳钢。实际生产中应使用平滑的管材,可通过镀膜、涂层等方式对管材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11.
针对弱碱三元注入系统严重的结垢问题,取注入站静混处部分垢样进行成分分析,并对弱碱三元体系成垢的影响因素,以及工业碱的成垢规律开展研究,同时提出相应的处理建议。结果表明,工业碱是三元体系成垢的主要因素;污水与碱接触24小时内,体系的结垢量基本达到平衡;室内模拟实验证明,采用沉淀后的碱表二元水配制三元体系能够较大幅度降低成垢量。  相似文献   

12.
模拟新疆油田采油二厂油藏条件,利用碳酸钠、石油磺酸盐(KPS)以及梳形聚合物(KYPAM)配制弱碱三元复合体系(ASP)。评价了弱碱ASP的增黏性、界面张力及其稳定性;利用流变仪评价弱碱ASP剪切性能;同时测量了弱碱ASP的水动力学尺度。物理模拟实验对比相同黏度SP体系和弱碱ASP体系在不同渗透率岩心下的注入性。结果表明,AP体系的黏度比相同浓度碱和聚合物的ASP体系的黏度低;AS体系界面张力比相同浓度碱与表面活性剂的ASP体系界面张力小;且ASP在老化过程中黏度略微升高而界面张力保持稳定;ASP剪切后黏度保持率大于90%,剪切对体系弹性模量损失严重;1.0%Na2CO3、0.3%KPS和0.1%P的ASP体系水动力学尺度为0.45~0.50μm。岩心驱替实验表明,同黏度的ASP三元体系与AP二元体系,三元体系注入性明显较二元体系差。  相似文献   

13.
应用浊度法检测弱碱三元体系的聚合物浓度的检测方法,存在较大误差。通过实验,确定碱性条件下污水中Ca2+、Mg2+和表活剂颜色是影响检测结果精度的主要因素,结合影响因素提出相应改进措施,将检测误差降低到10%以下。为确保聚合物浓度达到方案设计要求,提供准确依据,确保油田顺利开展弱碱三元驱试验。  相似文献   

14.
针对三元复合驱注入过程中的结垢问题,运用扫描电镜对不同体系中垢样的形貌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体系中的垢样主要呈现出块状、片状、球状、团状和颗粒状等形貌特征。钙、镁离子以及聚合物和表面活性剂的存在会改变垢样的形貌特征。  相似文献   

15.
弱碱替代强碱的三元复合驱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实验对比了不同碳链长度表面活性剂和混合碳链表面活性剂(NS)的界面张力,优选出NS表面活性剂.研究了NS表面活性剂在弱碱条件下的界面张力,从而确定了弱碱三元复合体系中,弱碱和表面活性剂的浓度.参照强碱三元复合驱室内驱油模拟实验,进行了弱碱三元体系驱油模拟实验.讨论了弱碱(NaHCO3)条件下,不同浓度NS表面活性剂对驱油效果的影响.最后,得出一种弱碱三元复合驱油体系配方.  相似文献   

16.
三元复合驱技术日趋成熟,现场试验表明,三元复合驱可以提高采收率达20个百分点。本文针对弱碱三元复合驱三元体系设计不同方案,评价驱油效果选出更好的三元体系。实验结果表明在主段塞一致条件下,副段塞低粘体系比高粘体系提高采收率高;强碱体系较弱碱体系损失了部分体系粘度,但进一步改善了油水界面张力,提高驱油效率能力加强,有利于提高采收率。  相似文献   

17.
根据大庆油田配注水水质情况,配制成标准水样,在标准水样中加入一定浓度的Na2CO3和防垢剂,恒温70℃,24h后测其防垢率,以此评价防垢效果。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强碱体系三元试验区的成垢机理进行系统的分析,并通过现场油井结垢时的各项参数变化进行详细分析,初步总结出三元强碱体系下三元复合驱油井结垢的判断方法,为三元工业性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一类油层强碱体系三元试验区的成垢机理进行系统的分析,并通过现场油井结垢时的各项参数变化进行详细分析,初步总结出三元强碱体系下三元复合驱油井结垢的判断方法,为三元工业性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弱碱三元复合驱全过程分为空白水驱、前置聚驱、三元主段塞、三元副段塞、后续水驱五个阶段。为保证采油井最大程度挖掘剩余油,注入井以"注好,注够"为原则,在不同阶段选择相应的层位和方式进行压裂增注措施。通过分析压裂效果,明确其影响效果因素,为今后二类油层弱碱三元复合驱注入井压裂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