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共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Ru1LaxOδ/γ-Al2O3复合氧化物催化剂,考察了La2O3的加入量、焙烧温度对CO选择性氧化反应性能的影响.添加La2O3的Ru1La10Oδ/y-AI2O3催化剂在110~170℃时能达到99%以上的CO转化率,选择性相对较高;镧的加入提高了催化剂的热稳定性.在500℃以前焙烧钌的晶粒大小变化不大,但是焙烧温度达到了600℃后.晶粒明显长大.催化剂活性也随之下降.  相似文献   

2.
采用柠檬酸络合燃烧法合成钾铈和钾铈镧复合氧化物催化剂。利用XRD对复合氧化物进行了表征。利用程序升温反应(TPR)方法研究了其对碳黑颗粒物的催化氧化性能,考查了焙烧温度、焙烧时间、前驱体中K、Ce的物质的量比等制备条件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及稳定性。结果表明:钾铈镧复合氧化物对碳黑颗粒物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Al_2O_3负载TiO_2光催化氧化剂的制备与性能试验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以钛酸四丁酯为钛源、Al2O3为载体,采用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TiO2/Al2O3复合氧化物光催化剂。以光催化降解甲醛为探针反应,考察了催化剂的光催化活性。并采用XRD、SEM技术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考察了催化剂的焙烧温度、钛含量、反应温度等因素对甲醛光催化降解率的影响。结果表明:400℃是制备TiO2/Al2O3光催化剂的最佳焙烧温度;在TiO2负载质量为5.0%的复合氧化物光催化剂催化效果最好,甲醛的降解率达到58.4%。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复合氧化物光催化剂的催化性能下降,由25℃时的58.4%的甲醛降解率下降到50℃时的4.8%。  相似文献   

4.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Mn-Fe复合氧化物前驱体,经过高温焙烧得到具有软磁特性的氧化羰基合成碳酸二苯酯的催化剂载体,并通过XRD,H2-TPR,BET,VSM等手段对载体和催化剂进行表征。XRD测试结果表明:低于500℃焙烧温度下Mn-Fe复合氧化物载体具有完整的尖晶石型结构,高于500℃时出现杂相且随温度升高杂相峰强不断增加;H2-TPR测试结果表明:Mn-Fe复合氧化物载体具有较好的低温氧化性能,但随着焙烧温度升高还原峰温度不断向高温偏移;BET法比表面积测试结果显示:500℃下焙烧得到的载体比表面积达到29.53m2/g,VSM测试结果显示经负载后催化剂比饱和磁化强度达到43.16Am2/kg。当负载质量分数为0.5%Pd后用于苯酚氧化羰基合成碳酸二苯酯,在反应总压为5MPa、CO与O2分压比为93∶7、反应时间4h、反应温度100℃时,碳酸二苯酯单程收率可达28.33%,选择性在99.1%以上。  相似文献   

5.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以TiO2为基体的VxTi复合氧化物催化剂,该催化剂用于乙苯二氧化碳低温氧化脱氢制苯乙烯反应。考察了活性组分含量和焙烧温度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活性金属钒的添加有助于提高脱氢反应性能,但存在一适量值,摩尔分数超过5%,催化脱氢活性下降。通过XRD分析发现,不同焙烧温度制备的VxTi催化剂中TiO2的晶相不同,随着温度的升高,TiO2的晶相将由锐钛矿型转变为金红石晶相。TiO2锐钛矿型晶相有利于苯乙烯选择性的提高,而金红石晶相则不利于催化剂的脱氢反应。  相似文献   

6.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一系列金属氧化物(单金属氧化物MOx;复合金属氧化物M1mM2nOx),通过FT-IR、TGA、XRD、BET等表征方法对催化剂的晶型结构进行了表征。选取异丁烷氧化反应为模型,探索了焙烧温度和焙烧时间等催化剂制备条件对异丁烷转化率和叔丁醇(TBA)选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研究条件范围内,复合M1mM2nOx催化活性显著优于MOx催化剂,随着催化剂焙烧温度的升高或焙烧时间的延长,MnmConOx的催化活性均呈现先提高后降低的趋势。较佳制备条件下获得的MnmConOx为热稳定型尖晶石结构,比表面积达到73.1 m2/g,将其用于催化异丁烷氧化反应,原料单程转化率及叔丁醇选择性分别达到18.6%和88.4%。  相似文献   

7.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Mo-V-Bi系复合氧化物催化剂,并将其应用于叔丁醇选择性氧化制甲基丙烯醛反应。采用XRD及BET考察焙烧温度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焙烧温度会影响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和孔结构,进而影响催化剂性能。低温焙烧的催化剂会形成一种Mo O3的物相,这种物相会抑制产物甲基丙烯醛选择性,而高温有利于催化剂Fe Mo O4、Bi Mo O6物相的生成,两物相的增加有利于提高甲基丙烯醛选择性。对筛选的最优催化剂进行长周期评价,叔丁醇转化率接近100%,甲基丙烯醛选择性为87.1%,达到了良好的工业效果。  相似文献   

8.
采用并流共沉淀法在不同焙烧温度下制备Cu-Ce/Mg O催化剂,考察焙烧温度对其催化CO加氢合成低碳混合醇反应性能的影响,并借助X射线衍射(XRD)、N2物理吸附(N2-adsorption)等手段对催化剂的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随着焙烧温度的升高,催化剂中Ce O2晶粒增大,催化剂比表面积减小;在CO加氢反应中,焙烧温度的适当升高明显增加了催化剂活性组元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催化剂活性及低碳醇选择性明显升高;450℃的焙烧温度下,CO的转化率为54.51%,醇的选择性达到38.40%。  相似文献   

9.
以柠檬酸为络合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非负载Ni-Mo复合氧化物催化剂,经过H2还原得到还原态催化剂。以环丁砜为反应原料,考察了还原条件对Ni-Mo复合氧化物催化剂结构及选择性加氢脱氧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非负载催化剂中NiO和MoO_3形成了复合氧化物NiMoO_4。NiMoO_4的形成降低了催化剂的还原温度;还原温度的升高和还原时间的延长有利于催化剂充分还原。催化剂的适宜还原条件为:还原温度400℃,H2流量45mL×min~(-1),还原时间3h;在0.3MPa,230℃,V氢气/V原料=200,1h~(-1)反应条件下,催化剂的性能是环丁砜的转化率为95.6%,四氢噻吩的选择性为86.2%。  相似文献   

10.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NiCu/Al2O3乙炔选择加氢催化剂,研究了焙烧温度对Al2O3结构、酸性及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焙烧温度的提高,Al2O3的晶相结构由γ相逐渐转变为δ相和θ相,最后转化为α相,比表面积降低而孔径增大;酸强度逐渐降低最后直至消失。随Al2O3载体焙烧温度的提高,NiCu/Al2O3催化剂上乙炔的转化率和乙烯的选择性同时增加,当焙烧温度为1100℃时,乙炔的转化率和乙烯选择性分别为89.3%和77.5%。  相似文献   

11.
以共沉淀法和球磨法制备了钴铈复合氧化物催化剂,考察了其对对甲酚液相氧化选择得到对羟基苯甲醛的催化性能,用XRD方法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球磨法制备的Co/Ce=1的钴铈复合氧化物活性和比活性最高,收醛选择性达81.8%,具有工业应用前景.共沉淀法制备的钴铈复合氧化物的催化性能随处理温度的升高而逐渐改善,证实了氢氧化物为非活性物相,而氧化物物相对液相碱助反应体系是适宜的.  相似文献   

12.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SiO2负载的钴催化剂Co/SiO2-t,并对催化剂进行SEM、XRD、XPS、H2-TPR、BET等表征,以1-辛醇与氨的胺化为模型反应,研究焙烧温度对催化剂结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焙烧温度的升高,催化剂Co/SiO2-t的比表面积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平均孔径逐渐增大,Co结晶度逐渐升高,粒径尺寸逐渐增大,Co分散度与还原度逐渐降低。焙烧温度为550℃的催化剂比表面积最大、催化性能最佳。催化剂Co/SiO2-550的Co平均粒径为13.22 nm,比表面积为288 m2/g,平均孔径为7.83 nm,还原度为83.75%,分散度为7.42%。催化剂Co/SiO2-550的转化率为93.12%,对1-辛胺的选择性为71.34%。  相似文献   

13.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Cu-Mn-Al催化剂,研究了Cu-Mn-Al催化剂制备过程中焙烧温度对理化性能的影响。采用TG、BET、XRD、H2-TPR和NH3-TPD等技术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并在固定床反应器中考察催化剂对丙二醇单甲醚(MOP)直接脱氢制备甲氧基丙酮(MOA)反应的活性。结果表明,焙烧温度对Cu-Mn-Al催化剂理化性能有较大影响。较高的焙烧温度,使催化剂中形成Cu1.5Mn1.5O4尖晶石,增强Cu-Mn相互作用,从而促进MOA选择性;而催化剂表面酸量随着焙烧温度的升高先减小后增加,而较多的表面酸量会促进副反应,抑制MOA选择。当焙烧温度为500℃时,Cu-Mn-Al催化剂的Cu-Mn相互作用较强且酸量最低,该催化剂上MOP转化率达61.57%,MOA选择性达96.83%。  相似文献   

14.
以尿素为沉淀剂,采用均匀沉积沉淀法制备了Zn(Al)O复合氧化物负载Au催化剂,并用于无碱条件下催化氧化甘油制备1,3-二羟基丙酮(DHA)反应,值得注意的是随着载体中Zn/Al摩尔比的不同,负载Au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和产物DHA的选择性呈现明显差距。结合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透射电镜(TEM)、CO吸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CO吸附FTIR)等表征手段,发现载体Zn(Al)O复合氧化物中Zn/Al摩尔比会影响表面氧物种的含量并进一步会影响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当Zn/Al摩尔比为7∶1、反应温度为80℃、氧气压力为10bar、反应2h时获得最佳的甘油转化率(58.5%)和DHA的选择性(95.3%)。同时,还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反应压力及载体的焙烧温度对催化性能的影响,并发现反应条件对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此外,以Au/Zn(Al)O-7∶1催化剂为基准考察了催化剂的稳定性,并通过表征手段分析了催化剂失活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莫蛮  刘学民 《精细化工》2012,29(12):1199-1203
采用不同方法制备了〔n(Ni)∶n(Cu)∶n(Cr)=75∶23∶2〕/γ-Al2O3催化剂,研究了该催化剂在聚醚多元醇胺化反应中的催化性能,考察了催化剂载体、催化剂焙烧温度、还原温度对胺化转化率和选择性的影响,并通过TG、H2-TPR、BET、XRD、SEM等方法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催化剂制备方法对反应转化率影响较大,转化率最大差值为32.1%;不同载体和还原温度对催化剂活性影响显著,随着前驱体还原温度逐渐升高,产物转化率明显提高。研究发现,采用真空等体积浸渍制备方法,选用γ-Al2O3-1号载体在焙烧温度350℃、还原温度600℃的条件下,产物胺值达305.4 mg KOH/g,转化率68.0%,选择性96.5%。  相似文献   

16.
以酸溶性钛渣为原料,对其进行传统加热氧化焙烧实验研究。考察了焙烧温度及保温时间对样品中二氧化钛、硫、碳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焙烧温度升高,氧化焙烧过程中低价钛、铁以及氧化亚铁的氧化使物料总量增加,而钛总量不变,导致焙烧后物料中二氧化钛含量随着焙烧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着保温时间增加,各成分的氧化反应进行得更彻底,物料中二氧化钛的含量不断降低;随着焙烧温度的升高及保温时间的增加,碳与硫的脱除效果明显,其含量不断降低。  相似文献   

17.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LaFeO3,考察了合成过程中LaFeO3凝胶形成温度、催化材料焙烧温度、焙烧时间、络合剂种类、镧源种类以及氨基乙酸与硝酸根离子比对催化剂结构及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催化剂最佳制备条件为:凝胶形成温度75 ~85℃;焙烧温度在900℃;焙烧时间10 h;氨基乙酸作络合剂;La2O3作为镧源;氨基乙酸与硝酸根离子比4∶3.  相似文献   

18.
化学镀法制备尾气催化剂的催化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向江 《化学工程师》2009,23(11):67-69
采用浸渍法和化学镀法将Pd负载到涂浆后的载体上,利用催化剂活性评价装置对两种方法制备的催化剂进行活性评价。结果表明,铈锆镧复合氧化物固溶体结构形式存在,而且有较好的热稳定性;氧化铝前驱体650℃焙烧2h后形成了γ-Al2O3;化学镀法制备的催化剂催化性能优于浸渍法;化学镀法制备催化剂二次评价后,活性有所降低;经过高温老化处理后对CO氧化仍然有比较好的催化选择性。  相似文献   

19.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系列Ca-Mg-Al复合氧化物催化剂,通过对沉淀剂配比、沉淀液pH值及焙烧温度等制备条件的考察,得到以Na2CO3为沉淀剂、pH=9.5、850℃下焙烧4h制备的Ca-Mg-Al催化活性最高。在 n(PG)∶n(urea)=1.5∶1、反应温度为145℃、绝压20kPa、反应时间4h、催化剂用量为尿素质量的5%时,碳酸丙烯酯收率达到84.6%。采用XRF、XRD、NH3-TPD、SEM及BET对催化剂的组成、晶型及酸性进行了表征,发现随着沉淀剂中Na2CO3的含量增加,催化剂中CaO∶MgO的比例增大,碳酸丙烯酯的收率亦升高;经850℃焙烧后,催化剂中存在CaO和MgO两种活性中心,起协同催化作用;随着焙烧温度由700℃升高到850℃,NH3-TPD脱附曲线向低温方向偏移,且强酸中心NH3脱附峰面积比由81.14%明显下降为0,中强酸中心NH3脱附峰面积比由0增加到78.07%,而碳酸丙烯酯收率由68%增加到84.6%,这表明催化剂强酸性位的减少是催化活性增加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Mn/Zn/Al系列催化剂,考察了焙烧温度对苯甲酸加氢制备苯甲醛反应中催化剂性能的影响,采用DSC-TGA、BET、XRD和H2-TPD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并与催化剂活性和苯甲醛选择性关联。研究表明,焙烧温度对Mn/Zn/Al催化剂性能影响显著,影响了催化剂对H2的吸附能力及比表面积。经500 ℃焙烧处理的催化剂苯甲酸转化率为92.1%,苯甲醛选择性达89.3%,此时,活性组分分散较好,催化剂对H2的吸附强度适中,吸附量较大,催化剂活性较高。随着焙烧温度增加,MnO分散度下降,催化剂比表面积相应降低,苯甲醛选择性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