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雪松 《包装工程》2020,41(4):302-305
目的分析传统绘画艺术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发展方向,总结彼此之间的融合路径,探讨两者在诸多设计领域的相互配合与共促。方法由民族文化的传承之路引入,分析现代艺术设计在民族化方面所做的努力,尤其是对传统绘画艺术的构图、意象等方面的灵活借鉴展开论述,接着具体到广告设计、包装设计和招贴设计等领域进行具体的思路分析与策略探究,最后总结两者的融合趋势与总体发展方向。结论传统绘画艺术在现代艺术设计领域的渗透赋予了艺术设计更多的理念与内容,创造出了许多优秀的设计案例,这不仅为自身的传承提供了思路,而且打开了艺术设计更加多元、独特的发展大门,实现了民族化与时代化的完美结合,值得广大艺术设计工作者深入探究与实践。  相似文献   

2.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审美需求与审美情趣发生了极大的转变,传统的表现方式难以满足现代人的审美要求。在新的背景下,现代工笔重彩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将现代审美理念融入其中,吸收和借鉴西方绘画的表现形式,挖掘本土文化与接收民间艺术的精髓不断丰富自身。本文从工笔重彩画的造型、线条和色彩三个方面对工笔重彩画的装饰性进行研究分析,对于进一步探索工笔重彩画的创新和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对优秀传统民族艺术的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以投影理论为基础和出发点,对中外绘画作品进行了分析,综述了投影方法在绘画艺术中的应用,并给出了不同投影方法绘画作品的视觉效果。中国传统绘画虽然没有系统的投影理论和方法,但投影在实践中早已得到大量的应用。通过对现代投影理论和方法的简要分析和对照,可以看出,绘画艺术是在图学范畴之内,弄清它们之间的关系,有助于进一步提高绘画的艺术水平和构图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4.
刘飞 《包装工程》2016,37(24):190-193
目的剖析目前招贴设计领域中存在的创意乏味、形式雷同等现象,强调"创"和"意"的重要性。方法以"创"和"意"为论点,从视觉元素和形式语言两个方面以实例的形式进行分析。结论我国从业人员应该对视觉语言进行研究,形成有国际影响力和传播力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招贴文化。  相似文献   

5.
本文图文并茂地概括了民窑青花的三个艺术特色:多姿多彩,生动活泼的线描艺术:简约的构图与单纯率真的造型:世俗化、多样化的内容与主题,并阐述了民窑青花不同于官窑青花瓷的艺术成就与魅力.  相似文献   

6.
郑晓君 《包装工程》2019,40(14):89-93
目的 探讨平面设计与绘画艺术相通的形式美应用原理和规律,总结与视觉艺术相通的形式美规律,以求更合理有效地运用视觉构成原理,产生更具美学价值和民族化美感的优秀设计作品与时代感和现代化的绘画作品。方法 整合平面设计的构成概念与中国画的构成内涵,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对内在具体视觉构成关系进行梳理和归纳。结论 所有视觉艺术的构成规律都脱离不开相关造型元素的形式美法则;通过各种关系的协调表达,在变化中求统一,在统一中求变化,以达到完整和谐的形式表达。形式美法则研究即是把握关系元素中局部与局部、局部与整体的关系,通过合理有序的经营形成关系,构成有意味的形式,继而产生画面的节奏和韵律,引起不同的视觉效果和心理感受。  相似文献   

7.
娄濛  刘雨濛 《上海包装》2023,(2):114-116
文章概述了我国绘画艺术的重要元素,阐述了绘画艺术与现代纸包装设计创新结合的重要性,提出并深入研究现代纸包装设计中绘画艺术的创新设计策略,以期对提升现代纸包装的视觉体验及提高产品销量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随着新思想的出现,许多艺术家提出了对艺术的新见解.艺术模仿再现的观念开始被质疑,艺术家们摒弃单一、绝对的美的准则,关注多种文化形态,追求纯粹的视觉享受和审美体验,强调艺术的价值在于创造与发现.在观念的转变下,绘画语言也受到冲击,线条本身的质感与整体更为突出,突破了传统造型的表现,简化成几何形状,大胆地运用色彩,表达主观感受与审美观点.  相似文献   

9.
张雅  尚华 《包装世界》2013,(4):94-96,98
何香凝先生在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的地位非同寻常,其绘画艺术是在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浸染、蒙习并成长起来的,绘画理念受到广州、香港的岭南文化以及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题材取自中国传统文化的相关素材,并且"借画寓人",表达出一位女政治家和革命家的风骨。本文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背景对何香凝绘画艺术的影响、何香凝绘画艺术的素材提取以及何香凝绘画艺术表达的寓意三个方面进行述析,以体现何香凝先生的绘画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关系。  相似文献   

10.
现代艺术作为一种广泛的文化活动,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而室内环境作为人们生活的主要空间,室内设计势必受到现代艺术思潮的影响.不同的艺术观形成了不同风格的室内设计.不同的艺术思潮对室内设计的影响,在影响力和影响内容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1.
论现代书籍装帧设计艺术中的“书卷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书卷气,是中国书籍装帧理论的重要概念,对书籍装帧艺术产生过深刻的影响,当下将依然影响着中国装帧艺术的理念。因此,设计师应广泛关注与思考书籍装帧当前与未来的设计思想和受众的时代审美追求。较为独特的阐述了书卷气,对现代书籍装帧艺术设计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研究与分析青花装饰的文化含义以及形式美感的同时,在传统的自然物中不断提取元素,运用解析与重构的方式进行再设计。并将设计的构成法则及美的形式用于包装设计中,使包装不仅具有民族的文化性,同时具有时代性。  相似文献   

13.
利用中国引文数据库,对2009年至2018年10年间的引文数据进行作者分析、机构分析、出版物分析、基金分析、出版年分析,发现10年来绘画表达性治疗在我国的研究中未形成核心研究者、研究机构;学术成果的数量非常少,绘画类专业期刊上发表此类的研究成果少;国家、政府层面对此研究方向没有足够的重视和资助;论文数量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在现代人们精神生活要求越来越高的大环境下,加强绘画表达性艺术治疗在疾病治疗、疾病康复中的应用研究是当下学术研究的重点,从政府层面加强资金和人员的注入、完善绘画表达性艺术治疗职业认证机制等,为推动绘画表达性艺术治疗的学术研究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4.
吴小燕 《绿色包装》2023,(3):179-182
现代社会快速发展促进城市包装艺术快速发展。现代意义上的公共艺术是伴随着现代城市发展起来的,是现代化进程的产物,除了具备艺术特征之外,其公共性、参与性是区别其他艺术形式的重要特征。正是基于这一特征,公共艺术在环境教育功能方面具备独特优势。要想实现这一功能,需要在设计、施行阶段将艺术形式、环境价值结合起来,起到教育、宣传的作用;需要在设计、实施阶段将公共艺术和环境教育结合起来。我国的公共艺术起步晚,城市的公共艺术问题并没有得到合理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日用品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它在设计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旨在推动现代日用品设计的发展,为日用品设计带来广阔的发展空间。文章以"艺"与"工"为切入点,对"艺"、"工"的相关特性作了梳理,也探讨了"艺"与"工"的结合在现代日用品设计的意义与价值。同时,"艺"与"工"作为一门新兴的设计学科,将其运用于现代日用品设计中,赋予其深刻的内涵,使大众对其具有更明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17.
当代漆画工艺与绘画性统一的应对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永清 《包装工程》2014,35(24):145-148
目的研究当代漆画工艺与绘画性统一的策略。方法通过对当代漆画创作中工艺与绘画性统一的"注重物性,因材施艺"、"遵循漆性,以技现道"、"强化主题,寓情于物"3个应对策略的探讨,认为现代漆画创作在因材施艺,吸收、借鉴多种绘画技法的基础上,突出绘画本体语汇表现,重视精神表达的情感述求,从而使其在画面通过画意品格洋溢出一种人性的光辉。结论在具体的漆画创作中,必须结合一定的工艺要求,注重漆画的画面流动性、色彩的丰富性、化学反应性等要素,发挥漆的物性,力求做到工艺与绘画性上的统一,从而使观者通过物质的表象体悟出其所具有的社会担当和精神品格。  相似文献   

18.
仇文俊 《中国包装》2010,30(11):23-26
中国传统艺术往往极富文化内涵,当它与现代某种文化心理等因素契合,其丰厚的文化底蕴将会从头释放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剪纸这种极富中国文化内涵的传统艺术与现代平面标志有着极其相似的艺术心理图式,将其融入现代平面标志设计,定将成文中国标志走向国际化的窗口。  相似文献   

19.
一、类词缀产生和研究意义 (一)陈原先生(2000)指出“社会生活任何变化,哪怕是最微小的变化,都会或多或少地在语言——主要是词汇一中有所反映,因为语言是社会生活所赖以进行交际活动的最重要的交际手段。”不同时期的社会生活会对语言有不同的要求,社会变化发展了,语言必须随之发展变化以适应社会的要求。在这个转变的过程中一些原来是单音节的词逐渐失去了独立成词的资格,变成了词缀;另一方面,一些原来的单音词受双音化的影响必须加上一个词缀,使自己向双音节靠拢。于是词缀出现并在汉语词汇中沉积下来。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词缀形成的渐变过程中,类词缀作为实词向词缀演化的中间产物,它的出现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20.
当我们步入现实生活中的某一个场所或某一个区域,往往会看到“入因须知”、“参观须知”、“乘客须知”。生活在当代文明社会的任何人,都将面对着诸多陌生空间或领域,都需要辅以“须知”,并启发其“须思”。在越来越多的人涌入中国画神圣的艺术殿堂或进入其混乱的艺术市场之际,此文将呈上关于中国画艺术的“须知”与“须思”。全文共八部分,在此我们选摘其中的六七部分,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