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老师谈了在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课程中采取的有效的培养学生多种能力的方法,学生从"多种方式构建知识框架、创新的课程设计模式、师生互动与人文关怀"三个方面谈了她学习该课程的体会。通过对比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的异同,为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提供有益的借鉴。只要我们善于利用课堂教学,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就一定能唤醒学生学习的内动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以及创新思维和能力。  相似文献   

2.
学生从"明确研究对象、知识深入程度、思路提炼、简化及模型、知识运用条件、标准化、应用及拓展"等方面谈了其学习《化工设备机械基础》的体会。老师对相应的体会进行了简要的评析。通过与学生深入的互动交流,可以有效地进行教学的自我反思,对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联想力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3.
化工原理是制药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针对制药工程专业化工原理理论教学实践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积极探索新型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式,对教学改革进行了初步探索。将"教"与"学"在师生互动中有机结合,增进师生间的交流,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形成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4.
张秀华  孙德军 《广东化工》2014,41(21):248-249
传统的物理化学实验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状态,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不高,缺乏实验科学中的那份兴奋和激动,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创造性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基于物理化学实验网上教学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对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的颠倒安排,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师生角色并以学生为中心,倡导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则成为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通过加强师生、生生交流互动,有益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协作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优化实验教学,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5.
杨磊  黄敏文 《广东化工》2013,(14):223+228
实行新的课程标准后,化学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现行的教育选拔制度导致学校重分数、老师看分数、家长盼分数、学生拼分数,而新课标的标准旨在培养学生实际运用、团队协作等各方面的能力,这与学校、师生、家长所侧重的求分数有一定的矛盾。结合新教材及新课标标准,对化学教育方式进行探讨,寻找真正适合学生的学习模式,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得分"的同时培养相关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案例教学法是传统教学方式有益的补充,弥补了传统教学刻板、机械、被动等不足,很多课程越来越重视案例教学的必要性。本文阐述了多年在《环境监测》课程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的体会,论述了案例教学法的应用优势,使教学内容得到扩展,且将相关的知识点有机的串联起来,较好地将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有效促进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兴趣,主动学习的趋势尤为突出,还增强了师生间的交流,教学效果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7.
基于"2+N"多平台线上教学模式,开展冶金热工基础教学改革。利用线上教学平台优质、丰富的教学资源,师生互动工具、作业平台、多模式考核制度,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了师生、生生间的互动性、实现了因材施教等教学理念,同时学生的学习成绩有所提高。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基于"2+N"多平台冶金热工基础线上教学模式的优缺点,为冶金热工基础线上教学持续改进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8.
超星学习通是一款为高校师生提供教育教学的移动平台,可以通过"网上+线下"模式将课堂教学与网上教学融合在一起,打造材料的表面和界面翻转课程的有效载体.基于超星学习通平台搭建材料的表面和界面翻转课堂,改变传统"老师讲、学生听"的大水漫灌式教学方式,提升课程教学质量.本文以超星学习通平台搭建材料的表面和界面翻转课堂,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9.
于岩  李莉  由园  李智芳  杨长龙 《化工时刊》2020,34(11):25-27
爱因斯坦有一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高校学生对课程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以积极认真和探索的情绪看待课程内容,这也是学生对新鲜事物主动认知的基础。针对现在普通高校学生对某些课程学习兴趣不高的问题,教师一定要想办法解决。本文以材料科学基础课程为例,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师生情感等方面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出了一些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0.
有机化学是来华留学生医学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公共基础课,如何更好地提高MBBS学生有机化学的教学效果一直是我们面临的难题。针对医学院校留学生的特点,我们搭建了全英文有机化学E-learning网站,改革了学生的评价体系,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了学生间、师生间相互交流,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随着高校扩招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传统的基础化学实验教学模式逐渐暴露出许多缺陷,如教学条件有限,预习效果差,课堂时间利用率低,师生交流反馈少,教学内容陈旧。针对这些问题,本课题设计了网络辅助教学平台。其设计特色在于:(1)充足的网络资源和实验预习和预约系统保证了学生的预习效果;(2)实验报告在线提交系统和师生互动空间保证了师生间的交流反馈;(3)创新设计园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2.
微信平台为交流信息传播媒介,可实现师生课前课后的良好沟通和交流。本文借鉴O2O的商业模式,利用微信平台,并结合有机化学在中医药院校的教学特点,实现老师和学生的线上线下、课堂教学与课后辅导相互融合,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主动性,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3.
针对《定量分析化学》课程教学中发现的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应试思维严重以及对知识点的实际应用能力较差等问题,尝试通过构建多元、平等的师生交流通道、引入"接地气"和"高大上"的教学内容以及改进成绩考核机制等方法,旨在激发学生学习《定量分析化学》课程的积极性,增加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提升学生的科学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4.
基于高校网络教学平台的混合模式教学,已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该教学模式中,学生以小组形式课前学习,课堂汇报、交流,课后巩固,师生角色发生改变,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有机结合。将该模式应用于《仪器分析》核磁共振波谱分析课程中,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适当取舍,核磁原理、化学位移等教学重难点更加突出;教学过程中运用小组讨论、组内互评等多种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更加活跃高效;注重过程性的教学评价,使评价结果更真实客观。结果表明,该模式显著提高了教学效果,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合作交流能力,满足了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15.
丁建英  高林  权英  陈梦玲 《广东化工》2022,49(3):211-213
以"食品理化检验"的课堂教学为例,改变以往的教统的教学模式,基于云班课和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开展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度,通过这种混合式的教学方式也使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师生互动交流得到了进一步强化,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教学效果有了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6.
对分课堂作为一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把教学明确分为讲授、吸收和讨论三个过程,其核心理念是把一半课堂时间分配给教师进行讲授,另一半时间分配给学生以讨论的形式进行交互式学习。《有机波谱分析》是应用化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包括核磁共振谱,质谱,红外和紫外四大部分,将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有机波谱分析的教学中既能增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内化吸收,又能提升学生的深度学习能力和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也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相似文献   

17.
针对当前大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精细有机合成工艺学课程采用对分课堂的教学模式,重新分配授课时间,将前一部分时间用于学生的组内、组间讨论,后一部分时间用于教师讲授新知识点,以便于学生在课后进行内化吸收,并为下次课堂讨论做好准备。该教学模式结合了讲授式与讨论式课堂的优势,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及师生、生生间的交流互动,从而有效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相似文献   

18.
"对分课堂"是国内新兴的一种教学模式,即将课堂时间平均分配,一半的课堂时间供教师讲授知识,另一半时间留给学生以课堂讨论的形式进行交互学习。该教学模式可以将传统课堂传授式教学方式与讨论式课堂的优点有机结合,通过对分课堂,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师生之间的互动程度、学生之间的交流频率等都得到了显著改善,同时增强了课程的吸引力,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9.
陈凯  贾鑫  王贺云  史玉琳 《广东化工》2014,(18):183-184
实验课程改革是实践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优秀的实验课程设计对深化理论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环节有着显著的影响。高等教育游戏化探究学习模式教育是教育改革领域新的研究热点,文章在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课程的改革过程中,引入"游戏化实验课程设计"理念,从实践教学改革和游戏化学习的设计策略出发,以"3D打印实验"作为案例分析,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游戏化探究模式得到了师生的认可,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同时期望游戏化探究学习模式教育方法能够更好的促进实践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20.
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交流和学生间的交流对教学效果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这两种交流无法顺畅进行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旨在提高有机化学这门课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