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右旋糖酐酶(dextranase)能够专一性地水解右旋糖酐中的α-1,6糖苷键,降低蔗汁的粘度、防止仪器堵塞、增加目标产品的回收率和质量。右旋糖酐酶在降解右旋糖酐的同时生成异麦芽糖、异麦芽三糖等低聚糖,这些低聚糖不被人体消化吸收可直接进入大肠选择性地增殖双歧杆菌等有益菌,有润肠通便、促进矿物质元素吸收、增强免疫力等功效。文章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对右旋糖酐酶的结构、右旋糖酐酶生产菌株、右旋糖酐酶酶活及酶学性质改进技术进行综述,发现传统诱变技术和发酵条件的优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右旋糖酐酶的发酵水平,通过构建基因工程菌,可有效提高右旋糖酐酶的异源表达水平,结合酶固定化技术提高酶在不利条件下的稳定性和回收率,在低聚糖制备及制糖工业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为后期右旋糖酐酶的研究方向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右旋糖酐酶是一类特异性降解右旋糖酐中α-1,6糖苷键的水解酶,在制糖行业防止右旋糖酐的生成、临床级别中低分子质量右旋糖酐的生产、防治龋齿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因此近几年对右旋糖酐酶调控右旋糖酐分子质量方面的研究逐渐增多。文章综述了右旋糖酐的结构、应用,右旋糖酐酶的产生菌、结构、酶学性质及对右旋糖酐的调控研究进展,并对未来的右旋糖酐酶研究趋势提出了见解。  相似文献   

3.
生物酶法制备多孔淀粉条件温和、工艺简单和绿色环保。本研究选用特异性水解α-1,6糖苷键的右旋糖酐酶制备小麦多孔淀粉。通过X-晶体射线衍射、傅里叶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和粒度分析仪对淀粉的结构进行表征,同时测定了淀粉膨胀率、吸水和吸油率、药品负载率和体外溶出等指标。结果表明:在温度为50℃条件下处理16 h、小麦淀粉的表面形成孔洞,淀粉粒径减小,多孔淀粉的晶型结构无显著变化。多孔淀粉的比容积为2.11±0.02 cm3/g、溶解度为9.02%±0.21%、膨胀度达到了9.91%±0.22%、吸水率和吸油率分别提高到80.12%和78.23%;多孔淀粉与姜黄素、甲磺酸达比加群酯、制霉菌素和氧氟沙星四种药品在160:1的比例下负载率平均达到了75.07%。体外试验显示,小麦多孔淀粉负载姜黄素的释放率显著降低。在胃液中2.5 h的释放率约为30%。在肠液中5 h的释放率约为40%。研究结果为小麦多孔淀粉的制备和应用提高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胶原蛋白由于其独特的理化性质和生物功能,在食品、化妆品、生物医学等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然而,从动物组织中提取的胶原蛋白存在动物源疾病等风险,限制了其许多潜在用途的开发。重组(类)胶原蛋白具有与天然胶原蛋白相似的性质和功能,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重组(类)人胶原蛋白的表达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本文综述了近年来重组(类)人胶原蛋白表达、分离纯化和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为该重组蛋白的制备提供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选择中国工业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的肠膜明串珠菌20074,通过直接发酵法制备右旋糖酐,以培养液浊度和pH值作为考察指标,对基础培养基的各组分含量进行优化,得到最优组成为:蔗糖10%、蛋白胨0.2%、磷酸氢二钠0.2%、磷酸二氢钾0.03%、酵母浸膏0.5%。实验所选的范围内,金属离子中Mn2+对菌体生长的影响较大。肠膜明串珠菌20074的生长曲线表明,0~8h是生长延迟期,8~24h为对数期,24~30h为稳定期,30h之后为衰亡期。  相似文献   

6.
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作为一种线性黏多糖,其在人体内分布广泛,发挥着重要的生理功能作用,由于其独特的理化性质和生理功能,在保健品、化妆品、医药等方面应用广泛.2021年我国批准HA作为新资源食品原料,了解其制备及分离纯化方法对推动其产业化发展很有必要,本文综述了HA的生理功能、不同来源HA的制...  相似文献   

7.
细菌右旋糖酐蔗糖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右旋糖苷蔗糖酶的分类、酶学性质、分离纯化、基因结构及蛋白质组成等方面综述了右旋糖苷蔗糖酶的研究动态.  相似文献   

8.
纳米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个覆盖面极广、多学科交叉的科学领域.而磁性纳米材料因其优异的磁学性能,也逐渐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随着科学工作者在合成、应用领域的拓展逐渐深入,也使得纳米材料的外形、尺寸的控制日趋完善.文章综述磁性纳米材料的合成方法及其近年来在不同领域的应用状况.  相似文献   

9.
右旋糖酐蔗糖酶是一种主要由肠膜明串珠菌分泌获得,能以蔗糖为底物合成右旋糖酐的葡萄糖基转移酶。在右旋糖酐的合成中,酶合成法相比菌种发酵法具有高效连续生产、产物易分离等优点,因此对右旋糖酐蔗糖酶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提升酶法合成右旋糖酐、低聚糖等产物的效率和可行性。文章以右旋糖酐蔗糖酶为中心点,综述了其催化机理、纯化方法、生产改造和应用研究进展,并阐述了基因工程、双酶联用等技术对该酶功能的优化,最后针对目前仍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纳米乳液的制备方法(高能乳化法、低能乳化法),综述了纳米乳液在食品工业方面的应用,以期为纳米乳液的制备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了将纳米银更好的应用于纺织品的功能整理,系统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纳米银的制备方法以及各种方法获得纳米银的特点,制备方法主要包括液相化学还原法、光化学合成法、电化学合成法、生物合成法以及微波辅助法等;同时综述了纳米银在纺织品领域的研究进展,将纳米银应用于纺织品可以赋予其良好的抗菌、紫外防护、自清洁、疏水、电磁屏蔽和抗静电等性能,并对纳米银实现这些功能性的作用机制进行详细阐述,以期推动纳米银在多功能纺织品领域的产业化发展。最后进一步对纳米银在纺织品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总结,并对其在纺织品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综述了纳米纤维素不同的制备方法及其国内外应用现状,并分别探讨了纤维素制备工艺及其原料对纳米纤维素制备的影响,分析了纳米纤维素在不同领域的主要应用,最后对纳米纤维素的制备及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蓖麻油及其衍生物的制备与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蓖麻油作为一种价格低廉的可再生资源,在化工、医药、国防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介绍了蓖麻油及其衍生物在聚氨醋材料、生物柴油、涂料、润滑油、尼龙材料、药物等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指出以蓖麻油为原料改性和制备各种产品不仅可缓解对日趋紧缺的石油资源的依赖,而且拓宽了蓖麻油的应用领域,对于推动我国蓖麻油深加工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乳液凝胶是一种半固体性材料,主要分为基于蛋白质的乳液凝胶和基于多糖的乳液凝胶,可在乳状液的基础上通过热诱导、酸诱导、盐诱导、酶诱导等方法制备。乳状液的结构与性质对乳液凝胶的结构和功能具有重要的影响,可以通过调节乳状液的结构特性来获得具有特定功能的乳液凝胶。乳液凝胶可作为脂肪替代物,也可作为传递体系,已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中。本文在总结近十多年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全面综述了不同乳液凝胶的制备方法、理化性质和应用特点,为进一步扩大乳液凝胶在食品领域中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熔喷非织造材料在制造工艺、结构设计和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文章介绍了聚乳酸、聚丙烯等常用高聚物原料的特性,分析了以其为原料所制备熔喷非织造材料的性能特点,总结了熔喷非织造材料在空气过滤、液体过滤、医用抗菌、智能电子纺织品等领域的应用现状,提出了未来熔喷非织造材料的发展方向,以期为熔喷非织造材料的研究提供一定参考,拓展熔喷非织造材料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16.
两性聚合物在造纸工业得到较广泛的应用,进一步开发与应用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介绍了两性造纸助剂的分类、制备及其在造纸工业上的应用现状,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分散聚合法制备聚丙烯酰胺的研究进展,对聚丙烯酰胺分散聚合的成核与稳定机理、聚合过程的动力学、反应参数对聚合反应的影响以及运用分散聚合法制备聚丙烯酰胺的应用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18.
亲脂性活性分子如维生素、脂肪酸和香精油等对氧、热、光等敏感,在食品加工或人体生理运输过程中易被氧化和降解,限制了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在可用于递送亲脂性分子的技术中,乳状微凝胶颗粒是一类相对较新的软固体颗粒递送体系,其因离散程度的大小和“智能”释放特性而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利用微乳液凝胶颗粒包载亲脂活性分子能够显著提高其理化稳定性,并将亲脂活性分子在靶向位置有效释放以提高其生物利用度。本文通过总结国内外文献,综述了微乳液凝胶颗粒的研究进展,重点讨论了微乳液凝胶颗粒的制备、控制释放特性和主要应用。最后对目前食品脂溶性分子的微乳液凝胶颗粒传递体系的问题和发展进行分析和展望,旨在为微乳液凝胶颗粒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我国废旧纺织品产生量较大,回收利用率较低,如何再利用是社会关注的焦点。文章介绍了废旧纺织品原材料的分类,详细阐述了原材料、活化剂、炭化活化温度、炭化活化时间对废旧纺织品制备活性炭的影响;简述了废旧纺织品基活性炭在水处理及储能方面的应用;提出废旧纺织品在水处理中存在的轻飘问题可将活性炭进行磁化予以解决,并展望了废旧纺织品的发展方向,即其在混合原材料、环保型活化剂、低温炭化活化、短时间制备上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本文综述了近几年制备不同分子量壳聚糖的方法,论述了壳聚糖在生物医药、食品和农业方面的应用,分析了开发和应用壳聚糖所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以及壳聚糖在各方面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