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时期初,王蒙在小说创作中对西方现代主义的"意识流"手法进行了大胆尝试,他的"意识流"小说既具有现代派小说注重心理描写、反传统、反常规的基本特点,又具有以逻辑顺序为主线,以典型环境和典型事件展现人物形象等"东方式"的特色.  相似文献   

2.
作为英国著名的小说家,弗吉尼亚·伍尔夫致力于意识流小说的写作手法的探索.论文主要围绕伍尔夫小说的叙事策略进行分析.作者从伍尔夫小说物理时间与心理时间的不一致性,叙述视角的多变性,以及心理与现实的完美结合这三个方面入手,总结出伍尔夫小说有代表性的叙事手法.  相似文献   

3.
福克纳在小说叙事中的实验性深深影响了中国的一批先锋作家.余华的长篇小说<在细雨中呼喊>深受福克纳的代表作<喧哗与骚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叙述视角、叙事时间、意识流等叙事方法上.<在细雨中呼喊>采取了回顾视角下的"无我叙事",带来了强大的叙事空间和叙事张力;小说运用记忆逻辑结构作品,变线性时闻为心理时间,增加了小说的叙事密度;意识流手法的运用使小说叙事更加灵活.  相似文献   

4.
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作<喧哗与骚动>中并非只有意识流写作,该小说中存在着意识流技巧与现实主义技巧并置,意识流叙述内部呈现"复调"状态等特点,象似性理论为正确认识这些特点及其成因提供了理论支持.福克纳并非为意识流而使用意识流写作,而是让形式从内容中自然生发,"形神合一"才是作者的最高艺术成就所在.  相似文献   

5.
19世纪束的西方文坛,"意识流"成为一种广泛使用的表现技巧.伍尔芙被认为是意识流小说的重要代表作家和意识流小说理论的阐述者.在20世纪70年代末的中国文坛也刮起了"意识流"之风,王蒙的几篇反传统小说引起了中国文坛的轰动,被称为"中国的意识流小说".本文通过对比分析伍尔夫的<墙上的斑点>和王蒙的<春之声>,以探讨中国与西方作家在意识流小说的创作上有何异同.  相似文献   

6.
意识流手法是20世纪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常见的一种先锋表现技巧,该手法通过内心独白、自由联想、梦幻等方式致力于表现人物内心丰富复杂的意识流程.川端康成通过早期的简单模仿,中期的大胆尝试,到后期终于创造性地使用了这一手法,为这一手法注入了新鲜血液,形成"东方意识流手法",该手法颇具日本民族的思维特点和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7.
意识流小说是20世纪初兴起于西方,在现代哲学特别是现代心理学的基础上产生的小说类作品.最早提出意识流概念的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认为人的过去的意识会浮现出来与现在的意识交织在一起,这就会重新组织人的时间感,形成一种在主观感觉中具有直接现实性的时间感.  相似文献   

8.
白先勇和王蒙两位作家积极探索实践了"中国的意识流小说",他们在创作中表现出的共性,与他们的生活经历、时代背景和审美追求都有关系,他们在"意识流"创作技法的选择上存有一致性,但在价值取向、叙述策略等方面却同中存异.  相似文献   

9.
我国在20世纪开始引入意识流作品,而在中国现代文学和本土文化的碰撞过程中,中国的意识流文学作品逐渐表现出了区别于其他地域作品的特点,这使得中国现代意识流文学作品在世界文坛中独树一帜,本文就将对此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乔伊斯和鲁迅在<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和<狂人日记>中,分别运用意识流手法对人性进行了独到的剖析,并打破文学、历史、政治、伦理学的边界发现美学和政治权力的空缺,对大叙事历史进行了大胆颠覆,展现了主人公无意识领域所探寻的历史语境,从对人类精神生活关怀的角度展望了美好未来.  相似文献   

11.
沈石溪作为当代中国最著名的动物小说作家,他的动物小说情节曲折、惊险刺激,结合对比《水浒传》的写作手法,沈石溪在创作中十分善于抑扬、悬念等技法的运用,体现了中国古典小说创作中情节制胜的美学特点。  相似文献   

12.
相声的形式体制直接源于宋代的说话艺术,在文本中的艺术手法上,如叙事角度,故事情节的设置,人物形象的刻画,场景的渲染上都是对话本小说或世情小说等白话小说的继承与借用。相声艺术有直接脱胎于白话小说的痕迹。  相似文献   

13.
运用格赖斯提出的对话合作原则,分析了<傲慢与偏见>中贝内特太太与她几个女儿的对话.认为贝内特太太说话时常常违反合作原则,小说以此生动地揭示了贝内特太太的性格和品性,同时也反映了小说作者时这个人物的鲜明态度.  相似文献   

14.
叙述视角的选择直接影响作品的结构和读者的接受程度.李锐小说的叙述手法,往往根据其文本悲剧意蕴的表达而选择相应的叙述视角,从而使其小说充满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15.
儒家将梦作为对未来命运进行预测的手段,在志怪小说中,儒家占梦术起着预叙或倒叙的叙事功能;小乘佛教将梦作为化解重大事件的途径,反映佛教内容的志怪小说经常运用直叙手法,将梦境与现实融合一体;而道教则认为梦是人精魂散失导致的幻象,认为无梦才是修炼者的理想状态,强调圣人不梦.在道教梦幻小说中,作者只是如实地记录梦境.魏晋六朝文人将儒释道的梦观念融会贯通.在志怪小说的创作中,梦成为结构作品的重要手段,由此增强了志怪小说的审美张力.  相似文献   

16.
韦瑟罗奶奶和艾米丽分剐是凯瑟琳·安·波特和威廉·福克纳两位作家笔下两位经历悲剧人生的小说人物,本文从人物形象和写作手法两个方面对比两篇小说,探寻两部作品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7.
多丽丝·莱辛的短篇小说<老妇与猫>的艺术手法研究是目前的薄弱环节.该篇小说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房子象征、色彩象征以及动物象征.在小说中,房子意象体现的矛盾情感、色彩象征对生命的诠释以及猫与老妇的镜像映衬都很好地体现作者对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现状的鞭笞.  相似文献   

18.
<苍蝇>是横光利一早期的一部重要作品,也是他尝试新感觉派写作手法的一部实验小说.这郜作品在日本文学史上评价至今仍是褒眨不一,是一部非常有震撼力的作品.本文从小说中的"车夫"这一人物入手,将"苍蝇"与人进行对比,试析了作品的象征意义,并对电影和摄影表现手法在作品中的运用进行分析,指出横光利一在这部作品中,运用新感觉写作手法来阐述了命运无常的哲学道理.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故事背景、情节特点,语言特色等角度分析了小说<老人与海>的创作手法和艺术特色,作者所采用的简单而意象化的描写为作品注入了极大的艺术魅力,为文学写作手法和创作规律的探索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川端康成的作品深受西方现代文艺美学思潮的影响,其作品常运用新感觉派和意识流手法,借情景表达内心,时空跳跃变化突兀。同时又将这种西方技法用来表达本民族的"物哀"美学观念,表达自己"生存本身就是一种徒劳"的哲学观念。这种观念的产生由其自身独特的成长经历造成的,他的作品因而又表现为对年轻女性的特别关注。本文同时还发现川端康成与电影也有很深的渊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