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高等院校的实验课程承载着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任,对培养具有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综合性专业人才发挥着重要作用。《工业分析实验》具有综合性和应用性强的特点,实验课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了提高《工业分析实验》课程的教学质量,我们对该课程从课前准备到教学中使用的课件以及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与实践。在课前准备上,我们增加了实验预试环节;在课件设计上,我们借助多媒体并遵循实用性和开放性原则,把课件内容与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等相结合;在教学方法上,我们采用"学导式"教学法,老师充当学生学习路上的"引路人"。实践表明这些改革弥补了传统实验教学的不足,使教学质量得到一定的提升。  相似文献   

2.
化工原理是培养化工类专业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的一门核心专业基础课。为满足"卓越计划"和国家级特色学科建设的要求,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结合我校现阶段课程教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我院从课程内容优化与整合、教师队伍建设、搭建开放性实践平台等方面对化工原理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提高了课程教学质量,增强了学生工程意识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3.
基础化学实验是众多工科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是培养本科生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的重要实践教学活动,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对" 新工科" 人才的需求。针对基础化学实验课程结构独立、课程内容过时、实验手段落后、评价方式不合理、生师比过大等问题,通过调整课程设置、优化提升实验内容、完善考核等,大幅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与职业素养。  相似文献   

4.
刘洪博 《广州化工》2015,(4):229-230
为满足独立学院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要求,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结合我校现阶段课程教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课程内容优化与整合、教师队伍建设、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改革几方面入手,构建了化工专业英语平台课,提高了课程教学质量,增强了学生综合应用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5.
微生物实验是生物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实践课程,具有基础性、技术性和应用性等特征,是培养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基石。基于新工科和工程教育认证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本文通过微生物实验课程体系、实验实践教学体系和过程评价体系的创新构建,阐述了微生物实验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通过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不仅提升了微生物实验课程的教学效果,也培养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自主学习能力、理解创新能力和应用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6.
孔继川  李杨  周景春 《广州化工》2022,(12):207-210
实践教学是高素质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金课”背景下的探究性药学实验提升实验课程挑战度,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文章探讨设计中药有效成分绿原酸提取工艺的探究性实验,分析了实验设置的背景和思路,给出了具体的实验设计,阐述了“课前预习准备-实验安排-课上实验操作-课后探究分析”环节具体要求。实验可根据学生和教学需求进行拓展,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7.
《广州化工》2021,49(8)
作为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基础课程,《材料物理性能》课程的理论教学是提高学生实验能力的重要基础,也是为社会培养创新型和综合型人才的关键,而实践教学则是强化学生专业实践应用知识,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力的核心。为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从理论基础与实验教学、基础知识与大学生创新实验有机融合和课程内容与毕业设计深度融合三个方面进行课程的改革与实践研究。  相似文献   

8.
为了激发大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完善实验课程体系,结合综合设计实验课程的改革要求,开展有机实验"课题型"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实践,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增强师生互动性,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还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连之娜  陈牧  徐勇  勇强 《广东化工》2015,42(1):124+126
现代生物工程实验教学注重通过实验过程提升学生的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及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的生物工程实验教学主要从增加实验教学课程比例、调整生物工程实验课程内容及设计综合性实验等方面进行实验教学的改革与探索,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0.
针对传统教学模式下制药工程专业实验课程的教学现状和主要问题,阐述了专业实验课程独立设课的必要性。通过优化整合实验课程教学内容和建立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对实验课程教学进行改革。教学实践表明,独立设课的实验课程教学体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操作能力和综合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1.
研究生课程教学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环节。本文以研究生课程《聚合物结构与性能》为例,围绕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这一核心目标,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评价三个方面进行了改革和实践。结果表明这些改革措施提升了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促进了他们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灵活应用,提高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2.
工程热力学是热动、过控等工科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针对少课时的现状,为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本人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采用了针对专业目标因材施教,优化课程内容,改革教学手段,强化实践教学等方法,不但使学生加深了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而且培养了他们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3.
高进勇  余倩云 《生物化工》2023,(1):133-135+138
为响应教育部打造“金课”的要求,顺应“双万计划”建设,微生物学教学结合课程定位,以立德树人为原则,以教书育人为根本开展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改革与实践。本文通过应用雨课堂及中国MOOC(慕课)等信息化教学平台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践探索,主要从课前学生线上自主学习、预习,线下课中采用雨课堂互动教学,课后复习检测、完成实践作业、查文献做项目。同时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多样化考核评价、课程思政等方面进行改革,借助智慧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得到了提高,课堂参与度提高,互动性增强,达到了教学改革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刘建明  邓林 《广东化工》2022,49(1):190-191
在提升理工科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大背景下,本研究积极探索"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的教学改革.通过注重工程案例课堂教学、开设创新实验项目、提升课程设计质量以及建立校企合作等方面的改革措施,我校"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的教学质量、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有了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5.
在社会高速发展的21世纪,急需具有创新与实践能力的综合型人才。对于应用化学专业的学生,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在目前课程门类增多导致高校化学实验课程学时逐年减少。研究通过把"慕课"理念融入于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评价体系进行了教学改革尝试,实践结果表明该教学模式能显著提升应化专业学生实验素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6.
针对有机化学实验课程教学存在的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不理想等问题,在有机化学实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过程中,我们依托雨课堂平台,优化课前导学、课中研学实践和课后总结反思三个阶段的评价指标,构建了基于OBE理念的多元化过程性评价体系。实践表明,过程性评价的实施不仅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有机化学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而且有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持续改进教学,从而提升有机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根据当前国内外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生物化学教学改革与实践中。对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进行整合,强化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构建教师指导学生学科(科技)竞赛的创新创业教学模式,搭建科研项目驱动的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平台,打造创新创业教学团队。实践结果表明:生物化学教学的改革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解决了生物化学课程内容与解决实际问题脱节的问题,提升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  相似文献   

18.
当前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素质的人才是高校的首要任务,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改革传统的课程建设理念和教学范式十分必要。以大学基础化学课程为例,结合专业特点,采用理论探讨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将课程教学范式由客观范式向建构范式转变,在教学目标、教学理念、课程内容、教学模式、管理方式等多方面进行了综合改革,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新能力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9.
游庆红 《广州化工》2010,38(3):227-228
应用型本科院校生物制药工艺课程的教学应该围绕学生创新能力和专业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进行改革,本文从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保障条件、考核制度等方面教学了改革,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以满足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20.
郭心灵  邱婷  杨俊杰 《广州化工》2020,48(9):186-189
通过精心设计实验教学,构建课前知识内化、课内互动交流与独立实验、课后知识固化与拓展创新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形成线上与线下相结合、过程考核与目标考核相结合、基本实践操作与创新能力相结合的多元化实践考核评价体系。课程改革突出以学生为中心,营造交流协作的学习环境,提高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实践创新能力,明显改善了仪器分析实验教学效果,对其他专业的实验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