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建筑物火灾人员疏散的计算机仿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将建筑物在平面上划分成能反映人员具体位置的几何坐标网格,根据不同人员在不同网格内的移动特性确定其移动速度,建立了描述人员疏散过程的数学模型,用场模拟的方法可以准确得到建筑物疏散时间和人员疏散轨迹,其仿真结果与国外同类软件对比具有较好的精度。  相似文献   

2.
人员疏散是煤矿火灾应急管理的重要研究内容,然而由于其复杂性、真实实验研究的困难性,研究领域尚未对煤矿中火灾人员的疏散进行探究。基于此,提出一种基于计算实验的研究方法。采用Agent建模技术搭建计算实验环境,通过局部微观Agent实体之间相互作用的集合,以三维模拟仿真的形式将难以设想的事故发展情况动态、实时、量化地展现出来,利用计算实验着重分析、评估火灾发生地点和巷道矿工数量对人员疏散的影响。结论:火灾发生地点和巷道矿工数量对人员疏散的时间产生影响,会导致疏散时间增加。  相似文献   

3.
目前,在各地均有商贸活动开展,且参与人员众多,如果公安机关事先未做好预案,一旦发生突发性事件,人员疏散不到位,极易造成群死群伤事件。文章以商品大集为例,构建参与人员的流动模型,利用计算机技术实现流量和流动状况的模拟仿真,获得接近实际的流动的时间和动态过程.利于事先对类似活动拥堵情况进行准确评估。  相似文献   

4.
基于物理的真实感火灾疏散仿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员的疏散是目前防火防灾研究的热点,但是传统的人员疏散研究多集中于人群疏散的离散仿真及可视化显示,无法逼真地表现个体的疏散行为.从火灾时人员疏散的物理特点出发,考虑不同人在火灾情况下的行为特征,采取几何连续的疏散空间,可较准确地计算人员安全疏散的时间及路径;建立了建筑物、火焰和角色动画的三维模型,动态交互地模拟火灾疏散过程,仿真效果逼真.  相似文献   

5.
森林火灾发生时, 对在林火蔓延过程中灾区人员疏散进行建模与仿真能够检查疏散方案是否合理, 从而为合理救灾提供指导意义. 目前对人员疏散模拟与仿真虽然有很多研究, 但对于森林火灾下人员疏散尚缺乏合适的仿真模型, 给科学救助决策带来很大困难. 为此, 提出将多智能体引入森林火灾蔓延及灾区人员疏散模型研究中, 并借助于Repast平台进行仿真, 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能够为森林火灾人员疏散模拟与仿真提供正确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6.
许月兰 《自动化技术与应用》2021,40(11):136-139,148
为解决历史建筑室内外发生火灾时,疏散耗时较长等问题,提出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历史建筑室内外火灾疏散路径三维模拟方法.通过火灾湍流基本守恒构建,利用滤波函数划分尺度分量,分析大涡流场运动特征,通过质量守恒、动量守恒等方程,控制大涡流场运动;设置火灾疏散条件,在疏散人身上以及设备上安装RFID标签,计算模拟路径以及成本信息;通过计算历史建筑室内外火灾疏散路径的长度、宽度以及疏散速度,添加火灾变化因子避开疏散路径烟雾位置,完成疏散路径的三维模拟.仿真结果表明:采用所提方法进行火灾疏散时疏散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为了保证公路隧道发生火灾时可以顺利疏散人员,采用纵向疏散方式时的人员疏散特性,以隧道几何尺寸与疏散人员的伤亡结队现象为变量,对各工况火灾下人员疏散情况进行研究。采用疏散模拟软件Pathfinder建立具体隧道模型,改变隧道长度、疏散楼梯间距、疏散人员伤亡与结队疏散现象等参数,分析不同工况下的疏散情况呈现的变化规律。仿真结果表明,人员伤亡与结队疏散现象会明显增大疏散时间;相同长度的隧道中,疏散楼梯间距越大,伤亡结队现象对疏散时间的影响越大,为救援工作的有序进行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9.
当前进行的人员疏散研究往往只是单独研究房间内的人员疏散至房间出口的过程,或是单独研究走廊内的人员疏散情况,而很少有将房间与走廊视为整体而进行的研究,研究火灾下房间与走廊整体疏散的情况更是少见。而在实际火灾中,人员并非疏散至房间出口即到达安全状态,往往需要从房间内疏散至走廊尽头的安全出口,此时走廊中的人流会对房间内人员的出口选择以及出口处的拥堵现象的严重程度带来很大影响,所以将房间与走廊视为整体进行疏散研究是很有必要的。对元胞自动机模型进行改进,引进走廊人流方向对于房间内人员路径选择的影响,通过Python建立包含房间与走廊的人员疏散模型,对不同的走廊宽度,房间数量以及房间内的人员密度分别进行模拟,得到火灾下房间与走廊整体的一些疏散特征,特征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走廊人流的方向改变了房间不同出口对于房间内人员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10.
地铁成为现代城市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但其特殊的运营环境容易引发事故状态下地铁车站人员的安全疏散问题。以西安某岛式站台地铁车站为研究对象,运用Building Exodus软件分别从人群结构、出入口数量、楼梯宽度以及火灾情况下对地铁车站进行人员安全疏散的模拟仿真研究,通过建立地铁车站模型仿真出各场景下的疏散时间,并与《地铁设计规范》中公式计算所得到的结果进行比对。仿真结果较真实地反映了各因素对车站人员疏散能力的影响,得出楼梯的设计是整个疏散过程的瓶颈所在,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由于科技发展不断进步,人工智能的虚拟仿真技术也随之迅速发展起来。在过去的十多年,吸引人们最多的 两项技术是虚拟仿真技术的专研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专研,在进行这两项技术专研时,智能虚拟环境是发现这两项技术共同 点的主要因素。本文对人工智能的虚拟仿真技术进行分析,找出人工智能的虚拟仿真技术存在的问题,进而深入了解了人工 智能的虚拟仿真技术的建模方式。  相似文献   

12.
人工智能是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新型实用技术,随着信息化和智能化时代的到来,人工智能技术逐渐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当中,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了诸多便利。高新科技带动了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创新,人工智能识别技术是人工智能技术的一个分支,在金融支付、扫码出行等领域可以方便地解决传统智能技术存在的问题,方便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我们有必要对于人工智能识别技术的概念和具体的应用方式进行了阐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13.
本文首先介绍了人工智能技术在字幕自动配音应用,阐述了人工智能技术在视频字幕提取和虚拟主播中的应用,体现出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价值。其次,介绍了人工智能技术在智能编目与检索和图片视频化中的应用,对提高检索速度、图片视频制作质量中发挥重要作用。最后,介绍人工智能技术在画质修复中的应用,对画质修复的质量起决定性作用,同时视频制作的多样化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完善起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当前,人工智能技术作为新兴的智能技术,广泛应用在于电气自动化控制中。本文首先对人工智能技术进行 了简要概述,其次通过分析人工智能技术的特点和优势,着重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在电气自动化控制、操作、维修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围绕电力仓储系统的现状及基于边缘计算代理的智能仓储实际需求出发,首先,介绍智能仓储系统的系统架构及主要工作流程,然后,根据职能仓储对边缘计算代理装置智能化的需求,着重探讨在智能仓储系统应用中,人工智能算法的设计需要面对和解决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6.
在信息技术、大数据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的驱动下智能产品得到快速的发展与进步。智能产品在教育、医疗、家居、交通等关键领域应用不断成熟。人工智能的核心是智能产品,本文从人工智能入手,对智能产品的定义、核心与优势进行了分析,对智能产品的工作原理及工作流程进行了论述,对智能产品的未来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Both Simulation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ry to model reality for problem solving and decision making. In this paper, we propose a framework for integrating the two areas by uncovering fundamental similarities between them and opportunities for combining them which can be mutually useful. The framework also shows the potential gains for Simulation by applying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concepts (mainly expert systems) to assist in the simulation process and reveals in an organised way the potential gains for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by applying concepts derived from Simulation.  相似文献   

18.
人工智能是研究运用计算机系统模拟和延伸人脑功能的学科,当前在基础教育教学领域应用越来越广泛.该文从教师、管理者和学生三个视角对人工智能在基础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文献综述和实地调研,旨在分析人工智能中典型的技术,包括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知识图谱、大数据挖掘等在教育教学各个环节中的使用情况,并根据调研中发现的问题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