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轼与淮河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大文学家。苏轼一生著作甚丰,仅诗就创作了两千多首。苏轼生前在政治、仕途上屡遭挫折,屡被贬职、外放。他被贬为黄州团练一事为人们所熟知,其时,他所挂职衔为“检校水部员外郎”。性格豪迈的苏轼多次赋诗坦言:“犹堪作水衡”、“我作水衡生作丞”、“归来只作水衡卿”、“诗人例作水曹郎”。诗中所说的“水衡”、“水曹郎”,即指“水部员外郎”。苏轼在贬职外放、颠沛流离之中,曾长期往来于淮河流域。他在《行宿泗间见徐州张天翼次韵》中说:“三年三蹑过淮舟”:在《过淮三首赠景文兼寄子由》中说:“好在长淮水,  相似文献   

2.
宋神宗元丰元年(公元1078年)九月,徐州黄楼落成,太守苏轼邀请社会名流数十人,观赏黄花,把酒问盏,庆贺重阳。回想去年重阳前后大水,思绪万千。挥笔写成“九日黄楼作”:“去岁重阳不可说,南城夜半千沤发。水穿城下作雷鸣,泥满城头飞雨滑。黄花白酒无人间,日暮归来洗靴祙。岂知还复有今年,把盏对花容一呷”那是宋神宗熙宁十年(公元1077年)七月十七日,黄河在澶渊溃决,波及45县,淹没农田3000万亩。八月二十一日洪水涌至徐州城下,刚上任不到4个月的苏轼不顾个人身危,不怕任何艰难险阻,当众表示:“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他立即召集部下及有关人员,共商抗洪办法后,亲自率领官兵与百  相似文献   

3.
正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眉州(今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为中国文学史上"唐宋八大家"之一。在地方上辗转为官多年,官至礼部尚书。他为官一地,造福一方,是兴修城市水利的实干家。在徐州、杭州、颍州、惠州、广州、琼州等多个城市都留下了苏轼治水的佳话。1077年7月,黄河决口于澶州曹  相似文献   

4.
当本刊封面那碧波荡漾、桃花怒放的优美景色把你引入一个春意盎然的境地时,请你别以为到了南国水乡。这是我省西府著名风景旅游胜地凤翔东湖。东湖和西湖,与宋代文学家、大诗人苏轼有不解之缘。苏轼 (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县人,宋代嘉祜年间进士,曾任徐州、杭州知府等,官至礼部尚书。苏轼被列为“唐宋八大家”,称雄文坛,而且是我国历史上很有贡献的治水人物。他冒着生命危险在徐州城防汛抢险,在杭州整治钱塘江口,开辟漕河,疏浚西湖,又在凤翔整治东湖,留名青史。  相似文献   

5.
苏轼与黄楼     
黄楼高十丈,下建五丈旗。楚山以为城,(氵四)水以为池。这首气势豪放的诗句,是北宋文学家苏轼为黄楼建成而作。他把黄楼描绘得如此壮观,可谓同大自然中的山山水水浑然为一体。然而,这座几个世纪前的黄楼,随着岁月的流逝,黄河的变迁,却如烟如雾地飘散了。  相似文献   

6.
宋神宗熙宁五年八月,苏轼由杭州通判调升密州(今山东诸城市)知州。当时的密州,“久旱井竭,禾稼不生”;“流民呻吟道路,盗贼遍野蜂起”。官疲民蔽,危机四伏;北宋王朝大为不安。于是御前会议时,无不认为非派能员主密州不可。丞相王安石,与苏轼政见相左;但对他的才具和抱负却是相当了解和钦服的。因此,当神宗垂询谁可当此重任时,他毫不犹豫地荐道:“苏子瞻才方志豪,勇于任事,堪当此任。”神宗亦知苏轼之才,欣然任命。于是,他临危受命,告别刚刚治理得“浓装淡抹  相似文献   

7.
偶尔读到了一本写孔子的书,偶尔读到了那段写他与水的事。眼前一亮,顿感有意义。于是,记录和整理如下:公元前522年,孔子30岁。这是他关键的一年,他自己曾经说过“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意思是说,他从15岁就立志学习,研究学问,到了30岁,就已经打下了牢固的基础。可是,就在这而立之年,他还没有“立”什么。他想到自己的先祖正考父曾连辅宋国三公;父亲叔梁纥,逼阳之战手托悬门;想到母亲颜征在滴血的心、流泪的眼、粗若千年古松的双手;想到了母亲弥留之际的瞩咐:“要成大器!”还想到“人过三十天过午”的古训。自己整日忠心于小吏,耿…  相似文献   

8.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公元1037—1101年),是北宋时期的大文豪。他一生浸淫在文学艺术生活里,集诗词、书画、散文、音律诸多学识于一身。凡是读过苏诗的人,大都能背上几句:“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些脍炙人口诗句,这只展示了苏轼才能的一个方面。而他的另一个方面是坎坷仕途中为百姓做了许多好事。苏轼为官40年,8次出任太守等地方官,与黎民百姓有较多的接触,同情人民疾苦。肯为人民说话。每到一地,总要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当地百姓办一些好事。40岁在徐  相似文献   

9.
山静日长     
明末大收藏家卞永誉,博物通古,每评画,多有识见.他在评北宋范宽的《临流独坐图》时,认为此图“真得山静日长之意”.这个“山静日长之意”蕴涵着中国艺术的一篇大文章.他突出了”静”在中国画中的地位.黄公望说:“诗要孤,画要静.”这里包含着深刻的人生体验.  相似文献   

10.
苏东坡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大文豪之一。曾因“乌台诗案”而冤狱,又因政治见解不同而屡遭贬谪。尽管政治际遇坎坷,但他那勇于进取的情操,文学上追求与造就,为官的洁廉自守,勤政务实,为民兴水利的业绩是写不尽的,“吾向画师奉一言,展卷流水千万年”。 A 唐代诗人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期满时,临别写下了“唯留一湖水,与汝救凶年”的诗句,自谦感怀自己虽关心民间疾苦,但还不足以承受杭州人们的感激之情,幸得修了西湖钱塘堤,“钟泄其水,溉田千顷”,总算为人民做了一点有益的事情。可是,北宋以来,西湖逐渐淤塞,湖面长满葑草。元祐四年(公元1089年),东坡任杭州太守时,  相似文献   

11.
宋代著名文学家苏东坡,不仅词章出众,而且颇有组织领导才能,在徐州(今江苏徐州)地方长官任内,曾主持了徐州城的防洪工作,很有成绩,受到人们的称赞。据《宋史·河渠志》载:熙宁十年(公元1077年)黄河在澶州(今河南濮阳附近)曹村决口,“澶渊北流断绝,河道南徙,东汇于梁  相似文献   

12.
1952年10月30日毛主席视察黄河,在听取黄河水利委员会主任王化云关于引江济黄设想的汇报后说:“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第一次提出了南水北调的宏伟设想。8月~12月为解决黄河流域水资源不足的问题,黄河水利委员会进行了黄河源查勘,研究了通天河色吾曲——黄河多曲的引水线路。这是研究从长江上游引水济黄的开始。1953年2月19日~22日毛主席乘“长江舰”从武汉至南京视察长江。19日,在听取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主任林一山汇报长江治理工作时,毛主席说:南方水多,北方水少,能不能从南方借点水给北方?毛主席还用铅笔…  相似文献   

13.
任红 《中国三峡建设》2011,(2):88-95,98
一个人倘若因为是艺术家而受人尊重,已经非常了不起,而苏轼的作为并不止于这寂寞而华美的身份。林语堂说他"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酒的实验者,是工程师,是假道学的反对派,是瑜伽术的修炼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书,是饮酒成癖者,是心肠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诗人,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的人"。此外,他还是个治水者。林语堂戏说苏轼大概是天生的火命,为官的时日,不是在治水,便是在抗旱。在他一生不断的变迁、流放之间,他还见缝插针地完成了不少可圈可点的水利大事。从徐州的黄楼,到浙江的西湖,他从来不曾是一个庸吏,他改变,创新,做能力范围最出色的事.他是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司马光、曾巩、富弼同时代的人,却丝毫不为这些北宋夜空中的熠熠星芒所遮掩,甚至他是其中最亮的那颗。  相似文献   

14.
包拯(999—1062年),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清官,人称“包青天”。他不仅清正廉明,刚直不阿,政绩卓著,而且对水利事业卓有贡献。在开封整治惠民河,防汛抢险,就是他的一大功绩。北宋嘉元年(1056年),58岁的包拯任右司郎中兼开封府尹。当时的京城开封,是一个人口超百万。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外邦使者商贾往来不绝的国际城市。全城东南西北共有四条运河,关乎开封的航运、城市供水、园林美化、防汛排涝等,成为北宋王朝的生命线。这四条运河:一是城东北的五丈河,也  相似文献   

15.
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三峡的物质世界是石世界。在“众水会涪万,瞿塘争一门”的夔门之下,江中暗礁林石,怪石迭出,尤以滟滪堆为最。三峡古歌谣云:“滟滪大如象,瞿塘不可上;滟滪大如马,瞿塘不可下。”公元821年,唐代诗人刘禹锡来到三峡任夔州刺史。他很快喜爱上了三峡民歌“竹枝词”,并采用“竹枝词”形式写作了十余首反映三峡民俗风情的佳作。其中“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睛却有睛”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有两首是借滟预石而发的感慨:“城西门前滟滪堆,年年波浪不能摧,懊恼人心不如水,少时东去复西来。”“瞿塘  相似文献   

16.
作为落户宜昌数十年的“外乡人”,我对曾因命运作弄而被贬三峡的历史文化名人,总是心怀敬意。欧阳修即是我非常崇敬的先辈。欧阳修是北宋文学变革的领军人物。他提携了王安石、苏轼等一大批政  相似文献   

17.
3月12日早上,着深色中山装、黄呢子裤的徐启斌见到我,让我吸“中华”,然后自己拿出一根又长又粗的大叶子旱烟悠然地抽了起来。他说,水利部领导让我作报告,很受鼓舞、很受感动,如果没有水利部的支持,便一事无成。这几年,为老百姓办了一些事,心里很踏实,“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嘛。当共产党的干部就得像扫把一样供人民使用,这样老百姓才能拥护你、支持你。他说话实在得就像他家乡的泥土一样。1987年他来到川西南山区小县洪雅这几年,干了好几件事:集资600多万,一口气建成了封河坝、安宁坝、江河坝,筑堤20多公里,他筑的堤被村民们称为“徐公堤”。青衣江的水带着“徐公”对群众的千种柔情,泽  相似文献   

18.
由于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受到广大人民的爱戴和拥护,暗藏的反革命分子在多数情况下,不可能也不敢用公开的明目张胆的办法来进行破坏,而总是采取两面派的手法,利用我们思想上、工作上存在的某些弱点,钻到我们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战线各个部门来进行隐蔽的罪恶活动。敌人的这种伪装,试痺了我们根大一部份人的政治警惕性,他们盲目乐观起来,以为天下太平。如拿我会来说,有许多人(特别是技术干部)总以为:“我们是从事专业的,一般不好活动,问题不大。”在我们机关展开声讨胡风反革命集团的学习初期,许多人说:“这是文教机关的事,我们技术干部对文艺不感到什麽兴趣,小说都很少看……”,却没有认识到在我们队伍中也有伪装成工程师的反革命分子。当公安机关逮捕了反革命分子夏守正後,才使许多人大吃一惊,“咳!真的我们这里也有老虎”,而经常和他接近的人还说:“假若他是现行犯,那我就太麻痺了……”,或者说:“这家伙真厉害,看不出什麽来,我把他当作一般人看待,只说  相似文献   

19.
1997年是水利部“人才开发年”。为对“人才开发”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我们采访了长期从事人事管理与人才资源开发研究的甄源泰副研究员。 甄老师首先向我们介绍了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产生的大背景。他说,国外传统的人事管理理论把人的才智视为静态,认为管理的目的主要是如何使其在相应的岗位上找到才智的最好发挥点,因而他们把“人事相宜”(给适当的人找适当的事,为适当的事找适当的人)作为管理的最高追求。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近十几年来,国外的人事管理理论又逐步形成了一个新的观念,  相似文献   

20.
徐州城下城     
徐州,帝尧时期始称彭城,《禹贡》列为九州之一。东汉末年,曹操将徐州刺史部由郯城迁至彭城,始改彭城为徐州。徐州城历为封国、郡、路、州、府、县等不同级别的行政区治所,而且水陆交通方便,史有“五省通衢”之称,不少王朝都把这里当作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徐州具有4000多年的历史,以文化名城闻名于世,但现在的城市底下却有一座城下城,鲜为人知。 城下有城,从已发现的部分遗迹中足以证实。1949年—1953年,徐州市政府在治理城内奎河期间,经勘查需在苏堤南首建一座节制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