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馋茶     
我的上海外公非常喜欢喝茶,上海人把喝茶说成“吃茶”,也许很多地方的方言都把喝茶叫作“吃茶”,听起来一方面感到亲切,另外有一层市井中的朴素之感。外公吃茶一天早中晚总要泡上三遍,茶泡得多而且浓。小时候的大热天,我从外面玩了一身汗地跑回家,嚷着要喝水。外公认真地端来他的茶杯给我喝,我喝了几口后,苦得差点想把自己的舌头吐掉。我从小就  相似文献   

2.
孝心红枣茶     
我记事时,我家院子里就有六棵枣树,棵棵都有碗口那么粗。听奶奶讲,我外公好喝茶,每天早上起床后,啥也不干就得先冲上浓浓的茶,我母亲从小也就学会了喝茶。可好景不长,1931年秋季的一天中午,当时只有8岁的母亲出去  相似文献   

3.
我在四十岁之前是不喝茶的,虽然我从小也算是在茶香里熏大的。 奶奶爱喝茶,每天两次,每次要喝一暖瓶水,这是她年轻时在大队茶馆里劳作中养成的习惯,这习惯差不多保持了一辈子。用她的话讲,走亲访友,不让吃饭可以,不让喝水可不行。夏日的午后,在泡桐树的阴凉里,奶奶和慧子娘、石头娘喝茶的情景,早已定格成我儿时心中最温馨的画面。  相似文献   

4.
慈母如茶     
我姥姥是青岛富商,母亲少女时代别说在故乡青岛,还去过京、津求学,因此言谈举止不是周围邻居所能望其项背的。我从记事起.就知道母亲爱喝茶。那时候,我已有两弟一妹.母亲虽然很操劳,但略有空闲,她就拿过写字台上放着的景德镇茶具,斟上半盏茶,浅浅地呷。我也跟着学会了喝茶。对此.母亲好像很欣赏,只是慈爱地嘲笑我:“茶哪好那么喝,岂不成饮驴了吗?”  相似文献   

5.
老派知识分子均嗜茶,我的父母亦然。受父母影响,我可能从刚学会走路就开始喝茶了。茶在我家,是不可或缺之物。父母都是教师,双职工,我读小学时就要做家务,其中一项工作就是放学后烧一壶开水,冲进热水瓶,然后在老爸老妈的茶杯里放入一撮炒青、龙井或毛峰,用少量开水冲泡出碧绿的浓稠茶汁,等他们下班回家,甫坐定,再在茶杯里注入开水,就可以立刻喝茶了。父母喝茶,我也时时凑上去喝上一口,久而久之,养  相似文献   

6.
正不知哪天开始,我们把茶水喊成了"茶汤",而且把能说茶汤滋味如何的人似乎看成比较懂茶的人。我从小到大随外公喝茶,苏州话叫"吃茶水"。记得那时有"茶汤"的说法,但肯定不是我们喝的茶水,说"汤"就会觉得里面一定要有东西,是要有嚼头的。外公说,茶汤相传源于明代,主要在山东和北京,用热水冲食,像沏茶一般,水满茶汤熟,碗里有什么呢?有高粱米面、糜子面等,还会有红糖、  相似文献   

7.
母亲的藕饼     
母亲去世已经二十七年,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吃过那么好吃的藕饼了! 母亲是上海人,会做一手好菜肴,都是道地的上海菜,比如八宝鸭、糖醋排骨、虾子蹄筋、油爆虾、素什锦、腌炖鲜、冬笋雪里红炒肉丝等。但我从小就特别喜欢吃她做的藕饼。从小爱吃的东西每每会使人爱上一辈子。我对母亲做的藕饼就是这样,至今也忘不了! 其实,藕饼并不是上海菜。父亲是江苏如东人,藕饼是父亲的家乡菜。父亲爱吃家乡菜,尤其是藕饼,母亲同父亲结婚后就学会了做藕饼。以后,这就成了我们家桌上常有的  相似文献   

8.
茶缘     
桌前,茶香清幽。茶叶在杯中嬉戏,上下飞舞,淡淡地飘香。品茶,总要配上一种心境。就像小提琴与笛子的共鸣时,睡莲与水波的呼应处。茶与心神合一,茶遇到了爱茶的人,便有了灵魂。我爱在繁忙的工作时,冲一大杯茶,空闲中赶紧来一大口,这时喝茶纯粹为了解渴,喝茶便成了牛饮。而在喧闹声伴着烟雾酒醉的饭桌上,茶又是不见声色的配角。不同的水质泡出不同的茶,不同的心境品出不同的茶香。同一杯茶,也能喝出不同的味道。我最初的喝茶体验是在小时候。我们一家四口,唯有我不喝茶。爸爸喝花茶,妈妈喝红茶,  相似文献   

9.
我从小生长在常德桃源那被青青茶园环绕的农家。爸妈很是勤劳,也颇有致富的头脑,很早就贷款买了两辆大货车跑货运,经常忙得深更半夜还回不了家。考虑到读小学的我和弟弟没人照顾,爸妈就把外公和外婆接到家中,照看我和弟弟。外公和外婆都是典型的农民,勤劳、淳朴、和善,说话做事从不与人争执,本着凡事以和为贵的处事原则。外公是个手艺极好的木匠,带出了很多徒弟,爸爸未入伍前是其中最为出色的一个。每年  相似文献   

10.
《饮食科学》2008,(4):34-35
我老婆今年33岁,蛮漂亮的。 她是25岁时同我结的婚。结婚后我才晓得,她这人从小被守寡的母亲宠坏了,啥事不会做,性格还特别脆弱。  相似文献   

11.
人生似茶     
我不爱喝酒,却爱喝茶,喝茶对我而言是件大事。所谓大,不是隆重的意思,仅指时间长,天天喝,不可一日无此君。我喝过温和的红茶,也喝过中性的乌龙茶,而最爱喝的是清幽幽、凉丝丝的青茶。我喝茶单重一个“喝”字。说白了,就是“红楼梦”  相似文献   

12.
记得我小时候,母亲每天再忙,也不忘提前泡壶茶,让下班回家的父亲第一时间喝上。那时虽然家里的日子过得很紧巴,但是善于精打细算的母亲总是想法设法从牙缝里挤出钱,给父亲买上二斤茶。父亲不吸烟,不喝酒,但是酷爱茶,并且喜欢喝浓茶。一壶茶,沏到第三次,便嫌其清淡乏味倒掉重沏,为此母亲没少唠叨他浪费,不会过日子。可是父亲根本不在意母亲说什么,依旧我行我素地泡酽茶,喝浓茶,母亲也一如既往地每月给父亲买茶,这已经成了我们家每月固定的开销,雷打不动。望着父亲喝茶后心满意足的神态,母亲脸上也缀满幸福的笑容。回想起来,在那经济匮乏,温饱尚不能全部解决的年代里,喝茶对大多数家庭来说真的是奢侈品。当时商店不像现在什么茶都有,唯一能买到的就是花茶,并且是茉莉花茶。在我的印象中,那时的茉莉花茶色泽黑褐油润,冲泡后香气鲜灵持久,汤色黄绿明亮,叶底嫩匀柔软,喝后特别解渴。在外疯玩渴了的我们,回家后往往不管是茶还是水,端起来就喝。刚开始喝到嘴里就吐,觉得茶苦且涩,比吃药好不了多少,喝的次数多了慢慢地感觉到茶水不再那么苦,也不再那么涩了,再后来竞也闻出了茶香,品出了浓郁醇厚。就这样,一家人被浓浓的茶香包围着,其乐融融地度过了那段艰难的岁月,我也在不知不觉中喜爱上了茉莉花茶。  相似文献   

13.
将进茶     
正我外祖母的家乡豫东地,说喝水,不叫"喝水",却美其名曰"喝茶"。也许是那时豫东确实穷,喝不起茶,又觉得喝白开水太过于低三下四,或许为挣点子脸面,"喝水"一律改名为"喝茶"了。说是"喝茶",实际上又有谁肯把血汗钱换成几片子树叶?我曾经跟外祖母说过,"茶"和"水",并不是同一样东西。但她却颇不以为然。  相似文献   

14.
母亲不仅长得漂亮,而且手也灵巧,那双流水般的双手能做出许多好吃的。我们兄弟仨就是被母亲灵巧的双手养得个个虎背熊腰。邻居对母亲非常敬畏,谁都不敢轻易对我家惹事生非。然而我们一家人性格却是很弱的,几十年下来没有和邻居发生过大的冲突,反而像对待家里的亲戚一样。和邻居处得非常好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母亲能做出很多美食送给邻居们的孩子吃。譬如:平时做的饺子,端午节包的肉粽子,元宵节搓的元宵。特别是母亲会做粽子,这是在邻居中独一无二的。母亲是嘉兴炒货食品店老板的大女儿,解放前外公的商店已发展到7家,母亲从小家境虽然富裕,但…  相似文献   

15.
我从小身体就很差.伤风感冒是经常的事。因为家境不好.母亲拿不出钱送我去医院治病。每到这时,母亲就会说:“看来还得用老法子。”我知道.母亲所谓的老法子.就是给我做上几碗面片汤。吃上几碗母亲做的面片汤.发过了汗.病就会好一大半。  相似文献   

16.
岁月匆匆,在政和工作不觉已近十八年。先前我在乡下教书很少喝茶,进城编书也不爱喝茶,就是平日在办公室或在家里也极少喝茶。或许由于习惯使然,我倒觉得喝白开水还真有点滋味,且又省事。只有来了客人,我才忙乱地泡上浓浓的一壶——如此当然不善讲究茶道艺术,仅是出于礼节而已。  相似文献   

17.
一位妈妈在我的博客里留言:"宝宝七个月,从四个月开始吃了辅食就不喝奶。我非常困惑,狠心光给她喝奶又怕她营养不够。但宝宝只要吃牛肉饭之类就一口奶都不肯喝,很饿时也只喝二三十毫升。我该怎么办呀?"  相似文献   

18.
细品三道茶     
茶,是一种奇妙而充满魅力的事物。小时候,我一口渴就喜欢喝茶。那时候我最喜欢的一件事就是看泡茶时茶叶的转动,片片茶叶宛如一个个轻盈的小公主踮起脚尖,在水上翩翩起舞。长大后,喝茶已不再是简单的喝茶。  相似文献   

19.
微薇 《饮食科学》2009,(2):58-59
福建是乌龙茶铁观音的故乡,但我不是福建人,我从小生活在北方,那时接触到最好的茶就是妈妈从大姨家带回来的茉莉花茶。那茉莉花茶妈妈视若珍宝,舍不得喝。每次妈妈喝茉莉花茶时,总是用一个透明的玻璃杯来冲泡,一边欣赏一边品味。这时,我会凑到跟前闻闻那飘起的茉莉花茶香,喝上几口。我儿时对茶的记忆仅此而已。  相似文献   

20.
<正>我是土生土长的苏州人,18岁以前,从未离开过苏州。自我记事起,离母亲销售门店几百米的弄堂里的一处小楼便是我的家。虽说是小楼,但实际上并没有听着那么美好,因为整个楼的一二层几乎都变成了仓库。那时候进入仓库必须经过我的房间,久而久之,整个房间长期弥漫着丝绸那股熟悉的味道。儿时的我,虽然喜欢做母亲的小跟班,陪她忙里忙外的搬运丝绸,但小小的内心却又希望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