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田旭芳  李兵 《铜业工程》2022,(4):113-115,120
矿山的开采产生了大量的废石和尾矿,对周围的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随着矿山进入凹陷开采,开采难度将不断增大。为深入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德兴铜矿遵循因矿制宜的原则,从环境治理、资源综合利用、节能减排、科技攻关与数字化矿山建设四大方面着手,全面建设国家级绿色矿山,大大提升了矿山的生产技术水平,推动了矿山技术的转型升级,有效提高了矿山资源的综合利用,实现了德兴铜矿的高质量绿色矿山发展。  相似文献   

2.
黄芳 《山东冶金》2014,(6):58-59
山东金岭铁矿在绿色矿山建设中,通过坚持依法办矿、规范管理,不断地改进采矿方法,加强技术创新,加大环境保护,不断加强绿色矿山建设,从而提高了资源综合利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及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3.
“绿色矿山建设”提出已有9年,多方齐力的“创绿”工程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通过总结国内外绿色矿山建设发展现状,指出制约我国绿色矿山发展的主要因素有标准、政策不完善,资源枯竭加速以及企业资金缺口大等。以金翅岭金矿为例,概述了其在绿色矿山建设方面探索出的新路径,尤其是在废弃物综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节能减排和延长产业链条等方面的经验。基于上述研究,从政府、企业和社会3个层面,就今后如何进一步推进绿色矿山长效发展提出了建议,为推动全国绿色矿山建设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4.
白云鄂博铁矿是发展建设60年的老矿山,成为包头市的工业重镇,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有着重要地位,加快绿色矿山建设意义重大。文章依据绿色矿山建设规划的总体目标,围绕铁矿矿山现状,对矿山的绿化生态建设情况进行介绍,表明发展绿色矿业正在有序推进。  相似文献   

5.
现阶段,绿色矿山建设是我国矿山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为了较全面地了解绿色矿山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以CNKI数据库为数据源,运用CiteSpace软件构建我国绿色矿山建设的研究作者、发文机构、研究热点及核心关键词等知识图谱,通过文献计量分析国内该领域的研究优势、存在的不足及未来发展趋势,并结合对相关文献内容的研读,从技术、生态和政策3个方面提出了绿色矿山建设的具体建议。结果表明:(1)我国绿色矿山研究发文量波动较大,但整体呈现上升趋势;该领域内研究力量不足,表现为研究人员、研究机构较少,且发文作者和发文机构之间缺乏紧密的交流合作。(2)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矿山信息化、矿区生态文明建设以及矿山资源与经济发展等方向。(3)矿山企业、政府及研究机构需要在技术、生态和政策3个方面通力合作,共同推动绿色矿山建设。  相似文献   

6.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创建环保型绿色矿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济南钢城矿业有限公司从实际出发,通过确定合理的经济规模、合理划分开采区域、回收残留矿石,降低了资源消耗,同时积极开展水资源的保护与综合利用工作,开发全尾砂胶结充填工艺和利用渣石生产石子工艺,既解决了工业废渣污染环境问题,也为企业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增强了企业发展后劲,走出了一条"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创建环保型绿色矿山"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7.
曾阳 《铜业工程》2021,(2):10-14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我国社会发展主要矛盾变化,把握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趋势性特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开启了我国矿业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时代。武山铜矿深刻领悟绿色矿山建设重要内涵,秉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原则,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引领和带动传统矿业转型升级,提升矿山发展质量和效益,探索出一条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统一的新时代有色金属行业绿色矿山建设新模式,对国内同类矿山开展绿色矿山建设工作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评估绿色矿山工作成效,实现矿业高质量发展目标,首先运用文献计量工具CiteSpace梳理了绿色矿山相关研究文献资料,归纳总结了现有绿色矿山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共性和差异性;然后,基于文献计量结果,探讨了矿业高质量发展与绿色矿山之间的内在联系;最后在传统绿色矿山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构建了高质量视阈下绿色矿山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利用CRITIC_G1法确定指标对应权重,并对其应用效果进行验证。研究结果如下:(1)基于文献计量分析结果,认为高质量发展与绿色矿山具有紧密的内在联系,绿色矿山建设是矿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路径,是矿业高质量发展的具体体现,矿业高质量发展是绿色矿山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2)基于高质量视阈下构建的绿色矿山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其内容主要涵盖科学管理、资源利用、现代化生产和生态环保4个维度,包含28项具体指标;(3)将评价指标体系应用于某铝矿,使用综合考虑客观评价权重和主观评价权重的CRITIC_G1法,并结合铝矿实际案例确定具体权重值,有效提升了评价体系的实践意义。研究结果可为今后我国绿色矿山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和优化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9.
为推进绿色矿山建设、转变矿业发展方式,基于博弈论和系统动力学构建地方政府和矿山企业的博弈模型,并引入动态惩罚机制和动态激励机制,对博弈双方进行稳定性、均衡点分析以及模型仿真。研究结果表明:在静态机制下,地方政府和矿山企业的行为呈周期性变化,不能达到稳定均衡状态;当地方政府采用动态惩罚机制和动态激励机制时,演化博弈过程呈收敛态势并最终趋于稳定。将演化博弈模型与系统动力学理论相结合进行仿真分析,能够对博弈双方的行为做出较科学的解释,为绿色矿山建设的奖惩机制设计与管理实践提供参考依据。因此,我国在推进绿色矿山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建立系统的奖惩机制,政企协同发力、合作推进,实现“ 金山银山”与“ 绿水青山”的共赢。  相似文献   

10.
推进矿山绿色开采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而绿色开采技术的应用面临着投资周期长和成本高等问题,鉴于此,开展绿色开采技术优先级评价,有助于指导矿山决策部门的工作,实现绿色开采有序化,降低投资成本。在构建三山岛金矿绿色开采技术体系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灰色关联分析优化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绿色开采技术进行评价分析。首先,构建了层次化绿色开采技术评价指标体系,系统地反映了各因素对绿色开采技术的影响;然后,利用AHP法和熵值法组合赋权,弥补了主观赋权法和客观赋权法的不足,使赋权趋于合理化;最后,分别应用3种赋权方法的优化模型和传统等权法模型对三山岛金矿绿色开采技术的绿色度进行量化分析,并对比分析了4种模型的关联度计算结果,最终得出三山岛金矿绿色开采技术推进的优先级。  相似文献   

11.
宫志新  徐世杰  陈亚东 《有色矿冶》2011,27(1):49-51,32
介绍了平房金矿的基本情况和发生透水事故的教训,分析了水害形成的原因,提出了预防水害的方法,指出预防水害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对鲁中冶金矿山公司小官庄铁矿放矿截止品位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当次放出矿石收支平衡方法,利用小官庄矿2002年经济指标,从立足于小官庄矿和矿山公司两个角度。分别计算了小官庄矿经济合理的放矿截止品位。据此计算了截止放矿时的矿岩比。为小官庄矿放矿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纳赤台金矿床产于万保沟群碳酸盐岩组中,其矿体产出位置、规模受矿区主要构造——北西向高角度压性断裂的次级构造控制。硅化、毒砂黄铁矿化集中发育的地方往往构成工业矿体。在矿区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对矿区成矿特征、矿体成因进行了浅析。  相似文献   

14.
作者在长期矿山防水实践中发现,奥陶系灰岩并非都是同一的含水层,特别是奥陶系灰岩经热变质,其含水性具有上强下弱的特征,并对此类矿山采取“不疏干”或“局部疏干”的防治水方法获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15.
冯茂林  石立新 《有色设备》2001,(3):42-44,38
介绍了地下矿山集成通讯技术的最新发展,包括系统功能,各个模块的作用以及模块中各原件的基本技术性能与要求。  相似文献   

16.
数字矿山的技术基础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近年来“,数字矿山"逐渐成为矿业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目前,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世界采矿发达国家都在致力于数字矿山的相关理论与技术研究。在阐述数字矿山及其基本特征的基础上,重点讨论构建数字矿山的技术基础,包括“3S”技术、过程控制与自动化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可视化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及网络通信技术等,并就数字矿山的研究提出了6个相关的前沿问题,希望与同仁一起探讨。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矿井提升机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采用工业控制计算机和可编程控制器两级计算机控制系统。DSP开发数字深度指示系统,对罐笼深度进行检测,并采用同步点校正和逐点速度监测。该系统为矿井提升机的安全和高效运行提供了可靠的保障,从而保证了矿山的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导爆管毫秒雷管在漂塘矿区应用的起爆网路特点,总结了施工主要安全技术措施,主要优缺点与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9.
通过实例,对中小型露天矿穿孔参数确定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20.
矿山常见地质灾害特征及防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陈爱钦 《中国锰业》2007,25(1):39-41,50
矿山地质灾害是地质灾害的一个重要分支,目前,我国矿山地质灾害具有种类多,分布广,影响大,潜在灾害隐患突出,且煤炭矿山重于非煤矿山,金属矿山重于非金属矿山;矿山地质灾害类型与矿山规模、开采方式、矿产类型及所处地域相关等特点。合理有效地利用资源、保护矿山环境、加强监测与信息化管理、防止矿山地质灾害实现矿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