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张卫  王潇 《建筑与环境》2012,(6):110-112
本文分析了广西近代教堂建筑的发展历程及分布情况。从现存教堂的平面布局、立面风格、细部装饰、结构体系等几个方面入手,归纳总结出广西近代教堂建筑的三大风格形式,分别是:罗马式、哥特式和地方元素与西方样式融合的形式。从风格特征出发,系统探讨了遗留至今的广西主要近代教堂建筑实例,梳理教堂的建造背景、从多方面分析其艺术价值,肯定其在广西近代史上的历史文化价值。同时为广西教堂建筑的保护与更新提供基础性研究资料。  相似文献   

2.
郭方芳 《华中建筑》2009,27(3):247-251
该文介绍了武汉近代基督教教堂建筑的历史沿革,和现存教堂建筑的概况。从基督教教堂建筑的平面布局、立面风格、细部装饰以及建筑技术等几个方面入手,总结归纳武汉地区此类建筑的特征,并依照古典教堂的风格类型将其划分为罗马风式、哥特式、文艺复兴式、巴洛克式、斯拉夫式及中西合璧式六大类。  相似文献   

3.
何汶  寿杭祥 《城市建筑》2023,(19):141-146
西方教会在中国具有长久的传教历史,如今许多城市都有教堂留存。然而,由于缺乏对场所感的合理认知,出现了一些“拼图式”教堂,这些教堂将基督教符号生硬地安插在中国仿古建筑上,成为一种无意之物。本研究旨在建构当代西式教堂的中国化营造策略,探索教堂在本土文化语境中的存续方式。该策略由四部分构成,分别是文化形式的意象表达、纪念性场所的氛围营造、空间光线的合理运用、中国元素的有效植入。通过这些策略有效提升当代教堂的场所精神,从而更好契合当代中国的城镇化建设。  相似文献   

4.
近代西方传教士在重庆城内修建了大小10多座教堂,其中大多数建在极具特色的山地之上。通过对其中三座教堂地理环境、形态特征的考察,从宗教,社会,人文等方面探讨西式教堂在选址方面的特点,分析了这些教堂在山地环境中所独有的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5.
杜诚 《建筑与环境》2010,(1):170-174
随着国内中西建筑文化交流研究的拓展与深化,近代西方基督教会在华营建活动及其建筑渐为学术界所关注。通过对近代中国以及西方教会宗主国—英国(为例)同期教堂建筑样式进行对比,阐释近代中西建筑文化交融中错综复杂的建筑现象,揭示近代教堂建筑发展的特征、规律。  相似文献   

6.
从四个方面把宁波近代建筑——江北教堂和西方哥特式建筑进行了对比,从而来揭示西方建筑文化如何对近代宁波建筑的进行影响,进而与之融合。  相似文献   

7.
武汉由于独特地理位置在中国内地城市中开埠较早,近代建筑获得了长足发展。伴随西方传教士涌入武汉而产生的教堂建筑,与以木结构建筑为主的中国古典建筑相比,几乎找不到任何传承的关系。但就是这些风格"迥异"的教堂建筑,逐渐冲击与促进了武汉近代本土建筑发展,并在当今成了这个城市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该文对武汉近代教堂建筑①的类型进行研究,希望对该类建筑的保护和再利用规划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
基于史料考据和实地调研,从文化地理与建筑史相结合的角度,对延安地区近代基督教文化的空间分布及教堂建筑的特征进行研究,为延安地区近代建筑的承续和保护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9.
安庆作为近代安徽省的省会以及沿江流域的重要城市,开埠较早,近代建筑获得了长足发展。本文以安庆近代教堂建筑为研究对象,总结论述其发展沿革;分析其在现状分布、建筑空间、功能、形式等方面的特征,以及所具有的中西交融特色,以期为安庆城市建筑特色建设提供借鉴,并对安庆地区历史建筑保护工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薛天  陈易 《住宅科技》2014,(9):51-56
依循欧洲基督教及历史文化环境的发展,简要梳理和分析了公元后第一个千禧年间(自基督信仰诞生后的第一个千禧年间)教堂建筑空间的发展演变历程。指出:从公元1~11世纪的千年间,教堂建筑处于一种不断寻求自身完善的上升态势,从最初的借用民间住宅及古罗马世俗建筑巴西拉卡的形式,逐渐演变发展出了罗马风教堂这样的基督教专属的建筑空间形式,为随后教堂建筑的普及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