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旅游文创产品是地区特色文化表达的载体,体现了一个地区的民俗特色文化。开封是一个文化内涵丰厚的城市,但是其旅游纪念产品的情况却参差不齐。文章从旅游文创产品的不同消费人群的需求出发,运用举例、借鉴的手法讨论开封地区旅游文创产品的开发。目的在于提高开封旅游纪念品设计的文化特色,打造具有地域文化代表性的旅游纪念品,以此传承开封文化。 相似文献
2.
《艺术与设计.数码设计》2021,(8)
云锦非遗有鲜明而稳定的视觉符号,以云锦为载体进行再创作,形成独特的IP形象,可呈现在动画以及文创衍生品中,原作与再创作系列作品之间形成稳定的价值链,有助于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与可持续发展,产生较好的经济和文化效益。 相似文献
3.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的智慧结晶,但目前的处境却不容乐观,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消失于人们的生活之中。当前的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受到地域的限制,不能被人们所了解,所以非物质文化遗产应与网络、文化创意产业等相结合,多元化开发,面向更多的人群。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热潮下,文章以消费者、制作工艺、产品性质为导向,为开发出优秀的文化创意产品提出策略,并从博物馆文创商店、网络等方面进行推广,以推动非遗文化的传播。 相似文献
4.
《艺术与设计.数码设计》2020,(3)
鄂伦春族非遗文化是其传统生活方式与精神价值的载体,为文创产品的设计与开发提供了巨大的资源宝藏。依据市场需求,制定相应的策略,挖掘非遗文化,塑造文创产品独特价值,增强消费者的文化认同和精神体验,带动本地区文创产业的发展,创造新的经济价值,以推进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四川南部地区南宋墓葬石刻艺术为切入点,提出石刻图像特征提取的具体方法,并通过仿真试验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最后指出了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随着科技的发展,外围文化过度输入,导致地域民俗文化在不经意间消逝,民俗文化的"文艺复兴"迫在眉睫。然而在复兴地域民俗文化的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破坏性的开发、不正确的创新方式都会导致本土文化的消逝和没落。而文化创意产品的出现恰好弥补了以上的不足,真正做到了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文章阐述了在科技至上的大背景下,如何运用文化创意产品这一方式,来唤醒人们对民俗文化的认知,以此达到真正的"文艺复兴"。 相似文献
7.
《艺术与设计.数码设计》2018,(11)
我国博物馆藏品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玉器文物众多。将玉器艺术精髓创新运用到当代产品中,是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文章通过案例分析与理论归纳,阐述了玉器文化产品设计的三个方面:"形"似、"意"达、"神"绘。以大众需求、文化内涵以及信息技术作为设计的基础要求,为玉器文创产品设计开拓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艺术与设计.数码设计》2019,(12)
文章整理了近年来学术领域有关文博机构文创产品在开发领域的相关文献,从文博机构文创产品的开发模式入手,以时间为线梳理其在开发过程中形成的研究成果,为日后从事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四川南部地区南宋墓葬石刻艺术图像为切入点,提出石刻图像模板匹配的方法,重点讨论石刻图像模板匹配的具体方法与流程,以及匹配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几个关键技术性问题,最后通过仿真实验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并指出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为深入研究藏文命名实体的基本结构、分类方法以及自动识别技术,同时为进一步完善藏语词法分析、句法和语义分析,以及机器翻译等信息处理领域的基础性研究工作,该文重点研究了实体类型较为丰富的格萨尔史诗文本,制定了六种格萨尔命名实体类型,提出了藏文音节和深度学习相结合的格萨尔史诗命名实体识别方法。在人工标注的10万多句命名实体训练集和测试集上,经实验命名实体识别的准确率、召回率和F值分别达到92.01%、91.96%和91.99%,满足了研究格萨尔史诗命名实体识别的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11.
《艺术与设计.数码设计》2021,(6)
基于地域文化的文创产品设计更具地域识别性和情感价值,文章对地域文化元素在文创产品中的具体应用原则和思路等方面展开研究,结合纹样、造型、色彩、材质、文化习俗等进行全面细致的论述,分析故宫、敦煌等地在文创产品设计中对特色地域文化符号的有效提取和应用,提出基于地域文化元素的文创产品设计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在当前的文创市场中,产品设计多以结构功能简单、小批量制造、体现传统手工艺为特点,产品生命周期短、受众面小、成本不稳定、企业间竞争激烈成为了行业流动性高的原因。同时,国内智能产品行业虽然如沐春风增长极快,但在外观造型设计方面始终跳不出极简主义等现代设计风格,针对于日益重视审美品位及文化因素的现代消费者,科技产品制造企业除了核心技术研发及品牌建设以外,难以以设计风格占据高端市场。因此,借着中国智造和文化传承的春风,"科技引入文创"成为了双赢策略。 相似文献
13.
14.
偏远的甘孜藏族地区同祖国其他地方一样,也迎来了教育信息化革命的高潮,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少数民族地区获取信息不可缺少的工具。文章结合网络的优势及应用实际,分析了教育信息化在甘孜藏族地区开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指出实现教育信息化、网络化应采取的策略和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游客感知为出发点进行感知信息的获取与转化,针对游客的审美需求与文化传播要求,探索文创空间设计要素的提取方式。首先,在厘清游客感知与文创空间关系基础上,从网络游记出发进行感知信息获取;然后,通过游客感知构念的转化进行文创空间设计要素的提取;最后,结合实例,以天津市为例进行文创空间的设计要素提取,阐释该方法的操作过程。在满足游客审美需求与文化传播要求的基础上,将游客对旅游地的感知内容融入文创空间设计中,凸显地域特色的同时谋求文化认同。在设计要素提取过程中,将游客感知等模糊的设计概念逐步具象化,为文创空间设计提供参考与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中秋民俗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内涵丰富且历史悠久,其对于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造性转化具有深刻意义。文章从设计学和叙事学视角进行切入,对大众喜爱的中秋民俗方式及相关文化属性的品牌体系进行深入研析,以叙事性设计为手段,通过构建品牌形象和文创开发,将中秋民俗文化与现代生活方式深度融合,旨在探索弘扬中秋文化本质与价值观的创新路径,构建活态的民俗文化认同架构,为相关创意品牌助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18.
19.
基于纹理映射的彩绘系统通常受到从三维模型空间到二维纹理空间参数化的限制.如果一个模型具有复杂的拓扑结构或高度复杂的表面细节,寻找一个好的参数化方法通常是非常困难的,即使可以实现,通常也不能自动完成,需要用户手工交互进行.针对这种问题,提出了一种用于在三维模型表面直接进行彩绘的数据表示方法和一个原型系统,通过在三维模型中的每一个三角形上生成带有颜色信息的几何点,该系统可以支持许多与二维图像编辑类似的操作.其中一个关键的内容是提出了一种包含几何、拓扑和色彩信息在内的自适应的数据表示方法.这种方法被称为图像化的几何,它允许用户将每一个三角形视为一个三角形图像,并可以在不需要任何参数化的前提下在三维模型表面进行彩绘.系统的输入为一个常见的三角形网格模型,通过系统处理后变成一个在三角形上分布着带有颜色信息的几何点的三维表面.因为创建过程是自适应的,因此只有那些需要进行绘画纹理的三角形才需要创建几何点,这样可以节省存储消耗.将这种数据表示用于三维模型彩绘可以很好地处理具有复杂拓扑结构的模型.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通过梳理毛麻绣的视觉语言特征,从情感、文化、审美三个方面来明确不同受众的心理认知,结合系统性情境思维设计,建立动态情境,推动毛麻绣和红色文化的融合,设计出能够体现陕北地域红色文化特色的产品,提升产品价值,为毛麻绣的发展探寻新路径,赓续助推乡村振兴,赋能红色文化价值创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