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路刚 《土工基础》2012,26(6):54-58
三台阶七步开挖工法运用在大断面黄土隧道开挖,具有较好的效果,研究各个开挖步中围岩的变形与受力,对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支护措施和质量控制以及施工结束后对结构内力的影响,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意义。以太兴铁路二标段向阳村大断面黄土铁路隧道Ⅴ级围岩加强段工程为背景,采用断面预埋压力计、应变计等监测仪器对围岩压力及钢拱架变形进行动态监测,掌握围岩的变形特性;同时利用有限差分软件,模拟七步开挖工法开挖过程,并用壳结构单元模拟初期支护,分析得出不同开挖步下围岩的塑性区、位移、应力以及初期支护的内力变化。结合数值计算和现场试验采集的数据,从而确定开挖过程中围岩变形规律和支护受力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2.
廖剑 《建筑安全》2022,(8):17-20
铁路隧道工程开挖作业完成后,受到应力作用的影响,围岩会产生一定程度洞室收敛、顶拱沉降等塑性变形,导致围岩移位失稳,严重时甚至会造成坍塌事故,给后续施工和铁路的运维埋下安全隐患。为提升铁路隧道施工围岩变形检测的效果,依托工程实例,结合围岩变形监控量测的实际情况,从时间要求、洞内外观察、净空变化监控量测、拱顶下沉的监控量测4个方面对监控量测具体方法进行分析,提出了监控量测质量及安全保证措施。  相似文献   

3.
针对贵州某隧道洞口浅埋段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围岩大变形情况,在分析断面YK90+479处施工监测数据的基础上,结合地质、设计、施工等因素,分析出围岩破碎、洞身浅埋、上台阶开挖扰动等是造成围岩变形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隧道修建过程中不同开挖顺序对隧道围岩应力场的影响,结合重庆某实际工程,应用Midas/GTS有限元软件模拟了隧道的不同开挖过程。另外,为了确保隧道开挖稳定,提出了一种新的开挖方法,并比较分析了新方法(PTSM)和导坑法对地层变形的影响程度,证明了新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有限差分软件FLAC3D研究特大断面公路隧道下穿既有铁路路基的地表变形。计算结果分析表明:路基地表沉降经历3个阶段,沉降主要发生在第Ⅱ阶段,其次是第Ⅲ阶段;采用“坡面注浆防护+管棚支撑梁及树根桩防护+超前预支护”联合预加固方法能有效控制路基地表变形,相比于无加固条件下地表沉降减少了72.54%,同时第Ⅰ阶段、第Ⅱ阶段、第Ⅲ阶段累计沉降量分别减少了45.05%、80.85%、72.54%;实测数据和数值计算数据误差在7%以内,表明采用数值计算能较准确的模拟路基地表沉降。  相似文献   

6.
刘甩利 《山西建筑》2008,34(11):318-319
通过资料收集及现场岩土勘察,对晋中某隧道在掘进98 m后,洞顶上覆土体发生沉降变形,洞体出现塑性变形及两侧拱腰处出现裂缝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以解决隧道开挖过程中的围岩变形和裂缝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太旧高速公路北茹隧道围岩变形监测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介绍山西省太旧高速公路北茹隧道新奥法施工过程中监测围岩变形的项目、手段及数据处理方法。基于测试结果, 分析了围岩变形的特性, 建立了围岩收敛变形预测模型, 预测了围岩失稳和基本稳定的时间, 并对支护效果作了评价。  相似文献   

8.
地中海边上的地层岩性存在其特殊性,尤其是软弱破碎粘土岩的工程地质性质值得探讨.通过对摩洛哥拉塞梅尔隧道PK26 960~ 980段围岩进行掌子面素描编录,初衬开裂观察,以及对监控量测资料的总结,对该段隧道出现的围岩大变形进行机理分析,并根据实际施工需要提出相应的预防和补救措施,为同类隧道施工遇软弱围岩引起大变形问题提供了一个参考实例.  相似文献   

9.
特大断面大跨度隧道围岩变形的现场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结合广州龙头山双洞八车道高速公路隧道工程实践,对特大断面大跨度隧道施工中围岩变形进行相关监测,分析变形随时间变化规律、不同开挖工序引起的纵向和径向空间围岩变形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特大断面大跨度隧道采用双侧壁导洞法施工,能较好地控制围岩变形;在特大断面大跨度隧道施工过程中,右导洞上台阶、左导洞下台阶以及核心土开挖对围岩变形影响较大,是施工主要控制点;特大断面大跨度隧道开挖的纵向影响距离大致为一倍洞径左右,与导洞跨度基本相同,为6~8 m;洞顶垂直向径向影响距离约为25 m,左导洞顶30°方向的径向影响距离约为15 m。该研究结论可为类似条件下特大断面大跨度隧道设计施工和现场监测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隧道洞口段软弱围岩变形特征,以广西乐业至百色高速公路茶园隧道为工程依托,研究洞口软弱围岩变形,通过对围岩变形进行监测和分析,总结了隧道洞口段软弱围岩变形的时间与空间效应,归纳了隧道洞口软弱围岩变形的时间与空间特征,对茶园隧道洞口软弱围岩变形机理进行了分析,结合现场支护结构破坏形态,进一步分析了洞口软弱围岩变形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隧道洞口段软弱围岩开挖引起围岩变形具有明显的时间效应,但其空间效应并不显著;隧道洞口段软弱围岩周边收敛和拱顶下沉呈现出相同的时序特征,但前者数值较后者小,洞口段软弱围岩变形量在2倍洞径埋深处出现峰值。  相似文献   

11.
隧道围岩变形监测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乔志超  周建春 《施工技术》2012,41(8):40-42,63
结合广州增从高速公路桃园1号隧道工程,介绍了一种单独利用隧道收敛计量测周边位移和拱顶下沉的三角形量测法,重点论述了监测数据的处理分析方法,即通过选取比较最优回归分析模型,最后得到拟合结果.以监测断面ZK55+200为例,运用上述方法,判断围岩稳定性以及二次施工时机.  相似文献   

12.
针对西南地区某公路隧道的钻孔声波监测数据,分析了爆破开挖方式下围岩损伤区的分布特征。基于岩体RMR分值和Q指标值,采用现场声波测试结果,预测隧道开挖损伤区围岩和原岩的变形模量。研究结果可为隧道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3.
软弱围岩隧道掌子面挤出变形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软弱围岩在隧道工程中经常遇到,它的空间大变形特征受台阶长度、台阶高度、工法及地应力水平等条件的影响。结合兰渝铁路两水隧道现场监测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软弱围岩隧道的空间变形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围岩越弱掌子面纵向挤出变形大小及变形速率越大,掌子面挤出变形受上台阶断面开挖高度和围岩级别影响较受台阶长度影响显著;在洞周先行变形中,拱顶下沉较水平收敛更加明显;初始地应力场应力水平增高,隧道掌子面挤出变形会大幅增加。研究结果可为指导隧道的施工和设计提供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14.
针对海底隧道开挖后的复杂受力状况,采用围岩变形控制理论作为隧道施工工艺的安全控制标准.在厦门翔安海底隧道的A1标段主隧道F4风化深槽施工现场,埋设应力盒与多点位移计,对隧道开挖后围岩应力与位移进行测试,分析围岩应力与位移规律的非线性关系,在此基础上对围岩稳定状况做出初步评价,认为工程所采用的先注浆、后爆破开挖的施工工艺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5.
《市政技术》2016,(3):65-68
云岭隧道在炭质千枚岩段采用微台阶法进行开挖,在开挖及初期支护后进行隧道围岩变形量测,利用水平收敛与拱顶下沉值的特征值曲线、回归方程、变形与时间关系、地下水与变形的关系及千枚岩变形与板岩变形的比较,分析了开挖过程中围岩的变形情况,并对结构设计与施工方案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张秀良 《建筑机械化》2021,42(6):26-28,38
以兰渝铁路LYS-2标段胡家湾隧道、马家坡隧道为背景,揭示了断层破碎岩体、上第三系粉细砂岩等软弱围岩地质特征和变形特征;分析了隧道软弱围岩大变形的产生原因,并提出了通过形成断面闭合支护体系控制软岩大变形的施工方法.结合现场上台阶临时仰拱法、CRD法施工,介绍软弱围岩隧道闭合支护体系的形成过程.实践证明,闭合支护体系应用...  相似文献   

17.
运用商用数值模拟软件模拟隧道开挖施工过程,通过对大断面隧道开挖引起塑性区分布、地层分层沉降的数值模拟成果的分析,得出了在同一围岩条件下,采用不同的施工方法开挖隧道引起地表变形、塑性区分布、地层分层沉降的特性和机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施工技术措施,使隧道在整个施工过程中都处于安全可靠控制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山岭隧道洞口段围岩变形特征,以贵州省晴隆-兴义高速公路登攀隧道为工程依托,对洞口段围岩变形展开研究,通过对现场围岩变形进行监测和数据处理,分析了山岭隧道洞口段围岩变形的时间与空间效应,进而对山岭隧道洞口段围岩变形时间特征和空间特征展开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隧道开挖引起围岩变形具有明显的时间效应和空间效应,监测断面围岩变形在开挖后历经8 d和27 m~30 m后稳定;山岭隧道洞口段围岩变形具有明显的空间特征,周边收敛值在时间轴上规律性较差,但累计变形量较小,对隧道围岩稳定性影响有限;洞口段拱顶沉降与地表沉降时间历程曲线有明显的规律,但累计变形量、分布特征与围岩本身属性紧密相关,地域差异性较大。  相似文献   

19.
黄跃  吴勇  王勇 《工程质量》2019,37(1):29-33
深基坑作为建筑工程的一部分,其开挖过程中的监测分析及变形特性研究是保证建筑工程安全建设的关键。本次研究以昆明某超大深基坑工程为例,对该深基坑在开挖过程中的支护桩顶和坡顶水平位移、支护桩顶和坡顶竖向位移、支护桩内支撑内力以及周边土体和桩身深层水平位移等参数进行了监测,并运用统计学手段分析各个参数的变形特性,拟合出了相应的变化函数。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