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岭南园林石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陆琦  郑洁 《南方建筑》2006,(4):9-14
岭南园林石景有其独特之处,叠石假山多与池水、建筑、植物共同组成园林景观。论文分析了造园石景特点及常用景观石材,并总结了岭南园林叠石的几种造景手法。  相似文献   

2.
明清易代使得中国社会风气由开放走向了封闭,晚明自由的学术风气转变为乾嘉学派式的经史考证学.但是对比同处宁波分别建于明朝中期嘉靖年间的天一阁和清朝中期嘉庆年间的五桂楼,却显示出藏书楼由封闭走向了开放.在此通过对晚明及康乾历史的分析,试图挖掘私家藏书楼走向公共领域的历史原因,并分析这种转变对藏书楼形制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5,(1)
"南国书城"天一阁是我国现存历史最悠久的私家藏书楼。文章从天一阁楹联匾额的书法入手,探析园林中书法艺术的魅力,并认为书法艺术是使整个园林的内涵得到升华的精彩之处,是园林的点睛之笔。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4,(26)
宁波的天一阁作为现存历史最久的藏书楼,不论在古代还是在现代,都保持着勃勃生机,为当地的文化教育旅游事业做出巨大的贡献,而相对于在我国近代历史上出现的四大藏书楼,他们的命运却和天一阁相去甚远。  相似文献   

5.
谢洋 《山西建筑》2009,35(29):345-346
介绍了宋代司马光独乐园是中国古典园林中以少胜多的典范,从古籍文献中探寻了独乐园的面貌,分析了其造景手法和艺术特色,望为现代园林建设提供借鉴,同时积累造园艺术的相关经验。  相似文献   

6.
范氏天一阁园林坐落在浙江宁波,至今已逾450年,较为完整地保留了明末清初江南藏书楼园林的基本面貌。天一阁园林典雅精巧,乾隆为藏《四库全书》,写仿"天一之法"建皇家七阁,园景随地宜而变,可称中国传统园林"一法多式"之典型。试从"天一阁"被写仿的现象分析七阁借助"一法多式"有效处理"园之异宜"的兴造,探索"法与式"的演化过程、内在动因及对传统造园传承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李丽  巢核 《中国消防》2024,(1):66-67
<正>坐落于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的天一阁,为二层砖木结构的硬山顶建筑,是我国现存历史最悠久的私家藏书楼,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三大家族图书馆之一。明嘉靖四十年至四十五年(1561年—1566年),兵部右侍郎范钦辞官回故里后,主持建造藏书楼,并命名为“天一阁”(现与其他场馆整合组建宁波市天一阁博物院),其悠久精深的藏书文化、古朴典雅的建筑风格中,蕴含着先人严谨周密的治火智慧和矢志不渝的坚守精神。  相似文献   

8.
陈萍  董卫 《城市建筑》2005,(10):6-10
近年来,一度在城市建设中被视为糟粕的历史空间与其他历史遗存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那些曾经在现代城市中被排斥、蚕食的“文化残片”成为重要的城市资源。本文试图以宁波老城文脉骨架的一个重要支点——天一阁的演变过程为例,探讨文化遗产如何能够在坚守传统文脉的同时依据现实需求而适时调整,不断获得新的生命与活力,同时,将天一阁作为历史街区保护与整治的一个范本,根据其规划定位开展进一步的研究,寻求历史空间保护的新思路与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周友春 《园林》2007,(6):53-53
这是上海海事大学校园一景,设计理念重心落于智慧海,体现海事大学崇尚的校园文化精神——“有容乃大”。在漫长的西海岸线上,为海事大学的听涛大道,设计师精心挑选了一根立景9米高的擎天柱,辅以一块6米的卧石,3块巨石组成了扬帆启航的意境,也  相似文献   

10.
《消防与生活》2011,(8):39-39
天一阁位于浙江省宁波市月湖之西的天一街,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私人藏书楼,也是世界上现存历史最悠久的私人藏书楼之一。始建于公元1561年(明嘉靖四十年),建成于1566年(明嘉靖四十五年),原为明兵部右侍郎范钦的藏书处。从这座历史悠久、被世人称为“私家藏书之典范”的楼阁建筑,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前人的防火观念与防火意识。  相似文献   

11.
王思颖   《中国园林》2022,38(8):84
中国传统公共园林由士绅官员、文人墨客、地方民 众等历经千百年共同建构、感知,承载着中华民族集体的景 观偏好。以西南边疆云南省省会昆明的西山-滇池-大观楼传 统公共园林为例,整理描写其景观特征的330篇古代艺文, 通过Nvivo软件,运用扎根理论从五感角度分析艺文内容, 并对艺文景观偏好进行三级编码。研究发现:1)视觉景观 在艺文中出现的占比最高,听觉、触觉、嗅觉次之,分别为 99%、36%、24%、7%,视觉和听觉同时出现的艺文占比 高达35%;2)“山水楼”是中国传统公共园林重要的景观偏 好模式,蕴含了中国传统公共园林营造智慧和中国人集体景 观审美意识。昆明“山水楼”模式的出现,是中华民族在西 南边陲地区“一带一路”文化传播的见证。  相似文献   

12.
地域性景观的思考——生长的中国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地域性景观的角度出发,以北京延庆世园会中国馆周边景观的设计思考过程为分析对象,思考地域环境特征对人类生存发展、行为习惯、生活需求、文化传统等形成的影响。其着眼点是中国馆在环境中的整体关系和意向表达,关注景观与建筑的衔接与生长共融问题,探索人为景观与自然景观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以及人文精神在设计中的主旨选取和意向转化,其目的是通过剖析中国馆景观方案的创作过程,研究如何围绕地域性特征,将设计中的各要素统筹起来,形成有机的、典型的、和谐的整体。  相似文献   

13.
晏忠  蔡如 《南方建筑》2011,(3):48-51
通过对岭南四大名园的植物进行调查、分析,使我们对传统岭南园林植物景观有更全面的了解,对发扬传统岭南植物景观特色,创造富有地方特色和文化韵味的植物景观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赵海燕 《城市建筑》2014,(33):196-196
园林营造中以园林植物为主要构成要素,因此,园林植物对于现代园林建设而言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园林植物作为园林景观构成中的唯一有生命力特征的要素,不仅可以随时序变化形成丰富多变的景观效果,而且可以构建出多样的园林景观效果。  相似文献   

15.
杭州灵隐寺前的冷泉亭始建于唐元和年间,历经1 200多年变迁,从一座山中路亭演变成为一处著名的人文景点。它的演变极具代表性,反映了中国古代风景建筑的文化特征和风景营造中的审美嬗变,具有研究价值。梳理了冷泉亭的景观变迁历程,分析变化背后的原因,总结各时期发展特点。重点辨析了冷泉亭变迁过程中的建筑选址、体量、存废三方面的权衡关系。认为在长期发展中,风景建筑受人的审美和环境作用,其形式和位置不断被调整,以达到一种新的平衡。该案例的研究,对于理解古代风景建筑的营造逻辑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谭春蕾 《城市建筑》2014,(17):280-280
园林摆花景观是点而不是面,它不需要太大的空间就可以创造出一颗颗熠熠闪光的景象。它像一颗流星,在一段短暂的时间内大放异彩,给世人尽示“她”美丽辉煌的外表和寓意深刻的内涵。  相似文献   

17.
既有研究多聚焦建筑、池山、空间分析,未能深入 阐释艺圃植景理法。基于景观设计学视角,以晚明至今未变尺 寸的乳鱼亭为基准制作其进深面阔3.98m×3.98m框格,分 析艺圃明末、清初、近代、当代植景理法演变,揭示出隐含中 的1:1、1:5、1:2.5、1:7.5、框格对角线列植、假山植景四 层次的配置规律。研究发现,该框格不仅适用于发掘平面图植 景布局特征,也能完好地诠释假山剖面图植景的层次理法,且 能证实明清造园匠师配置植物时确实存在基于某一景观要素的 尺寸进行植物配比的做法。研究中获得的艺圃传统植栽数值配 比,可为其植景管理提供参考依据,也可为中国传统造园理法 在当代景观设计中的活化传承提供有章法可循的操作手段。  相似文献   

18.
英国自然式园林发展探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陈晓彤 《新建筑》2002,(6):33-35
以设计和历史发展的眼光,我们对英国自然式园林已经有了总体而清晰的认识,拟从哲学和文艺思潮的视角,对英国自然式园林的发端作进一步分析和诠释。  相似文献   

19.
目前,屋顶花园已成为一种主要的园林绿化形式。本文在实践工作基础上,总结了屋顶花园设计中各种景观效果的营造手法,并提出了营造景观效果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