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内烹饪界有一观点认为,“笼饼”就是“炊饼”.如张廉明《中国烹饪文化》一书“面点史话”篇写道:“饼是中国古时最流行的食品之一,为所有面食品的统称.……明蒋一葵《长安客话》的“饼”一节中,按成熟方法将饼分为三大类:水瀹而食者皆为汤饼;宠蒸而食者皆为笼  相似文献   

2.
沐林 《烹调知识》2001,(1):14-15
“世界面食在中国,中国面食在山西”。山西素有“面食之乡”的美称,而太原又为山西面食的“窗口”。太原面食从古至今,集并州、阳曲、祁县、太谷、寿阳以及全省各地之大成,发展至今有“一样百吃”之誉,成为我国面食文化宝库中的一枝奇葩。 远古,人们的主食品种统称为“饼”。西汉刘熙在其“释饮食”中称:“饼,并也,溲面使合并也。”又称“蒸饼,汤饼……主属皆随形而名之也。”就是说按照它们的形状和烹制方法而叫做蒸饼或汤饼。因此,面食除面糊外,馒头叫蒸饼、笼饼;面条叫汤饼、索饼、水引饼。  相似文献   

3.
说餅     
饼,有时也作点心、小吃,以面粉加水制成扁圆、扁椭圆等形,用烤、烙、煎、炸、蒸等加热方法使之成熟. 古时,饼为所有面食品的统称.汉代刘熙<释名>说:"饼,并也,溲面使合并也."说明了饼是取面加水和成面团而制成.北魏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有"饼法",介绍做白饼、烧饼、髓饼、细环饼、截饼、汤饼、粉饼等方法,均详述其和面、成形、制熟的过程,其法有烤烙、油炸、水煮、发酵、包馅、加卤等.宋代汴梁已有经营各种饼的"饼店"了,明清之际,饼的种类更是繁多,明蒋一葵在<长安客话>的"饼"文中,按成熟方法的不同将饼分为三大类:水煮者为汤饼,如水饼、馄沌、面条;笼蒸的为笼饼,也叫炊饼,如馒头、包子;炉火烤熟的为胡饼,如烧饼、火烧.此时的饼依然是对面食品的统称.到了清代中叶以后,饼才开始专指扁圆、扁椭圆等形状的面食品.根据不同品类的要求,饼的制作方法区别很大,主要表现在面团、馅料和成熟方法上.  相似文献   

4.
正在古代,"饼"是面食的通称,所以"汤饼"非饼而是煮面片,唐代称之为"不托",是把面团揉搓如大指许,6.5 cm一断,著水盆中浸,以手向盆旁揉至极薄,然后下锅煮。煮面片是面条的前身。秦汉以后,饼的品类增多,主要是汤饼、蒸饼和胡饼。蒸饼之名到了宋仁宗时改了名,因皇帝名"祯"与"蒸"同音,为避讳改为炊饼。读过《水浒》的都知道,武大郎卖的是炊饼:"武大在清河县住不牢,搬来这阳谷县紫石街租房居  相似文献   

5.
面条古今谈     
面条的古代称呼为“汤饼”、”煮饼”、“汤面”简称为“面”。面本是一种节令食品,“伏日吃面”意即为“尝麦祭祖”,初为冷淘面(一种凉拌面),后来发展为四季食品。《太平广记》中载:“吃冷淘一盘,香莱茵陈之类甚为芳洁。“晋代《饼赋》一文则道出了冬日食面的妙处:”玄冬猛冷,清晨之时,涕冻鼻中,霜成口外,充虚解战,汤饼为最。“生动地描绘出隆冬之际,对于又冷又饿、疲惫不堪之人,最好的饮食就是吃上一碗热气腾腾的汤面。  相似文献   

6.
冷面小史     
谚云:“冬至饺子夏至面”,我国夏日食冷面之习,由来已久,究其“身世”,始于东汉末年,而在魏晋期间逐渐形成了民间食俗.在《魏氏春秋》上已有伏日食汤饼的记述,《荆楚岁时记》中也有六月伏日进汤饼的记载,何谓汤饼?即今日之面条.  相似文献   

7.
三食考续三     
《饼赋》四类饼最早说到馒头的,窃以为当数晋人束皙的《饼赋》,字作曼头。束蜇指出,古代天子仲春遵礼食麦,吃的是麦饭,未吃过面饼。《杞记·内则》说吃,未说到饼。束蜇断言:“饼之作也,其来近矣。”而且推测,以面粉为原料的饼类,其作法很可能来自异国他乡。我说麦类来自西域异族,同束蜇的推测有一致性。《饼赋》列出四类面饼:春宜馒头,夏宜薄壮,秋宜起溲,冬宜汤饼。馒头要求“薄而不绽”“瓤色外见”,皮薄到半透明,能见到肉馅,却又不破。天啦,岂止成包子,简直像烧麦,馒头云平哉!再看汤饼吧,汤锅沸涌之后,脱去衣服,…  相似文献   

8.
据说,把小麦磨成粉并制成饼的方式,起源于秦汉时期,只不过“饼”在古代时概念还有些笼统——凡是用麦粉制成的食品,都叫“饼”,蒸的叫“蒸饼”,如馒头;汤煮的叫“汤饼”,如面条;用凉水冲拌的叫“水溲饼”,如凉拌面;饼的表面有胡麻(即芝麻)的,则叫“胡饼”。  相似文献   

9.
欧阳军 《中国食品》2021,(8):128-133
在古代,"饼"是面食的通称,所以"汤饼"非饼而是煮面片,唐代称之为"不托",是把面团揉搓如大指许,二寸一断,著水盆中浸,以手向盆旁揉之极薄,然后下锅煮。饼之溯源在古代,"饼"是面食的通称,所以"汤饼"非饼而是煮面片,唐代称之为"不托",是把面团揉搓如大指许,二寸一断,著水盆中浸,以手向盆旁揉之极薄,然后下锅煮。从中可以看出,煮面片就是面条的前身。  相似文献   

10.
山西面食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可考算起已有2000年的历史了,其面食品约有280种之多。以面条为例,东汉称之为"煮饼",魂晋则名为"汤饼",南北朝谓"水引",而唐朝叫"冷淘"……山西的面食种类有数十种  相似文献   

11.
扬州鸡汤面     
人食切面类,以油、盐、酱、醋等作料入于面汤,汤有味而面无味,与未尝食面等。予独以味归面,面具五味而汤独清,如此方是食面,不是饮汤。——[清]李渔《闲情偶记》自打汉朝那会儿起,中国人的餐桌上就多了一大门类的食品,这就是后来的面条,只不过那会儿它的名字不叫面条,叫汤饼。打这以后,这种柔软细长的面食就像孙悟空的七十二变一般,  相似文献   

12.
正黄昏,落日如一粒咸蛋黄般悬挂。自菜场施施然购得几枚烧饼,撕一角先尝,觉得味道好极了。饼这种东西,真是世界上最家常又最讨人喜欢的点心。难忘经典名著里对饼的敬意,《儒林外史》里提到了蓑衣饼(一种形似蓑衣、滋味清隽的烧饼),《西游记》里提到香汤饼(大约是面疙瘩投入鸡汤  相似文献   

13.
正曲阳缸炉烧饼,是保定的有名小吃,据考证有千年的历史,堪称中国北方面食中的佼佼者。史书记载,烧饼最早是汉朝时由西域传入中原的。在汉朝以前,中原的面食统称为"饼"。那时,有笼蒸的"蒸饼",用水煮的"汤饼",却独没有用火烤的烧饼。后来,中原人向西域胡人学会了做他们的胡饼。据《续汉书》中记载,汉灵帝好食胡饼,京师皆食胡饼。到了五胡十六国的时代,因为后赵那个有名的暴君石虎出身于羯族,对  相似文献   

14.
饼是古代面食的总称.汤饼又称作镈饪,与面条相似:馄饨和饺子是由有馅的饼分化演变而成,又称作扁食。油饼也可称作饨,即油煎酥饼,从饼、饪、馄饨、扁食、butou等词的称呼亦可看到古今面食演变之一斑。  相似文献   

15.
这题目听起来令人可笑,难登大雅之堂的粗茶淡饭民间小吃能跟保健、食疗、药膳贴边?其实,恰恰是我少见多怪孤陋寡闻。中医历来讲究"药食同源",食者药也,药皆可食。细察《本草纲目》,在  相似文献   

16.
一到夏天,申城家家小吃饮食店里便都挂起了冷面牌子,吸引着众多的过往行人。尤其在溽暑时节,一碗在手,欣赏着洁白的色泽,品尝着滑爽的口味,简直可以借用一句“晶晶亮,透心凉”了。然而说来也许不信,在很久以前,我们古人盛暑的时令食物却不是冷面(那时叫冷淘),而竟是热气腾腾的汤饼,《荆楚岁时记》所谓:“六月伏日进汤饼”是也。  相似文献   

17.
月饼古今谈     
月饼,是我国中秋节的传统佳节美点.每当风清月朗,银河微隐,桂香泌人心脾之际,人们便尝饼赏月,喜祷团圆,不少人自然会追溯起这滋味香美的月饼的渊源来.关于月饼的来源,过去有的文章说,《楚辞招魂》中提到的“(米巨)(米女)”就是后来的月饼.这种看法对不对呢?让我们看看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的有关记载吧:“膏环,一名“(米巨)(米女)”.用秫稻米屑、水蜜溲之,强泽(硬面)如汤饼面.手搦团,可长八寸许,  相似文献   

18.
灰灰草     
一日,在读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时,惊喜地发现,其中有一段描写灰灰菜的文字:"穗成熟时,采子捣为米,磨面作饼蒸食皆可。"短短的两句话,读起来亲切、朴实、贴心,也一下勾引起了我对灰灰菜的无限念想。在我的家乡,人们一直将灰灰菜称为"灰灰草"。小时候,我最先认识的一种草,便是灰灰草。倒不是它长得多么好看,多么让人过目不忘,也不是它的名字叫起来多么顺溜,只是因为它能当菜吃。其  相似文献   

19.
羊肉臊子饸饹是陕西韩城的著名风昧小吃,已有悠久历史.在元代王祯《农书·荞麦》中即有记载:“北方山后,诸郡多种,磨而为面或作汤饼, 谓之河漏.”  相似文献   

20.
三食考续四     
名称溯源,《新华字典》只说它是“古代一种面食”,而不指明到底是哪一种。这是很慎重的做法。《辞源》论“即汤饼”,引欧阳修和陆游的说法,以及更早些的《齐民要术》说法,伊然有根有据。不过汤饼也有多种,欧公陆公俱未点明,我们只好猜想。《齐民要术》说的却像是揪面皮。问题就出在这里,容我细说之。面粉的面字,《说文解字》云:“麦末也。”末就是粉末。末音很容易转为。《齐民要术》已经把细微的粉尘叫作勃了。历时千年之后,清代的段玉裁还听见民间把面粉叫作面勃,见《说文解字》的段注。其实这个勃就是麦末的末,只是读音变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