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新疆卡拉盖雷铜钴矿石选矿过程中铜钴不易分离,且铜精矿和钴精矿中砷的含量容易超标。采用多种分析检测手段对该矿进行了详细的工艺矿物学研究。查明矿石中有价元素主要是铜和钴,含量分别为0.84%和0.10%,有害元素砷的含量为0.48%。矿石中铜、钴的氧化率很低,分别为2.38%和0.99%。黄铜矿是矿石中主要的铜矿物,嵌布粒度极不均匀,主要呈细粒产出,分布率为53.45%;其次呈粗、中粒产出,分布率为41.17%;呈微粒产出的黄铜矿分布率为5.38%。矿石中的钴主要以类质同象形式赋存在毒砂、钴毒砂、铁硫砷钴矿、辉砷钴矿系列矿物中,因此在选矿过程中钴和砷的走向相同而难以分离。由于铜钴矿物密切共生,导致铜精矿中砷的含量也易偏高。根据矿石工艺特性,该矿石适宜采用分段磨矿分段选别工艺逐步分离回收铜钴矿物,同时达到抑制铜精矿中砷含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对青海拉陵高里河下游某难选铜锌矿矿石进行了系统的工艺矿物学研究,查明了矿石的化学组成、矿物组成及其含量、主要矿物的嵌布特征、嵌布粒度以及解离情况。结果表明:矿石铜、锌品位分别为0.40%、1.60%,铜、锌氧化率分别为37.14%、62.12%,属低品位氧化铜锌矿;矿石中铜矿物主要以砷钙铜矿、黄铜矿形式存在,锌矿物主要以砷钙锌矿、铁闪锌矿、砷锌矿形式存在;砷钙铜矿中的锌以及砷钙锌矿和砷锌矿中的铜是以类质同象形式存在,这部分铜锌通过常规物理选矿难以分离,影响铜、锌的回收。黄铜矿、铁闪锌矿主要呈不规则状、星点状与Cu-Zn砷酸盐矿物、绿帘石、云母紧密共生;Cu-Zn砷酸盐矿物主要呈纤维状、板状、不规则状、浸染状与脉石矿物紧密共生,因此适当地提高磨矿细度有利于提高精矿质量与回收率。根据工艺矿物学研究结果,建议采用“铜锌硫化矿混合浮选—铜锌分离—分离尾矿再选铜锌氧化矿”的选矿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3.
赞比亚某铜钴矿含铜1.57%,钴0.14%。矿石中主要含铜矿物为黄铜矿,其次为斑铜矿、辉铜矿等,钴矿物主要为硫铜钴矿,其他硫化矿物主要为黄铁矿等。本文对该铜钴矿进行了工艺矿物学以及选矿试验研究。根据矿石特性,采用混合浮选工艺流程,最终获得实验室小型闭路试验结果为:铜钴混合精矿含铜23.02%,回收率94.34%;含钴1.98%,回收率90.09%。  相似文献   

4.
赞比亚某铜钴矿含铜1.57%,钴0.14%。矿石中主要含铜矿物为黄铜矿,其次为斑铜矿、辉铜矿等,钴矿物主要为硫铜钴矿,其他硫化矿物主要为黄铁矿等。本文对该铜钴矿进行了工艺矿物学以及选矿试验研究。根据矿石特性,采用混合浮选工艺流程,最终获得实验室小型闭路试验结果为:铜钴混合精矿含铜23.02%,回收率94.34%;含钴1.98%,回收率90.09%。  相似文献   

5.
叶平先  王刚 《矿冶》2022,31(1):41-48,84
对刚果(金)某复杂难选砂岩型高钙镁铜钴矿进行工艺矿物学和选矿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矿石中主要的有价元素铜、钴品位分别为3.01%、0.15%,杂质元素CaO和MgO含量分别为11.22%、10.26%.其中铜主要以辉铜矿、斑铜矿等硫化铜矿形式存在,钴主要以含钴白云石、钴斜硅铜矿等氧化钴矿形式存在.辉铜矿有部分被氧化,在边...  相似文献   

6.
刚果(金)SCM矿区低品位铜钴矿样中,铜以自由氧化铜、结合氧化铜为主,并含少量次生硫化铜,原生硫化铜甚微;钴主要以水钴矿、菱钴矿、钴白云石等氧化钴的形式存在,铜矿物、钴矿物赋存状态复杂,回收难度大。根据矿石性质和实际生产需求,试验采用“预先浮选硫化矿-硫化浮选氧化矿-磁选-浸出”的原则流程,考察了硫化剂种类、铜钴矿浮选作业药剂制度和磁场强度等因素对铜钴分选指标的影响,考察了常规浸出条件下铜钴的浸出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采用Na2S作为氧化铜钴的硫化剂、丁基黄药为捕收剂、硫化时间4 min时,可实现自然矿浆环境中氧化铜钴的选择性分选;以磁场强度1.1 T、磁场流速1.0 cm/s、磁脉动频率16 Hz为磁选条件,磁选氧化铜钴矿硫化浮选的尾矿,可获得良好的铜钴矿磁选效果。针对含铜1.68%、含钴0.165%、氧化率94.05%的原矿,铜钴矿分选作业采用四段氧化铜浮选、三段氧化钴浮选和两段磁选的开路试验,获得了产率20.99%、铜品位6.67%、铜回收率79.91%、钴品位0.396%、钴回收率51.70%的氧化铜钴粗精矿。对开路试验获得氧化铜钴粗精矿进行硫酸浸出,用98...  相似文献   

7.
对国外某矿床铜矿石进行工艺矿物学分析,研究发现矿石中有价元素为铜,含量2.17%。铜主要以孔雀石和辉铜矿的形式存在,这些矿物嵌布关系复杂,大部分以它形粒状、不规则状嵌布于脉石矿物中,部分孔雀石和辉铜矿粒度细小,且与褐铁矿三者之间嵌布关系较紧密。脉石矿物绝大部分为白云石,含量高达83.97%,矿石类型为沉积岩型氧硫混合铜矿。针对这一复杂难选的铜矿石,本文采用“先硫后氧”的工艺流程,使用硫化铜粗选精矿再磨工艺,并使用NaHS和(NH4)2SO4作为氧化铜矿的活化剂,(NaPO3)6作为脉石矿物的抑制剂,最终获得了高品位硫化铜精矿(Cu 62.37%)和低钙镁含量(CaO+MgO 12.50%)的氧化铜精矿(Cu 30.08%),铜综合回收率82.47%,实现了对这类矿石的高效回收。  相似文献   

8.
刚果(金)某含易浮脉石铜钴矿选矿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琨  谭欣  吴卫国 《矿冶》2014,23(4):1-4
针对刚果(金)某铜钴矿嵌布粒度较细、次生硫化铜含量高、含易浮脉石较多的矿石特点,采用"原矿细磨—预先浮选脱除易浮脉石—硫氧异步混合浮选"流程进行铜钴矿物的浮选回收。采用该技术,可从铜、钴含量分别为2.98%和0.030%的原矿,获得含铜28.54%、钴0.14%,铜、钴回收率分别为93.41%、44.47%的铜钴精矿,较好地实现了铜钴资源的综合回收。  相似文献   

9.
某硫化铜矿石中的金属矿物主要为斑铜矿、黄铜矿及辉铜矿,黄铁矿和硫铜钴矿微量,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矿石中铜矿物嵌布粒度极不均匀,少部分铜矿物嵌布粒度较粗,主要为细—微细粒嵌布的铜矿物,细者甚至小于10μm。为确定该矿石的高效选矿工艺进行了选矿试验。结果表明:铜品位为3.85%的矿石在磨矿细度为-53μm占80%的情况下,采用2粗2精3扫流程进行粗粒开路浮选,粗粒浮选中矿集中再磨至-10μm占80%的情况下,采用1粗1精流程进行细粒开路浮选,可获得铜品位为41.86%、回收率为59.01%的粗粒精矿,铜品位为33.27%、回收率为26.43%的细粒精矿,总精矿品位为38.76%、回收率为85.45%。采用粗细分级分选开路浮选流程回收矿石中的硫化铜,既解决了含铜粗粒连生体在流程中的循环,又发挥了粗细分选优势,还避免了微细粒中矿返回对流程的影响,是粒度极不均匀嵌布的硫化铜矿物的高效回收工艺。高品位微细粒中矿中的铜将采用生物氧化浸出工艺回收有利于提高总铜回收率。  相似文献   

10.
拉拉铜矿是我国西南地区典型的铁铜多金属矿之一,矿石中有价金属元素种类多,包括铜、钴、钼、铁、金、银等;其中,铜矿物主要有黄铜矿、辉铜矿、蓝辉铜矿;钴元素较为分散,主要的载体矿物为黄铁矿。为进一步提高拉拉铜矿铜、钴资源的综合利用率,进行了硫化矿物全混合浮选-粗精矿再磨再选的新工艺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新工艺不仅能有效的解决原工艺钴回收率低的问题,而且可以改善浮选作业环境、稳定生产操作和提高回水利用率。小型闭路试验获得铜精矿铜品位和回收率分别为24.91%和93.44%,钼精矿钼品位和回收率分别为47.08%和78.56%;钴硫精矿钴品位和回收率分别为0.41%和84.03%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1.
某铜硫砷锡多金属矿选矿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某含铜硫砷锡多金属矿矿石的工艺矿物学特征,采用"混合浮选回收硫化矿物-分级重选回收锡石-脱泥浮选回收细粒锡石"工艺流程,综合回收铜、硫、砷、锡等有价金属。硫化矿混合精矿采用组合抑制剂CaO+FN有效分离铜砷,得到砷含量小于0.5%的铜精矿,采用阶段分级重选处理硫化矿,浮选尾矿得到锡精矿、可弃尾矿和进入脱泥浮选作业的-0.053 mm摇床尾矿。全流程闭路试验获得了良好的试验结果,为矿山开发建设提供了可行性依据设计建厂依据。  相似文献   

12.
加锴锴 《金属矿山》2020,50(5):197-204
非洲某高硫铜锌硫化矿中Cu和Zn的品位分别为1.30%、2.97%。由于原矿中铜矿物嵌布粒度细,与锌矿物紧密共生,矿石中次生铜矿物易氧化释放出铜离子活化闪锌矿,导致精矿互含率高,生产指标较差。 针对该矿石特点,进行了系统的工艺优化试验。结果表明:①矿石中主要铜矿物为黄铜矿,嵌布粒度较细,主要集中在10~35 μm;锌矿物为铁闪锌矿,粒度集中在10~75 μm;有害元素As主要以毒砂形式存在,少量 存在于硫砷铜矿中;其它硫化物主要为黄铁矿;脉石矿物主要包括方解石、白云石、菱铁矿、石英等。②在磨矿细度为P80=75 μm的条件下,经“粗精矿再磨+1粗3精1扫”选铜和选锌流程,最终可获得Cu品位26.03% 、含Zn1.72%、Cu回收率84.02%、Zn损失率3.29%的铜精矿和Zn品位44.16%、含Cu2.84%、Zn回收率90.63%、Cu损失率9.80%的锌精矿,较好地实现了铜锌资源的分离与回收。③试验采用焦亚硫酸钠作为锌的高效抑制剂 ,降低了难免离子对闪锌矿的活化;对于部分共生关系致密,嵌布粒度极细的铜锌矿物,通过超细磨技术进一步促进了铜锌单体解离,最终实现了铜锌高效分离。  相似文献   

13.
刚果(金)某氧化铜钴矿含铜3.12%、含钴0.15%,铜、钴矿物赋存状态复杂,选矿难度大,采用"硫化矿与氧化矿分步浮选-硫化粗精矿再磨-氧化粗精矿再选抛尾"的选矿工艺,实现了铜和钴的高效回收。全流程闭路试验获得硫化精矿产品含铜71.13%、含钴0.16%,铜、钴回收率分别为46.47%、2.38%;获得的氧化精矿产品含铜31.66%、含钴1.32%,铜、钴回收率分别为38.23%、36.24%;铜、钴的总回收率分别达到84.70%和38.62%。钴主要因石英、白云石、绿泥石、针铁矿或赤铁矿及硬锰矿等矿物赋存钴而损失于尾矿中。  相似文献   

14.
云南某含银高硫铜矿,矿石中矿物组成较为复杂,目的矿物硫化铜矿物、硫化铁矿物嵌布粒度不均匀且多数较细,银载体矿物分散。在矿石性质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选别流程对比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优先浮选获得了铜品位21.60%、银品位602.84 g/t及铜回收率89.30%、银回收率54.39%的铜精矿,硫品位45.60%及硫回收率89.79%的硫精矿;采用混合浮选获得了铜品位21.24%、银品位598.42 g/t及铜回收87.38%、银回收率54.01%的铜精矿,硫品位46.38%及硫回收率87.92%的硫精矿。相对于混合浮选流程,在铜精矿中银回收率相近的情况下,优先浮选流程更充分的回收了矿石中的铜、硫,且流程稳定可靠及适合生产应用,可作为选矿工艺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5.
刚果(金)加丹加矿区硫氧混合型铜钴矿石含Cu2.21%和Co0.16%,铜钴元素均达到了工业回收标准,为确定合理高效的选矿工艺,进行了矿石性质分析及选矿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硫氧混合型铜钴矿石中的目的矿物种类复杂,目的元素铜除硫化铜和氧化铜形态赋存外,还有部分铜以铜锰铝硅氧化结合物中的铜形态赋存。钴主要以含钴黄铁矿及水钴矿形式赋存,脉石矿物主要以易泥化的碳酸盐类脉石为主。结合矿石性质分析和探索条件试验的结果确定了硫化矿物浮选—氧化矿物硫化钠硫化、组合捕收剂协同捕收浮选氧化铜矿物—氧化矿尾矿高梯度强磁选的选矿工艺,该工艺根据不同类型的目的矿物可浮性和磁性的差异性,分段产出硫化铜精矿、氧化铜精矿和磁选精矿三个产品,三个产品总铜回收率达到了91.54%,总钴回收率达到了56.48%,实现了对该硫氧混合型铜钴矿石主要元素的综合回收。   相似文献   

16.
胡根华 《金属矿山》2014,43(12):99-102
澳大利亚某拟开发的富含自然铜硫化铜矿石中主要有用矿物为自然铜、辉铜矿、黄铜矿、黄铁矿、硫铜钴矿、磁铁矿。根据矿石特点和澳大利亚方面的选矿试验结果,为避免选矿生产过程中具良好延展性的自然铜黏附在圆锥破碎机和磨机的衬板上造成破碎机的损坏和磨机的堵塞,中国瑞林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为该矿石设计了有针对性的选矿工艺:在破碎过程中以对辊破碎机为第2、第3段破碎设备,使粒度大于40 mm的自然铜形成大的片状物,然后通过筛分将其与其他小块矿石分离;对于破碎后矿石中粒度小于40 mm的自然铜,采用高压辊磨机粉碎-圆筒洗矿机+圆筒筛和振动筛打散分级-跳汰+螺选溜槽+摇床重选工艺进行回收;最后通过磨矿-浮选-弱磁选,从重选尾矿中获得铜品位为32%,铜回收率为95%的铜精矿,钴含量为1%、钴回收率为65%的硫钴精矿和铁品位为68%、铁回收率为42%的铁精矿。该设计为高效合理地开发利用富含自然铜的硫化铜矿石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正> 拉拉铜矿的选矿试验结果表明,采用部分混合浮选工艺,处理该矿石优于优先浮选和全浮选工艺。 (一) 矿石性质该矿系以黑云母片岩型为主的铜、钴、钼和硫共生的多金属硫化矿矿床。主要金属矿物有黄铜矿、黄铁矿、含钴黄铁矿、磁铁矿,其次是辉钼矿、斑铜矿、铜蓝及少量的辉钴矿。辉钼矿多半呈片状及包裹在黄铜矿中,黄铜矿和辉钼矿的嵌布粒  相似文献   

18.
刚果(金)某铜钴矿含铜、钴分别为1.70%、0.291%,铜、钴氧化率达90%以上,且具有高钙镁、贫硫、易浮脉石含量高的特点。针对该类型矿开发出高效活化剂——CCMA811,通过一次粗选、两次扫选、三次精选的浮选工艺即可获得品位较高的铜钴混合精矿,与不采用活化剂的工艺相比,铜、钴回收率分别提高了10%和20%以上,精矿钴品位由1.81%提高至3.22%,实现了铜钴资源的高效回收与利用。  相似文献   

19.
邓颖  周晓文 《金属矿山》2021,49(10):92-99
江西某铜钨多金属矿石含铜 0.72%、含 WO3 0.11%,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为了实现该多金属矿中 铜、钨资源的综合回收,对该矿石进行了详细的工艺矿物学和选矿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多金属矿中矿物种类较 为复杂,白钨矿、黄铜矿嵌布粒度以中细粒为主,单体解离度良好,硫化矿物和钨矿物的相互关系不是十分密切。针 对该矿物特点,采用“铜硫硫化矿混浮—硫化矿浮选尾矿浮白钨矿”的流程,在磨矿细度为-0.074 mm 占 78% 条件 下,以丁基黄药为铜硫混合浮选捕收剂,经 1粗 1扫铜硫浮选,铜硫混合粗精矿以石灰为 pH 调整剂经 1粗 1精 1扫铜 硫分离浮选,铜硫浮选尾矿以碳酸钠为调整剂、水玻璃为抑制剂、硝酸铅为活化剂、GYB+GYR为钨矿物混合捕收剂, 经 1 粗 1 扫粗选,所得钨粗精矿再磨至-0.045 mm 占 85%,进行 4 次精选,闭路试验获得了含铜 24.78%、含金 0.40 g/t、 含银 1 000.00 g/t,铜回收率 90.02% 的铜精矿,以及 WO3品位 35.32%、WO3回收率 65.25% 的钨精矿,实现了有价金属 的综合回收,为该铜钨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了确定澳大利亚布朗斯地区炭质页岩铜钴镍矿资源合适的选矿工艺,对该地区有代表性矿样开展了工艺矿物学研究。结果表明:1矿石为典型的沉积型炭质页岩多金属矿,矿物组成复杂,主要金属矿物为黄铜矿、斑铜矿、硫钴镍矿等,矿石中钴、镍等有价元素以类质同象的形式或呈机械夹杂物分布于硫镍钴矿、黄铁矿及脉石矿物中,脉石矿物主要为炭质、白云母、多水高岭石等。2矿石中各矿物间共生关系复杂,普遍存在着交代结构和相互浸染构造,致使部分可浮性较好的炭质矿物易浮选进入硫化矿精矿中,同时部分微细粒硫钴镍矿被黄铜矿包裹,浮选时易进入铜精矿中。3矿石中黄铜矿和黄铁矿属中细粒嵌布范畴,硫镍钴矿属细粒—微粒嵌布范畴。根据矿石工艺矿物学特征,建议采用阶段磨矿—阶段选别的工艺依次回收铜、钴、镍、硫,尾矿可作为钾化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