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黄仙枝 《岩土工程学报》2012,34(9):1691-1694
在素垫层内铺设土工材料加筋后,筋土的界面摩擦作用使加筋垫层的模量提高、应力扩散范围增大,有效发挥下卧土层的承载力、减小地基沉降。通过土工带加筋现场原位试验垫层底的土压力分布测试与结果分析得出:加筋薄垫层(Z/B=0.2)地基垫层底土压力分布是不均匀的,应力集中于基础的边缘,基础中心下应力较小。加筋地基强度和变形与加筋参数有关,通过引入应力扩散系数,分析不同加筋参数下加筋地基的应力扩散能力,研究筋土界面摩擦作用的应力扩散加筋机理,结合工程实际提出太原地区应力设计扩散角取值范围,为加筋地基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柔性基础下复合地基的受力及变形过程是柔性基础、垫层、复合地基以及桩端下卧层土体四者相互作用、应力和变形相互耦合的复杂过程。在分析柔性基础下复合地基的荷载传递机理的基础上;将柔性基础-垫层-复合地基-下卧层土体作为一个共同作用的整体,建立考虑上、下部共同作用的柔性基础下复合地基简化分析模型,考虑柔性基础、垫层、复合地基与下卧层土体之间应力、变形协调关系以及桩、土界面的相对滑移,推导出表征复合地基性状的沉降变形和桩土应力比的求解公式;最后通过与工程实测结果的对比分析,验证该方法的合理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3.
“柔性基础”刚性桩复合地基试验分析与变形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建立路堤下刚性桩复合地基变形计算模型,通过对14组刚性4桩复合地基的现场试验结果的分析,研究柔性基础条件下刚性桩复合地基的工作性状。试验研究表明采用一定强度或刚度的加筋垫层配合合适的桩帽设置,可改善柔性基础条件下刚性桩复合地基的工作性状,有效减小复合地基变形。复合地基承载力相同时,"柔性基础"沉降量为刚性基础的1.1~1.5倍。在一定荷载或承载力条件下,垫层中不设加筋材料时"柔性基础"短桩复合地基变形接近加筋垫层天然地基。垫层加筋有帽桩复合地基变形明显小于其他情况。对"柔性基础"短桩复合地基,设桩帽、垫层加筋,桩土应力比与不加筋相比增加了1~3倍;对刚性基础长短桩复合地基,碎石垫层中加筋与不加筋相比,桩土应力比范围得到延伸,其中长桩桩土压力比增大明显。提出了"柔性基础"条件下刚性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确定,以及考虑桩"上刺入"的刚性桩复合地基变形计算方法。该方法采用力平衡方程计算桩身中性点位置,将复合土层变形计算分为中性点平面  相似文献   

4.
刚性基础下地基土的反力呈马鞍形分布,即两边反力大而中间反力小,目前的解决方法是按承载力控制或沉降控制等理论在基础底面设置垫层,以使基底土体承载力或沉降达到一致.针对绝对刚性基础,可以从控制基底应力分布一致的角度出发,为减少基底角、边处应力分布与内部之间的差异,考虑在基础底面设置两边强度大而中间强度弱的垫层,即在反力较大的部位设置强度较大的垫层,而在反力较小的部位设置强度较小的垫层,通过改变垫层强弱两部分的强度比、设置位置以及厚度,使得刚性基础的基底土应力分布达到一致.运用有限元软件Plaxis得出了垫层的优化设置方法,并分析了强弱两垫层材料的弹性模量、粘聚力以及摩擦角的变化对地基土应力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采用回填砂来作地基基础应注意砂垫层的设计砂垫层厚度 ,砂垫层的厚度应根据垫层底部软弱土层的承载力来确定 ,作用在砂垫层底面处的自重应力与附加应力之和应不小于软弱土层的容许承载力。计算时先根据砂垫层地基的容许承载力定出基础宽度 ,验算以确定垫层厚度的垫层地基的容许承载力要合理 ,砂垫层的厚度不宜大于3m。砂垫层的宽度的确定 :当垫层的侧面土质较好时 ,砂垫层的顶部与底部可以等宽 ,其宽度等于宽度沿基础两边各放 30cm。垫层的厚度应根据下卧土层的承载力确定 :Pz +PCz ≤f2P2 —垫层底面处的附加压力 ,PC2 —垫层…  相似文献   

6.
1 概述。昆明市区地基土层主要由冲洪积和湖积成因的粘性土和碎石类土组成。表层为人工填土、淤泥、粉土,距地面深约6m~8m时可作为建筑物地基的粘土、砂砾层(其地耐力通常可达250~350kPa),但其密实度、厚度、顶面标高变化较大。昆明地区许多多层及高层建筑通常将基础置于该天然土层上,基础形式多为筏板基础(四周设钢筋混凝土围护墙)、箱型基础。由于可作持力层的粘土、砂砾层顶面标高变化较大,需要通过设置一定厚度的砂石垫层来调节,使该砂石垫层与地基持力层的物理力学指标大致保持一致,用以提高持力层的承载力和通过砂石垫层的应力扩散作用减少垫层下天然土层承受的压力,增强地基的强度及稳定性,减少地基的变形,达到减少基础沉降量并达到最佳经济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复合地基形成条件及桩土共同作用机理,探讨柔性垫层在复合地基中设置的必要性和调节作用,并通过不同材料、不同厚度的垫层的现场试验研究分析,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在复合地基中,在桩顶与刚性基础之间设置一定厚度的柔性垫层,可以调整桩土应力比,充分发挥桩间土的承载能力,减少基础底面的应力集中。从而为复合地基的设计、施工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江南 《建筑工人》1997,(2):44-46
地基处理中,采用换土垫层作人工地基是古老而又简单经济的方法之一。换土垫层加固地基,简称换填法,就是将基础底面下一定范围内的软弱土层挖除,换填以无侵蚀性的压缩性较低的材料,经过分层夯实至要求的密实度为止,使其满足结构对地基强度和稳定性要求。通过垫层应力的扩散作用,可减少垫层下天然土层所承受的压力,并可降低地基的沉降量。另外,下卧层软弱土层中的水分,也可以部分地通过垫层排出,从而能加速软土的固结。  相似文献   

9.
采用砂垫层作人工地基可提高地基土的承载力,并通过砂垫层减小软弱土层所承受的压力,减少基础沉降。砂垫层透水性良好,可通过它排出软土中的部分水分,从而加速软土固结。一、砂垫层的设计设计砂垫层,主要是确定垫层的合理截面,使垫层和软弱下卧层的强度和变形满足建筑物的要求。 1.砂垫层的厚度:垫层厚度应根据垫层底部软弱土的承载力确定,即作用在砂垫层底面处土的自重应力与附加应力之和应不大于软弱土层的容许承载力(图1)。σ_(h d) σ_d≤R_(h d)或  相似文献   

10.
当今城市用地与人口的矛盾日益尖锐,土地随之也变得越来越珍贵,真可谓“寸土寸金”。在软弱土场地上建多层住宅,地基一经简便处理可满足承载力的要求。本文简介“换土垫层薄板条基法”在多层住宅设计中对软弱土地基的处理。 “换土垫层薄板条基法”是将基础底面以下一定深度内的软弱土层挖去,换填其他无侵蚀性的低压缩性的散体材料,如中、粗砂、碎石、素土等,分层夯实作为地基的持力层,在垫层上做钢筋混凝土薄板条形基础。这种做法通过垫层较大的应力扩散减少垫层下天然土层所承受的压力,从而减少基础的沉降量,同时用透水性大的垫层材料,可将软弱土中的部分水分通过垫层排出,加速软土的  相似文献   

11.
软土地基条件下土-结构相互作用(SSI)效应会对隔震结构的减震效果及动力特性产生影响。远场长周期地震动使隔震建筑这类长周期结构地震响应强烈,考虑SSI效应后地震响应可能更大。开展软土地基上层间隔震结构模型振动台试验研究,对比分析远场长周期和普通地震动下隔震层和隔震结构的楼层加速度和位移响应,研究远场长周期地震动下桩-土-层间隔震结构动力响应规律及减震效果。结果表明:软土地基具有明显的滤波效应,抑制高频分量,放大中低频分量;普通地震动下层间隔震结构的减震效果较显著,随着输入加速度峰值增大,减震效果降低,而远场长周期地震动下的层间隔震结构的减震效果比普通地震动下的差;基础及隔震层的转动效应明显,隔震层对基础转动有一定放大效应,远场长周期地震动下的隔震结构的放大效应较普通地震动下的明显,并对隔震层位移反应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2.
本文根据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探讨了采动区房屋基础滑动层在地表变形影响下的作用,并与现场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与试验都表明,在地表拉伸或压缩变形条件下,基础滑动层的设置均能有效地降低墙体和加固构件的采动附加应力,地表水平变形对上部结构的作用存在上限值。  相似文献   

13.
夏礼明  艾志勇 《建筑技术》2007,38(3):219-220
深圳荣超经贸中心高204.5m,采用天然岩石地基浅埋墙下条形基础或桩下独立扩展基础,针对微风化花岗岩地基的特点,采取了改善约束条件等措施,预防了底板结构裂缝。  相似文献   

14.
远场长周期地震动使基础隔震结构地震响应强烈,且软土地基-结构相互作用(SSI效应)使隔震结构地震响应更大,而偏心基础隔震结构在双向水平地震作用下将发生扭转效应,极易导致隔震层位移增加。为研究远场长周期地震动下软土地基SSI效应对偏心基础隔震结构地震响应规律及减震效果的影响,对高宽比为3的4层荷载偏心钢结构缩尺模型进行刚性、软土地基上的双向振动台试验。结果表明:软土地基上结构采用隔震技术后,周期延长比低于刚性地基结构体系,使减震效果下降;SSI效应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结构层间扭转响应,但在隔震层会出现较大扭转角;与普通地震动相比,远场长周期地震动下SSI效应对隔震结构响应影响程度更大,隔震层位移可能超限,总体减震效果较差。建议为保证软土地基上基础隔震结构的安全,应考虑SSI效应后进行结构设计,且远场长周期地震动的不利影响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5.
远场长周期地震动使基础隔震结构地震响应强烈,且软土地基-结构相互作用(SSI效应)使隔震结构地震响应更大,而偏心基础隔震结构在双向水平地震作用下将发生扭转效应,极易导致隔震层位移增加。为研究远场长周期地震动下软土地基SSI效应对偏心基础隔震结构地震响应规律及减震效果的影响,对高宽比为3的4层荷载偏心钢结构缩尺模型进行刚性、软土地基上的双向振动台试验。结果表明:软土地基上结构采用隔震技术后,周期延长比低于刚性地基结构体系,使减震效果下降;SSI效应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结构层间扭转响应,但在隔震层会出现较大扭转角;与普通地震动相比,远场长周期地震动下SSI效应对隔震结构响应影响程度更大,隔震层位移可能超限,总体减震效果较差。建议为保证软土地基上基础隔震结构的安全,应考虑SSI效应后进行结构设计,且远场长周期地震动的不利影响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6.
根据路堤荷载下复合地基的变形特征,将柔性基础下复合地基分解为填土、垫层、复合地基、下卧层土体4部分。将4者作为一个共同作用的系统,假设桩土界面之间存在相对滑移且同一水平面上地基土沉降不同,考虑系统4部分交界面上的应力与变形协调,通过对典型单元体的分析,推导了表征柔性基础下复合地基性状的桩土应力比和沉降变形的求解公式。最后将工程实测结果和本文方法分析的结果进行对比,二者基本一致,说明本文方法能较好反映柔性基础下复合地基的工作性状。  相似文献   

17.
在分布有深厚软土层的河、海岸边进行施工,软土地基的稳定性除受其本身压缩固结引起的地面不均匀沉降的影响外,其深部地基的稳定性也需引起重视。文中结合工程实例分析软土层下为倾斜坚硬层且倾向河道中间的情况,此时上方的填方或基础施工等很易引起软土层整体沿软硬层接触面向河中间滑移而导致地基失稳,并指出勘察设计中容易忽视的重点问题。  相似文献   

18.
本文根据相邻基础应力效应叠加原理 ,分析了产生条形基础相邻影响效应的主要因素及其影响程度。对双层地基承载力确定中应考虑的基础相邻影响效应 ,则采用等效基础宽度的分析方法加以反映 ,由此形成了一种考虑基础相邻影响效应时的双层地基承载力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9.
西部山区土地资源贫乏,为了合理地利用土地资源经常在边坡上修筑各类建筑物与构筑物,由于基础荷载会影响边坡的稳定性,荷载过大甚至会引起滑坡,造成生命与财产的重大危害。对此,以坡顶条形基础荷载作用于边坡稳定性为研究模型,应用 M-C 线性破坏准则结合极限分析上限定理,分析附加应力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对于稳定性较差的土质边坡,采用抗滑桩进行超前支护,研究地震荷载作用下超前支护桩加固边坡的抗力荷载、临界屈服加速度的影响因素。为坡顶条形基础荷载下边坡稳定性分析与超前支护设计提供一种合理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20.
针对高层建筑筏板荷载分布特点,采用内密外疏布桩方式,通过现场缩尺(1:10)模型试验,完成了带上部结构的复合地基与复合桩基载荷试验,分析了筏板沉降、桩端平面以下地基沉降和筏板外侧地面沉降、筏板下桩土反力分布、桩身轴力和侧摩阻分布及桩土荷载分担比,研究了工作荷载下复合地基与复合桩基的工作性状。与复合桩基相比,得出复合地基总沉降大、差异沉降小、桩端平面以下沉降小、桩上段存在负摩阻、桩间土荷载分担比大、桩荷载分担比小的试验结果;复合地基可以更好地调动浅层地基土承载力,而复合桩基则能更好地调动深层地基土承载力,所得结论可为进一步理论研究及工程设计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