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新法合成脒基硫脲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建明  陈杰  朱梅 《化工时刊》2002,16(7):22-24
用二硫化碳和甲胺为原料与双氰胺在水溶液中反应合成脒基硫脲,考察了反应物料配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水与甲胺的体积比对产品收率的影响,最佳工艺条件为:二硫化碳,甲胺与双氰胺的物质的量比1:1.9:0.9,反应温度90℃,反应时间5.5h,V(水):V(甲胺)=0.6:1,产品收率为86.4%。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在其它工艺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改变光气与甲胺的配比对合成N-甲氨基甲酰氯的影响。光气:甲胺(摩尔比)由1.35:1降至1.25:1,最终产物甲基异氰酸酯收率由81.89%升高至86.23%。  相似文献   

3.
啶虫脒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钱训 《农药》1997,36(11):24-25
本文选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外标法测定啶虫脒,本方法的变异系数为0.93%,回收率为99.8-100.3%,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6。  相似文献   

4.
在甲胺中,用静电位法进行了水对某些铝合金(1060、1100和3003)极化行为的影响研究,除了1060铝合金是在0.5%甲胺中进行研究外,其余各种铝合金的研究均在0.5%和0.1%甲胺中进行的,得到了S形阳极曲线。在有水存在时,观察到阳极极化曲线向低电流密度区移动。阴极极化曲线显示出合金在0.5%和0.1%的甲胺中比在甲胺其他成份存在时更为阴极化。CA.129:263848水对某些铝合金在甲胺中极化行为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甲胺是制造含氮化合物的重要中间体。工业上制造甲胺是在NH3/CH3OH=2.0、400℃条件下在无定形SiO2-Al2O3催化剂上合成的。甲醇转化率为98.6%,一甲胺(MMA)、二甲胺(DMA)和三甲胺(TMA)的平衡分布是28.5%、27.0%和44.5%。化学计算的平衡组成是28.8%、27.9%、43.3%。近年来,大家都在寻求一些对MMA和DMA具有高活性和高选择性但对TMA低选择性的催化剂。也即这种催化剂要能够抑制TMA的生成。因为三甲胺能与二甲胺、一甲胺形成复杂的恒沸物,恒沸物的分离复杂、费用很高。目前工业上应用的无定形酸性催化剂…  相似文献   

6.
啶虫脒对麦蚜的生物活性及药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啶虫脒对禾谷缢管蚜的致死中浓度LC50为2.47μg/ml,对麦蚜的生物活性啶虫脒〉抗蚜威。啶虫脒作用速率快,药后1.5h,蚜虫死亡率近90%,24h达100%,其特效期长达20天,田间试验表明,施药后3-7,抗蚜威对麦蚜防治效果在90%以上,但10天后防效衰退,而啶虫脒每11.25g a.i./hm^2药后3-20天,防效都稳定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7.
A-6型甲醇胺化制甲胺催化剂.液空速11.7h(-1)条件下考察500h,甲醇转化率97.52mol%,活性稳定,产物分布几乎不随时间变化.该催化剂已工业运转150天,转化率98~99mol%.N/C=1.95条件下产物粗肢中一、二、三甲胺分别为(wt%):29.24、40.76和30.00.  相似文献   

8.
气相色谱法测定金银花中残留的啶虫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孙楠  薛健 《农药》2007,46(4):256-257
建立了啶虫脒在金银花中残留量的毛细管气相色谱检测方法。样品采用乙酸乙酯进行提取,经弗罗里硅土层析柱净化,用电子捕获检测器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最低检出限为0.015mg/kg,不同水平的加样回收率(n=5)为85.65%-95。53%,RSD为3.24%-5.02%。方法操作简便,达到了残留分析的要求,可用于金银花中啶虫脒残留量的测定,也为其他中药中啶虫脒残留量的测定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啶虫脒乳油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亚琳  光辉等 《河南化工》2000,(8):37-37,42
采用Spheri-5 RP-18不锈钢柱,以甲醇+水(64+36)为流动相和紫外检测器(254nm),对啶虫脒进行反相色谱分离和测定。其变异系数为0.03%,标准偏差为0.097%,平均回收率为99.99%。  相似文献   

10.
严巍  何子威 《浙江化工》1995,26(1):45-48
本文采用气相色谱法、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对双甲脒-氰戊菊酯混配乳油进行分离测定。该方法较快速、准确,适用于科研及生产质量控制分析。20%双甲脒-氰戊菊酯乳油热、冷贮稳定性合格。  相似文献   

11.
朱红卫 《杭州化工》1999,29(4):19-21
在工业级氨基甲脒盐酸盐的基础上,对照生物蛋白变性剂的质量标准,进行提纯处理。利用各杂质的不同性质,通过简单的中和,控制温度进行过滤洗涤等操作获得含量在99.5%以上,不含氯化铵的高纯度生物蛋白变性剂-氨基甲脒盐酸盐,填补了国内空白。  相似文献   

12.
乙嘧硫磷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春艳  陈声宗  杨泽慧  周畅  黄亮 《农药》2002,41(12):14-15
以丙腈为初始原料,经四步反应,在国内首次合成了高效低毒的有机磷杀虫剂-乙嘧硫磷,并对乙嘧硫磷及其各个中间体丙脒盐酸盐、2-乙基-4,6-二羟基嘧啶、2-乙基-4-乙氧基-6-羟基嘧啶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反应总收率50.7%。  相似文献   

13.
啶虫脒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富彬  罗逢健  刘光明  王文达 《农药》2006,45(9):618-619
建立了啶虫脒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使用C18液相色谱柱,以乙腈:水(30:70,v:v)为流动相,在UV 248nm下对其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方法的标准偏差为0.52,变异系数为2.62%,回收率在96.0%-103.8%之间,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  相似文献   

14.
谭本祝  陶贤鉴 《农药》1999,38(12):7-8
由对氯苯甲醛、甲胺 卤和氰化钠是2-对氯本基肌氨酸,再经三氟乙酰化、与丙烯腈环化和溴化和溴阳后与乙醇钠反应得到AC303630。总收率为13.4%  相似文献   

15.
荧光增白剂在洗衣粉中的效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几种常用的荧光增白剂分别配入洗衣粉中,通过粉体白度实验、去污实验和循环洗涤实验,考察了荧光增白剂在洗衣粉中的效能。实验结果表明:荧光增白剂在洗衣粉中的添加质量分数为0.1%时,不同品种的荧光增白剂可使粉体白度提高3.49%-34.645。荧光增白剂CBS-X、31^#、VBL、CXT对粉体的返黄点分别为0.30%、0.25%、0.15%和0.15%。与空白样相比,洗衣粉中加入质量分数为0.1%的荧光增白剂时,可使去污力比值提高至1.07-1.25。荧光增白剂在洗衣粉中的最佳添加量其质量分数分别是:CBX-X为0.05%-0.10%,31^#为0.10%-0.15%,VBL和CXT为0.10%。  相似文献   

16.
14种杀早剂对小菜蛾的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明  李强 《农药》1996,35(6):37-39
近年来小菜蛾在我国北方的发生呈明显上升趋势。14种杀虫剂对山东泰安小菜蛾的室内及田间试验表明:喹硫磷,辛硫磷,B.t.乳剂,氟虫脲和定虫隆防效均在80%以上;双甲脒亦有较好防效,田间施药后5-7天,防效为80.5-82.3%;4种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及灭多威对该虫效果差。  相似文献   

17.
本发明公司公开了一种日光温室蔬菜育种剂,按重量百分比它含有磷酸二铵15-20%,硫酸铵28-40%,硫酸钾15-28%,硫酸锌0.5-1%;硼砂0.2-0.7%,稀效唑或多效唑0.05-0.1%,增效瑞毒霉0.51-1%,沸石粉26-40%,本育秧剂所育种苗生长健壮,抗逆性强,发病率为10%以上,秧苗矮壮,有效的防止徒长,叶色浓缩,茎粗,根多,开花座果多,本育秧剂一次施用,省工省时。  相似文献   

18.
运用正交试验法对甲氨甲酰氯生产工艺条件进行了探讨,在甲胺预热温度195℃、光气预热温度200℃、甲胺/光气(mol)-1/1.2的情况下,得到满意的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19.
该发明属于一种内、外墙体用丙烯酸酯涂料及生产方法。该涂料包含水10-20%,分散剂丙烯酸盐或羧酸钠盐0.4-1.6、矿物油、消泡剂有机硅油、流平剂羟乙基纤维素各0.1-0.5%,醇酯十二0.3-0.9%,丙二醇0.8-2.0%;填充剂聚乙烯泡沫粉20-55%,立得粉或/和钛白粉、滑石粉、轻钙、重钙15-50%及主成分丙烯酸酯类合成胶乳10-40%;经分步混合搅拌而成。该涂料由于采用聚乙烯泡沫粉为主要填充料,并相应调整助剂、主成份的配比,从而具有保温、隔热性、耐冲刷性强,抗裂性、抗幅射性好;可直接用于水泥墙面喷涂而不需刮腻子,其附着力强,使用寿命可较背景技术提高10倍以上等特点。  相似文献   

20.
N——甲基——α——吡咯烷酮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由γ-丁内酯与甲胺缩合一步合成N-甲基-α-吡咯烷酮(NMP)的工艺路线,考察了不同温度,压力以及物料配比对合成反应的影响,经试验γ-丁内酯的转化率和NMP的选择性分别达到100%和95%~9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