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为了评估绝对坐标法射击时计算参数对诸元精度的影响,基于绝对坐标法的计算原理,给出了利用高斯投影正算算法计算目标相对坐标和射击诸元的数学模型,分析了计算参数的误差对射击诸元的影响,并通过设定符合实际的条件进行了仿真计算。仿真结果表明:目标航迹向误差、敌我对地航速误差会导致射击诸元误差随推算时间产生累积效应,当上述装定参数误差均值增大1倍,诸元误差达到相同大小所需时间减少一半;射击舰航迹向误差、风流压差角误差均值增大1倍,诸元误差也增大1倍;相同大小的误差均值,射击舰航迹向、对地航速误差相对于目标对诸元精度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舰艇摇摆对小口径舰炮射击精度的影响,利用线性系统理论,推导出舰艇摇摆运动的幅频和相频传递函数,通过波谱密度函数构建海浪运动模型,驱动舰艇的摇摆运动,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舰炮对空射击的误差传递模型.选取典型海情对舰艇摇摆造成的射击误差进行了仿真研究,结果表明,海况越差时,舰艇摇摆越剧烈,引起的摇摆误差越高,舰炮射击误差也越大,并且高低角方向的射击误差要远高于方位角方向的射击误差.  相似文献   

3.
孟灿  毛征  孟博  刘松松 《兵工自动化》2016,35(11):24-27
为提高火控计算机弹道计算精确度,减小射击误差,提出一种射击诸元与弹丸飞行时间 tf关系的算法分析。通过射击诸元与 tf的灵敏度解析表达式,分析了 tf计算精度在不同航路段对射击诸元影响的大小。利用3条航路进行灵敏度曲线仿真,在不同目标速度下,定量分析了弹丸飞行时间对射击诸元即火炮高低、方位角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在航路捷径附近,对1000 m距离上的目标射击误差方位为0.5 m、高低向0.1 m;因此,要减小射击误差,关键之一是提高弹丸飞行时间的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舰艇作战系统动态对准精度,笔者以舰载三坐标雷达为例,研究了舰艇姿态对作战系统动态对准精度的影响。建立了作战系统对准的坐标系,推导了其中主要的坐标转换,计算了舰艇姿态引起的传感器测量误差,分析了舰艇摇摆对动态对准精度的影响,并进行仿真实验。仿真结果表明:舰艇艏摇角造成了传感器测量的方位角误差,舰艇的纵摇角、横摇角造成了传感器测量的方位角和俯仰角误差,但舰艇姿态对传感器的距离测量影响较小。需要在后续的动态对准数据处理过程中对误差进行修正,从而满足舰艇作战系统动态对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反鱼雷鱼雷拦截概率影响因素仿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大德  徐德民 《鱼雷技术》2010,18(4):312-315
为研究影响反鱼雷鱼雷拦截概率的主要因素,根据想定的反鱼雷鱼雷拦截态势建立了鱼雷弹道模型以及舰艇规避模型,通过仿真计算,定量分析了探测误差、自导作用距离和自导扇面角对反鱼雷鱼雷拦截概率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提高对来袭鱼雷的定位精度,增大反鱼雷鱼雷自导作用距离和自导扇面角,可以有效提高反鱼雷鱼雷拦截概率。  相似文献   

6.
为了更准确地计算近炸射击高炮系统的点射毁伤概率,将射击诸元误差按误差源进行了分解;分析了各射击诸元误差分量的时间相关性;结合高炮系统的组织结构,分析了同一时刻各射击诸元误差分量的重复性;给出了弱相关误差序列的随机生成方法;在上述基础上,随机生成点射的射击诸元误差分量、射弹散布和起爆角,并计算点射射击误差;进而结合坐标毁伤定律,计算点射毁伤概率.  相似文献   

7.
张洪刚  王鹏  张静远 《鱼雷技术》2015,(2):145-149,156
随着鱼雷报警能力的提高,水面舰艇实施机动规避可有效对抗尾流自导鱼雷。针对典型规避方式,仿真了不同瞄点下水面舰艇成功规避的临界鱼雷报警距离。仿真结果表明,临界报警距离与来袭鱼雷方位角有关,且随比例系数k的增大而增大。因此,射击瞄点的后移可提高尾流自导鱼雷对机动规避方式的反对抗效果。  相似文献   

8.
王向民  姚兴太  王军  郭治 《兵工学报》2014,35(2):158-163
针对逐发瞄准的火炮,在射击诸元误差为均方可导、各态历经的正态过程假定下,给出了射击诸元误差对椭圆射击门随机穿越周期的分布特性;在火炮存在射击准备(后坐、复进、装填、瞄准)时间的约束下,导出随机射频的分布特性,给出平均射频的解析表达。通过仿真示例和实验数据分析,验证了对平均射频分析的有效性和实用性。该研究为逐发瞄准武器系统的射击频率的论证、设计和检测提供了分析工具。  相似文献   

9.
舰艇编队协同防空射击次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现有舰艇防空射击次数模型存在的不足,建立编队协同防空下的射击次数模型。首先,对非零航路捷径的情况下单舰射击次数模型进行了求解;然后,将编队协同防空射击次数分解为被攻击舰和掩护舰的射击次数之和;同时,对掩护舰禁射线与目标进攻线的距离进行研究,进一步完善了模型;最后,对编队连续射击次数与目标进攻舷角、目标流时间间隔和目标速度等参数的关系进行了仿真计算。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能有效计算编队的射击次数,有助于提高编队防空作战的拦截效能。  相似文献   

10.
在分析了综合导航系统定位方法的基础上,介绍了舰炮对岸无瞄准点射击实施原理,建立了目标相对坐标计算模型,解决了水面舰艇对岸远距离攻击射击诸元计算问题,显著提高了舰炮对岸打击能力和战术使用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11.
简要介绍了制控靶标供靶控制的设计准则,重点针对被试载舰安全保障的几大要素进行了较系统的分析与计算.通过航路设计、载舰的就位精度、被试武器系统的拦截成功率,确认了制控靶标的飞行可靠性、飞行精度、安全控制性能等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种重要的干扰手段,箔条干扰在水面舰船编队的攻防对抗作战过程仿真中往往不可忽略。根据水面舰船实施的各种箔条干扰对敌方雷达的作用机理,研究了舰船防空作战仿真中的箔条干扰仿真模型,包括:实施箔条干扰的作战决策方法,箔条云的发射、形成以及停空过程中的属性变化等,并给出了具体的计算方法和流程图。攻防对抗仿真结果表明了该模型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3.
首先采用量纲分析方法对近场爆炸作用下结构等效的毁伤条件进行分析,然后采用毁伤理论对结构毁伤要素进行分析并与实船测量结果进行比对验证,证明了毁伤理论方法的正确性,综合两种方法提出目标毁伤等效结构设计的基本条件,为结构等效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舰艇装备保障是海军后勤保障工作的重要环节,科学构建保障网络是提高保障效率的前提和基础;深入开展舰艇保障网络研究,对提高装备保障工作效益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保障网络节点繁多、线路交错的特点,分析了保障网络的复杂特性,构建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的保障网络模型,设计保障网络的拓扑特征参数,研究了保障网络的抗毁性;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遭到随机攻击时保障网络的抗毁性要大于选择性攻击,节点被攻击时保障网络的抗毁性小于边被攻击;处于保障流程末端的码头之间有更多的互连路径对整个网络的抗毁性也有较高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铝钢复合材可用于连接船舶主体和上层建筑,受到广泛青睐。主要使用爆炸焊接的方法制备铝钢复合材,采用金相检验、拉伸试验和剪切试验方法对板材进行检验。检验结果表明,复合材的界面均匀,呈现爆炸焊接所特有的波状界面,界面处无分层、熔化等缺陷。拉伸试验结果和剪切试验结果表明,复合材性能达到相关标准要求,满足船用需求。  相似文献   

16.
针对资源有限的舰船维修问题的实际特殊性,在分析舰船维修资源的基础上,建立舰船维修资源优化调度模型,采取蚁群算法进行优化实现,并以实例进行结果验证。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是有效的,利用信息素的更新,能增强蚂蚁对较优路径的搜索能力,较好地解决维修过程中出现的维修资源冲突问题,缩短舰船维修工期。  相似文献   

17.
程杰  高巍 《弹道学报》2011,(3):107-110
为研究某型小口径舰炮对空射击能力,分析了敌我运动态势图,建立了弹道仿真数学模型,进行了对空射击能力的计算,分别确定了最大开火斜距离和对空射击持续时间的数学模型和计算方法.以某型小口径舰炮为例,通过MATALAB软件仿真,得出了某型小口径舰炮对空射击能力的具体参数表.对仿真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当目标速度在200m/s时,最大开火斜距离为7 000m左右;当目标速度在300m/s以内时,对空射击持续时间均在25s以上.这为射击指挥员有效抗击空中典型目标提供了指挥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8.
谭波  王伟力  严平  董军 《含能材料》2020,28(3):261-267
舰艇舱室内常按其功能要求安装布置有不同的设备,目前舱室内爆毁伤相关研究主要关注毁伤元对无设备舱室结构的毁伤,而很少考虑舱室内设备对于毁伤效应的影响。基于有限元软件ANSYS/LS-DYNA,建立了带加强筋舱室模型,分别分析了没有安装设备、安装一台设备和对称安装两台设备等三种工况的舰艇舱室,在受战斗部装药内部爆炸载荷作用时舱室结构和设备机柜等效物的毁伤情况,对比分析了设备对毁伤效应的影响。通过对比分析三种工况下毁伤过程、测点压力变化及舱壁飞散速度的结果表明,爆炸发生后,受设备遮挡作用,不同数量的设备将对舱室内部流场分布及角隅部位冲击波的汇聚产生影响,降低了舱室内的最大超压值、改变了最大超压出现的位置,使舱室结构的破坏过程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9.
为了全面描述战时舰船装备技术保障能力,提出一种基于作战过程的"任务—行动—能力"的动态指标体系构建思路。介绍战时舰船装备技术保障能力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过程,从战时维修能力、战时器材保障能力、战时指挥调控能力、战时信息保障能力和防护防卫能力5个方面建立了一套反映战时特征的舰船装备技术保障能力的评估指标体系基本框架。该研究可为指挥员评估战时保障能力、合理调配和使用保障兵力完成舰船装备技术保障任务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