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探究羧甲基赖氨酸[Nε-(1-carboxymethyl)-L-lysine,CML]含量的快速无损检测方法,该文采用高光谱图像技术对8种自制油炸薯片进行检测研究,提取每个高光谱图像的平均光谱值作为特征参量,同时结合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CML含量,探寻预测其含量最适宜的光谱预处理和建模方法。首先将高光谱图像进行黑白校正,再选用标准正态变量变换光谱预处理方法,以消除固体颗粒、散射以及光程变化对光谱的影响。然后筛选出第200个到1 000个波段图像的平均光谱反射值,建立主成分回归、偏最小二乘回归和BP神经网络3种预测模型。对比结果表明:BP神经网络可以预测油炸薯片中CML含量,预测正确率为99.67%,决定系数为0.99,均方根误差为0.22。同时,为验证模型的稳健性,随机选取5组训练集和预测集代入相同参数的模型进行预测。结果显示:预测正确率平均值为96.23%,决定系数平均值为0.99,均方根误差平均值为0.22。这说明高光谱图像技术结合BP神经网络快速预测油炸薯片中CML含量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建立一种检测新型瘦肉精多残留胶体金检测卡的方法,能对大量样品进行定量检测。应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采用柠檬酸钠还原法,标记新型瘦肉精多克隆抗体并喷于玻璃纤维上,新型瘦肉精偶联OVA抗原和羊抗鼠Ig G分别结合于硝酸纤维膜上,依次将样品垫、胶体金垫、硝酸纤维素膜和吸水纸组装切割成新型瘦肉精多残留胶体金检测卡。通过灵敏度、假阳性、假阴性试验测试,梯度浓度显色结果表明,该检测卡的灵敏度分别为克伦特罗3 ng/m L、莱克多巴胺5 ng/m L、沙丁胺醇3 ng/m L、西马特罗5 ng/m L、班布特罗5 ng/m L、妥布特罗5 ng/m L、特布他林8 ng/m L、氯丙那林5 ng/m L、马布特罗5 ng/m L、溴布特罗8 ng/m L,检测时间为3 min,检测滴加的最优尿液量为70~90μL,批内和批间重复性为100,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均为0。联检技术能实现现场快速检测,提高检测速度和准确性、降低检测成本,可作为生产过程监管和大批量样本的筛选。  相似文献   

3.
通过建立基于焙烤食品的赖氨酸-葡萄糖模式反应体系并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检测方法,研究pH、底物浓度,反应温度与反应时间等工艺条件对羧甲基赖氨酸形成的影响及羧甲基赖氨酸含量的动力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pH值、底物浓度和反应时间与体系中羧甲基赖氨酸含量均呈正相关;而反应温度对体系中羧甲基赖氨酸含量的影响较为复杂,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pH值为7.0,底物浓度为0.3 mol/L和反应时间为30 min的条件下,反应温度为100℃时羧甲基赖氨酸的含量达到最大值为317.37 mg/mol赖氨酸。动力学研究发现在低温加热的反应体系中,羧甲基赖氨酸的含量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而增大;而在高温加热的反应体系中,羧甲基赖氨酸的含量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本实验为研究谷物类焙烤食品加工过程中羧甲基赖氨酸的形成和抑制机理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研究了油炸薯片的制作工艺,包括干燥方法以及油炸工艺进行了改进。通过实验确定工艺最佳干燥工序为:中档温度下微波干燥90s;最佳油炸工序为140℃下油炸50s;最适配方:马铃薯泥:61%,玉米淀粉:15%,红薯淀粉:6%,面粉:4%,植物油:3%,味精、食盐1s%,砂糖:2%,膨化剂1.3%,抗氧化剂:1%,乳化剂:0.7%,增稠剂:0.5%。  相似文献   

5.
油炸薯片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主要研究了油炸薯片的制作工艺,包括干燥方法以及油炸工艺进行了改进。通过实验确定工艺最佳干燥工序为:中档温度下微波干燥90s;最佳油炸工序为140℃下油炸50s;最适配方:马铃薯泥:61%,玉米淀粉:15%,红薯淀粉:6%,面粉:4%,植物油:3%,味精、食盐1s%,砂糖:2%,膨化剂1.3%,抗氧化剂:1%,乳化剂:0.7%,增稠剂:0.5%。  相似文献   

6.
对影响食品中Nε-(1-羧甲基)-L-赖氨酸含量的因素进行了综述,以期为有效控制食品中其含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以油炸薯片的工艺参数为研究对象,通过大量的中试实验比较研究了原料的干物质含量,切片的厚度,护色的温度与时间及油炸的温度与时间等主要工艺参数之间的关系,从而确定了最佳的工艺参数为:原料干物质含量大于20%,切片厚度在1-2mm,护色温度为80-90℃,时间约1min,油炸温度在180-190℃,时间为1-2min,并对本生产线上的主要设备进行了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抗氧化剂维生素B1、维生素B6、儿茶素、白藜芦醇、丁基羟基茴香醚(BHA)、叔丁基对苯二酚(TBHQ)对赖氨酸-葡萄糖反应生成羧甲基赖氨酸的抑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维生素B1、维生素B6、儿茶素、白藜芦醇对羧甲基赖氨酸具有抑制作用,抑制率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维生素B1、白藜芦醇、儿茶素、维生素B6。BHA、TBHQ对羧甲基赖氨酸具有促进作用。BHA对羧甲基赖氨酸的生成促进作用较小,TBHQ对羧甲基赖氨酸的生成促进作用较大。有的抗氧化剂具有抑制羧甲基赖氨酸的生成作用,而有的却没有,有的甚至还具有促进生成作用。  相似文献   

9.
综述了羧甲基赖氨酸(CML)的检测方法,为食品中CML含量检测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根据TRIZ创新理论,提出一种新的油炸薯片中丙烯酰胺含量的测定方法.计算机视觉系统中的图像采集装置每间隔1 min采集刚炸好薯片的双面图像,在Lab颜色空间中,用提出的图像滤波、分割和颜色测量算法从双面图像中提取目标薯片、测量整体薯片的颜色平均值,同时对相应薯片中的丙烯酰胺含量值做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对数据进行分析,发现薯片双面a平均值和其丙烯酰胺含量值之间有很强的相关性(R2=0.971),建立了两者之间的线性回归方程.利用所提出的方法测定市场上出售的10个不同品牌薯片的丙烯酰胺含量值,与标准化学方法测定值之间的最大相对误差仅为4.94%,说明该方法准确可行.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油炸马铃薯片加工过程中切片预干燥时间、油炸温度和不同浸泡处理对油炸马铃薯片品质的影响,通过薯片炸前炸后色泽变化、亮度、丙烯酰胺含量、水分含量、含油量及感官指标等理化指标进行评估。结果表明,油炸马铃薯片的色泽变化和丙烯酰胺含量随油炸温度升高增大,预干燥时间越长切片炸前水分含量越低,油炸时间越短,但随着预干燥时间的增加油炸薯片色泽变化也越大。油炸马铃薯片的最佳生产工艺为:鲜切马铃薯片先在85℃清水中热烫3.5 min,再用0.3%CaCl2溶液中室温浸泡30 min,浸泡后切片在60℃下热风干燥箱干燥15 min,130℃油炸即可得到色泽变化最小、丙烯酰胺含量低的油炸薯片。  相似文献   

12.
陈中爱  吕都  刘辉  王梅  李俊  刘嘉  董楠  王辉 《食品工业科技》2019,40(16):45-49,57
本研究以马铃薯片为原料,将马铃薯片分别浸渍于不同浓度的海藻酸钠(SA)、羧甲基纤维素钠(CMC)、瓜尔豆胶(GU)涂膜液中,以马铃薯脆片水分含量、脂肪含量、硬度、色泽、感官品质为评价指标,并进一步通过扫描电镜研究涂膜处理对真空油炸马铃薯脆片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SA、CMC、GU均能显著提高马铃薯脆片水分含量(p<0.05),显著降低马铃薯脆片的脂肪含量(p<0.05),SA-1%、CMC-0.75%、GU-1%处理组脂肪含量分别降低了17.22%、40.04%、27.39%;与对照组相比,三种处理组降低了马铃薯脆片的硬度值,对L*b*值大部分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亲水胶体处理组样品感官评价得分均较高,CMC-0.75%组得分最高(6.86分);扫描电镜结果表明,CMC能较好地保护马铃薯脆片的细胞结构遭受破坏,防止油脂进入脆片内部。CMC-0.75%处理组能降低马铃薯脆片脂肪含量,感官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采用理化测定及感官评分相结合的方法考察了预处理过程中切片厚度、冷冻温度、护色液三因素对低温真空油炸马铃薯片的感官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切片厚度2 mm,冷冻温度-18~-20℃,0.1%柠檬酸护色液为最佳的预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4.
为优化马铃薯脆片的预处理工艺,采用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以破碎力、含油量、L*值、感官评分、综合评分和电子鼻检测挥发性成分为指标,对实验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的预处理方式对马铃薯脆片的破碎力、感官评价和综合评分有显著影响(p0.05)。主成分分析共提取5个主成分,前3个主成分总贡献率大于85%,说明提取3个主成分能够全面反映马铃薯脆片的品质信息,决定第1主成分的指标主要是感官评价和综合评分,决定第2主成分的是破碎力和含油量;决定第3主成分的是L*值和含油量。以主成分分析得到的规范化综合得分为响应值建立的二次多项式回归模型回归效果极显著(p0.01,R~2=0.9604)。确定最佳工艺参数为漂烫温度91℃、漂烫时间4 min、切片厚度4 mm和冷冻时间3 h,在此条件得到规范化综合评分0.9572,与预测值(0.9453)相接近,表明以主成分分析得到的规范化综合评分为响应值建立的回归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15.
常压油炸马铃薯脆片加工工艺参数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以适于油炸加工的马铃薯品种--大西洋为原料,研究了切片厚度、坯料烘干时间(含水量)、被膜剂浓度、油炸时间、油炸温度对常压油炸马铃薯脆片品质的影响,确定了常压油炸马铃薯脆片的加工工艺参数,即马铃薯切片厚度为2.0mm,油炸坯料于50℃温度下烘80min,含水量控制在60%左右,油炸前用0.8%的CMC-Na溶液被膜,在180℃油温下炸制2min。  相似文献   

16.
张鸿  郑志  熊宇豪  于世朗  赵妍嫣 《食品工业科技》2020,41(20):177-181,187
为研究微波辅助热风干燥预处理对油炸紫薯片品质的影响,以厚度为3 mm的新鲜紫薯片为对象,首先采用不同微波功率(259、280、358 W)辅助热风(50、60、70 ℃)干燥方式对紫薯片进行预干燥,对不同微波功率(259、280、358 W)干燥后的紫薯片油炸8、3.5、2.5 min,研究紫薯片预处理过程的干燥特性及花青素含量,以及油炸紫薯片产品的色泽、脆度、硬度和脂肪含量等。结果表明:随着微波预处理功率的升高,紫薯片达到干燥终点的时间缩短(90 min以上),平均干燥速率显著提高;并且热风干燥温度越高,微波预处理对干燥效率的促进作用也越明显。而低功率(259 W)的微波辅助50 ℃热风干燥联用更有利于干燥紫薯片花青素的留存;较低功率(259、289 W)的微波预处理不仅在保护产品颜色上具有优势,还可以使得油炸紫薯片更高的硬度和更好的脆性。在不同微波预处理功率下,油炸紫薯片的脂肪含量最低值基本一致。本研究可为微波辅助热风技术在干燥紫薯及其他农产品干燥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真空油炸紫薯片的预处理工艺.应用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对切片厚度、漂烫条件、冷冻时间等真空油炸紫薯片质量的预处理因素进行了系统研究,确定了真空油炸紫薯片的最佳预处理工艺:切片厚度3.0 mm;漂烫温度95℃,漂烫时间3.5 min;在-20℃条件下,冷冻18 h;在-0.094~-0.098 MPa真空度条件下,90℃真空油炸15 min.真空油炸紫薯片最大程度地保存了紫薯的营养价值,花青素含量为1.54 mg/g,脂肪质量分数为17.40%,破碎力为468.9 N.产品带有清晰的纹理,口感酥脆,无油腻感.  相似文献   

18.
护色工艺对真空油炸马铃薯片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真空油炸前预处理技术研究了护色工艺对真空油炸马铃薯片品质的影响.实验中选择柠檬酸、亚硫酸氢钠、VC 3种褐变抑制剂,通过配取不同浓度,得出真空油炸马铃薯片最佳护色工艺.结果表明:马铃薯片经过第4组护色液配方处理之后,即:柠檬酸1‰,亚硫酸氢钠1‰,VC1.5‰,产品具有最佳的感官品质和色泽值,同时对其水分含量、水分活度和脂肪含量均无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19.
HACCP是一种能够确保食品安全的技术管理系统.通过结合低温真空油炸马铃薯片的生产工艺流程,将保证食品安全的预防性管理系统HACCP应用到低温真空油炸马铃薯片生产中,以便为生产低温真空油炸生产马铃薯片的相关企业提供参考.本研究明确了低温真空油炸马铃薯片的生产工艺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并对其危害进行了分析,阐述了相应的解决方案,最大程度上降低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危害因素,目的在于确保低温真空油炸马铃薯片产品的安全性,提高产品的卫生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