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二氯化钯和2,2,6,6-四甲基-3,5-庚二酮为原料,在甲醇中合成了一种新的β二酮前驱体—双(2,2,6,6-四甲基-3,5-庚二酮酸)钯(Ⅱ)。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单晶X射线衍射技术对其进行了表征,确定了配合物的结构组成。用热重法分析了配合物在氮气气氛中的热分解行为,当温度升到295℃,前驱体基本挥发完全,表明双(2,2,6,6-四甲基-3,5-庚二酮酸)钯(Ⅱ)是一种理想的MOCVD前驱体。  相似文献   

2.
氯化-3,3-二氟-2-丙烯基二甲基锍及溴化乙氧甲酰甲基二甲基锍分别与钯的卤化物反应,生成双(3,3-二氯-2-丙烯基二甲基锍)四氯钯(Ⅱ)和双(乙氧甲酰甲基二甲基锍)六溴二钯(Ⅱ)。进一步反应转变为配合物。二氯双(3,3-二氟-2-丙烯基甲基硫醚)合钯(Ⅱ)和二溴双(二甲基乙氧甲酰甲基■叶立德)合钯(Ⅱ)。开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等测试结果确定了它们的结构。  相似文献   

3.
王流芳  程国权 《贵金属》1992,13(2):46-50
罗丹明B是一种灵敏而有效的生物荧光染色剂,在分析化学中用于测定许多金属离子。本文合成并表征了钯—罗丹明B配合物,研究其对抗肿瘤活性的作用,认为该配合物可抑制Hep和Ec癌细胞的生长,而对带有上述二种癌细胞小鼠的体重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
以5-(4-氟苯基)-1,3-二甲基-1H-1,2,4-三唑(fdpt)为环金属配体、乙酰丙酮(Hacac)为辅助配体合成出一种新型铱(Ⅲ)配合物Ir(fdpt)2(acac)。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分析和单晶X衍射对其组成和化学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化学组成为C25H25F2Ir N6O2,属于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1.58917(14) nm,b=1.64798(15) nm,c=1.06146(9) nm,β=94.741(3)°,V=2.7704(4) nm3,Z=4。  相似文献   

5.
以1-苯基异喹啉(piq)为主配体,以3-甲基-2-吡啶甲酸(mecid)为辅助配体合成了一种铱(Ⅲ)配合物Ir(piq)2(mecid)。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分析和单晶X射线衍射对其化学组成和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热失重(TGA)曲线分析了其热稳定性质,热分解温度为325℃。采用紫外-可见光谱和光致发光光谱对其光物理性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化学组成为C37H26Ir N3O2,属于三斜晶系,P1/n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8.3130(4) nm,b=11.4866(5) nm,c=15.3737(7) nm,α=75.726(2)°,β=83.005(2)°,γ=88.785(2)°,V=1.4120(11) nm3,Z=2。光物理性质显示最大发射波长为618 nm,为红色发射的铱磷光配合物。  相似文献   

6.
采用铂替代钯合成了以二叔丁基苯基膦[(t-Bu)_2PPh]和卤素(Cl、Br)为配体的Pt(Ⅱ)配合物。以氯化铂(PtCl_2)和溴化铂(PtBr_2)为起始原料,二甲亚砜(DMSO)为溶剂,在氮气保护下与二叔丁基苯基膦反应,得到目标化合物。结果表明,Pt[(t-Bu)_2PPh]_2Cl_2产率为96.9%,Pt[(t-Bu)_2PPh]_2Br_2产率为94.1%,2种化合物的纯度均大于99%。通过元素分析、核磁共振(~1H-NMR)分析和单晶X射线衍射(XRD)分析测定了目标化合物的化学结构,结果显示,配合物均为trans-四配位的平面正方形配合物,Pt(Ⅱ)处于配位平面的中心,分别与2个Cl或者Br和P键合,形成4配位的平面四边形的结构,2个卤素原子和膦配体处于反位。  相似文献   

7.
[Pt(en)(5-Fu)2]Cl2配合物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寻求高效低毒的新型顺铂类抗肿瘤药物,用K2PtCl4、乙二胺(en)、氟尿嘧啶(5-Fu)为原料,设计合成了顺铂类似物[Pt(en))(5-Fu)2]Cl2配合物,由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质谱分析初步证实了其化学结构,用改良MTT、SRB法,选用K562、A549、Bel-7402、BIU-87、Bcap-37细胞株对其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测定。结果表明,所合成的配合物除在浓度为0.01、0.1/μg/mL时对K562细胞株抗肿瘤活性大于顺铂和氟尿嘧啶外,其它情况下的抗肿瘤活性均小于顺铂和氟尿嘧啶。该配合物仍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采用间氯苯甲酸(m-CBA)、1,10-菲罗啉(phen)和醋酸铜合成一种新颖配合物Cu(phen)(m-CBA)2,并用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元素分析、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该配合物为单斜晶系,空间群为C2/c,晶胞参数为a=2.9699(4)nm,b=1.15452(2)nm,c=1.5335(2)nm,β=111.118(2)°,V=4.9051(1)nm3,Z=8,F(000)=2328,R1=0.0728,wR2=0.2234[I>2σ(I)]。结果分析表明,中心铜原子和来自1个1,10-菲罗啉分子的2个氮原子、2个间氯苯甲酸分子的2个氧原子进行配位,形成一个变形平面四边形的配位模式。该配合物中铜原子之间存在顺磁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9.
合成4种标题配合物,用元素分析、红外和紫外光谱、摩尔电导、核磁共振氢谱、荧光光谱及X射线粉末衍射物相分析研究了它们的组成和性质及其结构。按结构将配合物分为两类,一是含氢键的离子缔合物;一是含金属—氧键的螯环型配合物。  相似文献   

10.
钯—丁二酮肟配合物的极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志强  赵藻藩 《贵金属》1991,12(1):41-47,29
1.引言我国对极谱催化波和吸附波有大量的研究,其中不少体系已有实际应用。钯的配合物吸附波也有报道,但其检测限均在5×10~(-8)mol/L左右,选择性也不够理想。我们在研究钯与有机试剂配合物的极谱行为时发现,在碱性介质中,钯与丁二酮肟的配合物在单扫示波极谱仪上,有一灵敏的配合物吸附还原波,而在酸性介质中也可以得到一个灵敏度比较高,选择性非常好的极谱波。  相似文献   

11.
以羧酸铑(II)为母体,吡啶-2-基(吡啶-4-基)甲酮(24ma)为轴向配体,合成了4种新型羧酸铑(Ⅱ)轴向配合物,且成功培养出化合物单晶。使用1H NMR、13C NMR、MS、IR和X-单晶射线衍射对其结构进行表征,讨论了取代基和轴向配体对分子结构的影响,并初步测试了它们对美罗培南类化合物合成反应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与母体分子羧酸铑(II)相比,所选定的羧酸铑(Ⅱ)轴向配合物因在反应体系中溶解度较差、配体不易解离等原因,导致催化合成美罗培南类化合物的产率不高。  相似文献   

12.
合成了以甲胺/环戊胺为伴随基团,分别以氯离子、1,1-环丁基二羧酸根和草酸根作为离去基团的3种新的铂(II)配合物。以顺-二碘-二环戊胺合铂(II)、硝酸银、甲胺、氯化钾、1,1-环丁基二羧酸钾和草酸钾为原料合成目标化合物。采用元素分析、质谱、核磁共振氢谱和红外光谱分析其组成和结构,利用MTT体外检测法进行了初步的体外活性评价,表明合成的3种化合物结构与理论一致,具有一定的体外肿瘤生长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13.
分别以2-苯基吡啶(ppy)为第一配体,以1-苯基-1,3-丁二酮(phbd),1-苯基-3-甲基-4-苯甲酰基-吡唑啉酮-5(pmbp)为第二配体合成了两个新的铱配合物Ir(ppy)2(pmbp)、Ir(ppy)2(phbd),通过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和核磁共振对其化学组成进行了结构表征,表征结果与理论吻合良好;配合物在紫外吸收光谱图上的290~310 nm处出现了强的配体自旋允许的单重态π-π*跃迁吸收峰,在400~460 nm处出现了配合物分子内金属铱到配体的单重态和三重态电荷跃迁吸收峰(1MLCT和3MLCT);同时配合物Ir(ppy)2(pmbp)、Ir(ppy)2(phbd)在荧光光谱上522、518 nm处出现了强的绿光发射。  相似文献   

14.
在水热合成条件下合成一个新的吡啶-3,5-二羧酸的稀土铽配合物[Tb2(pydc-3,5)3(H2O)9]n3nH2O,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元素分析和红外等手段的表征确定该化合物的组成和晶体结构。结果表明,吡啶-3,5-二羧酸(pydc-3,5)配体与稀土金属Tb形成了一维链状配位聚合物,中心稀土金属有两种配位形式,每个金属均与氧原子形成九配位的结构。配体中的羧酸根采用两种配位方式,即单齿配位和双齿配位。同时配合物能发出三价铽离子的特征绿色荧光,荧光光谱的研究表明,配合物表现出很好的荧光性能。  相似文献   

15.
以二氯化钯为原料,DMF作为溶剂,直接与三苯基膦回流反应,加入还原剂,制备出四(三苯基膦)合钯(0),产率95%。采用FAB+-MS、IR、1H-NMR和电子光谱对其结构进行了测定和表征,并在Suzuki偶联反应模型上评价了其催化活性,催化转化率为70%~88%。  相似文献   

16.
17.
候文亮  赵飞  陈洪来  许明明  李永庆 《贵金属》2022,43(S1):124-138
在乙二醇单乙醚介质中,将二聚体Ir2(μ-Cl2)(ppy)4和辅助配体2-噻吩甲酰三氟丙酮(SFO)在碱性条件下,加热回流反应,一步生成了铱配合物Ir(ppy)2(SFO),产率85.2%。采用核磁共振(1H-NMR、13C-NMR)和质谱等分析表明产物为目标配合物。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了乙酰丙酮铂(Ⅱ)、乙酰丙酮钯(Ⅱ)的光电子能谱和核磁共振谱的特性,提出了乙酰丙酮与Pt(Ⅱ)、Pd(Ⅱ)的配位方式,认为除了形成M←L的σ配位键外,还形成了M→L的dxz(dyz)→π^13反馈π键,从而解释了乙酰丙酮与Pt(Ⅱ)、Pd(Ⅱ)形成稳定配合物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用FTIR、XPS、TEM等表征方法对溶液中大肠杆菌吸附钯(Ⅱ)的机理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吸附过程与大肠杆菌和钯(Ⅱ)间静电作用有关,在pH为2.0时吸附量最大,可达120.08 mg/g;对大肠杆菌进行化学修饰,FTIR结果表明细胞表面的氨基、羧基可能为吸附钯(Ⅱ)的主要基团,涉及到表面络合机制;TEM及XPS结果显示吸附6 h后菌体内有尺寸为5~15 nm的钯纳米颗粒生成,说明该吸附过程还存在还原反应。大肠杆菌对钯(Ⅱ)的吸附过程是静电作用、表面络合、氧化还原等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以二氯化钯和2,2,6,6-四甲基-3,5-庚二酮为原料,在甲醇中合成了一种新的β二酮前驱体-双(2,2,6,6-四甲基-3,5-庚二酮酸)钯(Ⅱ)。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及单晶X射线衍射等技术对合成的前驱体进行了结构表征。热重-差热分析表明,在N2气氛中,当温度升到291℃时,前驱体基本挥发完全。采用合成的前驱体通过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沉积(MOCVD)技术在石英上沉积制备钯薄膜,利用XRD和AFM分析手段对薄膜的结构和表面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得到的薄膜纯净,无其他杂质存在,薄膜表面连续、致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