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分析了电容层析成像技术在核电厂主蒸汽管道的应用前景,并应用计算软件,对核电站蒸汽管道的横截面进行建模和划分网格。利用改进后的正则化算法,对核电厂主蒸汽管道内介质的典型流型进行了仿真和计算,最后给出了精确的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2.
基于COMSOL电容层析成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过程层析成像技术是两相流检测中的一种新型的检测技术,有广泛的适用性.本文采用一种新的方法一COMSOL对电容层析成像研究并仿真.首先介绍电容成像系统的结构和电容传感器的数学模型;其次,用COMSOL对管道横截面建模、划分网格并仿真;最后,分析了不同介电常数和不同介质对成像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用于气液两相流流型识别的ECT传感器的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电容层析成像系统图像重建的质量,采用有限元方法,建立电容层析成像系统敏感阵列电极二维数学模型,同时以8电极水气两相流电容层析成像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电极覆盖率以及屏蔽电极与电极外表面距离对电容层析成像系统电容值及敏感区域的影响.结果表明,电极覆盖率在80%左右时,电容传感器灵敏度均匀性得到提高,屏蔽半径是管道内径...  相似文献   

4.
脉动热管内微尺度两相流的电容层析成像测量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利用电容层析成像方法,实现脉动热管内微尺度两相流的可视化监测及液膜厚度的测量。优化设计的微型传感器也可作为流动管道,具有和测量管道基本相同的传热和流动特性。相比普通电容层析成像传感器,其测量精度和空间分辨率都有一定提高,从而拓宽了电容层析成像技术的应用范围。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工作条件下,脉动热管存在塞状流、环状流以及混合流3种不同的流型;液膜厚度测量结果与实际相符,通过其变化趋势可以实现流型的识别。  相似文献   

5.
基于ANSYS的ECT系统传感器电容值的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容层析成像(ECT)技术是一种新的测量技术,也是目前较为成熟的一种过程层析成像系统.该技术是用于识别一个封闭管道内两相流/多相流系统中各个相成分分布问题.它由正问题和逆问题组成,正问题中电容传感器的敏感场分布函数的计算要涉及到静电场中电容计算问题.在ECT系统的仿真研究中,电容要通过场的数值计算方法来求得.本文介绍了如何使用ANSYS来计算ECT传感器中的各电极对之间的电容.测试表明,计算结果与通过实验测量结果相吻合,该方法方便了正问题的仿真研究.  相似文献   

6.
电容层析成像系统的电容测量电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前流动层析成像技术是公认的是具有前景的多相流参数检测途径,其发展主流之一是电容层析成像技术,其中小电容检测是该技术的关键和难题之一。针对电容层析成像系统,通过讨论比较,从三种小电容测量电路中选择出一种用于电容层析成像(ECT)系统,实验结果表明该电路能够满足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压水堆核电厂主蒸汽管道疏水设计不当造成的危害,结合美国针对轻水堆核电厂制定的国家标准《防止水对发电用汽轮机造成损失的导则》(ANSI/ASME TDP-2-1985)及轻水堆用户要求文件,分析了主蒸汽管道疏水设计的注意事项,继而对管道疏水量进行分析计算,并给出了工程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8.
华能玉环电厂超超临界机组P92钢主蒸汽管道安装过程中,通过采取超声波纵波检测方法,可以有效检出管道端部存在的母材内部缺陷,消除主蒸汽管系存在的隐患,为保证机组安全稳定运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电容层析成像系统传感器的敏感场分布受多相流介质分布的影响,软场特性给图像重建带来很大困难.该文以8电极油水两相流电容层析成像为研究对象,采用有限元仿真的方法,分析了径向电极及其嵌入尺寸对电容层析成像系统电容值及敏感场分布的影响.通过仿真分析,确定了径向电极的嵌入尺寸,从而能够在缩小测量电容值的动态变化范围,减轻数据采集电路设计难度的同时,提高电容响应的灵敏度,改善传感器敏感场的分布,提高电容层析成像系统的性能.  相似文献   

10.
电容层析成像技术应用于冰水两相测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电容层析成像(electrical capacitance tomography,ECT)方法研究冰水两相系统中冰在水中的运动和冰锋面的移动等。研究过程中,先采用传统的闭合电极电容层析成像传感器,即电极布置于被测管道某一截面的外侧一周,得到被测截面的冰-水分布,以及冰在水中的运动轨迹。之后,为研究冰锋面的迁移情况,针对测试件的特殊结构设计了新型非闭合电极电容层析成像传感器,即沿容器高度上布置了几组电极,每组电极两两相对。当冰锋面浸没过某一对电极时,该对电极电容值迅速减小,因此采用这种布置方式可以获得冰锋面的运动。采用电容层析成像这种非接触测量方式可以获得冰在水中的移动及冻结情况,为进一步研究冻土中的复杂现象提供新型测试手段。  相似文献   

11.
核电站蒸汽发生器质量监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学荣  霍利  孙锐 《电力设备》2007,8(2):55-57
结合我国核电站蒸汽发生器的应用情况,分析了立式U型管和卧式自然循环蒸汽发生器的技术特点,指出了核电站对蒸汽发生器的性能要求,就如何控制蒸汽发生器质量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2.
凝汽式汽轮机相对内效率在线监测的一种近似计算方法   总被引:15,自引:7,他引:15  
针对汽轮机热力试验条件与正常运行条件间的差别 ,指出正常运行中汽轮机并不具备热力试验所要求的完全隔离的条件 ,同一电厂中各机组间总有一定的汽 (水 )联系。因此 ,对于正常运行的汽轮机 ,无法采用常规热力试验所采用基金项目 :国家电力公司重点科技资助项目 (SPKJ0 13 0 7)。的求解汽轮机质量和能量平衡方程的方法在线求解排汽焓 ,从而使在线准确确定汽轮机相对内效率存在一定的困难。文中提出一种在线计算汽轮机相对内效率的热力学近似方法 ,该方法基于汽轮机热力循环的基本原理 ,采用一些容易测量的参数来推算汽轮机的相对内效率 ,避开了常规的求解排汽焓的难题。通过与汽轮机热力试验结果的比较 ,证明该方法足以满足工程上对计算精度的要求。最后给出该方法在某 10 0MW汽轮机相对内效率在线监测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娘子关电厂3号机组变形主蒸汽管道的分析和应力测量,对管系进行了改造设计计算,结合机组大修予以实施,同时确定了管系的危险载面处,采取有效的监督手段进行运行监督,研究和总结出了处理变形蒸汽管理的一套完整程序和方法,可推广应用于其他火力发电厂变形蒸汽管道的分析改造中。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漳泽电厂运行15万h的1号炉主蒸汽管道材质综合试验及强度核算,认为该主蒸汽管材质损伤不严重,处于蠕变第二阶段,尚可继续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15.
详细阐述了对1 000 MW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高压旁路管道(简称高旁)主阀阀座的修复过程,通过执行严格的修复工作程序,采用热丝氩弧焊和镍基高温合金材料过渡等工艺方法,并利用六轴联动焊接机械手臂的柔性,克服了高旁主阀高温和主阀阀腔狭小等恶劣环境条件进行堆焊的困难,确保堆焊层质量能够满足阀座密封面的各项性能要求。同时,彻底消除了阀体材料为SA182-F91/F92的主蒸汽高旁阀门阀座的开裂和吹损等缺陷,保证了发电机组的设备可靠性和经济性,亦为解决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的高温高压蒸汽阀门内漏问题提供了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胡琨 《广东电力》2010,23(6):48-50,53
针对1 000MW超超临界机组主蒸汽管道、低温再热蒸汽管道、高温再热蒸汽管道及高压给水管道四大管道(以下简称"四管")是否采用弯管的问题,介绍了主蒸汽、低温再热蒸汽、高温再热蒸汽管道的规格和材质,定量分析了弯管、弯头阻力,比较采用弯管或弯头对电厂初投资、运行费用、管系应力等方面的影响。最后得出结论:弯管对热膨胀的补偿性差于弯头,不利于管系安全,增加管系设计困难,影响配合。提出"四管"全部采用弯头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采用数模试验的方法对火力发电厂主要蒸汽管道汽锤的影响因素和影响程度进行分析,得出汽锤力与阀门动作时间、管道规格、机组容量、机组参数等影响因素的关系,并分析了汽锤对不同蒸汽管道的影响及动态荷载的工况组合,提出了控制动态荷载危害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温国伟 《广东电力》2005,18(2):75-78
广州石油化工总厂配套电厂高温锅炉主蒸汽管旁路管管座与旁路管之间的焊缝经常在运行中出现热裂纹,导致高温高压蒸汽从裂纹处泄漏,甚至出现旁路管断裂现象,严重影响生产、安全和经济效益。依据在220t/h高压燃煤锅炉及配套汽轮发电机主蒸汽系统检修中的经验,对缺陷进行了理论分析,并提出有效的消除措施。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高对某热力厂室内蒸汽管网的监测和管理,以火用分析方法为基础,建立蒸汽管网的数学模型。为提高监测的可扩展性,方便定制与升级,基于MicrosoftCOM组件技术开发管网的热经济性分析模块,并嵌入到锅炉的DCS系统中运行。分析了主要管段的压力损、温度降、热损失和火用损失。现场运行表明,采用组件技术开发该系统具有模块化、可重用性高、运行稳定的特点。实现对室内主要蒸汽管道的监测及性能评价。  相似文献   

20.
燃煤机组的锅炉过热器换热管道中包含有大量金属蓄热储能,利用过热器金属蓄热可以快速改变机组发电负荷和主蒸汽压力。通过减温水扰动试验,获得一级减温水流量对负荷以及主蒸汽压力的响应模型并提出了一种蓄热前馈火电机组协调控制方案。工程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案合理利用增减减温水流量引起的过热器蓄热变化,能够有效减少机组主蒸汽压力波动,显著提升机组变负荷初期的负荷响应能力,增强机组调峰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