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跨链间同级库存协作机制下,采用收益共享契约研究了多链式集群供应链系统的协调问题。建立了零售商跨链间库存协作机制下的集群式供应链系统分散决策模型、集中决策模型以及收益共享契约模型,并给出各模型下的最优策略。通过数值仿真对模型中的参数进行求解,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在跨链间同级库存协作机制下,"双重边际化"效应依然存在于集群式供应链系统内,但收益共享契约的引入可以有效提高系统内各成员的利润,并实现集群式供应链系统的整体协调;同时收益分配系数的取值范围与需求不确定性和跨链间同级库存协作成员数量分别存在逆相关性和正相关性,而收益共享契约引入的必要性与二者均存在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在突发需求情形下,采用回购契约研究由一个制造商、一个分销商和一个零售商组成的三级供应链系统的协调问题,其中零售商占据主导地位。首先推导出三级供应链系统达到完全协调时满足的条件,然后重新设计了突发需求下供应链达到完全协调时的抗突发性回购契约函数。通过算例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分析表明,只有零售商、制造商和分销商的利润函数分别为供应链系统总利润函数的仿射函数时,分散决策下的供应链系统运用回购契约才可以实现集中决策下的最优利润。突发需求会破坏原有系统的协调性。重新设计的抗突发性回购契约函数给出了突发需求下供应链系统的最优订货量函数,并且可以实现供应链系统在突发需求情形下的完全协调。  相似文献   

3.
为实现公铁联运参与者的共赢,对铁路物流中心参与下存在备选公铁运输企业的公铁联运物流服务供应链协调问题进行了研究。基于非合作博弈理论,分别构建了集中决策和分散决策下的博弈模型,通过对比发现分散决策下的供应链存在效率损失。利用基于增量利润和基于系统贡献度的收益共享契约,对分散决策下的供应链进行协调。研究表明:两种收益共享机制都能对供应链进行有效协调;在一定条件下,两种机制中收益共享系数具有相似特征;在第二种机制中,公铁运输企业的成本优势越大,所获利润越大。通过算例验证了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4.
为了分析用户参与创新对供应链最优决策的影响,在利用消费者效用函数识别领先用户需求的基础上,构建集中决策模型、分散决策模型和收益共享契约供应链模型,采用Stackelberg博弈方法求解得到均衡状态下制造商和零售商的最优定价策略、领先用户需求量和契约参数范围。通过数值仿真对分散决策模式和收益共享契约下的供应链及成员利润、价格和领先用户需求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与分散决策模式相比,收益共享契约能够有效协调供应链,增加供应链利润;增加消费者创新补贴对领先用户需求的刺激不明显,但是存在一个使制造商利润最大的最优创新补贴;当消费者创新补贴一定,制造商技术吸收能力由低到高时,消费者的知识水平与批发价格和零售价格的关系从正相关变为负相关,并且分散决策模式的批发价格和契约模式的零售价格对消费者知识水平的变化更加敏感;两种模式的消费者知识水平对领先用户需求量、供应链成员利润和整体利润均为正向影响;当制造商的技术吸收能力较低时,偏向采用收益共享契约增加供应链整体利润,而且制造商的技术吸收能力将决定其利润。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奖惩机制对成员企业决策产生的影响,以及如何协调奖惩机制下的闭环供应链,构建了需求不确定下由单一制造商、单一零售商和第三方回收商组成的具奖惩机制的闭环供应链博弈模型。研究表明,无论是集中决策还是分散决策,奖惩机制下回收率、订货量、零售商期望利润和第三方回收商期望利润均提高,并随奖惩力度的增大而增大;零售价均降低,且随奖惩力度的增大而减小,但这些决策变量和利润均与最低回收率的设定无关。制造商的利润同时受到奖惩力度和最低回收率的影响。渠道效率随奖惩力度和最低回收率的增大而降低。此外,研究发现分散化决策下的系统利润要低于集中定价决策下的系统利润,由此提出了改进的收入—费用共享契约和两部收费制契约来协调奖惩机制下的闭环供应链,但两部收费制契约的协调性能优于收入—费用共享契约。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需求分布信息不足和利他行为偏好对供应链运作的双重影响,在只知道需求的均值和方差的情形下,利用鲁棒优化方法研究了考虑利他行为的供应链协调问题。给出了集中式供应链的鲁棒最优订货决策和分散式供应链实现鲁棒协调的回购契约策略,并进行了数值分析。研究表明,利他行为对供应链成员的鲁棒决策具有重要影响。当供应链成员都完全利他时,批发价契约就能够实现供应链协调;否则,需要一个合适的回购契约来协调供应链。此外,通过设定不同的批发价格还可以调节供应链期望整体利润在各成员间的分配。同时,鲁棒协调策略具有较强的稳健性,可以有效减少需求分布信息不足对供应链系统及其成员利润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针对质保期内制造商和供应商组成后市场服务联盟联合向客户提供后市场服务时的后市场服务供应链协调问题,考虑后市场服务水平对产品需求的影响,建立了集中决策下供应链系统以及分散决策下制造商和供应商的利润模型。通过分析和比较集中决策和分散决策下制造商和供应商的最优决策,设计了一种基于后市场服务成本分担和收益共享的复合契约对分散决策下的服务供应链进行协调,给出了服务供应链达到协调的条件,使该契约下的制造商和供应商实现了双赢。通过算例分析,验证了后市场服务供应链协调契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网络外部性对延保服务和供应链协调的影响,运用博弈论构建了具网络外部性的两级延保服务供应链模型。在集中决策和分散决策两种决策模式下,分别探讨和比较了节点企业的商品定价、延保服务定价、服务质量决策及系统利润;分析了网络外部性对各决策变量和节点企业利润的影响,发现网络外部性加剧了供应链系统决策效率的损失;研究了该供应链系统的契约协调问题,发现传统的收入共享契约无法协调网络外部性下考虑延保服务的供应链系统,而通过改进的收益共享契约可以使该系统获得Pareto改善,有效实现协调。最后通过算例方法对所提方法进行了验证和分析。  相似文献   

9.
突发事件会导致市场需求和市场价格随机波动,供应商的风险态度由中性变为厌恶。此条件下建立价格随机、供应商风险厌恶的应急回购契约模型。将分散决策的"利润-CVa R"风险评价准则修正为集中决策的"利润-CVa R"风险评价准则,并在新的准则下研究回购契约能否实现二级供应链的协调。最后对模型进行数值仿真,结果表明:当市场需求服从正态分布时,供应链的最优订货量与风险因子变化的步长和正态分布函数的方差密切相关。当风险因子以一个比较小的步长变化时,在特定的区间内,最优供应量发生分岔突变现象,供应商、零售商和供应链的期望收益以及批发价也随之发生分岔突变现象。这种分岔突变的区间和上述各种值的振幅会随方差的增大而增大。在分岔突变区域供应链不能实现协调,在非分岔突变区域供应链能实现协调。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模糊需求下成员具有风险规避行为供应链的定价策略和协调机制,基于市场需求不确定的现实,将需求模糊化处理,构建了具有风险规避制造商和零售商的供应链决策模型,得到最优决策的显示解,设计了基于Shapley值的收益共享契约协调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当市场需求的模糊程度发生变化以及制造商和零售商对风险规避的程度较大时,最优价格决策随市场需求减少可能性的增加而降低,随市场需求增加可能性的增加而保持不变;风险规避程度较大的制造商和零售商在规避风险的同时会丧失在市场需求可能增加情形下提高价格从而获得高收益的机会;风险规避的决策者会选择风险规避的对手作为合作伙伴;基于Shapley值的收益共享契约能够让模糊需求下的供应链达到完美协调。  相似文献   

11.
需求信息不对称下基于期权的供应链协作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批发价格契约分析了信息不对称导致供应链效率下降的机理,运用信号博弈理论设计相应的期权契约,激励具有信息优势的零售商,通过其期权购买量向供应商传递真实的市场需求信息,并据此优化供应商的产能和价格决策,以及零售商的期权购买策略,最终达到供应链的协作。最后,对各决策模型和协调过程分别进行了详细的仿真分析,验证了期权契约在需求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供应链协调过程中的有效性,并探讨了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不对称信息下供应链线性激励契约委托代理分析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在由1个供应商和1个零售商组成的供应链中,零售商的促销努力对市场需求有重大影响。但因信息不对称的存在,供应商无法观测到零售商的行为,这样就会产生败德行为,影响供应链的协调。对此,利用委托代理分析框架,研究了供应链中供应商和零售商之间的利益博弈;通过比较在信息对称与信息不对称情况下的线性契约,分析了不同因素对于佣金率、供应商期望收益以及代理成本的影响;最后,考察了新的观测变量对契约设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为使供应链在市场需求变化后能够达到协调,提出了批发价结合资源投入补贴契约模型。在市场需求变化前能够协调供应链的契约,而在市场需求增加后,即使对契约参数作调整或者重新设计契约也可能无法使供应链达到协调状态。这时供应链协调时的订货量超出了供应商的生产能力,供应链的协调问题就不再是契约设计问题,而主要是供应链企业的资源投入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可通过改变节点企业的资源投入,以消除供应链中的资源瓶颈,并结合契约设计来实现供应链的协调。分析了最优资源投入量及相应的最优契约参数。最后,通过数值例子对模型进行了应用分析。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环境效益对绿色供应链最优决策的影响,基于多目标优化与博弈理论,构建了制造商同时考虑利润与环境双目标下的供应链博弈模型,分析了集中式与制造商主导Stackelberg博弈模式下的供应链决策,并进一步建立了利润共享契约下的博弈模型,对以上3种均衡结果进行比较。研究表明,制造商考虑环境效益目标会使自身利润减少,零售商利润、产品绿色度与环境效益相应提高,整体供应链利润先增大后减少;而利润共享契约能够实现产品绿色度、环境效益以及供应链各成员间利润的多重协调。  相似文献   

15.
不确定交货时间下基于BOM下线结算的供应链协同供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构建了交货时间不确定且需求价格时间敏感下基于物料清单下线结算的两供应商—单制造商协同供货模型。在对问题进行相关描述和假设后,分析了不考虑协同供货的供应链收益决策模型,并对供应商和制造商的最优决策进行了分析,然后对考虑协同供货的供应链收益模型进行了分析并推导出最优解的性质。数例分析比较了不考虑协同供货和考虑协同供货两种决策模式下的供应链收益和最优解的差异。结果表明,考虑协同供货决策的供应链收益要明显大于不考虑协同供货决策的供应链收益,而考虑协同供货决策下制造商的产品最优销售价格和供应商的最优协议提前期均小于不考虑协同决策。  相似文献   

16.
基于努力因素的供应链利益共享契约模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需求不确定且与努力水平具有相关性的前提下,建立了单供应商(或生产商)和销售商之间的利益共享契约模型,分析了努力因素对供应链协作策略的影响。通过对传统利益共享契约模式的研究,解释了此时单纯利益共享契约模式为什么无法实现供应链协作。为此,提出了基于回馈与惩罚策略的利益共享契约理论。通过在传统的利益共享契约中引入回馈与惩罚策略,解决了单纯的利益共享契约无法实现供应链协作的问题,使供应链恢复到协作状态,并给出了确定最优契约参数的方法。最后,通过数值例子对模型进行了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17.
In this paper, the impacts brought by the carbon footprint tax on fashion supply chain systems are analytically examined. First, based on various industrial practices in fashion apparel, we construct the two-echelon manufacturer–retailer analytical fashion supply chain model. Second, by exploring the fashion supply chain with a highly fashionable product, we study how the carbon footprint tax can affect the retailer’s optimal choice of sourcing. We further investigate the significance of carbon footprint tax on fashio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under two commonly adopted contracts, namely the pure wholesale pricing (WP) contract and the markdown money (MM) contract. Our analytical findings illustrate that: (1) under the WP contract case: A properly set carbon footprint tax, which depends on the product’s manufacturing and shipping costs, and manufacturer’s profit margin, can successfully entice the retailer to source locally. (2) Under the MM contract case where the MM contract is set in a way that the supply chain is coordinated: (a) If the carbon footprint tax is equal to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product costs from the local and offshore sourcing, then the optimal MM rates and the optimal supply chain product quantities from the local and offshore sourcing modes are the same. (b) Similar to the WP contract case, we prove analytically that a properly determined carbon footprint tax can always entice the retailer to source locally. Further analysis with extended models under the consideration of having a stochastically larger demand with the local sourcing mode is conducted.  相似文献   

18.
供应商管理库存环境下的两级供应链优化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供应链协调状态下的利润分配问题,建立了一个供应商管理库存环境下的两级供应链模型。研究了传统模式下供应链的协调与优化问题,以剩余补贴契约为例讨论了供应链契约设计及其应用。在此基础上,分别研究了季中追加生产机会和提前订购策略对供应链成员决策的影响,论证了优化供应链性能的基本思路,寻找实现供应链成员期望利润帕累托改进的最优集,分析了季中生产成本、提前批发价等决策变量对供应链性能的影响。最后,通过一个算例对研究结果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19.
The design of a supply chain (SC) aims to minimize cost so the product can reach the customer at the cheapest cost with flexible demand. The demand of a product is variable with time and environment. Most of the researchers have considered investment cost, processing cost, and transportation cost as variable costs to minimize the cost while considering a constant demand. In actual practice, the demands are flexible. In this paper, a two-stage stochastic programming model has been proposed for a capacities-based network design of a supply chain for flexible demands while considering inventory carrying cost and missed opportunity cost in addition to the above-mentioned costs. It will enhance the logistic planning and seek the location network optimally. Furthermore, in the first stage, decision variables represent different nodes (facility locations of echelons) of the supply chain, with the assumption that they will be considered at the design stage before uncertain parameters are unveiled. On the other hand, decision variables related to the amount of products to be produced and stored in the nodes of the SC, the flows of materials among the entities of the network, and shortfalls and excess at the customer centers are considered as second-stage variables. The methodology has been illustrated by solving an example. It was found that the proposed model yields more feasible and advantageous results.  相似文献   

20.
有固定需求底线的逆向供应链定价策略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为了解决逆向供应链中的定价策略问题,根据单一制造商和单一零售商构成的二级逆向供应链系统,应用博弈理论研究废旧产品回收数量超过或低于需求底线时,制造商和零售商的定价策略。得出了斯坦克尔伯格均衡和纳什均衡2个非合作博弈的均衡解,以及一个合作博弈的均衡解(联合定价),同时给出了各定价策略下的最优回收量。对各种定价策略作了进一步的比较,并通过案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