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法对大型罗勒精油和柚子精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并采用DPPH自由基(DPPH·)清除法、ABTS自由基阳离子(ABTS+·)清除法对精油及其主要单体的抗氧化性能进行了研究。大型罗勒精油鉴定出46个化学成分,占总含量的84.07%,其主要成分为香叶醛(14.20%)、β-石竹烯氧化物(10.97%)、香橙醛(10.38%)和β-石竹烯(4.09%);柚子精油鉴定出48个化学成分,占总含量的92.24%,其主要成分为柠檬烯(43.88%)、石竹烯(22.09%)、葎草烯(4.57%)和γ-松油烯(4.41%)。结果表明,大型罗勒精油和柚子精油对DPPH·和ABTS+·均具有清除活性,其中大型罗勒精油和柚子精油清除DPPH·的IC50值分别为3.96 mg/mL和23.22 mg/mL;清除ABTS+·的IC50值分别为1.61 mg/mL和2.30 mg/mL。由此可知,大型罗勒精油和柚子精油可以作为一种较为安全的天然抗氧化物来源。  相似文献   

2.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马尾松松针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对挥发油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并以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以及总还原力为评价指标,研究其抗氧化作用。结果表明,从马尾松松针挥发油中共分离鉴定出了34种化合物,其相对质量分数占挥发油总量的95.76%,主要化合物为石竹烯(15. 85%)、α-杜松醇(12. 12%)、大根香叶烯B(10. 81%)、β-古巴烯(7.94%)、1(10),4-杜松二烯(6.65%)、γ-依兰油烯(6.01%)、蛇麻烯(5.82%)和β-瑟林烯(3.63%)等。马尾松松针挥发油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以及总还原力随挥发油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强;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半数清除率IC_(50)值分别为5.16、5.47、4.34 mg/mL。通过本试验证实,马尾松松针挥发油作为天然抗氧化剂具有较大的开发潜质。  相似文献   

3.
琼产艾纳香叶精油的抗氧化和抗菌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收集琼产艾纳香叶精油,经过GC-MS分析,精油中45种化合物被定性检出,主要是单萜类(48.55%)和倍半萜类(39.91%),相对含量列前五位的组分分别是(-)-龙脑(28.45%)、石竹烯(22.98%)、樟脑(9.56%)、α-荜澄茄烯(8.32%)和β-蒎烯(4.32%)。经过DPPH自由基清除试验、β-胡萝卜素漂白试验和硫代巴比妥酸法试验发现精油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琼脂扩散法和琼脂稀释法证实精油对6种受试菌都有抑制活性,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假丝酵母和黄曲霉具有较好的抑制能力(MIC:625μg/mL),对大肠杆菌、李斯特氏菌和沙门氏菌也表现出了抑制能力(MIC:2 500μg/mL)。以上结果证实琼产艾纳香叶精油具有明显的抗氧化和抗菌活性,拥有成为食品和化妆品的天然抗氧化剂及抗菌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4.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对不同温度预处理后的柏树枝叶进行精油提取,同时利用气质联用技术(GC-MS)分析其化学成分。此外考察了柏树精油对DPPH·(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和ABTS+·(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的清除能力。经GC-MS测定,三种柏树样品所提精油中共鉴定出37个化合物,其中新鲜枝叶所得精油主要成分是桧烯(28.34%)、δ-柠檬烯(12.32%)和乙酸龙脑酯(15.08%)等;35℃烘干所得精油主要成分是桧烯(10.92%)、δ-柠檬烯(6.88%)、乙酸龙脑酯(18.27%)和大根香叶烯-D(11.17%)等;75℃烘干所得精油主要成分是桧烯(16.34%)、δ-柠檬烯(6.92%)、乙酸龙脑酯(11.18%)和β-荜澄茄油烯(13.17%)等。抗氧化结果表明,低温烘干所得精油清除DPPH·和ABTS+·能力最强,高温烘干次之,新鲜枝叶最低。  相似文献   

5.
栀子花精油化学成分及抗氧化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秀海  赵超  赵阳  周欣 《食品工业科技》2013,34(1):77-79,84
采用微波辅助-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栀子花精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栀子花精油的化学成分,通过质谱检索并结合保留指数确定其结构 以VC为对照,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栀子花精油对DPPH·和ABTS+·的清除率.结果显示:从栀子花精油中鉴定出了51种化学成分,占总峰面积的86.9%,其主要成分为芳樟醇(21.09%)、莰烯(7.25%)、α-石竹烯(6.49%)、香叶醇(5.72%)、α-法呢烯(5.35%)等;栀子花精油对DPPH·和ABTS+·具有较好的清除能力,其半数抑制率(IC50)分别为6.26、11.58 μg/mL.  相似文献   

6.
王婵  李荣  吴杨  王颖  汤书华  谭津  姜子涛 《食品科学》2021,42(14):226-231
利用超快速气相色谱电子鼻(gas chromatography-based electronic nose,GC-E-nose)技术快速鉴定调味香料荜茇精油(essential oil from Piper longum L.,EOPL)的化学成分,并通过GC-E-nose结合化学法,在未经单体分离的条件下,对EOPL中的化学成分清除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1-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2,2’-azinobis-(3-ethylbenzthiazoline-6-sulphonate),ABTS)阳离子自由基和羟自由基活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EOPL的主要成分为大根香叶烯(26.04%)、石竹烯(13.57%)、顺式-茴香脑(8.87%)和β-甜没药烯(7.32%)。EOPL各组分清除自由基的活性有很大差异,在所有精油成分中顺式-茴香脑、氧化石竹烯和右旋萜二烯对DPPH自由基、ABTS阳离子自由基和羟自由基具有最强的清除活性,清除率分别达到78.1%、87.0%和71.6%。为了验证GC-E-nose对精油成分鉴定的可行性,同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EOPL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符合度高达89.7%。  相似文献   

7.
该研究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牛至精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析牛至精油组成成分。通过测定牛至精油对DPPH·和ABTS+·的清除能力,研究牛至精油的抗氧化活性,并采用抑菌圈法研究牛至精油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性能。结果表明,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牛至精油的提取率为0.15%,GC-MS共检测到54种精油组分,占精油总含量的91.04%,百里香酚(26.63%)、香芹酚(14.44%)、2-异丙基-1-甲氧基-4-甲基苯(11.75%)和松油烯(9.23%)为相对含量较高的成分。牛至精油对DPPH·和ABTS~+·均具有清除能力,对ABTS+·的清除能力远强于对DPPH·的清除能力,其IC50值分别为1.41μg/mL和0.0103μg/mL,抗氧化性比化学合成的抗氧化剂BHT强。牛至精油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具有抑菌活性,其抑菌圈直径分别为9.5mm和6.5mm。  相似文献   

8.
在超声波辅助下,分别以无水乙醇、丙酮、蒸馏水为提取溶剂,对桑葚果实进行提取,浓缩后分别得无水乙醇提取物AE,丙酮提取物EE,蒸馏水提取物WE,通过测定提取物对DPPH·、ABTS~+·、·OH的清除作用评价桑葚的抗氧化活性。提取物AE、EE、WE对DPPH·的IC_(50)分别为0.173、0.18、0.19 mg/m L;对ABTS~+·的IC_(50)分别为0.044、0.052、0.06 mg/m L;对·OH的IC_(50)分别为0.67、0.83、1.02 mg/m L。提取物清除DPPH·、ABTS~+·、·OH的IC_(50)值均远远小于10 mg/m L,表明桑葚提取物具有良好的自由基清除活性。试验表明溶剂对提取物清除自由基的活性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9.
利用总抗氧化能力、DPPH·清除率和羟自由基(·OH)清除率评价茴香种子精油的体外抗氧化活性,采用复凝聚法制备茴香精油微胶囊,并将之用于辣椒丝的防腐保鲜。采用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法确定茴香精油微胶囊在辣椒丝中的添加量。结果表明:茴香种子精油清除DPPH·自由基的IC_(50)为13.5612 mg/mL(TBHQ为7.5235 mg/mL),清除·OH自由基的IC_(50)为11.6433 mg/m L(TBHQ为6.1404 mg/mL),总抗氧化能力清除率为58.9%。茴香精油微胶囊在辣椒丝中最适添加量为3%。  相似文献   

10.
以葡萄酒泥酵母为原料制备高纯度酵母β-葡聚糖,对其进行紫外光谱、溶解性、颜色反应、薄层层析和红外光谱分析,并对β-葡聚糖及其羧甲基化衍生物进行体外抗氧化活性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所得产品为纯度较高的碱不溶性β-葡聚糖;β-葡聚糖和羧甲基β-葡聚糖清除·OH、O_2~-·、DPPH·、ABTS~+·和螯合Fe~(2+)的IC_(50)分别为10.874、11.122、11.780、10.109、21.399mg/mL和3.982、3.182、3.222、2.562、5.027 mg/mL,其中后者的IC_(50)均低于10 mg/mL,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经过羧甲基化改性后的抗氧化能力较改性前的酵母β-葡聚糖得到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肉桂精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精油成分进行分析,并分析精油体外抗氧化能力和抑菌活性。结果表明:精油提取率为1.34%,GC-MS共检测出38种精油组分,占精油总含量的99.59%,其中相对含量较多的是反式-肉桂醛(59.54%),γ-松油烯(12.90%),葎草烯(6.58%),石竹烯(4.22%),β-红没药烯(2.20%)和视黄醇乙酸酯(1.70%)。肉桂精油对DPPH?和ABTS?都有清除能力,其IC50值分别为96.9189和6.3669 ug/mL。肉桂精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都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二者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6和19 mm,MIC值分别为0.50 mg/mL和0.25 mg/mL。  相似文献   

12.
采用GC/MS技术分析了超山炭梅品种杨梅叶精油的化学组成,确定了各成分的化学结构和在精油中的相对含量,并采用DPPH·清除和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了精油的抗氧化能力,以滤纸片琼脂扩散法测定抗菌活性。结果表明:杨梅叶精油共鉴定出38种成分,占总峰面积的98.57%;主要由单萜烯烃和倍半萜类组成,石竹烯、草烯2种成分占78.41%;并含有微量的醛类、醚类、醇类、酯类、酮类和烷类等物质。杨梅叶精油浓度大于0.025 mg/mL后,其对DPPH·清除能力超过了同浓度的Vc水平,其对卵黄脂质过氧化清除能力相当于同浓度的强抗氧化剂2,6-二叔丁基对甲酚(BHT)的54.5%~86.0%,表现出较强的抗氧化活性。杨梅叶精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酿酒酵母等微生物均有抑制作用,且随浓度增加抑制作用增强,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最强。杨梅叶精油的抗氧化和抗菌特性研究,有望将其开发成药学、食品工业天然抗菌剂和食品防腐添加剂。  相似文献   

13.
分子蒸馏技术富集柚皮精油的抗氧化成分,经两次分子蒸馏后,得到两种重馏分(1RH、2RH)、两种中间馏分(1DM、2DM)和一种轻馏分(1DL)。分子蒸馏过程中,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实时分析了各馏分的化学组成,确定了33种化合物。通过测定各馏分清除DPPH·和ABTS+·的能力得知,香叶醇和β-石竹烯是主要的抗氧化物质,被富集到重馏分(2RH)中,浓缩比分别为3.7和4.3,同时D-柠檬烯在轻馏分(1DL)中得到明显富集,浓缩比达4.9。抗氧化实验表明重馏分(2RH)的抗氧化能力较原油得到了明显提升,清除DPPH·和ABTS+·的能力分别比原油提高了60%和75%。分子蒸馏技术不仅用于分离脂肪和脂肪酸,而且在植物精油精制及提高附加值方向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主要研究超声波辅助草果精油提取优化工艺及其清除自由基作用,同时对正交试验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各因素及模型对提取率的影响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最佳工艺参数为提取次数为4次,料液比为1∶15(g/mL),乙醇浓度为75%,超声时间50 min。草果精油清除DPPH自由基、清除ABTS~+自由基及络合Fe~(2+)能力试验表明,草果精油在浓度2 mg/mL~10mg/mL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ABTS~+自由基清除率及Fe~(2+)络合率都随着提取物的浓度增加而增大的变化趋势,但2 mg/mL草果精油清除ABTS~+自由基效果好于同浓度的BHT。  相似文献   

15.
为充分利用牡丹籽粕中的多酚资源,采用响应面法优化超临界CO_2萃取牡丹籽粕多酚工艺,以多酚提取量为响应值,得到了乙醇(夹带剂)体积分数、萃取温度和萃取压力的最优条件;通过测定牡丹籽粕多酚对DPPH和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超临界CO_2萃取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83%、萃取温度52℃、萃取压力32 MPa,此条件下牡丹籽粕多酚提取量可达18.58 mg/g;牡丹籽粕多酚和VC对DPPH·清除率的IC_(50)分别为128.22μg/mL和147.72μg/mL,对ABTS~+·清除率的IC_(50)分别为109.18μg/mL和142.66μg/mL,牡丹籽粕多酚对DPPH·和ABTS~+·的清除能力均显著强于VC。  相似文献   

16.
对褐苞蒿全草中精油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及抗菌活性研究。通过水蒸气蒸馏提取得到褐苞蒿全草精油,利用气质联用对其进行成分分析,以圆盘扩散法和微量稀释法测定褐苞蒿精油对大肠埃希氏菌、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酿酒酵母、毛霉的体外抗菌活性。结果鉴定出该精油成分中的65个化合物,占精油总量的92.70%。主要成分为桉油醇(11.30%),樟脑(8.21%),4-萜烯醇(7.32%),石竹烯氧化物(6.34%),大根香叶烯D(6.39%)和石竹烯(5.37%)。对5种细菌的体外抗菌试验表明:该精油具有一定的抗菌能力,为进一步利用褐苞蒿精油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优化五味子精油的萃取工艺条件,采用无溶剂微波萃取技术萃取五味子精油,考察了3个变量(萃取时间,微波功率,预处理加水量)对精油得率的影响,并通过均匀设计法确定最佳萃取工艺条件;利用GC-MS对优化条件下得到的精油进行成分分析,通过DPPH法检测精油的自由基清除能力。结果表明:最佳的工艺条件为萃取时间50min、微波功率800W、预处理加水量40%,优化的精油得率为0.92%;精油的GC-MS 分析共鉴定出35种成分,占精油总量的91.06%,依兰烯(34.81%)、β-雪松烯(10.74%)和α-佛手柑油烯(9.22%)为其中的3种主要成分;精油清除DPPH自由基的IC50 值为 3.01mg/mL。采用无溶剂微波萃取五味子精油工艺可行。  相似文献   

18.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和气质联用技术分别对秋季和冬季艾纳香叶香气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秋季样品香气成分为49种(91.37%),其中萜类化合物为43种(81%);冬季样品香气成分为47种(95.87%),其中萜类化合物为37种(88.48%)。秋季样品相对含量前5位的依次为(E)-石竹烯(24.88%),L-龙脑(17.86%),(+)-γ-古芸烯(12.27%),花椒素(7.83%),(E)-罗勒烯(3.6%)。冬季样品相对含量前五位的依次为L-龙脑(47.3%),樟脑(13.64%),(E)-石竹烯(7.41%),(+)-γ-古芸烯(3.9%),β-石竹烯环氧化物(2.75%)。两种样品相同的香气成分有31种,因此两样品的主体香气相似,即樟脑香、胡椒香和药香,但两样品中相同组分相对含量差异很大。此外秋季样品还含有18种独有组分,冬季样品含有16种,因此不同季节生产的艾纳香精油香气不同,各有特色。  相似文献   

19.
目的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对西双版纳和保山2种滇产艾纳香的挥发性成分进行研究,揭示其主要香气成分并比较产地差异。方法样品经50℃加热1.0 h,顶空富集30min,在250℃解析2.0min后利用GC-MS进行测定,对其香气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并以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个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从2种艾纳香中分别分离鉴定了57、53种化合物,占各自挥发性成分总量的98.32%和98.14%,其中2种艾纳香的共有化合物为52种。樟脑、(-)龙脑、β-石竹烯、α-蒎烯、β-蒎烯、莰烯等6种香气成分占版纳艾纳香挥发性成分总量的86.31%,占保山艾纳香82.00%。樟脑、(-)龙脑、β-石竹烯等3种成分占版纳艾纳香挥发性成分总量的63.02%,保山的为48.10%。结论西双版纳及保山2种滇产艾纳香的挥发性成分种类基本一致,且具有6种共同的主要香气成分,但6种主要香气成分的相对含量存在明显不同,保山艾纳香中的樟脑、(-)龙脑、β-石竹烯3种香气成分含量明显更丰富,而另外3种成分低于版纳艾纳香。研究结果可为滇产艾纳香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均匀设计法优化丁香精油提取工艺及其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均匀设计试验法U6(64)优化有机溶剂萃取丁香精油工艺;分离鉴定冬枣主要致病菌青霉菌和浆胞,并研究丁香精油对青霉菌和浆胞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为溶剂选用正己烷、萃取温度80℃、颗粒度110目、料液比1∶15(g/mL),丁香精油收率为22.98%;丁香精油对青霉、浆胞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为2.0μL/mL和2.5μL/mL,其中活性成分中丁香酚和乙酰基丁香酚完全抑制青霉菌的浓度为350 mg/L和300 mg/L,β-石竹烯对青霉菌没有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