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玫瑰花为原料,花色苷为研究对象,采用CIELAB测定方法,探究将其应用于饮料加工行业中时环境因素(水质、光照、温度)、pH值、常见食品添加剂对玫瑰花色苷保存率、玫瑰花色苷水提液颜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水质、EDTA-2Na、阿斯巴甜和木糖醇对玫瑰花色苷水提液颜色稳定性的影响较小;吐温80、抗坏血酸、山梨酸钾和苯甲酸钠的质量分数越高,玫瑰花色苷水提液的色素保存率越低;柠檬酸的质量分数越高,花色苷水提液的色素保存率越高;在高温和光照条件下,玫瑰花色苷保存率都较低;玫瑰花色苷在酸性条件下稳定性高于碱性条件。该研究结果为玫瑰花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尤其是在饮料工业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以紫甘蓝花青素水提液为研究对象,以CIELAB色空间为研究方法,以△E*,a*,b*值为评价指标,测定添加不同种类、浓度的金属离子后紫甘蓝花青素水提液的颜色变化情况,探讨了不同金属离子对紫甘蓝花青素水提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Na~+,Mg~(2+),K~+,Ca~(2+),Zn~(2+)对紫甘蓝花青素水提液的颜色稳定性不会产生显著影响;Al~(3+)对紫甘蓝花青素水提液增色作用明显;高浓度Cu~(2+)则对紫甘蓝花青素有显著褪色作用;Fe~(3+)对紫甘蓝花青素水提液颜色稳定性的影响最大,能直接使其变色;Fe~(2+)对紫甘蓝花青素水提液也会产生一定的褪色作用。该结果可为紫甘蓝花青素的工业应用提供理论基础以及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
食用玫瑰花色苷的提取及其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芹  马晓军 《食品工业科技》2012,33(14):146-149,152
以吸光值为指标得出了食用玫瑰花花色苷提取的最佳条件:10%的柠檬酸溶液为浸提液,料液比1:10,50℃提取1.5h。对花色苷粗提物的稳定性研究表明,玫瑰花色苷对溶液pH敏感,随着pH的升高,最大吸收波长红移,颜色由红色逐渐变为灰色;热稳定性较好;光照、Mg2+、VC、氧化剂及还原剂能够破坏花色苷的结构,使其降解;Cu2+、Al3+、Ca2+、Na+及蔗糖可能与色素发生辅色效应从而明显地提高了其稳定性;K+、Zn2+、Fe2+及葡萄糖则没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以玫瑰花为原料,玫瑰花色苷提取量为指标,利用响应面法对常温下超高压提取玫瑰花色苷的条件进行优化,并探讨其稳定性。结果显示:响应面优化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柠檬酸浓度13.2%、压力400MPa、保压时间6min、料液比1∶25(g/mL),此条件下,花色苷的提取量为1089.42mg/100g,与模型预测值基本相符,决定系数R~2=0.9952。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玫瑰花色苷在pH 1~3的条件下比较稳定,60℃内的稳定性良好;氧化剂和还原剂会显著加快花色苷的降解,Zn~(2+),Na~+,K~+对花色苷无显著变化,Mg~(2+),Fe~(3+)能够破坏花色苷的结构,使其降解,Al~(3+),Ca~(2+),Cu~(2+)对花色苷有显著增色效应。  相似文献   

5.
以野生毛葡萄皮渣为原料,用乙醇提取花色苷并研究其稳定性。结果表明:毛葡萄皮渣花色苷对p H、温度、光照、氧化剂、还原剂和防腐剂敏感;葡萄糖、果糖、蔗糖对该花色苷有一定的护色作用;金属离子K~+、Na~+、Mg~(2+)、Zn~(2+)对毛葡萄皮花色苷影响较小,Fe~(3+)、Cu~(2+)对该花色苷有明显的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6.
以金银花水提液为研究对象,以ΔE*值为评价指标,测定和比较了金银花自来水提取液和超纯水提取液间的色差及贮藏过程中的颜色变化差异,并探讨了pH值、金属离子、抗氧化剂及放置时间对金银花水提液颜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金银花超纯水和自来水提取液间存在明显的色差,且在贮藏过程中颜色稳定性不同。pH值对金银花超纯水提取液颜色变化的影响十分显著:酸性条件下颜色几乎不变,且放置过程颜色稳定;碱性条件下,ΔE*值随pH值增大而增大,最高可达39.01;碱性条件下放置,颜色不稳定,10 h内色差变化可达3.56。Al3+、Zn2+、Mg2+、Cu2+、Fe3+对金银花超纯水提取液的色差影响较大,ΔE*值均在3.00以上,其中Fe3+的影响最为显著。D-异抗坏血酸钠具有减缓金银花提取液颜色变化的作用。因此,避免混入金属离子、酸性环境和使用适当的抗氧化剂能使金银花水提液保持较好的颜色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采用乙醇/盐双水相体系对牡丹花色苷进行萃取精制,分别考察分相盐和乙醇的添加量对花色苷和多糖分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选择硫酸铵作为分相盐,添加量为5.5 g,乙醇与水的体积比为1∶1,在此条件下花色苷和多糖分离效果最好,花色苷萃取率为96.43%。进一步考察有机酸、金属离子、p H对牡丹花色苷稳定性的影响。研究表明,丙二酸和Mn2+对花色苷有辅色效果,可以提高花色苷的稳定性,低p H条件(p H 2,3)下花色苷的稳定性较好;以花色苷保存率为响应值,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进行响应面分析试验。试验优化结果为:丙二酸浓度88 mmol/L,Mn2+浓度6.2 mmol/L,p H 2.6,在此条件下花色苷保存率为79.21%,较空白对照组稳定性提高了近2倍。  相似文献   

8.
以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冻干所得紫甘蓝色素粉末为原料,研究pH、温度、抗坏血酸、金属离子及寡糖等因素对紫甘蓝花色苷稳定性影响。结果表明,pH对紫甘蓝花色苷稳定性影响较大,花色苷含量随pH增大而下降,且当pH>7时,花色苷稳定性呈极显著降低趋势;紫甘蓝花色苷热稳定性较好,但温度>80℃时,紫甘蓝花色苷热稳定性较差;金属离子影响存在差异,Na~+、K~+对花色苷稳定性无显著性影响,Ca~(2+)对其稳定性影响显著,而Zn~(2+)、Al~(3+)影响达到极显著程度;高浓度抗坏血酸影响紫甘蓝花色苷稳定性;蔗糖对紫甘蓝花色苷表现为辅色作用,葡萄糖、乳糖、果糖等寡糖对紫甘蓝花色苷稳定性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
试验以紫花苜蓿花粉为原料,研究超声波辅助溶剂法提取苜蓿花色苷的工艺及不同因素对其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紫花苜蓿花色苷最佳提取工艺:用酸化乙醇做提取剂,料液比1∶30(g/mL),提取温度60℃,超声时间10 min。紫花苜蓿花色苷较耐酸、耐热;常用的食品添加剂蔗糖、苯甲酸钠对花色苷的稳定性影响都不明显,而亚硝酸钠对花色苷有极大的破坏性;金属离子Cu~(2~+),K~+对苜蓿花色苷稳定性影响小,Al~(3~+),Zn~(2~+)对其有一定影响,而Fe~(3~+)对苜蓿花色苷稳定性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0.
黑花生衣花色苷含量测定及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勇  陈琼  张琪 《食品工业科技》2012,33(20):73-76
从黑花生衣中提取花色苷,并测定其含量;测定不同温度、酸碱度、光照及金属离子(Cu2+、Mn2+、Mg2+、Fe3+)对黑花生衣花色苷稳定性的影响。在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50、乙醇浓度60%且为酸性、温度60℃、提取时间60min时,黑花生衣色素中花色苷含量为10.3mg/g;加热对花色苷有增色作用;pH小于5.0时随着pH增大花色苷的吸光度降低,pH大于5.0时随pH增大花色苷的吸光度增加,并朝蓝色趋势渐变;pH越接近7.0,光照后花色苷保存率越高;在Mn2+、Mg2+浓度为2.00mmol/L时,花色苷吸光度最高;随Fe3+、Cu2+浓度增加花色苷的吸光度随之增加,铁离子对黑花生衣花色苷无絮凝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用响应面优化了超声辅助提取火龙果皮花色苷的工艺条件,并探讨了其稳定性。结果表明:响应面法优化的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19%,提取时间11 min,提取温度40℃,料液比1∶95(m∶V),在该条件下提取火龙果皮花色苷含量为159.14 mg/100 g。高温、碱、氧化剂和还原剂可严重降低其稳定性;光照可使花色苷分解;葡萄糖和蔗糖对花色苷影响很小,甚至可以保护花色苷;Ca~(2+)、Sn~(2+)等金属离子能破坏其稳定性,Na+、Zn~(2+)、Mg~(2+)、K~+等金属离子对其稳定性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2.
以湖北省随州市"天仙红"红肉桃为实验材料,研究了该品种红肉桃中花色素苷的提取、纯化工艺,并对其稳定性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红肉桃花色苷的最适提取溶剂为甲醇/水/盐酸溶液(60∶40∶0.7,V/V/V),最佳提取料液比为1∶30(g∶m L),最佳提取时间为120min,但温度对红肉桃花色苷的提取效果影响不明显。实验中进一步采用S-8型大孔树脂对红肉桃花色苷粗提物吸附30min,再依次用浓度为20%、40%、60%、100%的乙醇洗脱,所得洗脱液经高效液相色谱检测,100%乙醇洗脱后所得组分花色苷的纯度最高。高温和碱性条件对红肉桃花色苷的破坏作用较大,酸性条件则有利于其热稳定性的维持;光照对该花色苷有一定的破坏作用;Zn2+、Ca2+、Na+、Mg2+、Al3+和K+金属离子对红肉桃花色苷有不明显的保护作用,Fe3+对红肉桃花色苷的稳定性有明显促进作用,并能够促进红肉桃花色苷溶液增色。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p H值、金属离子及有机酸对脱味紫薯花色苷色素溶液颜色特征及其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p H 3.0附近时脱味紫薯花色苷色素溶液最稳定;低浓度Fe3+有较强的增色作用,高浓度且随着时间延长Fe3+会导致花色苷降解;Fe2+不仅无增色效果,还会导致脱味紫薯花色苷降解褐变;低浓度的Ca2+、Mn2+和Cu2+对脱味紫薯花色苷色素有一定的辅色作用。草酸、丙二酸和L-苹果酸对紫薯花色苷色素有较好的辅色作用,提高了脱味紫薯花色苷色素的热稳定性,其中草酸辅色最显著,其次是丙二酸和L-苹果酸;柠檬酸和阿魏酸的增色效果不显著,抗坏血酸具有减色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以野生马齿苋为原料,榨汁提取马齿苋花色苷并研究其稳定性。结果表明:马齿苋花色苷在酸性条件、低温、避光有利于其稳定;氧化剂和还原剂都能使马齿苋花色苷稳定性降低;木糖醇随浓度的增加对马齿苋花色苷有增色作用,呈对称的正态分布走势,浓度为10%达到峰值,随后随浓度增加增色减弱;甘露醇随浓度增加对马齿苋花色苷的减色作用增强;随着甜菊糖苷用量增加对马齿苋花色苷先减后增再降,呈倾斜的S形,浓度为0.06%时减色到谷底,浓度为0.13%时增色到峰值,超过此浓度增色下降,但浓度为0.26%时仍然处于增色状态;柠檬酸和乳酸浓度为0~3%时随浓度增加增色作用增大,浓度3%随浓度的增加增色作用减弱直至减色;金属离子Na~+、Mg~(2+)、Zn~(2+)、K~+对马齿苋花色苷影响较小,而Ca~(2+)、Cu~(2+)、Fe~(3+)对马齿苋花色苷有明显的破坏作用。马齿苋花色苷的稳定性研究,为马齿苋榨汁保健饮料的配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探讨pH、光照、温度、氧化剂、还原剂、金属离子、防腐剂对紫色马铃薯花色苷理化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紫色马铃薯花色苷只有在酸性条件下才可以稳定存在;对光、热敏感,稳定性差;氧化剂和还原剂对紫色马铃薯花色苷有较大的破坏作用;Na^+、Fe^(2+)对紫色马铃薯花色苷有破坏作用,Mg^(2+)、Mn^(2+)、Cu^(2+)可起到一定辅色作用;苯甲酸钠对紫色马铃薯花色苷稳定性影响不大,抗坏血酸具有减色作用。在今后的加工或贮藏中,应尽量选择避免对紫色马铃薯花色苷具有破坏性的条件。  相似文献   

16.
为缓解天然蓝色素资源稀缺的现状,本研究选择花色苷和Fe~(2+)为原料制备花色苷-Fe~(2+)螯合物,并采用酸性(pH=3.0)模拟饮料体系,评估其作为天然蓝色素的可行性,以及在储藏和热处理条件下的颜色稳定性。结果表明:以花色苷与Fe~(2+)摩尔比为1∶350制备的花色苷-Fe~(2+)螯合物颜色呈蓝紫色,其降解遵循一级反应动力学(R20.80)。黑暗储藏14 d,花色苷-Fe~(2+)螯合物在4℃的颜色稳定性优于20℃,通过添加黄原胶能提高花色苷-Fe~(2+)螯合物的半衰期和活化能,进而减缓降解和蓝色损失。然而,热处理过程中,花色苷-Fe~(2+)螯合物的热稳定性较差,高温加速花色苷-Fe~(2+)螯合物降解。总之,花色苷-Fe~(2+)螯合物作为天然食用蓝色素,有较好的应用潜力,在低温食品加工和储藏中表现出较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金属离子和食品添加剂对蓝莓花色苷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Ca2+、Cu2+、Al3+具有增色作用,对花色苷的稳定性无显著影响;高浓度Zn2+、Mn2+具有增色作用,而且能够增强花色苷的稳定性;Fe2+、Fe3+、Pb2+对花色苷具有破坏作用,使花色苷的稳定性下降,含Fe3+、Pb2+的花色苷溶液中有沉淀生成。苯钾酸钠对蓝莓花色苷稳定性良好。抗坏血酸和过氧化氢使花色苷的稳定性下降。蔗糖对蓝莓花色苷的稳定性无不良影响,高浓度的蔗糖对其有不同程度的护色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不同有机酸对黑莓花色苷辅色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有机酸对黑莓花色苷纯化物在水体系中的色泽稳定性及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苹果酸、丙二酸和草酸辅色后的黑莓花色苷活化能Ea(P<0.05)均得到显著提高,其中草酸显著提高黑莓花色苷的热稳定性,Ea提高86%。经苹果酸、丙二酸和草酸对黑莓花色苷辅色后T1/2显著高于对照(P<0.05)。在70、80和90℃条件下,经草酸辅色的T1/2分别为34.15、18.48和10.12 h,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9.04、14.87和9.89 h。黑莓花色苷辅色后的L*值随加热温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呈上升趋势,a*值呈下降趋势,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草酸、苹果酸和丙二酸可显著减小黑莓花色苷色泽的降解速率,其中草酸辅色效果最好。经草酸辅色的黑莓花色苷成分与辅色前相比,未发生变化,推测草酸与黑莓花色苷的辅色作用为分子间非共价键辅色。根据实验结果,证明草酸、苹果酸和丙二酸对黑莓花色苷具有辅色作用,有可能作为辅色剂。  相似文献   

19.
探究了彩麦麸皮花色苷在外界条件下的稳定性,为彩麦麸皮花色苷的加工应用提供理论参考,并加快相关产品的研究与开发。选取河南彩色小麦中普黑麦1号和漯珍6号蓝麦为原材料,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研究了pH、温度、金属离子及VC等几种添加剂对彩麦麸皮花色苷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彩麦麸皮花色苷在偏酸性和低温(≤65℃)条件下较稳定。离子浓度为2.0 mmol/L时,K~+、Na~+和Ca~(2+)的加入增强了花色苷的稳定性;Fe~(3+)、Cu~(2+)、VC及一定浓度的柠檬酸(≥0.5%)和蔗糖(≥5%)的加入则使花色苷稳定性下降;2%或3%的食盐可显著提高其稳定性。故彩麦麸皮花色苷的稳定性受pH和温度的影响较大,不同的金属离子和添加剂对其稳定性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20.
《广西轻工业》2019,(4):16-19
文章研究Na_2SO_3添加量、pH值和主发酵温度对蓝莓酒花色苷稳定性的影响。以花色苷保存率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利用Box-Behnken设计试验分析Na_2SO_3添加量、发酵温度以及pH值对蓝莓酒花色苷保存率的影响,分析各因素间的交互作用。结果显示,在pH3.0时,添加0.4g/L的Na_2SO_3,模拟蓝莓酒中二氧化硫含量达到0.2g/L,在发酵温度区间不变情况下,花色苷保存率最高。表明在酸性条件下,添加Na_2SO_3能减缓蓝莓酒中花色苷的降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