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豆酱人工接种发酵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传统豆酱生产中,采用米曲霉101、酱油曲霉302双菌种制曲,添加植质乳杆菌710和具有增香作用的鲁氏酵母638进行人工接种发酵,可使传统豆酱生产工艺缩短2/3左右,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有关酱的标准。  相似文献   

2.
以黄豆、苦荞为原料,采用自然发酵和接种米曲霉的方法制作黄豆酱,接种米曲霉组分别加入高浓度盐水(15%)和低浓度盐水(10%),探讨豆酱发酵过程中的理化性质,并用气质联用(GC-MS)的方法对成品的风味物质成分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在制曲过程中,前60 h接种米曲霉的样品蛋白酶活力高于自然发酵组,且在60 h时达到最大值,为1 686 U/g;在发酵过程中,氨基酸态氮含量和总酸含量都呈上升趋势,接种米曲霉组氨基酸态氮含量始终高于自然发酵组,发酵13 d时低盐接种组氨基酸态氮含量最高,为1.35 g/100 g,接近自然发酵组的2倍。总酸含量则是自然发酵组最高,低盐接种米曲霉组次之。低盐豆酱共鉴定出28种挥发性成分,而高盐豆酱则只检测出18种挥发性物质,低盐豆酱中独有的2,3-丁二醇、十六酸乙酯等化合物赋予了其独特的风味。  相似文献   

3.
黄豆营养丰富,黄豆酱味道丰富、鲜美,为了迎合大众对减盐健康食品的需求,使用黄豆进行制曲、发酵得到减盐黄豆酱,并监测发酵过程中理化指标的变化规律。通过相关性分析,感官评分与氨基酸态氮含量呈现显著正相关(P<0.05),说明氨基酸态氮含量可作为判断发酵终点的指标,通过感官评分与氨基酸态氮含量的判定, 45 d达到发酵终点,发酵成熟的黄豆酱水分含量为56.3%,盐分含量为5.2%,总酸含量为1.28%,氨基酸态氮含量为0.62%,感官评分为28分(满分30分)。以减盐黄豆酱为基底,与减盐发酵辣椒酱混合后发酵可得到减盐黄豆瓣酱,可在一定程度上拓宽麻辣调味品开发与加工过程的原料丰富程度。  相似文献   

4.
低盐固态发酵工艺分为水解和发酵二个阶段,应重视后勘发酵阶段。认为采取“低盐固态淋浇发酵”方法可满足该工艺要求。  相似文献   

5.
腌菜在我国源远流长,品种多,分布广,已形成消费市场中一个独特食品种类。近几年,世界流行低盐食品,而腌菜多用高盐分腌渍。研究表明,食用过多食盐,会对人体某些器官造成永久性损坏。因此传统的加工方法已不太适应消费者的需求,发展低盐腌菜是势在必行。素有腌制食品最大消费市场的日本,非常重视低盐腌菜的生产,认为腌菜以低盐、有酸、少甜为好,而我国在这方面似乎还重视不够。  相似文献   

6.
俗话说:“一曲,二酱,三淋油”酱油发酵的发酵方法工艺操作步骤都影响着酱油的风味、质量,影响企业的社会经济效益,由此可见发酵是酱油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发酵是利用酱油曲分泌的各种酶类和自然溶入的有益的细菌和酵母菌或人为添加的细菌和酵母菌的生长代谢作用将原料中大分子物质水解成相应降解产物和其它有机物,再经过复杂的发酵作用,形成酱油独特的色香味体。目前我国酱油作业工艺采用低盐固态发酵法占全国产量的2/3以上该工艺是利用较低浓度的盐水地酶活力抑制作用不大,  相似文献   

7.
低盐发酵的思索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0 前言说到低盐发酵 ,人们都知道是在 2 0世纪60年代继无盐发酵之后发展起来的 ,也是目前国内普遍采用的酱油生产工艺。然而我国14 0 0多年前的古籍中已有低盐发酵的记载 ,则鲜为人知。古今两种低盐发酵没有传承关系 ,生产形式却十分相似 ,都是先低盐固态、后高盐稀醪发酵。只是两者固态发酵的温度不同 ,对产品风味的影响也大不一样。1 今日的低盐发酵新中国成立以后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酱油消费量成倍增长。为了“发展生产 ,保障供给。”195 7年从前苏联引进固态无盐发酵法。无盐发酵完全摆脱了食盐对酶活力的抑制 ,酱醅在 5 5~ 60…  相似文献   

8.
9.
10.
碘盐及发酵温度对低盐固态酱油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实验室条件下考察了碘盐及发酵温度对低盐固态法酿造酱油的影响。试验分析表明微量碘对酱油的色泽有一定影响,使用碘盐的酱油色率略高于非碘盐的酱油,红色指数相近。而发酵温度按第1~7d,41~43℃;第8~18d,44~46℃;第19~20d,47~48℃模式控制,低盐固态酱油的色率及红色指数指标较好,氨态氮的生成率最高。  相似文献   

11.
食盐是发酵肉制品加工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腌制材料,具有提供咸味、抑菌、提高加工及品质特性等作用。为了抑制发酵过程中致病菌和腐败菌生长,保证产品安全性,发酵肉制品常需高含量盐分。但摄入过多的食盐会对人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因此,降低发酵肉制品中食盐的添加量势在必行。本文简单介绍了食盐在发酵肉制品中的作用及其对微生物的影响,论述了低盐处理对肌肉蛋白和脂质水解、氧化作用以及品质形成的影响,最后综述了常用的减盐手段,以期为发酵肉制品减盐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低盐固态发酵酱油生产工艺的改进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车有荣 《中国酿造》2002,(6):40-42,44
该研究对低盐固态发酵酱油生产工艺进行了改进尝试,在制曲过程中添加富含各种矿物质的膨润土,既有利于霉菌的生长,增加产酶,又提高了酱油产品中的矿物质含量;采用双菌种制曲并在发酵后期添加增香酵母,进行淋浇。这样既改善了酱油的质量和风味,又使全氮利用率比对照组提高了5.13%,氨基酸生成率提高了2.75%。  相似文献   

13.
低盐袋装发酵泡菜的再研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4.
过程在酱油酿造中是一个重要环节.加水量、盐水浓度、水的温度、拌水均匀程度,以及发酵温度等均将直接影响酱油质量及全氮利用率,因此,必需认真按发酵工艺要求操作,以提高全氮利用率和改善产品风味.  相似文献   

15.
多菌种接种发酵生产低盐剁辣椒的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试验菌种肠膜明串珠菌(Leuconostoc mesenteroides)、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 fermentum)和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按照1:1:1:1的配方,以脆度、总酸和感官评分为考察指标,研究了菌种接种量、食盐添加量和发酵时间对剁辣椒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菌种添加量和食盐添加量的增加,剁辣椒的脆度先增加后减小,且脆度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而逐步降低,影响剁辣椒脆度Fmax值的主次顺序为发酵时间食盐添加量接种量,影响感官评分的主次顺序为接种量发酵时间食盐添加量,多菌种发酵生产低盐剁辣椒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接种量6%,食盐添加量6%,发酵时间5 d,发酵温度37℃,在此条件下加工的低盐剁辣椒脆度Fmax值为12316.3 g,感官评分为87.9分,总酸含量为0.52%,最终获得的产品香气浓郁,色泽鲜红,口感脆嫩,达到优质剁辣椒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结合实际,研究了低盐固态发酵制备酱油过程中发生的生化变化。建立了全氮溶出速度和溶出量模型。对影响全氮和氨基酸态氮的主要因素及其作用规律进行了初步探讨。本文还对影响酱油油提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理论分析,摸索出一套快速抽提方法。  相似文献   

17.
发酵菌种对低盐白腐乳感官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腐乳是一种营养丰富的中国传统大豆发酵食品,并具有多种生理活性。但腐乳中较高的盐含量严重阻碍其摄入量及功能性的发挥。降低盐度后,不同发酵菌种对腐乳的感官品质影响不可忽略,对此内容的研究将为开发既美味可口又具备良好保藏性的低盐腐乳产品提供选择合适发酵菌种的科学依据。研究中选取雅致放射毛霉、少根根霉和纳豆菌为发酵菌种制备低盐腐乳,以雅致放射毛霉发酵的高盐腐乳(传统腐乳)为对照,对4种腐乳样品进行感官评价,并对整个生产阶段中蛋白质的分解和菌相变化做跟踪监测。结果显示,雅致放射毛霉发酵的腐乳样品有较好的感官品质,在实验所选用的3株菌中最适宜作低盐腐乳发酵菌种;低盐白腐乳中乳酸菌数与其感官品质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如何提高固态低盐发酵酱油的质量侯红萍(山西农业大学食品科学系太谷030801)俗话说一天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可见,酱油在人民的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越来越讲究食品...  相似文献   

19.
低盐固态发酵后期添加乳酸菌和酵母菌,乳酸菌产生酸可以抑制有害微生物生长,酵母菌发酵糖类物质产生大量有机醇,酱油呈现醇香,乳酸与醇反应生成有机酯赋予酱油酯香。  相似文献   

20.
在酱油生产中采用科学的生产工艺,是提高原料利用率和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增加经济和社会效益的重要条件,我厂生产的“将军庙牌”风城酱油就是采用了低盐固态发酵工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