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丝绸之路”成为沟通中国与中亚地区文明的纽带和桥梁 ,伊斯兰教随着阿拉伯和波斯商人的到来在中国广为流传 ,直接或间接影响着中国陶瓷 ,其纹饰、图案、造型、色彩成为景德镇陶瓷借鉴或仿制的范例。自明代开始 ,景德镇陶瓷以阿拉伯文、波斯文作为装饰纹样 ,宣扬着善有善报的圣训。同心圆也形成了一种装饰风格 ,阿拉伯人的鼓腹瓶、扁肚葫芦瓶、双耳瓶、双耳折方瓶也成了景德镇陶瓷仿制的范例。明代中国瓷器以阿拉伯文、波斯文为装饰纹样开始于永乐青花瓷器 ,以后宣德、天顺、成化、正德等朝均有此类传世品 ,其中以正德朝为最 ,表明了当时伊…  相似文献   

2.
康熙23年随着海上禁令解除,景德镇瓷器大量出口海外。本文通过研究康熙时期外销瓷的器型和装饰纹样,以揭示中外文化交流对陶瓷生产产生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明清时期的瓷器,无论在器型、釉色、纹样上都是非常丰富多彩的,可以说是达到了中国历代瓷器制造的顶峰,它在我国瓷器的发展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而瓷器卜的荷花纹饰在明清时期,作为瓷器装饰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故而本文通过对明清时期陶瓷荷花纹的装饰涵义、装饰技法、构图方式来浅析此时期的陶瓷荷花纹的装饰特征。  相似文献   

4.
云在中国古代是被尊奉的,云纹因其美好的吉祥象征寓意,成为瓷器上的传统装饰辅助纹样之一,得到广泛应用。本文以乾隆时期陶瓷上自然云纹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乾隆时期陶瓷上自然云纹的特征,讨论了自然云纹在瓷器上云纹应用规律,对陶瓷上云纹的特征予以更好的梳理,为我们现代设计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云纹是一种极具中华文化特色和民族气息,颇为抽象化和程式化的传统装饰纹样,作为常见的辅助装饰纹样运用在陶瓷器物上。本文运用例证法和分析法的研究方式,对雍正时期瓷器上云纹丰富的形态特征进行研究,目的是为了在今后的艺术创作、设计中以更加丰富的形式表现中国传统的云纹基本形态,也有助对本民族文化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李书琴 《中国陶瓷》2007,43(10):60-61
欧洲人对中国瓷器的美感和异国情调的追崇心态,导致欧洲的"中国热"开始走向新高潮,即中国装饰风的盛行。中国瓷器艺术的西化说明18世纪中西关系从经济交流的层面上升到经济与美术文化交流的互动境界,而且在18世纪中西经济美术文化交流与互动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漫话纹章瓷     
明清两代,以景德镇为代表的陶瓷艺术家不仅善于仿制外商订购的器型,也能根据不同的要求描绘外国纹样的图案。早在十六世纪末至十七世纪初,他们已为葡萄牙商人设计所需纹样,1680年巴达维亚的一些商人订购了多套盘和碟,其中少数绘有纹章饰案。自此以后,商人开始尝试其他欧洲纹饰,进入十八世纪后,各式西方设计绘画纹样的瓷器纷纷涌现,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特征。自从十七世纪以来,广州洋行的中国商贾为了适应欧洲和美国商人对瓷器装饰的一些特殊需要,便从景德镇运来大量的白胎或装饰极少并中间留有较大空白的瓷器,在广州根据外…  相似文献   

8.
王琴 《江苏陶瓷》2023,(3):68-69+71
鱼纹装饰图案作为中国民间传统文化设计纹样的代表纹样,有着自己极为厚重、丰富深刻的民族历史渊源特征和悠久的文化底蕴,同时鱼纹装饰图案也是民间陶瓷装饰图案纹样艺术中较为具有民族代表性的经典纹样类型之一,不仅给人以独特的视觉感受,也更好地诠释了中国鲜明的民族特色。本文站在前人研究鱼纹的经验基础上,对不同历史时期的陶瓷鱼纹装饰设计进行对比研究,合理分析鱼纹在不同时期的彩绘装饰技法,总结归纳出不同历史时期的鱼纹在陶瓷上出现的彩绘装饰技法。  相似文献   

9.
刘珂艳 《中国陶瓷》2007,43(12):68-69
变形莲瓣纹是元代青花瓷器中常出现装饰纹样,并一直被认为是对伊斯兰教莲花拱门的模仿。文章通过从建筑、宗教、纹样具体造型特征分析,对纹样发展来源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婴戏纹是一种传统的吉祥纹样,它以特有的装饰风格在陶瓷装饰艺术中被广泛应用,同时它也是古代陶瓷装饰纹样中最特殊的一种,它流传的时间久远,数量、种类繁多。中国古代瓷器上常饰有各种各样的纹样,其中儿童题材是我们常见的一大类。陶瓷上的婴戏纹始于唐、兴于宋、盛于明,延续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11.
法国陶瓷装饰艺术发展史一直是国内学术界较少关注的研究领域之一,主要原因在于其错综复杂的文化脉络以及早期窑口难于梳理的派生关系。本文以法国17世纪至18世纪初最具代表性的几座窑口——纳维尔(Nevers)、鲁昂(Rouen)与圣云(Saint-Cloud)——为例,重点探讨了法国白釉蓝花/青花陶瓷的起源、早期发展及其装饰艺术风格的变迁,主要内容涉及以下几个方面:一、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费昂斯彩陶工艺的发展及其历史影响;二、17世纪下半叶中国外销瓷器的输入对荷兰与法国瓷器产业发展的作用与影响;三、法国青花陶瓷装饰艺术风格的演变分析,可将其脉络归纳为:对意大利文艺复兴晚期风格的模仿→从荷兰陶器上对中国风格的间接模仿→对中国外销瓷装饰纹样和造型的发展→结合欧洲传统纹样创造的本土式样→在创新的基础上再次引入东方元素。本文中引述的大量实例亦有助于真实地呈现法国早期陶瓷艺术的发展景象。  相似文献   

12.
石榴纹是我国具有代表性的传统纹样之一,它不仅具有形象美、形式美,还有其美好的寓意即寓意美,受到各个阶层人们的喜爱.本文以中国陶瓷工艺学为依托,再结合陶瓷石榴纹装饰的图片,选取了最具代表性的两个时期即永乐、宣德时期进行比较分析,从中探讨石榴纹在这两个时期的诸多不同的装饰特征,其中包括石榴纹装饰的技法、石榴纹装饰的形式包括...  相似文献   

13.
徐滢 《佛山陶瓷》2009,19(12):32-33
在陶瓷艺术的发展史中,伴随着瓷器的制作,先人们创造出了大量的装饰技法与装饰形式。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陶瓷装饰的技法和形式也在不断地更新和扩展,更加多样化的元素融人到陶瓷艺术中来。其中,充满着自然气息的蓝印花布纹样表现手法在陶瓷装饰中显现出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本文从蓝印花布的起源、陶瓷装饰的发展以及其在陶瓷装饰中的运用几方面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正>中国是瓷器的故乡,中国瓷器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瓷器"的发明始于汉代,至唐、五代时渐趋成熟;至宋代为瓷业蓬勃发展时期,在对陶瓷的装饰上更展现出工艺特性,使其绘画线条饱满手法娴熟,形成自然的釉面裂纹线条,定、汝、官、哥、均等窑名重千古;元代青花和釉里红等新品迭出;明代继承并发展了宋瓷传统,(宣德、成化窑制品,尤为突出)。此外,陶瓷绘画装饰往往用曲线形式的藤枝和缠绕的花枝交错于画面,在瓷器上形  相似文献   

15.
明清时期瓷器的花卉装饰纹样在对外文化交流中展现出与外来文化交流融合和相互影响的时代特征。中国外销瓷的花卉装饰纹样在深入欧洲人日常生活的同时,一方面影响了整个欧洲,引发了新的审美艺术风潮,另一方面,中国的花卉装饰纹样艺术形式也受到西方文化影响,西方逐渐将自己的文化观念融入到中国外销瓷的设计和制作之中。  相似文献   

16.
中国陶瓷进入英国后,深刻地影响了英国的陶瓷设计、文学创作及饮茶文化等,凭借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异域情调,“中国风”陶瓷风靡英伦。英国文学作品中有大量对陶瓷的描写,体现了英国人对神秘东方的想象和向往。随着两国瓷器贸易的发展,中国瓷器的精美外形与文化内涵也渐渐渗入英国人的文化和审美之中。通过分析英国瓷器设计中的“中国风”、充满陶瓷意象的文学作品和以瓷为贵的品茶风尚,可以更好地理解以器物为载体的文化传播密码,为今天的文化建设和文化交流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景德镇的元青花瓷器在明朝永宣年间发展飞速。造型独特、装饰色彩明艳、装饰纹样多变、细致的绘画技法以及独具特色的胎釉装饰都是这个时期青花瓷的特点。这个时期的青花瓷也真正步入到青花瓷的鼎盛时期。这个阶段的青花瓷多以花卉植物等纹样作为装饰表现在青花瓷上。本文主要探析永宣年间青花缠枝纹装饰的绘画技法、装饰纹样以及构图形式等。  相似文献   

18.
<正>中国的陶瓷装饰工艺历史悠久,中有丰富的文化积淀,在陶瓷器皿上进行彩绘,是陶瓷装饰的一项重要手段,经过美化了的陶瓷作品,既能提高陶瓷作品的文化品位,又能给人以美的视觉享受,陶冶人们的情操。形态各异的瓷器,配上精美的装饰纹样,能有效地提高瓷器的实用性、观赏性和艺术性,提高其经济、技术含量,使其身价倍增。运用中国画花鸟技法对陶瓷进行彩绘装饰,是提高陶瓷作品的经济技术含量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陶瓷彩绘技艺人员乐于选择的题材内容。  相似文献   

19.
和合二仙是民间传说之神,它赋予人们美好的寓意,深受陶瓷艺人们的钟情与喜爱,是一种较为典型的装饰纹样。最早出现以和合二仙为主题的画面,是在明代嘉靖时期的青花瓷器中,两位不修边幅的僧人,一人持荷花,一人捧圆盒,和和气气相向为伴。一直发展至今,和合二仙纹饰仍受到人们的喜爱,它象征着团圆,和谐,吉祥如意之意。本文从陶瓷与纹饰的关系入手,并且对和合二仙纹饰在陶瓷装饰中的历史价值,审美价值以及内容与形式上的价值进行深入研究,来共同探究和合二仙纹饰在陶瓷装饰中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民间剪纸在陶瓷装饰中应用的由来进行论述、分析,并通过实例对古、现代的陶瓷装饰中剪纸纹样的题材内容、造型特点及艺术表现形式与传统的民间剪纸进行对比解析,详细的阐述了剪纸这一民间装饰形式与陶瓷艺术的有机结合,从而更进一步的说明纸这一表现形式为今后陶瓷装饰的发展开辟了一条具有中国传统民俗特色的艺术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