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陈泳  严婷 《建筑技艺》2021,27(4):81-83
基于活力街道的设计理念,以南京江宁区湖滨路为例,从基地资源分析、设计目标确立与系统策略研究三个环节开展街道更新设计工作,提出组织水绿网络、丰富功能业态、打造慢行街区、优化街道界面和强化门户特征等空间设计对策,发挥基地资源优势,强调街道界面、建筑前区和节点空间的整合设计,提升街道活力,营造高品质的滨湖特色街道.  相似文献   

2.
卞广萌  程琦 《城市住宅》2021,28(5):124-125
后疫情时期"地摊经济"逐渐成为提振城市经济、激发城市活力的重要途径,但街道空间自身诸多不足及其对街道环境产生的影响也日渐显露.研究以重塑街道活力、有序引导摊位布局为目标,以典型街道适应性设计为实证,从街道平面与断面优化设计、街道家具与标识等方面,提出多维度、多层次的城市街道空间管控及重点地段设计改造策略,以期打造安全、有序、充满活力的城市街道风貌.  相似文献   

3.
张健  赵茹丰  吕元 《城市住宅》2021,28(2):92-95
研究深入分析城市街道在城市发展触媒影响下的街道功能、行为心理及文化情感诉求的变化,针对性地提出与其相适应的街道空间人本化设计策略,以期对营造特色、活力、人本的街道空间提供有益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等道空间作为山地城镇空间的核心构成要素,具有多重复合的城市功能与立体化的空间形态。本文着重分析了当前山地城镇街道空间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基于山地城镇特定的城市更新目标,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提出了突出自然要素、重构新旧城市肌理、优化街道界面等城市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5.
街道是人们社会生活的重要场所, 满足人群情感需求的街道设计会对人们的 身心健康产生积极的影响。本文提出追求步 行过程中的情感满足是街道建设的发展趋 势,通过文献综述总结出人们对街道的情感 需求,并归纳了街道的客观构成要素,进而 研究这些要素与人们的情感满足之间的关 系。最后,从空间形态、街道环境和生态营 造3个方面提出满足人群情感需求的美丽街 道的营造策略。  相似文献   

6.
宋密 《上海城市规划》2021,(1):52-57,90
目前,以某个城市为代表的街道设计导则屡见不鲜,但从省级层面去指引街道设计的实践却相对空白,《安徽省城市街道设计导则》的编制是全国首例从省级层面指引街道设计的探索.基于安徽省16个地市的街道特征研究,指出省级街道设计导则的编制应从宏观路网、中观街区、微观街道空间提出设计指引要求,并强调理念的宣传与引导,便于市县实施操作....  相似文献   

7.
沈洁  刘亦凡 《风景园林》2023,30(9):105-113
【目的】当下新城市科学的兴起与发展,为城市公共空间更新设计方法研究提供了多学科技术支持。街道品质与人群活力的相关性可帮助识别街道的问题与潜力,进而指导街道公共空间更新设计。【方法】以上海市瑞金二路街道为例,结合实地调研,采集街景、兴趣点、位置服务等数据,对品质、活力涵盖的18项因子进行测度。基于多源数据测度结果,建立“街道空间品质”与“人群行为活力”评价矩阵,提出适用于中小街区尺度的街道公共空间更新设计方法。【结果】依据“品质-活力”评价矩阵的评分,将街道分为“高品质-高活力”“高品质-低活力”“低品质-高活力”和“低品质-低活力”4类画像,并相应提出细部优化、激活潜力、品质提升和整体改造4类规划设计路径。在每类中选取典型街道进行个案分析,通过街道综合评价雷达图直观解读街道状况,提出对应更新设计策略。【结论】通过建立街道“品质-活力”评价矩阵,贯通了设计研究与设计实践,为中小尺度街道公共空间更新设计提供了精细化的技术支持。该套设计研究方法能够应用于同等尺度的街道公共空间规划设计中。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进入城镇化的高品质时期,街道空间营造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基于美国学者Vikas Mehta提出的“社交型街道”(sociable street)及其理论基础,选取上海典型社交型街道——巨鹿路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非参与式观察、行为地图等方法,对上海社交性良好的街道进行社会行为观察,并从物质空间设施、土地利用特征、社群场所营造3方面对街道环境进行评估。描述上海地域文化背景下的街道生活与行为特征,揭示街道社会交往与物质空间环境的关系,对Mehta街道理论在上海的适用性进行评估,以期为上海街道品质提升、街道生活设计,以及管理准则与设计策略提出理论与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9.
吕飞  井妍 《规划师》2019,35(12)
英国家园地带建设是针对居住街区街道或街道群所进行的设计与改造项目,其优先考虑驾驶者之外的其他道路使用者,打造多样化的街道环境,提高了街道的安全性,改善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基于此,文章梳理了英国家园地带的概念、建设目标l及发展历程,归纳其征询、建设草案协商、建设和后期维护等建设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并详细介绍了英国利兹Metheys家园地带的建设实践。同时,从保障行人优先路权、提供街道活动空间、精细设计街道设施、提升街道文化认同、促进居民广泛参与和建立管理维护机制等方面提出对我国街道建设的启示,以期为我国开放街区街道建设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交通出行是街道最基本的功能,目前国内对儿童友好型街道的研究和实践更侧重景观设计和游憩节点,对面向儿童的通行需求关注不足.基于环境行为学与交通工程学的融合,通过儿童机体特征的归纳与实地数据的观测,从活动的区域、尺度、形式与层次四个方面分析儿童在街道中的活动模式,解析儿童行为活动对街道空间要素的诉求,构建儿童友好型街道设计工具包,依据儿童活动类型,将街道划分为近家街道、休闲街道、通学街道、商业街道、其他街道,并针对不同类型的街道提出设计要素的选择策略,以创建多层级的儿童友好街道空间.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完整街道概念的发展起源和开展完整街道设计的意义,结合国际案例,总结共享空间的主要设计理念、方法,提出基于完整街道理念的共享空间方案设计的相关准则。以碧波片区为案例,对片区内道路进行概念性方案设计,最后总结该设计方法在未来的主要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围绕高质量发展的国家战略,聚集城 市更新的重要问题,发展了数据增强设计方法 并将之应用于城市街道空间品质评价与更新的 实践研究。以杭州市上城区为实证,设计了“品 质评价——空间分类——规划指引——更新 时序”的城市街道空间品质提升更新的技术框 架。基于多源数据的应用,建立了主观感知出发 的街道空间品质评价和客观街道空间形态分类 相结合的现状认知方法;设计了以“街段单元” 为更新改造对象的针对性更新规划指引;提出 了基于街道重要性的更新改造实施时序。充分 发挥了多源数据在城市街道空间现状评估、更 新规划和管理实施中的增强作用,为我国城市 的更新规划与品质提升提供了技术方法支撑和 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了基于城市商务区功能属性的绿化特色街区的概念、特征和建设意义,提出商务区绿化特色街区设计应以街道的尺度为切入点,综合考虑城市用地布局、路网结构、空间容量、建筑形态等空间环境要素。文章以上海虹桥商务区为例,从街区结构、街道界面、公共空间等方面阐述了城市商务区绿化特色街区的设计策略,探讨绿色理念在街区层面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4.
梁雪君  陈诺  朱秋妮 《规划师》2022,(S1):49-55+60
街道空间是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城市的交通、活动、生态等多重功能,其品质提升和精细化设计在城市建设过程中越来越重要。文章通过梳理总结国内外城市街道设计导则编制的相关经验,借鉴其以人为本的思想内涵及分类分区进行空间管控的方法,以刚性控制和弹性引导为手段,详细阐述了品质提升视角下南宁街道设计导则的编制背景与前期研究、编制目标、精细化设计指引、分类设计指引和共建、共享、共治的实施策略,以期为街道一体化设计、街道品质提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疫情的大暴发引发了全国对城市公共健康的高度关注,解决城市健康问题需要城市空间策略的积极应对。街道是城市中最重要的公共空间,从促进居民健康的视角研究街道设计的概念内涵、方法流程、评估监测等内容,对当下的中国乃至全球都具有积极意义。在研究梳理健康街道相关概念的基础上,提出广义和狭义健康街道的内涵以及健康街道设计的定义,总结健康街道核心要素及其对公众健康的影响、对应的设计策略和相关政策要点。选取加拿大、英国、美国等国的健康街道设计报告作为研究对象,归纳出开展大量基础研究、构建多层次目标体系、制定设计指引而非强制性标准、多元化设计方法及多维度统筹协同等可借鉴经验,并将其应用于我国团体标准《街道设计指南》中,希望为推动健康街道设计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以武汉中南路为例,阐述了街道景观的特点,详细地介绍了街道景观设计的主要方法,分析了街道景观年存在的问题,提出袖珍公园、增加建筑退线和人性化设计等基于街道景观的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17.
人本视角的街道微更新依赖于对空间特征与市民需求的精准分析,而传统的分析方法在信度和效度上有提升空间。研究响应我国城市设计转型需求,提出了一个基于新技术的街道微更新策略框架。该框架整合了大、小数据,一方面立足客观视角,基于LBS数据、航拍影像、点评数据等对街道中的人群行为和设施进行评估;另一方面立足主观视角,基于皮电活动(EDA)、皮肤电导(SC)、肌电(EMG)及眼动追踪等监测技术测度的数据对街道使用者的空间感知进行测度,进而实现自上而下与具身循证相结合的空间品质审计,以支持精细化的设计导控。本研究在古棕路对上述策略框架开展了示范性应用,尝试为街道微更新实践探索具有可推广性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嘉兴市三塔里小区街道空间利用的调查研究,提出了改善旧居住区内街道尺度失衡状况、改善停车问题、利用废弃空间作为聚集空间等改造设计的对策建议,以期为今后旧居住区内街道空间的设计和改造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9.
李岱珍 《城市住宅》2021,28(4):62-65
老龄化问题日趋严峻,强烈提示政策干预和有效环境支持的迫切性.街道空间作为城市活动的主要载体,是构建有效环境支持的重要部分.通过总结分析不同领域的包容性概念,梳理城市街道空间包容性内涵,探讨老年人群当前出行困境和对于街道包容性的具体需求,并基于街道空间的包容性内核,从参与机会平等性、空间功能多样性及人文场所空间的人文关怀等层面提出街道空间适老化改造策略.  相似文献   

20.
余洋  蒋雨芊  李磊 《中国园林》2021,37(3):20-25
在城市生命安全的视野下,城市空间对健康的需求被再次深度思考。基于文献梳理,从健康服务功能的角度,总结国际经验及近10年国内外街道健康绩效实证结果,将健康内涵与街道要素叠加,提出将健康街道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发展策略。从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三位一体的维度,提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健康街道概念和作用机制,明确了体力活动、环境舒适、街道安全和社会交往4个健康影响路径,构建了“内涵-路径-属性-指标”的健康街道量化评估过程,以及涵盖“空间要素、管理实施、街道设计、健康绩效”4项内容的设计实践模式,并进一步说明了量化测度、健康绩效和设计导控的内容。拓展了健康性在街道空间的实现途径,提出了健康理念下的街道发展新模式,为街道的理论认知、设计导控与评估管理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