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淮安地区生鲜小龙虾及其外环境中致病菌的分布规律以及相关菌株的耐药性,为食源性疾病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根据食品微生物检测国家标准,检测70份小龙虾样品(养殖环节30份、销售环节40份)和40份外环境水体样本(养殖环节15份、销售环节25份)中的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大肠埃希菌O157和副溶血性弧菌,并对沙门氏菌进行血清型鉴定,然后用纸片扩散法测定沙门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性。结果小龙虾中致病菌的总检出率为41.43%,致病菌类型包括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外坏境水体中致病菌的总检出率为22.50%,致病菌类型包括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副溶血性弧菌。沙门氏菌分离株主要对萘啶酸和氨苄西林具有较强的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株则对红霉素、甲氧苄氨嘧啶/磺胺甲(?)唑和克林霉素具有较强的耐药性。结论淮安地区小龙虾及其外环境水体中存在致病菌污染,并且沙门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菌株的耐药情况严重。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山西省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现状.方法 按照2010年度《全国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工作手册》进行.结果 1 576份样品中共检出阳性菌株149株,检出率为9.45%,其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副溶血性弧菌污染比较严重,总检出率为9.50%和8.22%,金黄色葡萄球菌、阪崎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总检出率分别为3.02%、1.11%和0.87%.不同类别食品中致病菌的检出率差异较大,生肉中致病菌的检出率高居榜首为49.33%,主要污染菌为沙门氏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沙拉中致病菌的检出率为17.39%,主要污染菌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食水产品中致病菌的检出率为16.94%,主要污染菌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副溶血性孤菌;熟肉制品中致病菌的检出率为9.84%,主要污染菌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中式凉拌菜中致病菌的检出率为8.89%,主要污染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鲜榨果汁中致病菌的检出率为6.67%,主要污染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鲜冻水产品中致病菌的检出率为5.00%,主要污染菌为副溶血性弧菌;婴幼儿配方粉/米粉/谷粉/豆奶粉中阪崎杆菌的检出率为1.11%.结论 山西省多种食品均存在食源性致病菌不同程度的污染,应加大对散装食品、即食食品和生食水产品的监管.  相似文献   

3.
目的:掌握定西市餐饮即食食品的卫生状况和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情况,为此类食品安全监管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定西市六县一区的七大不同经营场所共641户商家抽取9大类别食品共计1 304份样品,按照GB 4789系列标准进行食源性微生物检测。结果:大肠菌群检出率为40.49%,有147份样品检出致病菌,检出率11.27%。其中,有143份样品检出蜡样芽孢杆菌,4份样品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副溶血性弧菌和大肠埃希氏菌O157:H7均未检出。结论:定西市餐饮即食食品卫生状况总体较差,存在被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的潜在风险。酿皮、现制饮料、凉拌菜以及熟肉制品受微生物污染的可能性较大;路边摊和饮品店的食品卫生控制较差;食品受微生物污染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秋季食品微生物检出率更高。因此,监管部门需加强对重点品种、重点区域、重点环节的监管防控力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农产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状况,为政府监管提供依据。方法共抽取430份农产品样品,监测项目为沙门氏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氏菌O157:H7、霍乱弧菌、志贺氏菌、副溶血性弧菌和诺如病毒。采用全自动基因指纹分析仪对分离到的部分沙门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株进行核糖体基因指纹鉴定。结果农产品中存在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畜禽产品中检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22株、沙门氏菌17株、金黄色葡萄球菌7株;水产品中检出霍乱弧菌7株;鲜食蔬菜中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11株,72%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产肠毒素。全自动基因指纹分析仪的鉴定结果和国标方法完全一致。结论应重视农产品的源头污染,加强监控。全自动基因指纹分析仪可用于食源性致病菌的快速鉴定和溯源。  相似文献   

5.
目的监测2009年嘉兴市食品中致病菌污染状况。方法共采集275份生熟食品样品,分离沙门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大肠杆菌O157:H7、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副溶血性弧菌。结果 75份生肉、水产品食源性病原菌总污染率45.3%,其中检出沙门菌6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1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4株,副溶血性弧菌18株。未检出大肠杆菌O157:H7。200份即食食品总污染率3.0%,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为主。结论 2009年嘉兴市主要污染食品品种是冷藏冷冻生肉,污染的食源性致病菌以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和副溶血性弧菌为主。  相似文献   

6.
运用随机采样法,在贵州某地农贸市场采集到白腐乳、红油腐乳、霉豆腐各两份。根据食品微生物学检验的相关检测方法,检测菌落总数、大肠菌群、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霉菌、蜡样芽孢杆菌、大肠埃希氏菌O157:H7/NM、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和志贺氏菌。结果显示,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蜡样芽孢杆菌的检出率为100%,霉菌检出率为66.67%,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为33.33%;致病菌定性检测中,大肠埃希氏菌O157:H7/NM检出率为33.33%,沙门氏菌检出率为16.67%,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出率为16.67%,6个样品中均未检测出志贺氏菌。通过本次试验初步评估自制腐乳的安全性,以期为贵州腐乳发酵中常见微生物污染及食用安全性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辽宁省生食水产品的安全状况,及早发现食品安全隐患,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信息。方法在2013年12月~2014年1月于辽宁省的盘锦市、营口市和大连市三个港口城市,从不同规模的大中小型餐饮企业中共收集到生食水产品样品150批,采用国标方法,对生食水产品中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单核增生李斯特氏菌、菌落总数、大肠菌群和寄生虫囊蚴进行检查。结果 150批样品中共检出副溶血性弧菌9批,单增李斯特氏菌1批,金黄色葡萄球菌(定量)10批,菌落总数(限定性包装)1批,总合格率为93.3%,结论辽宁省生食水产品中存在致病菌的污染,相应部门应加强进行食品卫生监管。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分析北京市密云区餐饮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 方法 按照《国家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风险监测工作手册》要求,在密云区的餐饮单位和网络外卖配送平台随机抽取餐饮食品,进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单增李斯特氏菌、蜡样芽胞杆菌、副溶血性弧菌、创伤弧菌、溶藻弧菌、河弧菌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检测。结果 2018~2020年共采集餐饮食品6类210件,总检出率为8.10%(17件)。检出致病菌3种,其中单增李斯特氏菌检出率最高(7.27%),其次是蜡样芽孢杆菌(4.55%)、致泻大肠埃希氏菌(0.83%)。在冷荤凉菜、熟制米面制品、沙拉和焙烤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率分别是14.86%、11.76%、8.33%和5.0%。外卖配送平台餐饮食品检出率(11.65%)高于实体店购买餐饮食品(4.67%)。结论 密云区餐饮食品存在不同程度的致病菌污染,应对网络外卖配送平台和餐饮单位加强监管和健康宣教,采取针对性的措施,预防食源性疾病和食物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重组酶介导扩增技术(recombinase aided amplification,RAA)快速检测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方法。方法以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hlyA基因作为靶序列,设计引物和探针,通过构建含目的基因片段的重组质粒,评价RAA方法的灵敏度,通过检测沙门氏菌核酸、金黄色葡萄球菌核酸、副溶血性弧菌核酸、溶血性链球菌核酸、志贺氏菌核酸基因组DNA,评价其特异性。结果建立的RAA方法可在39℃、20 min内,检测重组质粒中hlyA基因片段,最低可检出的质粒拷贝数为10拷贝/反应,且与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溶血性链球菌、志贺氏菌基因组DNA无交叉反应。结论建立的RAA方法具有灵敏度高和特异性强的特点,可用于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0.
为确定易受污染的食品,研究食源性病原菌耐药性状,为制定HACCP控制食源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对扬州市食品中沙门菌、E.coliO157:H7、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空肠弯曲菌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污染状况进行分析。在957份食品中共检出沙门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90株,检出率为9.40%。其中沙门菌检出率为2.09%,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检出率为4.49%,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为2.72%,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为0.10%,未检出E.coliO157:H7。在80件生肉类试样中检出空肠弯曲菌8株,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6株。对分离出的沙门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3种致病菌对部分抗生素多重耐药。扬州市食品中主要危害因素为沙门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对抗生素的多重耐药。食物链是病原菌耐药性产生的重要环节。加强生肉制品、散装熟食及生牛奶的卫生管理,控制动物饲料抗生素添加剂的使用并严格遵守休药期以防止耐药菌株的产生,对控制食源性疾病、保证食品安全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建立快速检测餐饮食品中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单核增生李斯特氏菌、大肠埃希氏菌O157:H7及副溶血性弧菌5种致病菌的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体系(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通过增菌时间的比较,调整RT-PCR反映体系中的退火温度,建立5种致病菌相同的检测体系。试验结果表明,5个目标菌达到检测灵敏度的最短增菌时间范围为2 h~8 h,5种致病菌的试验灵敏度范围为7.4×10 CFU/mL~2.4×103CFU/mL。5种目标菌的熔解温度Tm值分别为沙门氏菌87.32℃,金黄色葡萄球菌79.57℃,单核增生李斯特氏菌82.02℃,大肠埃希氏菌O157:H7 82.24℃,副溶血性弧菌87.15℃。试验建立的RT-PCR快速检测反应体系,与常规微生物检测方法相比,有效地缩短了检测时间,且灵敏度与特异性均能满足检测要求。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江苏省南通市餐饮业即食生食动物性水产品微生物污染状况,收集制定地方食品安全标准的基础数据。方法:随机抽检江苏省南通市65家主营水产品的餐饮单位共110份即食生食动物性水产品样品,按国家标准规定的相关方法检验大肠菌群、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等。结果:110份样品中,大肠菌群0.3 MPN/g的为40份,占36%;致病菌检出23份,检出率为20.9%,其中副溶性弧菌检出率为14.5%、沙门氏菌检出率为6.4%、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为5.5%。不同类型餐饮单位致病菌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79,P0.05)。结论:江苏省南通市餐饮业经营的即食生食动物性水产品存在微生物污染,有一定的食用安全风险,应尽快制定即食生食动物性水产品食品安全标准、加强日常监管、规范加工操作,以提高即食生食动物性水产品的食用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建立一种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法(multiplex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MPCR)快速检测肉制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和单增李斯特氏菌的分析方法。方法 选取金黄色葡萄球菌nuc基因、沙门氏菌SipB基因、志贺氏菌ipaH基因、单增李斯特菌inlA基因作为目标基因, 设计4对PCR引物, 建立并优化多重PCR反应体系, 评价该体系的特异性和灵敏度, 并对人工污染的熟肉样品进行检测。结果 构建的多重PCR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 人工污染熟肉匀浆中4种致病菌的检出限为103 CFU/mL。结论 构建的多重PCR检测方法能够快速、准确、高效地检测肉制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和单增李斯特氏菌, 为食源性疾病菌的快速检测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掌握北京市海淀区餐饮业直接入口食品卫生状况,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相应监督、监测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采集119家餐饮单位直接入口食品,包括凉拌菜、炝拌菜、沙拉、熟肉制品、生食或半生食的水产品、糕点面包、江米制品、水果拼盘、鲜榨果蔬汁、爆炒菜、盒饭等,依据GB14934-1994、GB/T4789-2003和WS/T9-1996等国标方法检测,统计用χ2检验。结果:2737件样品中大肠菌群合格率82.10%,各种直接入口食品中大肠菌群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67,P<0.001),鲜榨果蔬汁、炝拌菜、凉拌菜、熟肉制品合格率较低,分别为72.34%、76.81%、78.58%、79.79%。致病菌检出率为:变形杆菌3.72%、金黄色葡萄球菌2.37%、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2.03%、肠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0.68%、沙门氏菌0.08%,各种致病菌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1.97,P<0.001)。未检出志贺氏菌、肠出血性大肠埃希氏菌O157∶H7和副溶血性弧菌。各类餐饮企业中2 737件食品样品检测合格率为86.02%,各类餐饮企业中食品样品检测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67,P<0.001),火锅店、日餐、普通餐馆合格率较低,分别为54.84%、75.00%、71.23%。2 875件餐饮具中大肠菌群合格率为86.02%,各类餐饮企业餐饮具中大肠菌群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0.57,P<0.001),火锅店、日餐、普通餐馆合格率较低,分别为53.85%、80.00%、80.82%。结论:直接入口食品存在不同程度的细菌污染,是引起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的隐患,应该加强对餐饮单位直接入口食品卫生的监测。  相似文献   

15.
食品沙门氏菌实时荧光PCR快速检测方法建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Genbank提供的沙门氏菌ttrBCA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和探针,建立了食品沙门氏菌实时荧光PCR快速检测方法。结果显示,该方法只对沙门氏菌基因呈阳性反应,而对其它常见非阳性菌株(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奇异变形杆菌、普通变形杆菌、绿脓杆菌、单增李斯特氏菌、阴沟肠杆菌、副溶血性弧菌)基因组DNA均呈阴性反应,对模拟添加沙门氏菌样品检测,检测低限为240cfu/mL沙门氏菌的DNA,检测食品样品增菌液,仅需约3h,结果表明,该方法适用于食品样品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引起食物中毒相关样品进行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和耐药分析。方法参照GB 4789系列标准的方法流程对采集的食物样本进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氏菌、副溶血弧菌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共5项致病菌指标检测,按照纸片扩散法(K-B法)进行药敏实验。结果从食物中毒样品中检出肠炎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确定为二者混合感染引起的食物中毒。药敏结果显示肠炎沙门氏菌对多数抗生素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强,对链霉素、头孢噻肟、氯霉素、红霉素有一定的耐药性。结论本起事件是由肠炎沙门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混合感染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建议食品卫生监管人员应加强对餐饮环节的监督引导,避免类似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广州市市售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及分布情况, 发现危险因素。方法 2016年共采集6类共1058份食品样品, 对副溶血性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沙门氏菌、蜡样芽孢杆菌、单增李斯特氏菌等进行监测分析。结果 检出食源性致病菌164株, 总检出率为15.50%。食源性致病菌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检出率最高(40.93%), 其次为蜡样芽胞杆菌(9.29%)、金黄色葡萄球菌(2.38%)、单增李斯特氏菌(2.08%)、沙门氏菌(1.42%), 致泻大肠埃希氏菌检出率为0。不同食品类别中水产品检出率最高, 达到了43.52%, 其次为烘焙食品(13.64%)、小摊贩食品(10.62%)、生鸡肉(8.47%)、冷藏膳食(7.50%)和熟肉制品(6.82%), 不同食品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采样场所中采自餐饮店的食品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率最高(50.00%), 其次是农贸肉菜市场(17.70%)、超市(16.71%)和小摊贩(10.62%), 最低的是零售店(9.83%)。散装食品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率(15.85%)高于预包装食品的检出率(9.09%)。中心城区烘焙食品、生鸡肉致病菌检出率要高于周边区, 周边区域小摊贩食品致病菌检出率为零。结论 2016年广州市市售食品存在较高的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率, 对食品安全隐患较高的食品应加强监管, 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广州市售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和分布情况,以及污染危险因素。方法 2019年共采集9类共1066份食品样品,对霍乱弧菌、副溶血性弧菌、创伤弧菌、溶藻弧菌、河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克罗诺杆菌、蜡样芽胞杆菌、单增李斯特氏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等进行监测分析。结果127份样品食源性致病菌检出阳性,检出率为11.91%。食源性致病菌中克罗诺杆菌的检出率最高(24.69%),溶藻弧菌检出率为14.81%、创伤弧菌检出率为6.76%、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为5.52%。不同食品类别中甲鱼和蛙的检出率最高,达到了43.21%,其次为冲调谷物制品(25.93%)、进口生畜肉(15.97%)、生食动物性水产品(15.83%)和水产肉糜(12.50%)。不同采样场所中采自网店的食品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率最高(29.17%),其次依次是餐饮单位(21.59%)、农贸肉菜市场(15.38%)、超市(14.36%)和学校(8.72%),最低的是零售店(3.88%)。预包装食品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率(21.33%)高于散装食品的检出率(10.37%)。结论 2019年广州市部分市售食品存在较高的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率,应对重点食品加强监管,降低食品中致病菌污染,预防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DNA提取方法采用先钢珠机械破坏细菌细胞壁,再添加丙酮、蛋白酶K溶解去除杂质,大大提高了食源性致病菌基因组DNA的得率和纯度。继而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egc基因、沙门氏菌NA(not availabale)基因、志贺氏菌ipaH基因为靶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对样品建立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结果试验设计的引物对3种细菌具有很强特异性,除目标细菌外,对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副溶血性弧菌、蜡样芽孢杆菌3种对照菌均未检测到荧光信号。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和志贺氏菌的检测灵敏度分别达到10~(-6)、10~(-6)、10~(-7) ng/μL。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2015~2017 年烟台市熟肉制品各生产环节致病菌污染状况及病原分布特征。方法 监测项目为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金黄色葡萄球菌、李斯特菌属、沙门氏菌, 检测方法依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各项标准进行, 空气参照GB/T 16294-2010《医药工业洁净室沉降菌的测试方法》。结果 427份样品中, 检出致病菌75 株, 致病菌总体污染率为17.56%。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35 株, 其中25 株来源于环境样品, 占总检出率的71.42%; 金黄色葡萄球菌26 株, 16 株来源于原辅料, 占总检出率为23.19%; 沙门 菌19 株, 全部来源于原辅料。结论 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的主要检出来源于原辅料样品,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主要检出来源于环境样品,因此提高原辅料采购管理要求,并加强原辅料质量管理,同时加强对生产环境消毒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