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采用感官评价及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C-IMS)分析不同油温制备的辣椒油的风味特征及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感官评价结果表明,不同油温(120,140,160,180,200℃)制备的辣椒油香气差异显著(P<0.05),色泽及滋味差异不显著.GC-IMS分析结果表明,共鉴定出辣椒油中的VOCs 45种,主要有醛...  相似文献   

2.
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对洋葱浆馕6 种不同贮藏条件下挥发性物质进行分析,包括低温贮藏、室温贮藏、真空贮藏、脱氧贮藏、保鲜剂贮藏和保鲜剂结合脱氧贮藏。研究表明:在洋葱浆馕中共鉴定出66 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其中包括醇类9 种、酮类4 种、醛类18 种、酯类4 种、呋喃衍生物3 种,酸类1 种和未能识别的化合物27 种。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低温贮藏和真空贮藏洋葱浆馕在贮藏期内醛类挥发性有机物基本不变,其他处理组的醛类挥发性有机物在贮藏期内变化呈降低的趋势。结合主成分分析和欧氏距离可以发现低温贮藏和其他贮藏方式的第0天挥发性物质种类和浓度较为接近,主成分分析图中点的位置也相聚在一起,说明低温贮藏馕的挥发性物质变化不明显。该研究建立不同贮藏方式洋葱浆馕挥发性气味指纹图谱,可视化出洋葱浆馕挥发性成分轮廓,为洋葱浆馕贮藏期间风味变化规律提供信息。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6种香型白酒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差异。方法 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法(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 GC-IMS)和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SPME-GC-MS)对6种不同香型白酒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 结合气味活度值(odor activity value, OAV)确定其重要风味物质, 通过多元统计分析筛选差异香气成分。结果 GC-MS和GC-IMS分别在6种香型白酒中检测到56和77种化合物, 其中13种挥发性风味物质为2种技术共同检出; 挥发性成分主要是酯类、醇类和醛类; 不同白酒香气化合物含量差异较大, 如清香型白酒的乙酸乙酯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白酒, 而己酸乙酯在浓香型白酒中含量最高; 通过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筛选出异戊醇、乙酸乙酯等18种挥发性风味物质作为区分不同白酒香气的差异化合物。结论 本研究采用两种技术协同分析, 获得6种香型白酒更全面的挥发性风味信息, 明确了6种香型白酒香气成分组成与差异, 为不同香型白酒风味调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研究了菜籽油脚中的脂肪酸、甾醇及生育酚等组分的检测方法。采用蒸馏技术脱除菜籽油脚重组分,将馏出液经三甲基氯硅烷(TMCS)和N,O-双(三甲基)三氟乙酰胺(BSTFA)吡啶溶液硅烷衍生化,采用程序升温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化学成分。面积归一化法测定相对含量。脱臭馏出物中检出8种游离脂肪酸、1种生育酚和4种甾醇,总含量分别是74.54%、1.56%和11.87%。皂脚中检出10种游离脂肪酸和2种甾醇,总含量分别是90.33%和1.50%。油酸含量在脱臭馏出物和皂脚中分别达到35.38%和39.9%。通过对油脚主要成分分析,为其活性成分的研究和资源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在(13±2)℃下不同包装材料对黄瓜采后风味品质的影响,对厚度为0.03 mm的打孔聚乙烯包装袋、厚度为0.07 mm的打孔聚乙烯包装袋和无包装三种不同处理进行了评价。黄瓜中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通过使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法(GC-IMS)进行分析,然后进行多变量分析。结果表明,黄瓜样品中共鉴定出60种挥发性物质,大致可分为2种烯类、14种醇类、13种醛类、13种酮类、8种酯类、5种酸类、3种醚类、1种吡嗪类和1种呋喃类。在多变量分析中,实验组之间实现了明显的分离。建议将由P<0.05且VIP得分>1的19种挥发性化合物组成的小组作为区分用不同包装材料处理的黄瓜的潜在标志,这19种挥发性化合物分别为丙酮、3-羟基-2-丁酮、3-戊酮、2,3-丁二酮、甲乙酮、甲基异丁酮、2-戊酮、2-己酮、异丁醛、丁醛、戊醛、3-甲基丁醛、1-丙醇、3-甲基-3-丁烯-1-醇、2-甲基-1-丁醇、异丁醇、1-戊醇、正丁醇和乙酸乙酯。在贮藏过程中,无包装黄瓜主要呈香的醛类减少更加明显,并产生一些酮类、酯类、醚类等挥发性代谢物,表明无包装中黄瓜特有的香气流失严重,而打孔自发气调包装中黄瓜主体呈香的醛类物质下降缓慢,且由于微生物滋生而产生的3-羟基-2-丁酮等物质增加也较少,总的说来,厚度为0.07 mm的打孔聚乙烯,建议作为相对有效的材料来保持黄瓜的味道质量。这些发现有望促进这些包装材料在黄瓜的大规模储存中的开发和应用。  相似文献   

6.
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C-IMS)对不同酱油样品中的风味物质进行检测,根据挥发性成分指纹图谱,利用多元统计法分析散装酱油与品牌酱油的差异和散装酱油与不同等级品牌酱油的差异。结果表明,酱油中主要的挥发性风味成分包括苯乙醛、丙醛、5-甲基-2-呋喃甲醇、2,3-丁二酮、5-甲基糠醛、乙醇、乙酸乙酯等11种化合物。散装酱油和品牌酱油的风味物质存在明显差异,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结果显示,大部分风味物质在散装酱油中的含量低于品牌酱油,与风味指纹图谱结果基本一致;散装酱油与不同等级的品牌酱油也能区别开。该研究结果表明气相-离子迁移谱技术为酱油风味检测技术的开发和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肖岚 《中国油脂》2020,45(8):138-144
通过了解不同植物油浸提的花椒油的挥发性成分(VOCs)特征,获得筛选花椒浸提用植物油的方法。利用气相色谱(GC)和离子迁移谱(IMS)联用技术对不同植物油浸提的花椒油的VOCs进行采集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植物油浸提的花椒油的VOCs差异较大。GC-IMS可有效分离各花椒油中极性相近的VOCs,并筛选出50种离子峰强度变化明显的VOCs;通过二维数据可视化方式可显示各VOCs离子峰的差异;经数据降维处理后构建主成分分析模型,可将不同植物油浸提的花椒油根据浸提用植物油的不同进行聚类。相似度分析表明,与一级压榨菜籽花椒油相似度最高的是一级浸出菜籽花椒油,其次为大豆花椒油。因此,利用GC-IMS技术获取不同植物油浸提的花椒油产生的VOCs组成特征来筛选花椒油生产企业用的植物油原料的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李娟  任芳  甄大卫  张浩  谢建春 《食品科学》2021,42(10):235-240
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技术分析乳制品中挥发性风味化合物,样品包括2个品牌巴氏杀菌乳、5个品牌超高温瞬时灭菌乳和1个品牌复原乳,共检出29种化合物,主要有醛类、酮类、醇类、酯类及其他类,己酸甲酯、丁酸乙酯、乙酸异戊酯、乙酸乙酯、戊酸乙酯、1-戊醇、柠檬烯构成了巴氏杀菌乳中特征峰区域;糠醛、苯甲醛、4-甲基-2-戊酮、2...  相似文献   

9.
采用6个不同品种的辣椒(线辣椒、朝天椒、二荆条、七星椒、三鹰椒、天等椒)制备辣椒油,测定其感官指标、酸价、过氧化值、色度值和挥发性物质,并结合主成分分析法研究6种辣椒油中特征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差异。感官评价结果表明,6种辣椒油的单一风味强度和整体风味强度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S5与其他5个样品比较,表现出相对较强的辛香味、胡椒味、香甜味和整体风味,其感官评分最高。辣椒油的酸价为0.11~0.17 mg/g,过氧化值为0.53~1.13 mmol/kg,均达到Q/TRX 0004S—2020《辣椒油(食用调味油)》中指标要求;S4辣椒油的亮度值(L*值)和黄值(L*值)最高,S3的红值(L*值)最大。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共检测出60种挥发性化合物,主要有醛类、酯类、醇类和烯烃类,不同品种的辣椒对辣椒油中挥发性物质的含量有显著影响。芳樟醇、正己醛、反-2,4-庚二烯醛、反-2,4-癸二烯醛、壬醛、乙酸甲酯、β-水芹烯、右旋萜二烯、桧烯、月桂烯和柠檬烯是导致辣椒油风味差异的主要物质,这11种化合物对辣椒油整体香气的组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主成分分析显示,反-2,...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静宁烧鸡中主要的挥发性风味物质。方法 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igration spectrometry, GC-IMS)技术分析静宁烧鸡肉样的挥发性风味成分, 并根据相对气味活度值(relative odor activity value, ROAV)确定静宁烧鸡中的关键风味物质。结果 GC-IMS共鉴定出48种挥发性化合物, 主要包括醛类22种、酮类12种、醇类8种、酯类3种、呋喃类1种、酸类1种、硫醚类1种。己醛(二聚体)、3-羟基-2-丁酮(二聚体)、1-辛烯-3-醇、甲硫醚是静宁烧鸡中的关键性风味物质。结论 通过GC-IMS技术获得了静宁烧鸡的挥发性风味成分, 可为工艺改进和品质提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基于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 GC-IMS)技术建立花生油挥发性风味品质判定方法。方法 以7个厂家的198个花生油样品为研究对象, 采用GC-IMS技术对不同厂家、不同工艺的花生油样品的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VOCs)组成进行分析。利用指纹图谱及动态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研究不同工艺对花生油挥发性风味品质的影响, 分析不同厂家花生油产品的调制情况。结果 共检出花生油中74种VOCs, 选取了花生油中响应强度共性较高的吡嗪类、呋喃类、糠醛类、噻唑类等15种挥发性物质进行深入分析, 其指纹图谱与PCA结果表明, 不同厂家及工艺的花生油有自己独特的挥发性风味成分, 组内聚类簇明显, 风味轮廓相似, 表明加工工艺稳定性较好; 组间无明显交叉, 风味轮廓界限分明。但花生油风味并不能简单地按照工艺来区分, 厂家加工工艺间的差异将导致VOCs种类和含量的不同。结论 GC-IMS可实现花生油挥发性风味品质简便、快速、准确、灵敏科学测定, 该研究能够为厂家产品工艺优化和油脂品质加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以长白山、林芝、青川、香格里拉4个产地的羊肚菌(Morchella spp.)样品为研究对象,研究其理化性质和风味的差异.结果表明,林芝羊肚菌的蛋白质、粗多糖、总酚含量均高于其他3个产地的羊肚菌,且蛋白质含量呈显著性差异(P<0.05);4种样品均检测出17种氨基酸,其中含7种必需氨基酸;谷氨酸、丙氨酸、精氨酸分别是鲜...  相似文献   

13.
采用直接进样法,通过气相色谱-嗅闻-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olfactometry-mass spectrometry,GC-O-MS)技术,对兼香型白酒风味成分进行质谱、保留指数和嗅闻3种方法的定性分析,利用气相色谱-三内标法测定每种化合物在酒中的含量,并结合气味活度值和香气强度值评价其主要成分对总体风味的贡献。结果表明:经气相色谱-嗅闻-质谱联用分析,共检出55种化合物,其中鉴定结构的有54种,占兼香型白酒总风味成分的98.18%;气味活度值及香气强度值分析表明,乙酸乙酯、丁酸乙酯、戊酸乙酯、己酸乙酯、庚酸乙酯、辛酸乙酯、乙酸、丁酸、戊酸、己酸、庚酸、辛酸为兼香型白酒的主体香气成分。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不同地区羊肉风味的差异,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 GC-IMS)技术分别对青海茶卡、青海玉树、青海祁连、四川、内蒙古和宁夏共6个地区羊肉的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定性分析,结合挥发性化合物的指纹图谱、主成分分析与聚类分析区分不同地区羊肉的特征风味物质。结果表明,不同地区羊肉中共定性出36种挥发性化合物,主要包括酮类、醇类、醛类及其他类。其中,苯甲醛、丁醇、丙酮、2-丁酮、辛醛和1-辛烯-3-醇等为青海茶卡羊肉的特征风味物质;2,3-丁二酮等为青海玉树羊肉的特征风味物质;戊醇、己醛、1-戊烯-3-醇、庚醛、三甲基吡嗪、2-庚酮、环己酮、E-2-戊醛、己醇、3-辛醇和2-戊基呋喃等为青海祁连羊肉的特征风味物质;乙酸甲酯、2-戊酮和2-己醇等为四川羊肉的特征风味物质;丙醛、丁醛和二丙硫醚等为内蒙古羊肉的特征风味物质;乙偶姻和丁酸异戊酯等为宁夏羊肉的特征风味物质。指纹图谱、主成分分析和聚类结果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地区羊肉风味存在差异,青海茶卡和青海祁连羊肉风味较为相似且较其他四地区羊肉风味更为丰富。GC-...  相似文献   

15.
采用风味感官评价结合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技术,对庄园牧场3种口味的酸奶(炭烧、原味和黄桃燕麦)和4种不同品牌的黄桃燕麦酸奶(庄园牧场、伊利畅轻、蒙牛冠益乳和伊利安慕希)的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了差异性分析,共鉴定了其中的44种挥发性组分。指纹图谱分析结果表明,3种庄园牧场酸奶的特征挥发性风味化合物分别为:正己醇、2-乙基-5-甲基吡嗪、庚醛、乙酸丙酯、苯甲酸乙酯和丁酸甲酯等;2-戊酮、2-庚酮、异戊醛、乙酸丁酯、1-戊醇、乙酸戊酯、糠醛和2-壬酮等;正己醛、乙醇、苯甲醛、乙酸乙酯、丁酸丁酯、芳樟醇、正己酸乙酯和氧化芳樟醇等。4个品牌黄桃燕麦酸奶的特征挥发性风味化合物分别为:乙醇、3-羟基-2-丁酮、丁酸甲酯、正己酸乙酯、苯甲酸乙酯、正己醛、己酸和丁酸丁酯等;2-甲基丁酸乙酯、庚醛、异戊醛、叶醇和芳樟醇等;正己醇、氧化芳樟醇、苯乙酮和乙酸丁酯等;2-甲基丁酸己酯、2-庚酮和2-壬酮等。各酸奶样品的特征挥发性风味化合物分析结果与风味感官评价结果相吻合。主成分分析结果很好地实现了不同酸奶样品间的区分。该研究建立了基于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分析酸奶挥发性风味物质的新方法,同时可为酸奶的风味改善和品质...  相似文献   

16.
基于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 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 GC-IMS)技术对不同工艺、不同原料的花生油挥发性风味成分的检测方法进行了研究。通过GC-IMS采集分析,获得38个样品的完整 Gallery Plot指纹图谱,定性分析得到74种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VOCs),利用Library Search 软件对15种响应强度较高的VOCs进行标记分析,得到其对应化合物信息;同时,采用Gallery Plot指纹图和动态主成分分析(PCA),探究工艺和原料的差异对油脂VOCs的影响,并采用挥发性风味成分相似度验证了方法的准确性和重复性。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实现不同工艺、不同原料花生油VOCs科学快速的分离测定,并且分析结果的准确度高、稳定性好,为食用油加工工艺的控制和优化以及产品一致性的评价提供了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不同等级郫县豆瓣煸炒后风味差异,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solid?phase?microextraction-gas?chromatography-mass?spectrometry,SPME-GC-MS)和GC-离子迁移谱(GC-ion?mobility?spectrometry,GCIMS)技术,使用主成分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partial?least?squares?discrimination?analysis,OPLS-DA),结合气味活性值(odor?activity?value,OAV)确定关键化合物。结果表明:SPME-GC-MS鉴定出88种化合物,包含醛类15种、醇类11种、酯类17种、酮类13种、酸类5种、烯烃类5种、烷烃类6种、杂环类7种、苯酚类2种、醚类及其他化合物7种,其中34种为共有化合物;GC-IMS鉴定出57种化合物,并经OPLS-DA得到变量投影重要性值大于1的16种关键化合物;OAV结果表明,丁酸乙酯使特级豆瓣呈现苹果香,异戊醛带来麦芽香,异戊酸乙酯使一级豆瓣呈现果香,3-甲硫基丙醛带来烤土豆香和酱...  相似文献   

18.
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分析技术,对12 个大白菜试材进行连续2 年的风味物质成分分析。共检测鉴定出了腈类、酯类、醛类、酮类、醇类、烃类及杂环类等14 类170 多种化合物。主要的风味物质有45 种,初步认为2- 环己烯-1- 醇、2- 己烯醛、3- 己烯-1- 醇、苯丙腈和苯乙基异硫氰酸酯等5 种成分为大菜的特征性风味物质。  相似文献   

19.
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技术检测黄酒风味物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实现黄酒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快速无损检测,本研究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联用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对不同酒龄黄酒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了研究。黄酒样本的GC-IMS图片库显示,不同酒龄黄酒的挥发性风味物质浓度存在显著差异。采用差谱法从谱图中筛选出33个特征峰,利用其中13个数据库可查询到对应物质的特征峰进行黄酒的风味成分分析。以33个特征峰峰高作为变量,通过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进行降维,前6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95%,可以有效区分各组样本。分别采用线性判别(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LDA)、K-最近邻分类算法(K-Nearest Neighbor,KNN)建立酒龄判别模型。结果显示,LDA方法得到的训练集和预测集识别率分别为95%和90%,KNN的判别效果较好,训练集和预测集的识别率均达到100%。这说明,GC-IMS可以有效应用于黄酒挥发性风味物质的检测,在食品风味物质分析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石花典型白酒在挥发性风味成分种类及相对含量之间的特征差异,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C-IMS)技术对白酒中的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分析,并绘制风味指纹图谱对白酒的香型和品种进行分析对比,通过主成分分析(PCA)对白酒进行分类鉴别。结果表明,石花白酒中共检出18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其中酯类5种、醛类6种、酮类3种、醇类2种、酸类1种和呋喃类1种。通过指纹图谱对比特征风味成分,可以清楚区分不同香型、不同品种的白酒;通过主成分分析(PCA),能够基于挥发性风味物质对石花白酒样品进行分类鉴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