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外粮食、粮食安全概念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经济学概念的科学界定非常重要.如果概念模糊,则容易导致理论混乱与政策偏颇.中国的粮食、粮食安全概念与世界通行的粮食、粮食安全概念并不一致,差别较大,认真进行比较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粮食安全是一个发展的概念,自20世纪70年代被FAO首度提出以来经历了多次的完善,体现出了鲜明的时代特征。中国作为一个粮食生产与消费大国,粮食安全评价工作得到高度重视的同时,也必然会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演变与深化。本文从粮食安全内涵入手,在梳理现有研究工作基础上,提出了粮食安全协调度的概念,并阐述了及内涵及评价思路,力求通过科学建立体现时代特征的评价体系,为提高中国粮食安全保障水平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3.
经过40多年的发展,新加坡居民的食物消费逐渐进入了稳定阶段。以自由贸易经济发展战略、食物来源多元化策略及比较优势理论为指导,新加坡以其特有的方式诠释着粮食安全的内涵。本文在简要回顾新加坡食物消费升级状况和粮食安全举措的基础上,对其粮食安全战略进行了评价和分析,同时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从外贸政策、监控制度、营养科普和粮食自给等视角提出了提高中国未来粮食安全水平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正(接上期)(四)粮食安全内涵丰富的重大意义粮食安全的概念延伸和内涵丰富的过程,是农业粮食生产发展的过程,也是满足人体生理营养需求的必然要求。这给农业粮食生产、市场流通和膳食构成等都带来了深刻的影响。1.提供了保障粮食安全的导向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出发,粮食  相似文献   

5.
中国粮食安全及主要指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3年9月以来,我国粮油价格出现了恢复性上涨,粮食安全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对粮食安全及其主要指标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一、粮食概念的界定 我国的粮食概念与世界通行的粮食概念并不一致,在探讨粮食安全主要指标时,有必要先对粮食概念进行界定。 (一)我国传统的粮食概念 按照我国传统解释,粮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粮食是指谷物类,主要有稻谷、小麦、玉米、大麦、高梁等。广义的粮食是指谷物类、豆类、薯类的集合。由于历史原因,国家统计局从1953年起就采用了广义的粮食概念,为了和国际接轨,自20世纪90年代…  相似文献   

6.
2003年9月以来,我国粮油价格出现了恢复性上涨,粮食安全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对粮食安全及其主要指标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一、粮食概念的界定 我国的粮食概念与世界通行的粮食概念并不一致,在探讨粮食安全主要指标时,有必要先对粮食概念进行界定。(一)我国传统的粮食概念按照我国传统解释,粮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粮食是指谷物类,主要有稻谷、小麦、玉米、大麦、高梁等。广义的粮食是指谷物类、豆类、薯类的集合。由于历史原因,国家统计局从1953年起就采用了广义的粮食概念,为了和国际接轨,自20世纪90年代起,其公布…  相似文献   

7.
2014年,在实现了粮食"十一连增"之后,中国粮食供给"结构性紧平衡"、粮食价格高位运行以及粮食持续增产动力不足等"隐患"日渐浮出水面,凸显出现行粮食政策体系中"最低粮食收购价格刚性发展"与"粮食生产区域分工"两大问题。为实现粮食安全新战略目标、构建国家粮食安全保障新体系,建议"按需生产、强化储备、高效流通、节约消费"应成为制定粮食"新政"的重要理念标准,要进一步完善粮食的价格支持体系,探索新粮食生产方式,注重总量、区域和品种平衡,重新构建综合性粮食安全责任体系。  相似文献   

8.
声音     
<正>全国政协委员张洪:明确"非粮化"的概念与标准关于粮食安全,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人民政府参事张洪经过深入调研,提出了明确"非粮化"粮食概念与标准的建议。"从粮食安全的角度上来讲,我们既要保18亿亩的耕地,同时我认为对粮食要制定一个新标准。"张洪认为,  相似文献   

9.
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对粮食安全、食品安全及食物安全三者概念内涵分析后发现,粮食安全的研究重心在于保障数量安全、食品安全的研究重心在于保障质量安全、食物安全的重心在于实现营养安全。  相似文献   

10.
正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的基础。随着我国粮食生产的持续增长,粮食安全问题逐渐凸显,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本文从粮食生产、粮食质量和粮食储藏三个方面对我国粮食安全现状进行浅议。"粮食安全"概念由1974年被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正式提出后,一直作为全球性话题受到各国的高度关注,近年来受到全球人口增  相似文献   

11.
正2018-08-18下午,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黑龙江省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粮食产业强国建设学术报告会"在哈尔滨召开。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粮食安全政策专家咨洵委员会顾问陈锡文,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执行局主任、国家粮食安全政策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张晓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农村经济司副司长许正斌等三位专家作专题报  相似文献   

12.
为全面了解粮食安全领域的研究现状及研究热点,以汤森路透(Thomson Reuters)的Web of Science引文数据库收录的"粮食安全"文献作为数据源,基于数量和关键词从作者、期刊、机构等多维度对"粮食安全"进行文献计量分析。通过信息可视化软件CiteSpace工具,绘制出"粮食安全"领域的科学知识图谱,得出"粮食安全"领域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于气候变化、转基因技术、食物营养与安全、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以期为粮食安全问题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正2016-08-24—26,亚太经合组织(APEC)粮食安全政策伙伴关系机制框架内"APEC粮食标准互联互通研讨会"及"APEC小农和中小企业粮食减损技术、经验和有关行动研讨会"在京召开。本次会议是落实APEC2014领导人北京宣言、APEC面向2020年粮食安全路线图、增强APEC粮食质量安全与标准互通行动计划以及APEC减少粮食损失和浪费行动计划的一项具体行动。会议期间,各经济体代表将围绕"推动APEC经济体粮食标准互联互通"、"粮食减损技术经验"、"粮食产业链实践  相似文献   

14.
贵州省地处我国西南部,农业基础条件落后,贫困人口众多,粮食安全问题令人关注。为明确贵州省的粮食安全状况,保障贵州省的粮食安全,从粮食生产资源、粮食供给量和稳定性、粮食获取能力等3个方面选取15项指标,构建贵州省的粮食安全评价体系;运用熵值法,对1998—2014年贵州省的粮食安全状况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尽管贵州省粮食供给量和稳定性较低,但贵州省粮食安全水平总体是上升的;财政支农支出、道路密集度、人均耕地面积和有效灌溉面积是影响贵州省粮食安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随着粮食贸易自由化和全球农业专业化分工的发展,全球粮食生产和消费空间分离,各国粮食系统越来越多的依赖全球化的粮食系统。然而,在逆全球化、疫情、气候变化等多因叠加下,全球粮食安全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简要概括现有粮食安全治理体系下全球粮食供求变化趋势以及对中国粮食安全的影响,从粮食安全内涵、全球粮食供求结构、国际贸易、治理格局、治理机构五个方面总结了当前全球粮食治理体系的特征及面临的困境。研究发现,在发达国家主导下,现有粮食安全治理体系存在全球粮食分配不平衡、供应链脆弱、治理缺位、多边治理效能发挥不足、改革滞后等问题。为构建更加公平、开放和包容的全球粮食安全治理体系,打破当前治理僵局,通过加强国际农业合作、改革粮食贸易体系、增强发展中国家参与度、充分发挥数字技术驱动作用、重视区域性粮食治理体系的协调优势,引领全球粮食安全治理体系变革,保障中国粮食安全外部环境的稳定。  相似文献   

16.
王涛  邢勇 《粮油食品科技》2015,23(5):114-116
为使国家粮食安全保障更加科学,迫切需要消除"信息孤岛",实现数据的互联互通。结合粮食行业现有网络结构,通过数据交换等相关技术分析,探讨作为全国粮食行业信息化中枢的全国粮食动态信息系统,与作为分站的省级粮食信息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技术。  相似文献   

17.
新世纪,粮食安全成为一个热门话题。人们见智见仁,莫衷一是。那么,怎样全面理解粮食安全的内涵,目前粮食安全的状况怎样,如何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等问题,都需要有符合实际的答案。在我国推出粮食主销区市场化改革新举措和加入WTO的新形势下,我们对粮食安全问题要有新的认识,或者说需要创新粮食安全观,强化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8.
粮食安全事关国运民生。随着国情、世情和民情的不断变化,我国的粮食安全政策也随之发生变化。当前面临我国粮食生产中出现生态环境恶化、人民群众对粮食安全提出新要求、农业现代化程度有待提升等新挑战,需要通过提高粮食产能、坚持“大食物观”以及加强党政同责,认真落实各项粮食安全政策,以确保中国人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相似文献   

19.
重金属污染问题是我国重要的粮食安全问题。开展重金属污染监测研究是粮食污染防控和治理的基础,本文结合国内外研究文献,借鉴环境中重金属污染分析特点,总结了重金属污染的研究方法与研究重点,包括重金属污染采样方案、评价指标、污染源分析,迁移规律、污染风险地图,并就我国粮食中重金属污染监测研究趋势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正>"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先"。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资源,粮食安全问题一直是中国政府大力关注的首要问题。从建国初期就开始对粮食流通体制进行改革,先后经历了"统购统销""合同定购""保价放量"等阶段。九十年代以来,在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之后,粮食生产和粮食价格中市场配置资源的机制逐渐形成,粮食保护价收购政策、最低收购价以及临时收储政策等先后成为保障粮食生产、稳定粮食市场价格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