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汶川地震使数十个镇受灾.破坏了当地居民赖以生存的家园.几十万人无家可归.灾后住宅的重建迫在眉睫。本文通过对汶川地区地理、自然情况与受灾状况的分析.结合四川乡土民居建筑的地域风格特点.提出灾后重建面临的问题及针对汶川当地特殊情况灾后住宅重建的建议。同时,对古今中外灾后住宅重建抗震技术的学习,如:充气稳定结构、纸管过渡房、隔震抗震技术及中国古建营造中的抗震技术等。结合汶川地域特点.将传统民居建造与现代抗震技术结合.提出适合汶川地震灾后住宅重建的可行方案。其中,临时住宅设计以大规模快速工业化建造,及二次利用集装箱保护人民生命安全为设计出发点;永久住宅以维护建筑整体抗震性及居民对建筑的可持续改造利用为设计出发点。  相似文献   

2.
在对汶川地震灾区临时安置区进行大量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灾后临时住房在规划和建筑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灾后临时安置住房规划和建筑设计新的思考,在城市临时避难安置地增设管线出入口,制定灾后安置区规划设计规范,研究新建筑技术,做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的组织与(运作)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指出,汶川灾后重建分为救灾避灾、临时安置与灾后重建发展三个阶段.规划工作包括临时安置规划和灾后重建规划,规划的重要问题是选址.在规划组织管理方面,应协调好不同类型的灾后重建规划,促进各规划编制机构的合作.同时重视灾民参与,并应通过规划来提高城市抗灾能力.  相似文献   

4.
邹君 《江西建材》2022,(11):170-171
灾民们遭受自然灾害的侵袭后,迫切需要迅速而舒适的灾后安置空间。文中从空间规划的角度,分析了我国灾后临时安置空间规划设计现状及问题,运用衍生式设计策略,旨在为灾后临时安置空间规划设计提供对策。  相似文献   

5.
《云南建材》2011,(8):58-58
日本地震灾后重建工作逐步展开。为了满足急剧增加的钢材、合板等建材需求,加快临时住宅、上下水道和桥梁等公共设施建设和修复进度,日本相关企业纷纷优先支持灾区重建,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5·12”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中现代生土住宅的探索与应用。在保持传统生土住宅绿色特征的基础上,现代生土住宅在建筑造型、抗震性能、耐久性和施工工艺等方面做了改进和完善,使生土住宅建筑文化得到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日本地震灾后重建工作逐步展开。为了满足急剧增加的钢材、合板等建材需求,加快临时住宅、上下水道和桥梁等公共设施建设和修复进度,日本相关企业纷纷优先支持灾区重建,增加日本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5·12"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中现代生土住宅的探索与应用.在保持传统生土住宅绿色特征的基础上,现代生土住宅在建筑造型、抗震性能、耐久性和施工工艺等方面做了改进和完善,使生土住宅建筑文化得到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从一次灾后示范住宅重建实验的亲身经历出发,介绍和分析了谢英俊在灾后重建中所采取的关注现状、合作建房、简化构造和就地取材等策略,并从合作造房与建筑师的角色、工业化与手工制作、实用与美学、设计与开放性等方面探讨了建筑师在灾后住房重建中的责任。  相似文献   

10.
配筋砌块短肢砌体剪力墙在灾后重建中的优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种新型承重墙体,配筋砌块砌体在"四节一环保"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结合汶川地震后四川省什邡市灾后重建的一栋6层住宅建筑,在不改变建筑方案前提下,采用配筋砌块短肢砌体剪力墙进行了施工图设计,通过与采用砖砌体的施工图进行对比分析,得到配筋砌块短肢砌体剪力墙具有增加结构安全性、不增加工程造价、增加有效使用面积等诸多优势.同时,结合灾后重建和抗震设计,提出了室内临时避难所的全新理念.  相似文献   

11.
对油库、加油站在四川汶川5·12特大地震灾害中的受损情况作了简介,针对不同的受损情况分别提出了相应的处置方案.在地震灾害发生后,油库、加油站受损严重的主要是建(构)筑物和防雷、防静电接地装置.在灾后重建中,油库、加油站受损的建(构)筑物的重建应按相关的规范标准执行.搞好防雷、防静电接地装置的检查、测试是当务之急.对受损的防雷设施、防静电接地装置必须尽快修复、完善,使油库、加油站尽快恢复营业和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12.
Problem, research strategy, and findings: U.S. communities rarely plan for recovery after a disaster, but planners have the skills to help communities redevelop, particularly in rebuilding housing, a key to community recovery. Planners, however, need appropriate and timely data on initial damage and rebuilding over time to apply for available funding, determine needs for temporary housing, address equity issues, develop appropriate policy interventions, track progress, and communicate transparently with all stakeholders. There is no accepted cost-effective and systematic method of providing those data. We developed a scalable method in which we photograph and assess the extent of home damage and rebuilding by reorienting existing damage assessment methods to provide data that can be linked to GIS and other local data to meet planning needs. We test the utility of our approach in West (TX), the site of a catastrophic fertilizer facility explosion in 2013. We compare our damage assessments to county property tax reappraisals after the disaster, finding that our approach is more accurate, generally identifying less damage and greater rebuilding than the county assumed. We conclude that our method improves on windshield surveys and other suggested methods of collecting damage and rebuilding data; it can provide efficient assessments of damage and rebuilding in technological disasters.

Takeaway for practice: We created a simple and cost-effective method of assessing initial damage to homes after a disaster and of measuring the extent of rebuilding. This method provides photos and easy-to-understand data that planners can use to meet multiple reporting requirements, to reassess redevelopment strategies, and to report progress to stakeholders.  相似文献   


13.
徐子麒 《山西建筑》2010,36(3):21-22
通过对人居环境概念以及现代人居环境的规划设计方法的分析研究,探讨了关于地震灾后重建中的人居环境规划设计策略,指出应从总体规划、建筑设计、环境设计和心理重建四个方面进行人居环境的规划与设计,从而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14.
魏文晖  方育铭  胡郢 《建材世界》2021,42(2):102-105
城市作为一个复杂系统,不仅包含许多基础设施系统,也拥有众多人口,当灾害发生时,城市系统容易受到影响,一般将导致众多人员伤亡.城市应急救援系统对于降低灾害后续人员伤亡起到关键的作用.采用韧性视角研究城市应急救援系统在灾害发生后的功能变化,可更有效地对城市功能改进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贾学智 《城市建筑》2014,(30):111-111
灾后重建工程具有建设任务重、工程类别繁多、资金需求量大及工期紧迫等现实特征。因此,很有必要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灾后恢复重建工程的项目管理体系与模式。利用先进的管理方法,加强项目管理,从而保障各项重建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与实施。  相似文献   

16.
金磊 《规划师》2008,24(7):13-16
四川汶川大地震,是对全社会防震减灾思路、灾难分担和保险机制的考验。反思灾害的发生,在灾后重建工作中,应有重点地启动全国城乡综合减灾规划的编制;确立城乡建设“大安全观”,强化巨灾综合管理与技术对策研究;加强对农村住宅抗震防灾设防的可行性研究;使中小学校(含托幼),医院成为城乡建设的“特别保护区”;将减灾继续教育制度化,并筹建“国家防灾抗灾技术学习馆”等。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全球灾害形势严峻。房屋的抗灾性能直接影响着社会的抗灾能力。GB 5001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和JGJ 3—2002《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中计算设计与概念设计的结合保证了抗震区结构的基本抗灾能力,而GB 50010—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和GB 50003—2001《砌体结构设计规范》由于未作计算加强考虑,概念设计应用亦不全面,导致非抗震区的多层房屋整体性能明显不足,抗灾能力低。从经济性考虑,建议把概念设计更多的应用到这两本规范中,以改善非抗震区多层房屋的抗灾能力。  相似文献   

18.
自然灾害链及其断链减灾模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系统观点在数学层次上对客观存在的自然灾害链给予定义,并针对灾害链系统结构模式对其性质进行研究。对于灾害链系统,其外部表现出来的破坏行为,是由系统自身状态和系统所处的周边环境共同决定的。从灾害链系统的内部状态及其外部环境的输入出发,讨论断链减灾模式。指出外部环境输入乃灾害及灾害链演化过程中的源头因素,链中灾害要素之间的相互关联关系是链得以延续的必要条件。最后,以土地沙漠化灾害链为例,指出不合理耕作、开采地下水、砍伐树木、过度放牧及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是形成土地沙漠化灾害链的源头因素,针对这些源头因素并根据所建立的灾害链系统模式对沙漠化灾害链的断链减灾进行定性分析。  相似文献   

19.
为简化震害预测工作,提出一种以房屋普查数据为震害影响因子并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模型为工具的震害预测方法。从以往震害实例中选取了具有典型破坏特点的建筑物作为神经网络的学习样本,用收集的数据对网络进行了训练并得到了收敛的网络,应用此收敛的网络对一组新的房屋数据进行震害预测,结果表明了运用此方法和模型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20.
从汶川震区看城市避灾用地缺失与避灾绿地建设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从汶川震区受灾城镇避灾场所的缺失入手,对城市避灾场所用地进行分析,提出增加城市绿地和广场尤其是增加具有长期(固定)避灾功能的公园绿地是解决城市避灾场所问题的主要途径;借鉴日本避灾绿地建设经验,对我国避灾场所与避灾绿地建设提出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