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炕面普遍使用的材料是砖和土坯,以热性能的要求看还是可以的,但由于砖的面积小,在布置炕洞时要受到炕洞支承点的限制,使传热和烟气流动受到干扰。为此,在今后推广新式炕时,应选用导热快而蓄热多的材料。从表中可以看出,导热快,蓄热多为石板,其次为混凝土水泥板。但从炕的结构发  相似文献   

2.
在循环流化床(CFB)锅炉冷模试验台上,对高温旋风分离器入口烟道内的气固流动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应用高速摄影机拍摄了示踪粒子在2种结构入口烟道中的运动轨迹并对其进行了分析,得到了不同结构的分离器入口烟道对固体颗粒的加速性能.结果表明:长烟道内颗粒的加速性能比短烟道内颗粒的加速性能好,但长烟道内压降比短烟道内的大.同时,对长、短烟道分别与分离器相连时分离器的分离效率和压降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相同工况下,配长烟道分离器的分离效率高于配短烟道分离器的分离效率,但前者的分离器压降大于后者.  相似文献   

3.
水平直管道中气体_颗粒两相流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使用多普勒激光测速仪测量了水平直管道中气体-颗粒两相流动的流场.实验中,采用三维粒子动态分析仪(Particle Dynamics Analyzer)测量了粒径在0~100 μm玻璃微珠的时均速度和脉动速度分布,颗粒相的体积分数在10-4~10-5之间.实验结果表明,即使在粒径范围为100 μm以下的颗粒,其在气相流场中的存在仍然会引起湍流流场结构的改变.实验还观察到气体-颗粒两相流动的湍流强度会随粒径的减小而增加,而且其脉动速度的分布将会在壁面附近出现脉动和随机分布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随着微尺度应用需求日益增长,纳米流体与微通道分别作为强化传热流动介质与强化传热结构获得学者们的广泛关注。主要概述了纳米流体的制备方法与稳定性,以纳米颗粒及基液类型、纳米颗粒的浓度、粒径以及强化传热机理为类别,综述了纳米流体在不同结构微通道中传热与流动性能的研究进展。通过分析已发表的研究成果,总结了纳米流体在微通道换热中的研究难点,提出了研究纳米流体在微通道中流动与传热特性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5.
前置碱雾发生器内气液固多相流动的测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两相流相似模化原理建立了前置碱雾发生器烟气脱硫颗粒图像测速技术多相流动实验台,运用颗粒图像测速(PIV)技术对前置碱雾发生器内气液固三相流动进行测量,得到不同工况条件下喷雾射流与固体颗粒的流动结构和流场信息.结果表明:由于雾化液滴射流的卷吸作用,大部分固体颗粒被卷吸进雾化锥内,在喷嘴出口一定区域固体颗粒与雾化液滴具有较大的速度差,在雾化锥内固体颗粒与雾化液滴发生剧烈的碰撞形成浆液,此为形成碱雾的主要区域.合理设计边壁风量有利于抑制甚至防止雾化液滴以及碰撞形成的浆滴可能的粘壁现象.  相似文献   

6.
经过三年多的实践,我们对“流动粒子电炉”有了一些较深入和全面的了解,也发现了一些新的矛盾。生产实践考验使人们认为“流动粒子电炉”最适合于小批量多品种的生产。而在大批量连续生产时,则由于装炉量比盐浴炉小,加热速度比盐浴炉低,设备比盐浴炉复杂,造价比盐浴炉略高,使得“流动粒子电炉”在总体上性能不如盐浴炉。  相似文献   

7.
为了更好地认知以循环流化床形式作为燃料反应器的化学链燃烧过程,基于颗粒动理学理论,考虑反应器中颗粒聚团的影响,运用双流体模型,对循环流化床反应器内化学链燃烧过程进行模拟,获得了反应器内流场以及组分分布规律。模拟结果再现了颗粒聚团的多尺度流动机构以及载氧体颗粒在床中呈现出的环核流动结构,结果表明,这种非均匀分布会导致燃料转化率的下降。  相似文献   

8.
基于循环流化床 ( CFB)的流动特性 ,提出了一个求解其流动结构的模型。模型综合考虑了床内粒子空间分布的轴向和径向不均匀性 ,可以预测各种运行条件下床内颗粒浓度分布情况 ,并能清楚地表示床的几何尺寸、运行工况对循环流化床流动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航空发动机全天候全域长航时运行时,颗粒随着二次流空气系统进入到涡轮叶片内部,沉积堵塞在涡轮叶片内冷通道中,严重影响了涡轮叶片的冷却性能。本文采用计算流体力学和离散单元法(CFD-DEM)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涡轮叶片带肋细小矩形内冷通道中微尘颗粒的流动和沉积特性。所研究的内冷通道肋片周期性布置在通道的一侧,肋片阻塞比和肋间距比分别为0.024和10,考虑了平行直肋、45°斜肋和45°V肋3种肋结构,详细分析了雷诺数、颗粒斯托克斯数、入口颗粒体积分数和肋片的类型对颗粒流动和沉积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颗粒沉积主要发生在第1根肋片的前缘处;颗粒的沉积质量均随着雷诺数、斯托克斯数和颗粒体积分数增加而减小;在所有的肋片类型中,直肋布置时颗粒沉积现象最明显,其次是V肋,斜肋拥有最小的颗粒沉积质量。  相似文献   

10.
利用矩方法研究了层流甲醇/乙烯预混火焰中碳烟颗粒形成的化学反应动力学机理.模型考虑了颗粒的成核、颗粒间的凝结与聚合、气态组分在颗粒表面的生长与氧化过程.整个机理涉及101种组分和543个基元反应.计算了不同甲醇摩尔分数时碳烟粒子体积分数、粒子直径及重要中间组分的摩尔分数,对乙炔和苯的生成/消耗进行了敏感性分析,揭示了甲醇燃烧过程中氧原子的迁移路径.计算结果表明,甲醇能有效地减少碳烟及其前驱体多环芳香烃、多环芳香烃前驱体物质(如乙炔、炔丙基等)的生成量.燃烧过程甲醇中氧原子在甲醇基、甲醛、羟基、甲醛基、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等物质中迁移.  相似文献   

11.
钢包透气砖布置位置对钢的洁净度有较大影响.以某钢厂110 t钢包为研究对象,利用FLUENT软件进行建模,开展底吹氩强度对110 t双透气砖钢包流场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分别研究了钢包原布置方案A(0.5r-0.5r)、方案B(0.4r-0.5r)和方案C(0.4r-0.4r)条件下,底吹流量分别为100 L/min(标...  相似文献   

12.
薛元  姚强 《热能动力工程》2003,18(1):39-42,49
使用多普勒激光测速仪测量了水平直管道中气体一颗粒两相流动的流场。实验中,采用三维粒子动态分析仪(Particle Dynamics Analyzer)测量了粒径在0-100μm玻璃微珠的时均速度和脉动速度分布,颗粒相的体积分数在10^-4~10^-5之间。实验结果表明,即使在粒径范围为100μm以下的颗粒,其在气相流场中的存在仍然会引起湍流流场结构的改变,实验还观察到气体一颗粒两相流动的湍流强度会随粒径的减小而增加。而且其脉动速度的分布将会在壁面附近出现脉动和随机分布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针对我国以煤为主要发电用燃料的格局,燃煤锅炉所释放的粉尘占到总排放量的60%这一事实,在分析比较各种除尘技术性能基础上,得出由于静电除尘器本身对微细粒子的捕集能力有限,加之我国燃煤锅炉所产生飞灰性质差别较大影响了静电除尘器的除尘效率,从而导致电厂烟尘排放浓度超标的实际情况,结合袋式除尘器能有效捕集对人体危害大的5 μm以下的细微颗粒的优点,建议燃煤电厂锅炉安装使用袋式除尘器来捕集这些细微颗粒.  相似文献   

14.
《可再生能源》2013,(11):72-75
利用有限元瞬态动力学方法分析了单个球形二氧化硅粒子对叶片聚氨酯涂层的冲蚀过程。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涂层表面的冲蚀坑以及唇口断裂损伤与实际环境中受到的损伤特征非常接近,聚氨酯涂层在90°冲蚀角度下的耐冲蚀性能强于45°冲蚀角度下的耐冲蚀性能;风速垂直分量的大小以及涂层与颗粒接触时间是涂层微观结构发生屈服的主要因素;冲击载荷应力以波的形式在结构内传播,与数值模拟动态显示下的应力传播相一致。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生物质在鼓泡流化床热解过程中床料与生物质颗粒的混合流动特性,设计制造了可以进行可视化流场研究的透明流化床实验台。以20~40目石英砂为床料,利用高速摄影仪对50,80,110 mm 3种静止床层高度下的流动特性进行了可视化研究,获得了不同床高对床层压降、稀相区高度以及气泡大小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床层高度为80 mm时,床层压降波动小,气泡形成均匀,无大气泡产生,整体流化效果最好。以石英砂和玉米秸颗粒为原料,利用PIV技术,在操作风速为0.56,0.69,0.82 m/s,混合质量比为20∶1,30∶1,40∶1的工况下进行实验,获得了操作风速以及混合质量比对颗粒横向速度及纵向速度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随着表观风速的增加,其横向速度整体增加平缓,中心区粒子总体表现横向速度较小,过渡区粒子流动复杂;轴向速度增加较大,中心区上升颗粒的数量增加,中心区颗粒纵向速度比边壁区增加明显;石英砂与玉米秸颗粒的质量比越大,颗粒横向速度略微增加,中心区向上流动的颗粒及纵向速度显著增加,纵向速度分布更加分散。  相似文献   

16.
静态混合器是国外正在大力推广的一类高效节能设备,广泛地应用于石油、化工、轻工、交通、能源等部门。其种类繁多,结构各异,性能亦各不相同,但其基本原理雷同,即利用混合元件改变流体在管内的流动状态以达到其使用目的。我国对几种类型静态混合器也进行了试验研究,并已开始获得应用,可以相信静态混合器在我国将获得迅速推广。在诸种混合器中,目前使用较广,较为成熟的是凯尼斯型、东丽型、苏尔兹型静态混合器。  相似文献   

17.
采用pechini溶胶-凝胶法制备Eu~(3+)/Yb~(3+)共掺Y_2O_3纳米颗粒,采用经典的St?ber方法制备SiO_2包覆上述纳米颗粒的核壳结构。借助X射线衍射仪和傅里叶红外光谱仪等测试手段,研究材料的结构性能。结果表明:SiO_2包覆后,Y_2O_3的晶体结构和粒子的上转换发光机制均未发生改变,Y-O-Si键的形成说明SiO_2成功包覆在Y_2O_3∶Eu~(3+)/Yb~(3+)粒子表面。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和光致发光谱测试结果对比表明,SiO_2包覆后的粒子在980 nm处仍有光谱吸收,并且材料的发光强度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18.
在传统喷动床的基础上,设计出一种多喷口环形喷动形式的新型喷动床.实验研究了喷口型式、喷口速度、颗粒类型对这种喷动床床内密相喷动流化区高度、可喷动静止床层高度及床层压降等参数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颗粒在床内的喷动形式沿床高方向呈现独特分区现象;随着喷口速度的增加,密相喷动高度和可喷动静止床层高度也相应增加;在同样的静止床层高度的情况下,直向型式的喷口更易形成喷动,床层的最小喷动速度几乎与静止床层高度呈线性关系;当床内形成较稳定的喷动后,床层压降随喷口速度的变化不明显,可视为常数.  相似文献   

19.
套片式换热器的管束排列形式一般都是叉排,顺排非常少见。由于顺排形式的套片式换热器通常比叉排的流动阻力更小,因而对一些流动阻力有限制的场合,可以考虑使用顺排形式的套片式换热器。为论证这一点,对某种结构形式的顺排套片式换热器和叉排套片式换热器的热力性能进行了对比研究。为便于对比、分析,两个换热器试件的纵向管间距及管排数设计成相等。结果显示:两个试件的热力性能非常接近。分析表明,在某些应用场合,套片式换热器排列成顺排是更合适的选择。图7参6  相似文献   

20.
循环流化床稀相区流动结构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粒子动态分析仪,对方形管循环流化床的稳定段颗粒相的流动结构进行了实验研究。颗粒浓度呈中心稀,壁面附近浓,且边角效应明显;颗粒速度的垂直分量中心向上,壁面附近向下,水平分量则指出/向壁面和角落。颗粒浓度和速度分布特性证实了方形环核结构2的存在。颗粒相的湍流脉动量随着向壁面的靠近而降低,且表现出显著的各向异性特点。湍流相关脉动量在床中心大,边壁低,且在床的中心区域呈现出各向异性而在边壁区则表现了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