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用于飞行器姿态控制的脉喷发动机常采用火药包裹的桥丝电点火器进行点火,电点火器需要短时脉冲电流驱动。本文针对微小型桥丝电点火器驱动需求,设计了光耦隔离恒流源方式及电容储能脉冲放电驱动电路,均实现了对阻值波动桥丝电点火器的点火驱动。试验证明,光耦隔离恒流源方式可靠性高,安全稳定,电容储能放电方式效率高、作用迅速。该两种设计方法可为脉喷发动机的工程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介绍系统的测试原理、系统结构、软件设计.采用计算机与示波法进行点火器火花能量电压、电流测量;利用样条插值法实现波形数据处理;使用辛浦生数值积分进行点火器及有关放电参数的计算.该系统可实现自动点火,自动测试仪器量程、状态、时基和偏移量等参数,自动测试点火器打火瞬间火花能量及其放电参数,自动打印和绘制输出测试波形和数据报告.  相似文献   

3.
讨论了低气压空气下气压对辉光放电现象、气体放电起始电压和放电电流等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气压升高辉光放电现象的扩散性和极板间辉光的颜色均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气压升高后放电时极板间辉光发生了持续的震荡.在一定范围气压内,放电起始电压和放电电流随着气压的升高而增大;等离子体等效电路的参数随着反应气体压强的变化而发生了变化.利用空气放电生成的等离子体进行灭菌实验.取得了良好的灭菌效果.  相似文献   

4.
随着GIS设备现场冲击耐压试验的推广实施,冲击电压下的局部放电检测被作为一种新方法,应用于GIS的现场绝缘诊断。冲击电压能够有效限制电晕稳定性作用,相比交流低频电压对局部极不均匀场类缺陷的发现能力更强,因此该方法将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建立了冲击电压下的局部放电宽频带电脉冲检测系统,采用标准振荡雷电冲击(OLI)和标准振荡操作冲击(OSL)作为激励源,对绝缘子气隙缺陷在SF6气体中的局部放电特性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针对预置人工绝缘气隙缺陷的实际GIS试品进行了模拟试验。研究表明:在振荡冲击下,气隙局部放电脉冲主要包括首次放电、后继放电及反向放电三种放电形式,其中首次放电对其他几种放电形式具有决定作用。且气压、背景场强及气隙尺寸比等对绝缘子气隙局部放电行为具有明显影响。GIS的模拟局部放电检测表明,两种振荡冲击电压(OLI和OSI)均能够有效检测GIS内部的气隙类缺陷。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辉光及弧光放电的成因,通过实验得到了良好电接触,辉光放电及弧光放电下电压,电流和功率的时域特性,并借助快速付里叶变换,给出了其幅频特性,从而为有效地发现辉光及弧光放电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现有针对复合型本安电路放电特性的研究或缺少数学分析,或对放电特性影响因素考虑不全面。针对上述问题,分析了复合型本安电路放电原理,推导出复合型本安电路在非振荡状态下的放电电流、功率及能量数学模型,采用Matlab软件对电源电压、电感、电容、电阻等参数对复合型本安电路放电特性的影响进行了仿真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电源电压增大,放电电流和功率稳定值增大,同一时刻的放电能量增大;随着电感增大,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增大,放电功率和能量均逐渐减小;在初始阶段,放电电流、功率和能量不随电容变化而变化,之后均随电容增大而逐渐增大;电阻R越小,对放电电流、功率及能量的影响越大;放电电流、功率及能量均随电阻R1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7.
金属丝在高压电场中通过丝端部与电极极板间的气体放电,完成金属丝的焦耳加热爆炸,充电电容的初始充电电压对金属丝能量沉积产生直接影响。本文使用极板式电爆装置进行实验,建立含气隙的丝电爆电路模型,分析了金属丝段电爆过程中初始电压与金属丝的沉积能量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过高的初始充电电压,会使金属丝表面发生击穿放电。当初始充电电压高于特定值时,随着初始电压的增大,金属丝两端电压、通过的电流均出现下降,沉积能量下降。  相似文献   

8.
电晕放电是高压电力工程及航空航天领域研究的重点及难点问题;为研究尖端导体电晕放电的辐射特点,设计了电晕放电试验模拟系统;利用测试系统及天线在微波暗室内进行了不同测试距离、不同放电电压及不同尖端导体长度条件下的试验;通过对试验数据的分析可知,电晕放电辐射信号呈衰减振荡模式;电晕放电脉冲重复率随着充电电压的增大而增加;天线接收的辐射信号能量与测试距离成反比;随着充电电压的增加,信号辐射功率呈增加趋势;试验研究结果为输变电工程、航空航天装备的电磁环境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针对开关柜局部放电产生的暂态对地电压(TEV)信号设计了一种局部放电传感器。该传感器由容性耦合、滤波、放大和降频等功能模块组成,具有噪声低、灵敏度高和动态范围宽等优点。测试表明:该传感器能可靠地采集开关柜局部放电产生的暂态对地电压信号。  相似文献   

10.
基于针-网放电结构,设计了一种新型的辉光放电装置,并研究了放电针数量、针间距、放电间距和载气流速等因素对放电稳定性、起辉电压、放电功率及放电能量密度的影响.实验表明:载气流可带走放电产生的不均匀热量,使得放电更加稳定;电极间距越小,起辉电压越低,越容易向火花放电过渡;针间距越大,单针的放电功率也越大.放电能量密度不仅受针间距的影响,还受到放电针数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液态电极发射光谱技术在金属离子检测中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采用液态电极等离子体光谱技术来实现金属离子检测的新方法。所建立的测试系统由如下部分组成:被测溶液构成的液态电极、固态对电极、高压发生装置和便携式光谱仪等。液态电极的优点是可以在常温常压下产生放电,并且也不需要复杂的液态样品进样系统,在现场检测等方面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文中研究了放电的各种参数,如放电电压、放电电流、溶液pH值等对元素的光谱发射效率的影响。采用该测试系统,对Na 的检测限为0.1mg/L,而对Li ,K ,Mg2 ,Ca2 等离子的检测限为1mg/L。  相似文献   

12.
陈静  骆承  朱小军 《自动化应用》2013,(11):90-92,95
针对现有直流充电型振荡波局部放电检测系统试验电压较低以及被试电缆承受直流电压的缺点,研制一种基于变频谐振的振荡波电缆局部放电检测系统,试验电压达1000kV甚至更高,并且满足局部放电试验要求.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直流高压电晕放电暗电流与大气相对湿度的关系,为大气湿度的测量提供新的方法。采用针-针电极结构的直流高压放电模型,通过气体放电理论推导了暗电流与湿度的理论关系;建立暗电流测量的实验模型,测量不同输入高压和不同湿度下电极外回路放电暗电流。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的规律一致,为电晕放电暗电流测量大气湿度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和实验依据。实验和计算结果表明:电晕放电暗电流随着输入电压的降低和相对湿度的降低而减小;高相对湿度环境中,电晕放电暗电流随着相对湿度的升高而剧烈增大。  相似文献   

14.
针对铅酸蓄电池内阻小、大电流放电对电池损害大、小电流放电信号小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小电流二次放电法测蓄电池内阻的新方法;采用组合开关和精密高稳定性功率电阻组成两个放电回路,在控制器的作用下进行两次小电流放电,经过采样保持器分别采集两次放电过程中放电电阻两端的电压,两次放电电压差值由超低失调漂移放大器ICL7650进行放大,由两次放电电阻的端电压及差值,实现蓄电池的内阻测量;实验数据表明,两次小电流放电测得的蓄电池内阻值与大电流放电测得的蓄电池内阻结果一致,该方法可实现蓄电池内阻的在线检测。  相似文献   

15.
搭建了介质阻挡放电脱硫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仿真分析了影响脱硫放电效果的介质种类、介质厚度、气隙间距、电源电压、电源频率等因素,确定了各因素的最佳配合方案。对介质阻挡放电原煤脱硫实验数据进行了处理分析,发现实验结果与仿真结果基本一致。通过对比分析放电电流频谱图和Lissajous波形,做出进一步推论:加煤能提高放电功率,介质阻挡放电对原煤的脱硫效果体现在低次谐波上。  相似文献   

16.
高心  曾宏  慕永坚 《控制工程》2003,10(Z2):185-187
阐述了"干扰弹"在现代局部战争中的作用,然后就其诱发电网放电机理的关键环节,即电压、电流的测量原理、装置进行了分析,最后对不同密度的"干扰丝"作用电网的放电特性进行了计算机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对不同电压等级的电网,随着"干扰丝"密度的提高,破坏电网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7.
高压开关柜在制造和运行过程中难免发生绝缘缺陷问题,主要缺陷类型表现为以下方面:内、外绝缘面对地闪络击穿,电压相间绝缘闪络击穿,雷电危害过压闪络击穿,绝缘件接地不良、断裂等造成的闪络击穿。同时,这些绝缘缺陷在最终发生击穿之前都伴有局部放电现象,通过检测局部放电的强弱就可以及时地了解绝缘状态,因此,通过在线检测局部放电信号可以准确地判断绝缘状态,实现电气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  相似文献   

18.
BUCBAT自适应动态电源管理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电池放电特性,提出一种自适应超时动态电源管理策略BUCBAT。基于电池放电过程中电压逐渐降低的特性,BUCBAT根据电池放电电压的大小动态调整超时阙值;采用两块电池以特定频率轮流供电,充分利用电池放电电压的自恢复特性。实验结果表明,与超时策略相比,BUCBAT动态电源管理策略在兼顾系统QoS性能的同时,能够合理地管理系统功耗,从而延长系统的可持续工作时间。  相似文献   

19.
为满足医疗器械的灭菌要求,采用直流(DC)放电设计了一种针-菌液等离子体消毒灭菌装置.在大气压环境、室温、无外部通入气流的条件下,由0~-20000 V可调的直流负高压电源驱动,镇流电阻值12 MΩ,测试电阻值1 kΩ,在电压为-5 kV和-9.6 kV时分别产生了电晕和辉光放电.放电装置中1 mm钨针接负高压,100μL菌液接地.实验表明:在相同条件下,相较电晕放电,辉光放电的灭菌效果更好,且可在60 s内杀灭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  相似文献   

20.
针对传统方法评估蓄电池放电程度的缺点,引入人工神经网络算法,建立以蓄电池开路电压、内阻和工作温度为输入的蓄电池放电程度改进BP神经网络模型,实现对铅酸蓄电池放电程度的评估。结果表明,通过该网络模型可以方便快速地得到蓄电池的放电程度评估值,所得结果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