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对贫瘦煤参与配煤的问题进行研究,通过对不同粒度贫瘦煤参与配煤炼焦所得坩埚焦热性能、结构强度、显微强度、成焦结构的分析,得出贫瘦煤的细粉碎有利于焦炭质量的提高,同时得出细粉碎的最佳粒度。  相似文献   

2.
孔德文 《河北冶金》2020,(5):41-44,57
以小焦炉实验结果为依据,通过优化配煤结构提升了焦炭质量,得到当前煤源结构条件下适合7 m焦炉的最佳配煤比例(瘦煤17%,肥煤+1/3焦煤35%~38%,焦煤45%~48%)。研究结果表明:降低气煤配比可以有效增大焦炭粒度,但对焦炭冷、热强度影响较小;降低瘦煤配比对焦炭M40和CSR影响较小,但可以有效降低焦炭粒度,17%是瘦煤对M10影响的极限点;肥煤配加过多会影响焦炭的反应后强度,1/3焦煤配加过多会使焦炭的平均粒度变小,肥瘦比在2. 28~2. 61时,焦炭反应后强度最优。  相似文献   

3.
3 在塑性煤料和焦炭结构形成时瘦化显微组份的作用正如上面已经指出的,由两种煤组成的配煤可提高型焦的物理机械性质,并强化其制取的工艺制度。在煤的研究中应用岩相定量法,并将其研究结果与煤的化学工艺特性相匹配,就能确定岩相显微组份在焦炭结构形成过程中的作用〔19〕。焦炭块状强度及其结构强度下降的原因是结构缺陷。其中包括:因煤质热分解产品之间塑性接触不充分,而未被填充满的粒子间的残余空隙所造成的气孔。这种现象为低变质程度和高变质程度镜质组煤,以及各种变质程度煤的丝质组和半丝质组所特有。但是,在研究焦炭的…  相似文献   

4.
基于河钢唐钢工业配比,选取了3种配煤方案,研究了瘦煤配比变化对焦炭热性能及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瘦煤配比的增加,配合煤的挥发分降低,主要导致胶质体的黏度发生变化,对胶质体的量影响不大;焦炭的反应性(CRI)随瘦煤配比的增加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而反应后强度(CSR)先升高后降低;焦炭光学组织的各向异性指数(OTI)稍有增加;焦炭气孔率总体变化不大,但大气孔数量增加。炼焦配煤时需选择适宜的瘦煤配比,使结焦过程中的活性和惰性组分适当,进而生产高质量的焦炭,在取得可观经济效益的同时,对我国资源的合理利用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对大同云岗煤基础性质研究的基础上,基于现有配煤方案,通过添加云岗煤来替代部分瘦煤、1/3焦煤或气煤进行配煤炼焦,研究了煤的细度和配比等对焦炭冷、热态强度和反应性等的影响。结果表明:云岗煤细度增加,焦炭的冷热态强度均有增加;云岗煤替代气煤,焦炭冷态强度随着配比增加先升高后减小,但热态强度下降;替代1/3焦煤及瘦煤,焦炭冷热态强度均是随着配入量的增加而减小。在配煤时增加肥煤的配入量,配入≯3%的云岗煤可以保证焦炭的质量。多用云岗煤,将有利于降低焦炭硫分和灰分,扩大炼焦煤资源,降低配煤成本。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炼焦煤特性对焦炭粒度的影响,对鞍钢常用炼焦煤进行了炼焦试验分析和配煤炼焦试验优化研究,并在配煤炼焦生产中进行了试验应用.结果表明,不同变质程度的炼焦煤对焦炭冷热态指标及焦炭平均粒度指标的影响差异明显.试验条件下,焦煤成焦质量最好,粒度>40 mm的焦炭比例极高、达到90%以上,平均粒度在70 mm以上;调整鞍钢6 m焦炉用配煤方案,配入瘦焦煤10%,降低焦煤配比5%,停用瘦煤,能够使焦炭热态反应性降低2.1%,焦炭平均粒度提高1.8 mm,且焦炭粒度均匀性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比不同粒度气煤和瘦煤的显微结构,探讨了气煤、瘦煤粒度的控制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参与配煤炼焦的气煤粒度不宜过大或过小,应控制在合理范围;瘦煤经细粉碎参与配煤炼焦,有利于提高焦炭质量;此外,探讨了提高弱黏结性炼焦煤配用量的关键技术,气煤和瘦煤配用量可达到30%,且确保焦炭质量不下降。  相似文献   

8.
齐婳  王凯  陈松 《四川冶金》2015,(2):5-7,12
为探讨不同粒度配合煤对焦炭质量的影响,以5mm作为粒度分割点进行分样试验。工业分析、岩相分析和小焦炉试验结果都表明:粒度小于5mm的煤样中气煤成分较少,而肥煤、焦煤和瘦煤成分较多,惰性组分少,易粉碎;粒度大于5mm的煤样中气煤成分较多,惰性组分多,难粉碎。煤种的粗粒部分多数为非活性组分,在炼焦过程中成为焦炭裂纹的中心,不利于焦炭质量的提高,所以在控制配合煤细度的同时还应控制煤料粒度的上限。  相似文献   

9.
郭德英  李东涛  张小明  马超  代鑫  刘洋 《钢铁》2020,55(4):20-26
 为研究煤的变质程度对焦炭光学组织的影响以及焦炭光学组织和冷热性能的关系,对30余种炼焦煤的镜质体最大反射率以及成焦后焦炭的光学组织和冷热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焦炭的光学组织随炼焦煤的变质程度呈现规律性变化,镶嵌结构体积分数随镜质体最大反射率变化可分为快速增加、平稳和缓慢下降3 个阶段;∑ISO 体积分数随镜质体最大反射率的变化趋势与之相反。焦炭的冷热性能和光学组织体积分数之间可以建立回归方程,焦炭的反应性随着∑ISO体积分数的增加而升高,而反应后强度随镶嵌结构体积分数的增加而升高。回归方程用于指导炼焦生产后,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0.
张代林  洪莹  郑明东  王培珍 《钢铁》2013,48(6):20-24
 为了扩大炼焦煤资源选择范围,提高焦炭质量,通过5kg小焦炉炼焦试验,研究了在配煤中添加石油焦对所炼焦炭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较好黏结性的配合煤中,适当添加一定比例的石油焦,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焦炭的各向异性发展和完善,提高焦炭的光学异性指数OTI值。随着石油焦代替瘦煤比例提高并达到一定程度,所炼焦炭的CRI值逐渐降低;配入石油焦粒度较小时有利于提高焦炭热性质,粒度较大时对提高焦炭CSR不利。  相似文献   

11.
The coal petrography of 13 different rank single coals and the quality of cokes made on 40 kg pilot coke oven were measured and analyzed in the paper.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ptical texture index of coke(OTI) and vitrinite mean maximum reflectance of single coal was positive linear correlation.By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the quantita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vitrinite reflectance distribution and the component of coke optical texture were determined;The influence of...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13种不同变质程度的单种煤的煤岩性质以及对应的40kg试验焦炉所炼焦炭的性质,结果表明:焦炭光学组织指数(OTI)与单种煤镜质组平均最大反射率存在正相关线性关系;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确定了镜质组反射率分布和焦炭光学组织组成的定量关系;同时也总结了焦炭抗碎强度M<,40>和反应性CRI与焦炭光学组织组成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刘兴宝 《甘肃冶金》2017,39(3):14-15
为研究不同粒度焦粉做配合煤瘦化剂时对焦炭质量的不同影响,通过加入相同配比不同粒度焦粉炼焦试验,分析了实验中对焦炭冷热强度的影响,找到了保证焦炭质量的配入焦粉粒度的最优值。  相似文献   

14.
结焦时间对冶金焦热态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齐婳  李德谨  王凯 《中国冶金》2006,16(2):26-29
焦炭的质量主要取决于配合煤质量和炼焦操作。配合煤质量和炼焦加热温度对焦炭质量的影响已有详尽论述,但结焦时间对焦炭质量的影响还没有深入的研究。塔塔钢厂的实验表明.焖炉可提高焦炭的平均尺寸和焦炭结构的致密性。焦炭经重大的结构变化.使其各向同性结构减少.粗粒和细粒镶嵌结构的数量增加。孔径减小。随着结焦时间的延长,焦炭的热态性能。即焦炭反应性(CRI)和反应后强度(CSR),均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究焦粉、兰炭替代无烟煤进行喷吹对混煤燃烧的影响,使用新型高炉喷煤燃烧模拟试验装置与热重分析设备,研究了焦粉、兰炭以及混煤粒度对混煤燃烧的影响。利用扫描电镜(SEM)与能谱仪(EDS)观察了未燃煤粉的外观形貌。研究结果表明,粒度降低对燃烧有促进作用,焦粉用于喷吹的粒度应低于0.074 mm;兰炭替代无烟煤没有明显影响,而焦粉作用明显;当焦粉添加量超过15%时,混煤燃烧性能急剧下降。兰炭与焦粉对混煤燃烧性的影响不同,主要原因是兰炭与焦粉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能与结构。从混煤燃烧性能的角度考虑,少量焦粉替代无烟煤用于高炉喷吹是可以被接受的。  相似文献   

16.
利用13种粘结结焦性质指标相近的配合煤进行70 kg小焦炉试验,比较了所炼焦炭的热性质与矿物质催化指数、煤岩显微组分和焦炭光学组织的关系。结果表明:当配合煤粘结结焦性指标相近时,焦炭热性质主要由灰成分中矿物质催化指数MCI决定;煤岩显微组分含量也是影响焦炭热性质的因素之一;焦炭热性质中CSR不仅受CRI影响,而且受焦炭中光学各向异性指数OTI及光学组织含量的影响。该结论对指导配煤生产,稳定和提高焦炭热性质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为了在稳定焦炭质量的前提下丰富配煤结构,降低炼焦配煤成本,开展了配加气煤和瘦煤炼焦试验研究。试验根据攀钢西昌钢钒对焦炭质量的需求,利用胶质层重叠原理和按照煤阶相近替代的思路,制定了以气煤代替1/3焦煤、以瘦煤代替焦煤的配煤炼焦试验方案,并在200 kg焦炉上开展了炼焦试验。结果表明,以所选气煤、瘦煤代替1/3焦煤、焦煤配煤炼焦,随着气煤和瘦煤配比的增加,焦炭质量呈下降趋势,当气煤配比为15%、瘦煤配比为12%时,焦炭CSR为55%,对应生产焦炭质量能够满足高炉需求。  相似文献   

18.
Coke microtexture and microstructure is a function of feed coal composition and carbonisation process. If the process remains constant, the composition plays a vital role in developing the microtexture and microstructure which also reflects the coke quality. Knowledge of the influence of coal composi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n coke quality is a must for formulating a coal blend for coke making. To better understand how the coal transforms into coke requires the ability to correlate the microtextural and microstructural features to coal properties. Petrography is an important tool for comparing the feed coal and corresponding coke. In the present study, cokes manufactured from single coals and two-component blends under similar coking conditions were studied under the microscope to provide valuable information to coke makers. Not only the rank and quantification of macerals but also the association of macerals and mineral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Also the size and type of inertinite affect the coke quality. Micro-cracking, crack lengths and fissures identify the zone of weakness, whereas microtexture of cell walls suggests the strength-controlling parameters of coke. Pictorial concept followed in the present study is given below: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