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拓展聚吡咯/银(PPy/Ag)导电涤纶织物的应用领域,在等离子体预处理涤纶织物的条件下,以硝酸银为氧化剂,采用一锅法制备PPy/Ag导电涤纶织物。借助傅里叶红外光谱仪、X 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等对导电织物进行表征,通过电阻仪测试导电织物的方阻值,采用琼脂平皿法测试其抑菌效果。结果表明:制备的PPy/Ag导电涤纶织物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并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导电织物的导电性与等离子体预处理涤纶织物的次数呈正相关,且在等离子体预处理4次时,其方阻达到最小值0.22 kΩ/□。 相似文献
2.
为了制备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植入性人造头发,采用液相原位聚合法制备了聚吡咯/涤纶单丝,并对其性能进行测试。采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测试手段,来确定聚吡咯的存在,分析了碱减量处理时间对聚吡咯镀膜量的影响,同时测试了碱减量处理及吡咯聚合前后单丝力学性能的变化。并对单丝的细胞相容性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无论是否经过碱减量处理,都能够在涤纶单丝表面聚合生成聚吡咯,但经过碱减量处理的单丝聚吡咯含量较高。单丝经碱减量处理后力学性能有所降低,而吡咯聚合后力学性能升高。经吡咯处理后单丝的细胞相容性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3.
为得到导电性能优良的涤纶织物,在紫外线辐照下通过原位聚合法制备聚吡咯/银导电涤纶织物。探讨了AgNO3浓度、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浓度、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浓度和反应时间对聚吡咯/银(PPy/Ag)导电涤纶织物导电性能的影响,并探究其最佳制备工艺。结果表明:当低温真空等离子体处理功率为220 W,处理时间为4 min,AgNO3浓度为0.4 mol/L,SDBS浓度为0.02 mol/L,PVP浓度为0.8 mol/L,反应时间为8 h时,所制得的导电涤纶织物表面方阻最小,为61.54 Ω/□,且表面具有1层连续的聚吡咯导电薄膜;导电涤纶织物表面存在纳米银颗粒,其具有良好的抗菌性,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带宽度均大于1 mm。 相似文献
4.
5.
6.
7.
聚吡咯导电织物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聚吡咯化学气相沉积法和聚吡咯化学液相沉积法制备聚吡咯导电织物,通过实验观察两种方法制备导电织物性能上的区别。研究氧化剂、掺杂剂对导电织物电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氧化剂浓度越大,制备的导电织物导电性越好,当浓度增加到一定程度,织物表面比电阻值不随浓度的增加而变小。掺杂剂浓度的变化,对织物表面比电阻值大小影响不是很大。相比之下,采用化学气相法制备的导电织物,织物导电性好,而且纤维表面光滑、均匀,其受刺激的响应灵敏度较好。 相似文献
8.
在方型练槽中进行涤纶碱减量处理,工艺趋于稳定,它可针对不同织物的织造风格,使之达到仿真丝、仿麻、仿毛的效果。文中对影响涤纶碱减量处理中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为改善导电高聚物在涤纶经编针织物上的附着效果,采用常温常压等离子体预处理方法对涤纶织物进行表面改性处理,并通过原位聚合法制备了聚吡咯/涤纶导电针织物,研究了等离子体预处理对聚吡咯在涤纶针织物上附着效果的影响,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电阻仪分析了导电织物的微观形貌以及平磨前后方阻值的变化。结果表明:等离子体预处理方法可增加聚吡咯在涤纶上的附着量,改善聚吡咯在涤纶上的附着牢度,提高导电织物导电层在平磨过程中的保持程度,且附着量与等离子体预处理次数存在相关性:当等离子体预处理次数为4时,聚吡咯在涤纶针织物上的附着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0.
涤纶纤维在高浓度碱液中,特别是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对苯二甲酸钠和乙烯甘醇而溶于水。这种反应使光滑的纤维表面逐渐剥落产生微小的凹坑,而得到悬垂性好、具有丝绸手感的织物,纤维的上述处理称为碱减量整理。碱减量的加工方法有:分批减量法即吊炼法,高温高压经轴... 相似文献
11.
为制备导电涂层织物,采用研磨分散法制备导电炭黑,研究了导电炭黑的用量、导电炭黑的粒径、涂层次数、黏合剂用量、焙烘时间以及温度对导电涤纶涂层织物性能的影响。对涤纶涂层织物的表面电阻、耐水洗牢度、耐摩擦牢度、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等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当涂层胶中导电炭黑含量为 15%,导电炭黑粒径为 200nm,涂覆次数为 4 次,黏合剂相对导电炭黑分散体质量分数为40%,焙烘温度为150℃,焙烘时间为 3 min时制备的导电涤纶涂层织物的表面电阻最小, 导电涤纶涂层织物的干摩擦、水洗牢度均可达到 5 级,水洗后涤纶涂层织物的表面电阻变大。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纺织品的多功能性如导电和疏水性等,在棉织物表面合成了疏水导电高分子材料聚吡咯。通过加入低表面能的掺杂剂来调控聚吡咯的疏水性与导电性,并对聚吡咯整理棉织物的表观形貌、电导率、接触角及K/S值等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以木质素磺酸钠(LGS)为模板,掺杂 0.025 mol/L全氟辛基磺酸钾(KPFOS)制得的聚吡咯整理棉织物疏水性能最佳,且达到超疏水状态;以蒽醌-2-磺酸钠盐(AQS)为软模板、掺杂十二烷基苯磺酸(DBSA) 的聚吡咯复合棉织物电导率最大。以AQS为软模板且以0.01 mol/L DBSA掺杂的聚吡咯整理棉织物综合性能较好: 接触角为131.2°,电导率为61.4 S/cm。因此通过模板的微观形貌控制以及烷基链或全氟烷基链的掺杂,可得到同时具备良好导电和疏水性能的聚吡咯整理棉织物,但其掺杂剂的调控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为改善聚吡咯复合织物的导电性和疏水性,采用不同软模板制备聚吡咯复合棉及涤纶织物。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聚吡咯复合材料的微观形貌进行表征,测试了聚吡咯/棉织物和聚吡咯/涤纶织物的表面电阻、电导率、接触角、K/S值、干摩擦等级以及断裂强力等性能变化。结果表明:制备聚吡咯/棉织物和聚吡咯/涤纶织物电导率最高的软模板均为蒽醌-2-磺酸钠盐,聚吡咯/棉织物电导率较大;棉织物以甲基橙为软模板,涤纶织物以木质素磺酸钠为软模板时疏水效果最好;棉织物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为软模板时耐摩擦等级效果最好,聚吡咯/涤纶织物的干摩擦等级均很低,需要进一步提高其耐摩擦性能。 相似文献
14.
采用聚吡咯沉积法制得的导电合成纤维,其导电层和纤维基体之间的牢靠程度较差,以及聚吡咯层本身的均匀性较差。本实验在聚吡咯沉积于聚酯纤维之前用碱溶液对纤维进行了处理,制备了聚吡咯/聚酯(PPy/PET)导电纤维。通过扫描电镜(SEM)和磨损试验观测了聚吡咯导电层得均匀度和牢靠度,结果表明:碱处理过程可以提高导电层的均匀度和与基体间的粘结力,导电性能也得到提高。通过DSC、TG、DMA等热分析实验,分析了碱处理和聚吡咯沉积对聚酯纤维的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碱处理造成聚酯纤维的结晶度下降,玻璃化转变温度上升;聚吡咯的沉积可以提高聚酯纤维的耐热性能。同时,本实验还优化了聚酯纤维的碱处理条件。 相似文献
15.
为实现耐久超疏水涤纶织物的简易制备,采用物理气相沉积技术在碱减量预处理的涤纶表面蒸镀低表面能的聚四氟乙烯。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接触角测试仪、耐磨试验仪和热分析仪分别对镀膜织物的微观形貌、浸润性、耐久性和膜材的热稳定性进行表征。设计单因素与正交的组合试验方案,对各因素与疏水性能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影响镀膜织物疏水性能的主次因素依次为NaOH 质量浓度、蒸镀速率和蒸镀厚度;当NaOH 质量浓度为15g/L,蒸镀速率为0.3nm/s,蒸镀厚度为1.5 μm 时,可制得超疏水涤纶镀膜织物,其接触角和滚动角分别为151°和8.1°;经过7 000次的摩擦试验后,镀膜织物仍拥有124°的接触角和58.6°的滚动角,表现出良好的使用耐久性。 相似文献